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时候。那就是我们过去,等於说是交通没有这么便利,科技不发达,大众传播事业也没有今天这个样子,几十里地以外发生的事情,往往我们二、三天才知道。今天全世界有一点点小事情,卫星传播我们立刻就晓得。全世界就变成一个都市,你看这关系多密切。
  整个不相同,现在突然之间一结合,好像有点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应付才好。我们中国有这种感觉,外国哪个国家都一样,都是觉得一下子手足无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科技发展太快,我们来不及应变。今天是形成这个样子,我们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头。所以要想将来弘法,你就必须要记住,你能够会语言,外国语言是愈多愈好,最低限度要能够精通两种外国语,你才能够应付得了,以后出家人法师的身分,那才能够应付得了。所以大家功课,语文要特别留意学,什么数学、物理、化学那没有什么重要的,浪费时间,对我们没什么大用处。还有就是历史、地理要学,这中外史地都要学,为什么?将来便利於观机,你到国外去弘法,你要晓得观机。还有一件就是译经,你译给哪个国家人、哪个地区人为对象,这个经给他们看的,你要懂得他们的历史文化。所以诸位要晓得,譬如你译这个经典,我译给欧洲人看的,跟翻译给美国人看的不会一样的。这个我们今天都没有想到,有很多人已经会一点英文,以为这个东西翻译过去就行了,不行!行不通。你译出去人家看了不是味道,这中国人翻译的,纯粹是中国味道。所以拿到外国去,虽然是外国文字写的,但都是中国味道,外国人尝尝他不喜欢,他不愿意接受。
  所以说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它的文学特色,佛法是文学,一定要运用他们当地的色彩才有效。像佛经翻译成中国文字,很显然的你们大家能够晓得,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就是纯粹中国味道,我们一看很欢喜,为什么?跟我们念中国文一样。玄奘大师了不起,他所翻译的意思都没错,翻译的是印度味道,你们看看玄奘大师翻译东西就不行。为什么?他的文法倒装句是印度味道,他是直译的。所以玄奘大师译的东西多,都在《藏经》里放著,给法师们做参考的,流通不出去,大家不愿意接受。这就好像中国人吃惯了中国菜,吃像那些牛排吃了不习惯,虽然你说那个好,吃了不习惯,还是中国小菜适合於口味,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要能够懂得这一个著眼,将来你们在国际上弘法利生,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到一个地区被那个地区人欢迎,你能在那个地方成佛作祖,在哪个地区做一代祖师,到哪里做开山祖。你要不晓得这些道理,不通达人情世故,以为你佛法通了,不行,你佛法怎么通也不行,你搬到外面去,人家不喜欢,不适合他们的口味。今天整个好像文化交流,有这么密切关系,世界结合成一体,但是每个地区依然有它文化背景的特色。不要说大的,你就说台湾省,东部、南部、中部、北部,各有各的特色,小地区它各有各的特色。
  所以诸位的观机能够深入到这一层,你将来弘法利生的事业不会失败。大家对於语文的训练要努力,自己如果说是根性比较钝一点,迟钝一点,早晚拜佛求佛菩萨加持。你这个心不是为名闻利养,是为利益众生,佛菩萨神力就加得上。如果你要为名闻利养不见得有感应,你要是为弘法利生就会有感应。这种感应事情非常的显著,我们古来高僧大德里头很多,外国法师到中国来弘法,语言文字不能通达,不能够流传,求佛菩萨加持就得到感应,比我们中国人还能,还来得流畅,感应道交。虽然讲的是诸佛菩萨自心变现,自心的感应,你能够知道唯心所现,这个感应之理就决定相信,决定有感应;不能感应,是你自己妄想执著障碍了。所以说去了妄想执著哪有不感应的道理!语文要努力。学语文给诸位说要背诵,你学英语,你的英语不能背不行,不但要背要常讲,同学与同学之间要常讲,不怕,讲错了没关系;要多听,你能够听得懂,你就会讲。在今天我们这个教育,诸位要晓得,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不一样,你要是真正为了弘法利生,你为了学习语言,这外国的电影片子要看,为什么?学语言。就是它的整个对白,你是不是都能够听得懂?先训练听,然后再训练讲,这种语言是标准的。我们出家人到外面电影院里去看电影,那当然是不太雅观。但是现在很方便,我们可以用闭路电视,闭路电视你们设置一套,我想没什么问题,这套今天设置起来,就放在讲堂里面都可以。这一套闭路电视装置下来,现在大概七万块钱差不多就可以装置起来。
