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做学问的立场上,你没有资格开口,你没有资格说同,你也没有资格说不同,同与不同你没资格讲,为什么?你没搞清楚。你现在就说同,或者说不同,你这个胆子未免太大!这不是做学问。你们想想对不对?然后我又告诉他,我说在我的立场上说,可以说同。你一定问我,佛教教义我有没有搞清楚?天主教教义我有没有搞清楚?老实告诉你,我都没有搞清楚,都没搞清楚为什么可以说同?佛法里面一切众生皆当成佛,上帝也是众生,当然要成佛对不对?这个佛经里头有的,我说可以说同。我也可以说不同,为什么说不同?佛法成佛要明心见性,你们那个地方不谈明心见性;佛法要自己成就的,你们那靠上帝救你们,这不同。我说在我东说也对,西说也对;在你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外教到佛门里偷东西多,偷得去偷不去?偷不去,为什么?有成见。
  前些年天主教还请我在他们教堂里面讲经,我在那里讲了一个学期,以后我出国去。里面有退席的,有些修女听了二、三次不去了,以后不再来听。里面有人告诉我有人退席了。我说为什么?她们自己商量受不了,说他讲得很有道理,我们信心会动摇就不敢听。这佛法讲得有道理,听下去之后心就动摇,就不敢听了。这就是说明了这是『四辩高悬,弘宣妙法』。我在多玛斯修道院讲,我说你们的主教请我来讲佛法,要请我来讲你们那个经那就高明了。实在的我要讲他们的经,一定比他们的主教、比他们的神父讲得高明,为什么?到了我这里一切法都变成妙法,那个经是《妙法莲华 经》。在他就不是,到我这里来什么法都变成《妙法莲华 经》,这个《妙法莲华 经》本意就是这样。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就是这一本就是,错了!世出世间一切万法就是《妙法莲华 经》,包括天主教《圣经》在内,他们的经典在内,统统都是《妙法莲华 经》。所以你要是悟了,一切法没有一法不妙;你不悟,这个经本子也不妙,妙在哪里?你们说它妙在哪里?这个也不妙!所以说悟了是法法皆妙,真是奇妙无穷。这个底下几句诸位一看就懂,就不要说。底下有一个问题就是:
  【忍难弘经。以慈为首。】
  特别是在今天,今时今地,我们今天在这个地球上,在这个世界上弘经,障难太多了,我们要能够忍。你们看看虚云老和尚,他晚年,就是大陆沦陷之后,他老人家实在是大慈大悲。这个大陆沦陷的时候他曾经到香港,香港那边那些法师们、居士,都希望留老和尚在那里住,而且把他居住的地方布置得非常的幽雅,他年岁大让他在那里安居。这个地方我去看过,去参观过,就是那个时候准备给虚云老和尚住的所在。环境很幽雅,四面都有院子,还有假山,这个树木花草培植得都非常好,在香港能有那样的环境,实在太少。老和尚一定要回去,大陆上有大的劫难,他老人家回去代众生受难,是以这个心去。所以在大陆上受了许多的折磨,几次被人打得活来死去,老和尚没有一点怨言,『忍难弘经』。我们有没有这个精神?我们看看那个地方有难了赶紧要逃掉,逃难;人家在外面回去受难,你们想想,不一样!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要效法,虚老和尚的行谊值得我们效法。他一生所表现的都是成就人、帮助人,没有一丝毫为自己。他建了不少的道场,他有福报,信徒护法的都是有势力、有财富。他的庙建好了马上交给别人,自己就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建;看到破烂的庙他就修,修好了都让别人,一生都做这个事情。并不是说他建了庙,庙是自己的,自己要做主持,自己要管事,他不管,建好了就交给别人,你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你就看到。这是在近代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不但佛经里面常常这样讲,有老和尚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这个灾难,给诸位说还没过去,还有灾难要来,我们要能够承受得了,要有大慈悲心。
  【慈忍必多功德所就。】
