《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头有些出家人来找我,要修理我、要整我、要打我。那一天讲演,我讲东西没有讲演稿,是教育部派的人在那里记录,他们把它整理出来之后发表。而且印的册数比一般都印得多,他们教育部印讲演的东西,普通一本讲演是五千册,我那一份它印了七千册,多印两千册。
  那个东西也许诸位你有看到,以后在《觉世》里头曾经转刊过,就是用教育部那个本子转刊过。有人看了的时候要整我,为什么?因为我在里面提倡主张,寺庙的财产应当归於国有,出家人有使用权,出家人不应该接受信徒供养,信徒的供养应当供养常住,出家人好像拿薪水一样,每个月能够分到单金,不要有私财,心住在道上。有些人听了不高兴,要找人来打我。你讲真话麻烦就大!所以我在各地讲经常常有人劝我,写条子给我,「法师,少讲真话,不要得罪人,到处去树敌,对你自己不好。」这很爱护我,可是我想想,我如果不讲真话对不起人,我讲真话纵然被人打死了,我的神识生天,得大自在,不堕地狱。所以我觉得还是要讲真话才对,不能讲假话,假话讲多了会遇到鬼的,真话讲多了会遇到佛菩萨的,这个道理我懂得。所以不讲假话,真话少讲几句我也不讲假话。这就讲末世弘经之难,我们到外面接受不了好的招待,饮食给我们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求这个,「我们是有道的高僧,弘法利生功德这么大,应当要有什么好的供养我们。」别打这个主意,不要动这个念头。如果对方真正是学道的人,他懂得,他晓得供养三宝,如何来尊师重道他知道。
  如果对方不晓得这个,你不能跟他讲「我是老师,你怎么样尊重我。」这个话说不出口的!所以要随顺,要随顺他才能够欢喜,才能够接受。你这样要求,那样要求,好了,你这个人这么难侍候,下次再不找你,讲经的人多得是,我随便请哪个,我请你来干什么?我们目的就是叫众生能够听几句真话,所以有这个场合来请你说几句真话,这就不得了的好事,还要求个什么?不可以再添枝添叶。所以说真正弘法的人在这个时代,一定要忍辱,我们这个经明天讲完了,你们千万不要排著队在门口送,你们要排队在门口送,我下次不来。古大德来不迎,去不送,我们有什么德能,叫大家在那个地方排队,站在那个地方侍候不得了!决定不可以。头一次来的时候我不晓得,我看到了我就关照你,你们给常成法师讲,如果你们要送,下次决定不来。你们看看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就是这样,无论到哪个地方绝不许人接送,除非是不认识路,派两个人来接一下带带路,认识路了不许可。那是什么?世间法达官贵人才需要迎送;我们出家穷和尚贫僧、贫道,有什么资格叫人迎送。你们能够说在这几天听了我这几句真话,想想有道理,能照这么做,比迎送好得多。那种表面事情少做为妙,不做表面,不干表面事情,做实在的事情。所以这是讲到尽其诚,诚,非常的要紧,诚就是菩提心的中心。三心是以至诚心为主,在《观经》里面讲的菩提心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起信论》里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可见得至诚心就是直心,所谓直心是道场,尽其诚!下面又有一句这个也很好:
  【忍力未充。故誓愿於他国持经。】
  这要记住的,如果我们自己忍辱的能力没有达到,没有达到怎么样?我们弘法利生这个愿有,可是事情我们不能做,为什么?我们受不了,这个境界我们受不了。那怎么办?求生西方乘愿再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的忍辱波罗蜜圆满成就,我再来,我受得了的时候再来,受不了的时候不来。受不了的时候你要来,不是自己找自己麻烦吗?既不能利他又不能自利这就错了。聪明人不能利他的时候要自利,所以他法喜充满,永远是充满的。古人这个贤君子得志的时候,得志就有机会,有这个机会兼善天下;不得志是没有这个机会,没有这个机会就独善其身,他自在!并不是得意的时候就乐,失意的时候就苦,他没有。他得意的时候也没有乐,失意的时候也没有苦,为什么?他没有得失。有机会替大家多做一点事是本愿,没有机会那是没法子,只有修养自己的品德、学问,等待机缘。学佛的人更应该如是!底下一段这是说明比丘尼,就是佛的姨母,大爱道,梵语就是波闍波提。她过去一向学的是权教,也就是三乘里面的大乘,学的权教。在法华会上佛与大众授记,她因为自己执著权教,好像这授记她感觉没有她的分,没有给她授记,起了这个念头希望佛与她授记。她一动心,佛就晓得,佛在此地带著责备的口吻说:
  【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彼时已是不拣男女。何所不明重复思慕耶。】
  你想想看,我们今天心里也怀疑,佛没给我们授记,这是什么?因为我们执著三乘,跟大爱道一样。如果你要不执著,你把《法华经》一念,佛就给你授记,为什么?佛给一切众生授记,平等授记没有拣别的。如果要以《华严经》、《圆觉经》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就是佛把所有大地一切众生,统统都授记了,本来成佛还要什么个别授记?这句话真正是普遍授记,平等授记,一切众生是各个都有分。别说我们人间天上,连阿鼻地狱众生都授记,本来成佛。我们要是果真直下承当,不甘堕落,这一生怎么会不成就!这后面几行诸位自己细细的去看,这就是它有表法的意思在。特别要紧的,世尊是希望诸菩萨在末法时期弘法利生,弘扬这个妙法,佛有暗示,希望大家要自己发心。所以末后两行说:
  【须自发心方乃亲切。是以诸菩萨敬顺佛意。作狮子吼。发愿於如来灭后。周旋往返十方世界持经也。】
  佛这一切经对我们都是暗示,跟对这些菩萨没有两样。我们看了经就要自动发心,不要等好像我等佛菩萨来叫我发心,我才发心,那你要等到哪一天?一听一看自己就要发心。我们在这个世间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持经,我们要弘经。持经是什么?依教修行叫持;不依这个道理、理论,来修养我们自己的身心,这不叫持。现在有很多人弄错了,以为这个持经就是念经,我们受持《金刚经》,我们怎么受持?我每天受持一遍,就是念一遍,念一遍叫受持,那这受持的话全错了,连《金刚经》里面几句话都搞错了。《起信论》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受持,那你念一遍不是没有离文字相吗?没有离言说相吗?搞错了意思。受持是要持其义理,与我们自己思想行为融合成一片,这叫持经。所以持经就是末后四个字,「信受奉行」,那就叫受持。理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没照做,这个天天念那不叫受持。
  《法华经》本迹二门,也是《法华经》的两部分,前半部是迹门,到「安乐行品」就圆满。向下这是经的本门,从「地涌品」以下是经的本门,刚刚好这是一半。我们这次预定的进度就是到前半部,就到「安乐行品」,这品非常的重要。哪个人不希望安乐?你要希望安乐你就在这学,在这个地方学你就可以得到安乐。现在能够得到安乐,将来才能够得大自在;现在得不到安乐,后来的自在也很渺茫!我们看看怎样才能够得到安乐:
  【前药王等菩萨。发愿末世忍难持经。】
  这个真正是难能可贵。
  【既有能忍之心所忍之境。能所相待。安得无难。】
  这个意思我前面也给诸位透露一点,就是你有能有所没证得真正清净。我们今天讲我能忍,我有能忍的这个心,有忍的力量、有这功夫,有所忍的境界,还有能所,还有能所这个难没离开。真正能够入能所不二,心境一如,给诸位说,那就是一切灾殃化为尘,没有了;就是《心经》里面「度一切苦厄」,没有了。所以一定要把自己这个功夫,要提高、要精进,不能说止在这个地方,止在这个地方难还是有;换句话说,你还是要忍。这个只能够是初学的过程当中,功夫不够,已经是难能可贵,不容易;换句话说,总算是上了路。后面说:
  【不若远嫌疑。知忌避。使其无难。则无忍可忍。便得安乐矣。】
  我们从这几句话来看,佛是以初学人为对象;换句话说,就是教我们现在如何能够得安乐。这里头几句话重要,『远嫌疑』,这就是要晓得避嫌疑,知道忌讳,特别是在初学。我给大家讲经,你们现在听又有录音,你们到外面去讲,可不能像我这个讲法。如果像我这个讲法,你的前途就多灾多难,为什么?不避嫌疑,得罪人太多。你们刚刚出来年纪轻轻,出家才几天你有什么资格来教训人?不行。我现在可以,这讲经已经讲了二十二年,有这么个资历摆在此地,所以纵然说了,他听了不高兴,他表面上不敢怎么样。虽然是说忌讳,有的时候我也不避忌讳,他还能够容忍。你们年轻,资历太轻不行,说这个话说出来,有人不但是不能接受,起的是反感、反作用。说你狂妄自大,没有学几天就学了骂人了,还责备人了,所以要知道忌讳。我这些话对你们讲的,如果要教你们讲经,那又是一个方法,那就不是这个方法。所以这些东西诸位只可以接受,不能发表,不能照这样子发表;换句话说,那一切众生他有毛病,我们要避免这个。