  外国片子很多,譬如你们学日语、学英语、学法语,这些电影片都可以能借得到,我们不要向外面商人借,我们可以向教育部,借这些教育电影的影片,可以向电视台借,这都可以办得到的,训练我们听说的能力。我们目的不是在看它的节目,目的是要在训练听说,这个能够帮助诸位进步得快。不单单是靠一个老师,一个星期教几点钟,这不行,这要到哪年才能学得会?所以语文就是要习惯,多听、多练习讲,这样才行。你每天都接触,好像跟外国人每天都接触,自自然然不知不觉他就会。我过去有个朋友,为了要学英语,他自己把工作辞掉,那个时候美军顾问团在我们台湾,他就到天母美军顾问团那个地方家里去做佣人,替他打扫院子,随便给几个钱,只要生活能过得去就行了,他不在乎待遇多少,主要的是什么?主要就是学语文。天天要跟他讲,讲不好也没有关系,厚著脸皮也讲,他在那个地方待了三年,那个英语学得比外文系毕业的高明多了。外文系毕业的见到外国人说不出话来,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下这样的功夫,他就到美军顾问团,到人家家里去做佣人,所以语文要这样的学。不要有所顾忌,「这样我们出家人不可以看,看了犯戒。」你要是看电影娱乐性的,那犯戒;你学语文,释迦牟尼佛奖励你,哪里是犯戒!你心地清净如如不动,歌舞可以看,不是不可以看。
  你要不相信,你看看敦煌石室变相图,你们此地也有,你看看很多佛在那里坐著,很多阿罗汉,又有天女在那里散花,又唱歌又在跳舞。释迦牟尼佛和大阿罗汉在这里欣赏歌舞,这有证据一点不假。这我们在佛经里头可以看得到的,常常也看得到,释迦牟尼佛都观赏歌舞。不但观赏,你看看唱到高兴的时候迦叶都起舞,迦叶那么大的定功,也跟著大家一块跳起来。你们想想,大乘佛法活活泼泼的,这是清净是在心地!所以不要拘束在戒律里面,把我们正当要学的东西废弃,那将来拿什么弘法?我是年岁大了,你看到我这个样子不老,实际上我已经很老,年岁大了。将来我们的责任,就是把上一代的佛法责任传递给你们,这都是时节因缘。三次世界大战之后,那个世界又是一种局面,而且这个大战,在我们一般任何人都能看得到,时间不会很长,整个世界会有很大的变动。这个变动过去一定需要佛法,为什么?这也是世界上一般人逐渐也觉悟到,确实全世界的文化,只有中国文化与大乘佛学是真正的和平,没有一点侵略野心,对於任何人一律平等待遇。这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找不到的,他们都带有自私自利的色彩,唯有这个没有自私自利色彩。这个文化说老实话,到任何地区、任何国家必定受人欢迎的。如果说人家不欢迎,那一定是搞错,刚才讲你说法不对机,才不会被人欢迎;如果要对了机的话,一定会被人家欢迎。所以这语文上的修养,此地的修养非常的重要。
  佛法当然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大根大本,我们努力的来修学。所以知道方向、知道目标,个人自己要有愿望,要立定大愿。如果说你要是将来回到大陆上弘扬佛法,弘法利生;换句话说,你对於共产党的思想要了解。你要是到美国,将来准备到美国弘扬,对美国的语文,美国的历史、文化、思想这些背景,统统要搞得一清二楚,以它为背景。你如果要到欧洲,欧洲是以法语为中心、或者以德语为中心,你也要把它搞得很清楚,这样才会有效果。不是说有个机会,我到那边去盖个庙,找几个华侨老太婆,每天给他讲讲,叫他学学古文,这没用处的,起不了作用。当年印度这些大师到我们中国来,也不是以印度在中国的侨民为对象,他是以我们中国人为对象。我们现在中国法师到外国,不以外国人为对象,是以我们华侨里头老太婆为对象,这方向、目标全搞错了。所以我在佛法的时候不太愿意说话,说话是得罪人,说话就替自己找麻烦。希望你们同学们一定要开智慧,头脑要清醒,要走一条正道。不是正道就是邪道,这里头没中间的,我不正,我也不邪,不正也不邪,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不是正道就是邪道。正是此地所说的,不是正法就是外道邪教,我们不能依外道邪教修行。底下有句话,这里面说:
  【长者见子便识心生欢喜者。】
  这就是指的:
  【即普光明殿。观知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叹奇哉也。】
  这个意思大家都晓得。下面一段都不难懂,诸位细细看看就可以。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十九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19