  这是一定的道理,你要想成就无量功德,就要修慈悲,要修忍辱。如果要不能忍,你的功德随时可以丧失掉,佛门里常说「火烧功德林」,那是什么火?瞋恚之火。所以,我们修积功德相当不容易,为什么?要从你没有发脾气这个时候起,算过来才能算;发了脾气以前的那个都烧光了,那没有了。你上午发了一顿脾气,那你上午以前的功德全烧光了;要从你发了脾气以后,心平气和,一直到现在来算,麻烦在此地。所以临命终的时候,快要咽气了发了一顿脾气,一生都完了,什么都烧光,这个事情很可怕。诸位要晓得,凡是引诱你发脾气都是魔,嫉妒你的功德,看到你修的功德,他在那煽火快烧、快烧、快烧,你也就很听话,好,我马上烧,马上烧,你说你这不是冤枉吗?不听佛的话听魔的话。所以要晓得,要认清楚!什么事情要惹得发脾气决定不发,晓得魔来了,你想烧我的功德,我偏偏不烧,偏偏不发脾气,这个功德才保得住。这是我们要提高警觉,给诸位说讲的老实话,福德是有的,功德就烧掉了。功德是什么东西?功德是定,功德是清净心。你想想看,你这个定好不容易修成,譬如念佛人讲念佛三昧,一心不乱好不容易修成了,一发脾气完了,定没有了,一心没有了。所以功德与福德,要把它分得清清楚楚。
  达摩祖师初来的时候,那个时候梁武帝做皇帝,梁武帝一生是佛门大护法,盖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那就是梁武帝盖的,度了多少人出家。他见了达摩祖师,很夸耀他自己,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一瓢冷水浇了他,「并无功德」,真的没有功德。如果梁武帝说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多,福报!你做了那么多事情,你的心还是不清净,你心不定。功德是清净心,功德是一心不乱!所以诸位要记住,我们讲戒定慧,因戒生定,这个戒要能够达到了定,戒也算是功德。如果持戒而没有能够达到定,持戒是福德;持戒达到了定,戒是功德,大家要记住。没有达到定,持戒是福德,不是功德;成就了定,这决定是功德。所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全都是福德一边的事,禅定、般若是功德。六度里头要把它分得清清楚楚,哪些是功德,哪些是福德要搞清楚。我们看有些寺庙,门口摆一个装钱的箱子,写著「功德箱」,丢几个钱它就得心不乱、就得禅定?那我得多丢几个是不是?那是福德。广种福田这个意思是对的,功德一点都没有,与功德不相干,诸位要晓得真话。外面人分不清楚,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分清楚,修福德果报是三界之内的痴福,一定要重视功德,就是重视定慧的修学。这是讲到「忍难弘经」,一定要修慈悲、忍辱,才能够成就无量功德。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二十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27
  这后面的几行,倒数第六行:
  【宝塔中有全身者。即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也。】
  这句很重要,因为我们都是不太容易在经本上,能够看得出这个意思。若不是古大德给我们这样详细的注解出来,可以说许多人都是迷惑在字里行间,不晓得佛所说的真实义趣。底下这念下去:
  【过去者。言前也。东方者。动处也。】
  这个意思前面都曾经说过。
  【言前则静。】
  说前意思是在静,说东方这个意思是在动。
  【此心非静非动。】
  动静不二,『非静非动』也就是动静不二。
  【故复过无量千万亿阿僧只世界也。】
  这是诸位对照经文意思就明显。
  【实相心宝。清净无垢。故国名宝净。清净实相。出生一切法宝。故佛号多宝。】
  由此可知,『宝净』与『多宝』,都是说我们自心的体用,自心的德用。
  【作大誓愿者。】
  什么誓愿叫『大誓愿』?
  【发心弘经。】
  这就是「大誓愿」,就是『发心弘经』,要是从事相上来说当然是弘扬《妙法莲华 经》。就如同我们中国过去天台宗所建立的,这是狭义的;广义的是指大乘一切经典,弘扬大乘一切经典这是广义的。「弘经」向下大概都是开示这个意思,要具备些什么条件?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弘扬?这些事情,概略的在前面都已经给诸位说过,诸位要是忘记也没有什么关系,我看你们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个录音机,你们可以重复再温习两遍,就不会忘记。我给大家在此地这几天,三十个小时所讲的,可以说句句都是很重要的话,希望诸位要认真的学习。弘经的先决条件此地也有几句话这个意思,我们只取它的几句话。第一个要:
  【收摄妄心。】
  这个地方讲得很好。
  【妄尽觉圆。】
