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集《地之子》、《建塔背》等。    
    黄昏的时候,汪二将蓝布夹小袄托蒋大的屋里人当了四百大钱。拿了这些钱一气跑到吴三元的杂货店,一屁股坐在柜台前破旧的大椅上,椅子被坐得格格地响。    
    “哪里来,老二?”吴家二掌柜问。    
    “从家里来。你给我请三股香,数二十张黄表。”    
    “弄什么呢?”    
    “人家下书子,托我买的。”    
    “那么不要蜡烛吗?”    
    “他妈的,将蜡烛忘了,那么就给我拿一对蜡烛罢。”    
    吴家二掌柜将香表蜡烛裹在一起,算了账,付了钱。汪二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默默地想:同嫂子拜堂成亲,世上虽然有,总不算好事。哥哥死了才一年,就这样了,真有些对不住。转而想,要不是嫂子天天催,也就可以不用磕头,糊里糊涂地算了。不过她说得也有理:肚子眼看一天大似一天,要是生了一男半女,到底算谁的呢?不如率性磕了头,遮遮羞,反正人家是笑话了。    
    走到家,将香纸放在泥砌的供桌上。嫂子坐在门口迎着亮绱鞋。    
    “都齐备了么?”她停了针向着汪二问。    
    “都齐备了,香,烛,黄表。”汪二蹲在地上,一面答,一面擦了火柴吸起旱烟来。    
    “为什么不买炮呢?”    
    “你怕人家不晓得么,还要放炮?”    
    “那么你不放炮,就能将人家瞒住了?”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既然丢了丑,总得图个吉利,将来日子长,要过活的。我想哈要买两张灯红纸,将窗户糊糊。”    
    “俺爹可用告诉他呢?”    
    “告诉他作什么?死多活少的,他也管不了这些,他天天只晓得问人要钱灌酒。”她愤愤地说。“夜里哈少不掉牵亲的,我想找赵二的家里同田大娘,你去同她两个说一声。”    
    “我不去,不好意思的。”    
    “哼,”她向他重重地看了一眼。“要讲意思,就不该作这样丢脸的事!”她冷峭地说。    
    这时候,汪二的父亲缓缓地回来了。右手提了小酒壶,左手端着一个白碗,碗里放着小块豆腐。他将酒壶放在供桌上,看见了那包香纸,于是不高兴地说:    
    “妈的,买这些东西作什么?”    
    汪二不理他,仍旧吸烟。    
    “又是许你妈的什么愿,一点本事都没有,许愿就能保佑你发财了?”    
    汪二还是不理他。他找了一双筷子,慢慢地在拌豆腐,预备下酒。全室都沉默了,除了筷子捣碗声,汪二的吸旱烟声,和汪大嫂的绱鞋声。    
    镇上已经打了二更,人们大半都睡了,全镇归于静默。    
    她趁着夜静,提了篾编的小灯笼,悄悄地往田大娘那里去。才走到田家荻柴门的时候,已听着屋里纺线的声音,她知道田大娘还没有睡。    
    “大娘,你开开门。哈在纺线呢。”她站在门外说。    
    “是汪大嫂么?在哪里来呢,二更都打了?”田大娘早已停止了纺线,开开门,一面向她招呼。    
    她坐在田大娘纺线的小椅上,半晌没有说话,田大娘很奇怪,也不好问。终于她说了:    
    “大娘,我有点事……就是……”她未说出又停住了。“真是丑事,现在同汪二这样了。大娘,真是丑事,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了。”她头是深深地低着,声音也随之低微。“我不恨我的命该受苦,只恨汪大丢了我,使我孤零零地,又没有婆婆,只这一个死多活少的公公。……我好几回就想上吊死去,……”    
    “嗳,汪大嫂你怎么这样说!小家小户守什么?况且又没有个牵头;就是大家的少奶奶,又有几个能守得住的?”    
    “现在真没有脸见人……”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是不是想打算出门呢?本来应该出门,找个不缺吃不缺喝的人家。”    
    “不呀,汪二说不如磕个头,我想也只有这一条路。我来就是想找大娘你去。”    
    “要我牵亲么?”    