  特别要留意这是经里面表法的意思,不但名号,你看一切事相乃至於一些小动作,它都含有很深的意思。这个地方举几个例子,就是「往捉、称怨、惊怖、闷绝、喷冷水」,统统都含的有意思,我们绝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看,那你就完全是外行了,这是大家特别要注意到的。末后有几句我在这里念一念,就是最后的三行,「信解品」最后的三行:
  【观经微意。】
  『观』是观察,『经』就是指本经,特别是指这一品,我们看经里面的微言大意。
  【迦叶等皆名眇目使人。】
  这你要是经文不熟,你不懂得这意思,这就是比喻,统统是比喻。
  【吾辈尽是痴狂穷子佣作。】
  这个用意是什么?佛是长者,诸菩萨、罗汉就是『眇目使人』;我们一切六道里头的颠倒众生,就是里面比喻的『痴狂穷子』。所以你要晓得这个道理,这个经里讲的什么?就是讲的我们自己,也就是讲的我们现实环境。所以你要不晓得这个意思,你怎么能看得出《妙法莲华 经》的妙处?妙在哪里你怎么会晓得?所以我给诸位说,经是意在言外,一定要懂得言外的意思,你才能够看出,一切法在世尊运用之下,那真是妙极了。
  【原为方便。直领是佛本怀。若能当下知归。何烦世尊许多心力。】
  这个几句话很重要,最可贵的就是『当下知归』,「当下知归」,我们一般叫回头是岸。几个人肯回头?不回头是迷,回头就是觉;换句话说,回头就是佛菩萨!就看我们自己肯不肯回头?这个回头,这次送给你们这《观音三经》,三经也概略给诸位介绍过,我这三经选的时候,是把《楞严经》第六卷全卷选在里面,全卷后面并不是「观世音章」,「观世音章」后面,接著是「四种清净明诲」,那是《楞严经》里面的戒律,我也没有舍弃掉,也把它附在这里面,其目的也就是提倡戒律。观世音菩萨返闻闻自性,就是此地讲的「当下知归」。所以归是返闻,我们一般人讲,把我们这个心从五欲六尘里面回来。给诸位说,这是很粗、很浅显的归,这也是回头、也是归,这是初步的回头。此地所讲的这是一乘法的回头,那就是像观世音菩萨「旋倒闻机」,这才叫真正的回头,「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有十卷经文,它的精华就在这里面,可以说第六卷是整个《楞严经》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这章,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这个理论,无论是用在哪个法门上都适当,它是修学的原理原则,八万四千法门统统用得上,禅、律、密、净全都用得上,你只要会了这个原理原则,不管你修哪个法门都很容易成就,这是讲到回头是岸。诸位想想,如果你没有甚深信解,你就不回头;凡是肯回头的人一定是解得深、信得深,肯定回头,谁拦都拦不住,必定回头,回头就作佛、作菩萨。
  我们接著再看底下一品,「药草喻品」,这个一开端讲迦叶尊者他们这些人:
  【已领随宜说法之意。】
  这句要紧,第一句特别重要,承前启后。十方如来教化众生诸位要记住,『随宜说法』,因此,佛法句句都是活的,没有一句是死的,为什么?「随宜说法」。你们诸位要懂得这个意思之后,如果佛法说法要事先有预备了来说法,你们想想,那随宜不随宜?不随宜!所以佛法哪有什么可预备的?到这个地方眼睛四方这一看,就晓得大家是什么根性,自自然然的流露。我们在这两个星期当中,给诸位讲这个大意是这个讲法的,讲完之后,如果我再继续住两个礼拜,再从头再讲一遍,给诸位说,意思就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你们变了,你们听了这一遍不一样,再重复听这个没有意思了,是遍遍都不一样。再给你说个老实话,你要问我在讲台讲个什么,我统统不知道,我都不晓得。所以我给你们讲的老实话,我在这胡说八道,说了以后自己不晓得,事先也没准备,事后也不想它,也不晓得怎么说出来的,说了就了了,什么都没有。
  前一点钟给诸位讲的基本的常识,基本的修养要有,到用的时候完全是活的。所以你不要想,法师说讲经又不用预备,那我们也学了也都不要做,那你就完了。我在像你们这个年龄,苦学!我是从小就喜欢念书,什么书都念,我那个时候在军中,我的财富就是书。你想想看,我在军中,要是中国人算卷,那个时候我藏书,大概总有三万卷的样子,你们想想看,什么样都有。所以我的常识也很丰富,说什么我都不外行,不管说什么我都不外行,我都懂得。我是什么书都看,这在没学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