  譬如说印祖就有这个例子,印光法师,你在这个《永思集》里看到的,好像是大醒法师曾经见到印光大师,就跟他老人家说,「现在出家人太不像样,我们年轻说话不听,我们也没资格说话,分量不够,你老人家德高望重应当教训他们,呵斥。」印祖就告诉他,「如果我要呵斥他,骂骂他他就肯听,就肯改过自新,我愿意骂他,纵然我堕地狱,他能够超生,值得;我要是骂了他,他还是不听,我不如不骂的好。」你们要记住这句话,你要说了他他不肯接受,那你说他干什么?你不叫造口业吗?诸位总要记住,说人不好就是造口业,老师教学生,说学生不好也造口业。总不能说这不是口业,这叫什么?舍己为人,我虽然造口业,希望成就你,希望你能够超脱,我的口业造了值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入地狱度众生就是这个意思。假如入地狱度不了众生,地狱还是不去的好,那又何苦?所以要考虑到,他不能接受就不说,看他错也只好顺其自然。再念佛给他回向,暗暗当中给他回向,还不能给他晓得,给他晓得他还生气,这是菩萨心。所以我们要晓得忌讳,要晓得嫌疑,要避忌讳、嫌疑。
  我在早年初出来讲经的时候,好像在民国五十四、五年,我在嘉义讲过经、在高雄讲过经,那个时候我就晓得忌讳。一般寺庙,有些寺庙不愿意请法师来讲经,就是有忌讳。第一个忌讳,就说他自己不能讲经,如果请来别的法师来讲经,他怕信徒起误会,某一个法师好,我们这个师父不行,不如他,他怕的跟人家一比不如人,有这个忌讳。第二个忌讳,怕他的信徒皈依那个法师,他的信徒少了,都跑掉了,皈依别人,第二个忌讳。第三个忌讳是钱财跑掉,信徒不供养他,把钱都供养那法师,有这个三种忌讳。人家请我们讲经我们就晓得,我们对於寺庙里头老和尚特别恭敬,我们是晚辈,我们见到他要顶礼,特别是在他信徒大众当中,顶礼给他的信徒看。某个法师讲经讲得这么好,他对我们师父还顶礼,把他真正自尊心提起来。绝对不接受皈依,如果有人皈依的时候介绍给老和尚,皈依老和尚,他心安,我的信徒不跑掉,他不拉我的信徒,他放心。不接受红包,有供养统统供养他,你在那边讲经完了之后,他再送个红包给你,你接受,他也放心,钱没有出去。这个法师不错,下次我还请他来讲,你的法缘就殊胜。
  你如果在那个地方架子摆得很大、很威风,好像哪个人也瞧不起一样,你会讲经,他们都不会,又收皈依、又收供养,你要记住只有一次,没下次,绝对不请你给你说吧!不但不请你,他还在外面宣传,某人怎么样怎么样,你们千万不要请他讲经。你出去弘经为的什么?为的是度众生,不是为的叫人皈依,也不是为的红包。所以就是这些嫌疑、忌讳还很多,我就举出这一个例子,一定要记住。人家对你怎么样?放心,没有提防你,这个才处处可以请你去讲经,你就处处要这个态度。讲经的时候讲完了,你就到房间去坐,譬如有信徒要来跟你谈谈话,避免,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要谈话,你一谈话,他在旁边,我这个信徒跟他谈话,不晓得谈些什么,那个信徒被他拉跑,所以还是少谈话为妙。尤其不可以问那个信徒你姓什么,你家住在哪里,他把我的信徒家打听好了,他去联络上,不问。所以我在外面讲经,听经的人那么多的时候,我没有问过你姓什么,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在哪里,我从来不问。见了面,面孔见过熟,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不晓得,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晓得。你们的面孔都熟,你们叫什么名字,我统统不晓得,我也不需要晓得。这个小孩晓得,他没出家的时候叫桂兰我晓得,他出家的名字我才知道。都不知道,知道了没用处,知道得多烦恼就多,还是不如不知道的好。这就是教给你,我们现在初学弘经的时候,如果想避免这个灾难,自己修行弘法能够得到顺利。『使其无难』,那就不需要忍,没有障、没有难不需要忍了,『便得安乐』,这是叙说教给我们一个得安乐的方法。下课了。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三十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30
  第十一页,从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菩萨行处。即前三法也。】
  『菩萨行处』也就是菩萨学处,前面给我们说了『三法』,是法空、忍辱、慈悲,这是要特别记住。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三法」;换句话说,就不是菩萨学处也不是安乐行处。这个地方就简单的给我们说明:
  【住忍辱地。】
  就是前面讲的:
  【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