    “说到牵亲,真丢脸,不过要拜天地,总得要旁人的;要是不恭不敬地也不好,将来日子长,哈要过活的。”    
    “那么,总得哈要找一个人,我一个也不大好。”    
    “是的,我想找赵二嫂。”    
    “对啦,她很相宜,我们一阵去。”田大娘说着,在房里摸了一件半旧的老蓝布褂穿了。


中国卷第32节 拜堂(2)

    这深夜的静寂的帏幕,将大地紧紧地包围着,人们都酣卧在梦乡里,谁也不知道大地上有这么两个女人,依着这小小的灯笼的微光,在这漆黑的帏幕中走动。    
    渐渐地走到了,不见赵二嫂屋里的灯光,也听不见房内有什么声音,知道她们是早已睡了。    
    “赵二嫂,你睡了么?”田大娘悄悄地走到窗户外说。    
    “是谁呀?”赵二嫂丈夫的声音。    
    “是田大娘么?”赵二嫂接着问。    
    “是的,二嫂你开开门,有话跟你说。”    
    赵二嫂将门开开,汪大嫂就便上前招呼:“二嫂已经睡了,又麻烦你开门。”    
    “怎么,你两个吗,这夜黑头从哪里来呢?”赵二嫂很惊奇地问。“你俩请到屋里坐,我来点灯。”    
    “不用,不用,你来我跟你说!”田大娘一把拉了她到门口一棵柳树的底下,低声地说了她们的来意。结果赵二嫂说:“我去,我去,等我换件褂子。”    
    少顷,她们三个一起在这黑的路上缓缓走着了,灯笼残烛的微光,更加黯弱。柳条迎着夜风摇摆,荻柴沙沙地响,好像幽灵出现在黑夜中的一种阴森的可怕,顿时使这三个女人不禁地感觉着恐怖的侵袭。汪大嫂更是胆小,几乎全身战栗得要叫起来了。    
    到了汪大嫂家以后,烛已熄灭,只剩了烛烬上一点火星了。汪二将茶已煮好,正在等着;汪大嫂端了茶敬奉这两位来客。赵二嫂于是问:    
    “什么时候拜堂呢?”    
    “就是半夜子时罢,我想。”田大娘说。    
    “你两位看着罢,要是子时,就到了,马上要打三更的。”汪二说。    
    “那么,你就净净手,烧香罢。”赵二嫂说着,忽然看见汪大嫂还穿着孝。“你这白鞋怎么成,有黑鞋么?”    
    “有的,今天下晚才赶着绱起来的。”她说了,便到房里换鞋去了。    
    “扎头绳也要换大红的,要是有花,哈要戴几朵。”田大娘一面说着,一面到了房里帮着她去打扮。    
    汪二将香烛都已烧着,黄表预备好了。供桌捡得干干净净的。于是轻轻地跑到东边墙外半间破屋里,看看他的爹爹是不是睡熟了,听在打鼾,倒放下心。    
    赵二嫂因为没有红毡子,不得已将汪大嫂床上破席子拿出铺在地上。汪二也穿了一件蓝布大褂,将过年的洋缎小帽戴上,帽上小红结,系了几条水红线;因为没有红丝线,就用几条棉线替代了。汪大嫂也穿得周周正正地同了田大娘走出来。    
    烛光映着陈旧褪色的天地牌,两人恭敬地站在席上,顿时显出庄严和寂静。    
    “站好了,男左女右,我来烧黄表。”田大娘说着,向前将表对着烛焰燃起,又回到汪大嫂身边。“磕罢,天地三个头。”赵二嫂说。    
    汪大嫂本来是经过一次的,也倒不用人扶持;听赵二嫂说了以后,就静静地和汪二磕了三个头。    
    “祖宗三个头。”    
    汪大嫂和汪二,仍旧静静地磕了三个头。    
    “爹爹呢,请来,磕一个头。”    
    “爹爹睡了,不要惊动罢,他的脾气又不好。”汪二低声说。    
    “好罢,那就给他老人家磕一个堆着罢。”    
    “再给阴间的妈妈磕一个。”    
    “哈有……给阴间的哥哥也磕一个。”    
    然而汪大嫂的眼泪扑的落下地了,全身是颤动和抽搐;汪二也木然地站着,颜色变得可怕。全室中的情调,顿成了阴森惨淡。双烛的光辉,竟黯了下去,大家都张皇失措了。终于田大娘说:“总得图个吉利,将来哈要过活的!”    
    汪大嫂不得已,忍住了眼泪,同了汪二,又呆呆地磕了一个头。    
    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壶,买了一个油条,坐在茶馆里。    
    “给你老头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车的吴三说。    
    “道他妈的喜,俺不问他妈的这些鸟事!”汪二的爹爹愤然地说。“以前我叫汪二将这小寡妇卖了,凑个生意本。他妈的,他不听,居然他俩个弄起来了!”    