  换句话说,我们要是不断妄,你在自行化他上都有障碍,魔障重重。我们读《楞严》,看到经里面讲的五十种阴魔,可见得魔上都加一个阴魔,你们想想这味道。加上阴魔就是那个魔是五阴变现的,五阴就是妄心,色受想行识。所以你只要能够『收摄妄心』,五十种阴魔就不作怪。自行,少魔障,纵有魔障也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你心清净,教化众生心清净,一切外在的魔障也没有办法来干扰你;换句话说,自行化他无不自在。虽然是讲的「忍难弘经」,经上给我们说得清楚,总不如无难弘经,那就是更好。而一切灾难,给诸位说,虽然与共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真正的枢纽还是在别业。所以在共业里面有别业,别业里面有共业,正因为事实是如此,理论是如此,我们愈是在大灾难、魔障现前,愈要坚定信心成就自己,利益众生,这样就对了。底下还有一句这很重要,释迦牟尼佛也入到多宝塔中,跟多宝如来两个共同坐在一起,这一个宝塔里有两个佛。这什么意思?这个文在第十面第三行:
  【二佛同处塔中者。权实融会也。】
  释迦佛代表权,多宝如来代表实,『权实』不二,表这个意思。
  【大众俱住空中者。同证实相也。】
  『空中』是一切没有依靠,表示『实相』非空非有。
  【既凡有说法花处。】
  这个『花』就是华,花和华在古时候是一个意思,凡是有说《法华经》的处所。
  【皆往证明。岂不证前。授记皆自心之应分。而非外与耶。】
  这个大意讲解,到这里是一个段落。下面这是引一段公案来说,这个公案是个小故事很有味道,大意是一个出家人在打坐、在入定,听到两个鬼在讲话。这两个鬼讲的什么话?此地引用得很清楚,一个鬼说明天有了替身,有人来替他。一个鬼就问,那人是什么样的人?这鬼就一五一十把那个人的样子告诉他。这个出家人听了之后就记下来,记在心里,到第二天一看果然有这么样的人,他就劝他,就阻扰他,这个人就没做替身,没死了,本来这天这个人该死的,被这个出家人救了。这个鬼就对於这个出家人恨透了,明明这个人来替我身,我的好事被他破坏,鬼要找他麻烦。出家人一入定,一入定心不动,诸位要晓得,心动就有形,动就有相,有相鬼就能够找到他。这一入定,这心不动,不动没有相,鬼找不到,所以他一入定,鬼就找不到;他一出定,鬼又发现了,在这里我又找到他;他一听到鬼找到他,赶紧又入定。这样子一会出定被鬼看见,一入定鬼看不见,他在此恍然大悟,就开悟。你们看这件公案他开悟!这个开悟说老实话,这是那个鬼找麻烦逼著他,把他逼开悟。所以说人家称他叫做鬼逼禅,鬼逼著他,他开悟了他才成就。这个确实是有其事,不是寓言,也不是给你讲故事,真有这个事情。
  由此可知,定中的心清净,在定的时候,一念不生的时候一切鬼神都找不到他,他没有迹相。鬼神能够见到我们这个人,不是见色身,我们的色身他见不到,你晓得!他见不到我们色身,他见到什么?他见到我们的妄念,我们起心动念现的相他见到,鬼神见到;所以我们一入定,我们身体在此地鬼神见不到。鬼神跟我们,给诸位说是凡圣同居土住在一起,住在一起因为色相不相妨碍。譬如我们这个房间在此地,也许这个鬼房子正是建在我们这里,我们的房子跟房子重在一起,我们见的是我们的色相,他见的是他的色相,我们的色相他见不到,所以他无碍;他的色相我们也见不到,彼此都不相妨碍。可是我们起心动念他见到了,所以鬼要找人的话,你有念头他就找到你,你要是没有念头他就找不到你。这个地方是个鬼逼禅。古来还有许多的禅师与鬼道打交涉的,这很多,也是找麻烦的时候他就入定。
  好像有一个是金碧峰禅师,我记得不太清楚,他的寿命到了,寿命到阎王就派个小鬼去找他。禅师在禅房里入定,小鬼找不到,找不到到时候要交差,交不了差要受处罚的。这怎么办?他就请教别人,他说禅师有个钵,钵是个宝钵,他最心爱的,你把那个钵敲动,一敲动他就出现。他就动那个钵,那个钵一动有声音,禅师出定,谁动我的钵?那个鬼马上抓到,抓到之后跟他讲你寿命到了,阎王派我来抓你。他说你怎么弄?我一动你的钵你就出了定,我就能抓到。他说这样的,好,那再试试看,再试试看他一入定他不起定,小鬼就找不著,不见了,又没有了。所以你们想想看,这个心有念就现相,就现妄相,我们心里面想一个人就有个人相,想一桩事就有一桩事情的相。所以想,心里面就有相,有相鬼就见到,鬼神就见到;没有想,心里头没有相,鬼神什么都见不到。想还算好,再一到思就麻烦了,你看看这个思就有分别,有界限;想还没有界限,单单是有相,还没有分别、还没有执著;到了思就有分别、有执著。所以我们讲造业,思就造业,想还不造业,想不造业,思就造业,所以思跟想是两桩事情。想轻微,只现一个相;思里面就有分别,就有妄念在里面,这就造业。我们讲意的行为就是思想。这一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