    “也好。不然,老二到哪里安家去,这个年头?”拎画眉笼的齐二爹庄重地说。    
    “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好像摆花生摊的小金从后面这样说。    
    汪二的爹爹没有听见,低着头还是默默地喝他的酒。    
    作品赏析    
    《拜堂》是台静农的成名作、代表作,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的《莽原》第2卷第11期上。小说以旧时南方某小镇为背景,叙述了主人公汪二与寡嫂成亲的故事,写出了旧中国古老土地上的男女们生存的凄楚苦涩和灵魂的颤栗无奈,展示了他们卑微的生存境遇,心理的病态和精神的创伤,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生存意识和追求精神。小说叙事摹景惜墨如金,简练传神,巧妙运用个性化的对话和富有特色的细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这些使得这篇小说成为20世纪初乡土小说中难得的一篇佳作。


中国卷第33节 上海的狐步舞(1)

    ‖作者简介‖    
    穆时英(1912~1940),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1930年在《新文艺》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自此成名。1933年前后参加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后参加编辑《文艺画报》。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香港。1939年回沪,主办汪精卫伪政权的《中华日报》副刊《文艺周刊》和《华风》,并主编《国民新闻》,后被国民党特工人员暗杀。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    
    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     
    沪西,大月亮爬在天边,照着大原野。浅灰的原野,铺上银灰的月光,再嵌着深灰的树影和村庄的一大堆一大堆的影子。原野上,铁轨画着弧线,沿着天空直伸到那边儿的水平线下去。     
    林肯路(在这儿,道德给践在脚下,罪恶给高高地捧在脑袋上面)。     
    拎着饭篮,独自个儿在那儿走着,一只手放在裤袋里,看着自家儿嘴里出来的热气慢慢儿的飘到蔚蓝的夜色里去。     
    三个穿黑绸长褂,外面罩着黑大褂的人影一闪。三张在呢帽底下只瞧得见鼻子和下巴的脸遮在他前面。     
    “慢着走,朋友!”     
    “有话尽说,朋友!”     
    “咱们冤有头,债有主,今儿不是咱们有什么跟你过不去,各为各的主子,咱们也要吃口饭,回头您老别怨咱们不够朋友。明年今儿是你的周年,记着!”     
    “笑话了!咱也不是那么不够朋友的——”一扔饭篮,一手抓住那人的枪,就是一拳过去。     
    碰!手放了,人倒下去,按着肚子。碰!又是一枪。     
    “好小子!有种!”     
    “咱们这辈子再会了,朋友!”     
    “黑绸长裙”把呢帽一推,叫搁在脑勺上,穿过铁路,不见了。     
    “救命!”爬了几步。     
    “救命!”又爬了几步。     
    嘟的吼了一声儿,一道弧灯的光从水平线底下伸了出来。铁轨隆隆地响着,铁轨上的枕木像蜈蚣似地在光线里向前爬去,电杆木显了出来,马上又隐没在黑暗里边,一列“上海特别快”突着肚子,达达达,用着狐步舞的拍,含着颗夜明珠,龙似地跑了过去,绕着那条弧线。又张着嘴吼了一声儿,一道黑烟直拖到尾巴那儿,弧灯的光线钻到地平线下,一会儿便不见了。     
    又静了下来。     
    铁道交通门前,交错着汽车的弧灯的光线,管交通门的倒拿着红绿旗,拉开了那白脸红嘴唇,带了红宝石耳坠子的交通门,马上,汽车就跟着门飞了过去,一长串。     
    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Revue似地,把擦满了粉的大腿交叉地伸出来的姑娘们……白漆的腿的行列。沿着那条静悄的大路,从住宅的窗里,都会的眼珠子似地,透过了窗纱,偷溜了出来淡红的,紫的,绿的,处处的灯光。     
    汽车在一座别墅式的小洋房前停了,叭叭的拉着喇叭。刘有德先生的西瓜皮帽上的珊瑚结子从车门里探了出来,黑毛葛背心上两只小口袋里挂着的金表链上面的几个小金镑钉当地笑着,把他送出车外,送到这屋子里。他把半段雪茄扔在门外,走到客室里,刚坐下,楼梯的地毡上响着轻捷的鞋跟,嗒嗒地。     
    “回来了吗?”活泼的笑声,一位在年龄上是他的媳妇,在法律上是他的妻子的夫人跑了进来,扯着他的鼻子道。“快!给我签张三千块钱的支票。”     
    “上礼拜那些钱又用完了吗?”     
    不说话,把手里的一叠账交给他,便拉他的蓝缎袍的大袖子往书房里跑,把笔送到他手里。     
    “我说……”     
    “你说什么?”堵着小红嘴。     
    瞧了她一眼便签了,她就低下脑袋把小嘴凑到他大嘴上。“晚饭你独自个儿吃吧,我和小德要出去。”便笑着跑了出去,碰的阖上门。他掏出手帕来往嘴上一擦,麻纱手帕上印着Tangee。倒像我的女儿呢,成天的缠着要钱。     
    “爹!”     
    一抬脑袋,小德不知多咱溜了进来,站在他旁边,见了猫的耗子似的。     
    “你怎么又回来啦?”     
    “姨娘打电话叫我回来的。”     
    “干吗?”     
    “拿钱。”     
    刘有德先生心里好笑,这娘儿俩真有他们的。     
    “她怎么会叫你回来问我要钱?她不会要不成?”     
    “是我要钱,姨娘叫我伴她去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