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但佛菩萨教导我们,世间圣贤教导我们跟佛菩萨教导的方法几乎是完全相同,教初学「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样教我们。童蒙教学《三字经》,《三字经》里面讲得很好,「教之道,贵以专」,这专就是一门深入,你这一门没有学好,决定不能学第二门。学第二门你分心了,两门都学不好,只有一门一门的来,这一门学好了再学一门。什么叫学好了?落实了。用《华严经》清凉大师的话来讲就是信解行证,落实就是你证得。
  《弟子规》里面所讲的是性德。「圣人训」,圣人是不是孔子?你们大家都讲是孔子,不是,孔子自己绝对不承认他是圣人。他会给我们讲古圣先贤这样教我们的,上面还有圣人,这就对了。夫子一生自己说得很清楚,「述而不作」,他没有创造,他没有发明,他老人家一生所行、所说、所教的都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遗教,后人称孔夫子是集大成,所以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集远古圣贤人的教诲,他把它综合起来集其大成,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述而不作。释迦牟尼佛亦如是,我们在清凉大师《四十华严疏》里面,清凉大师说,释迦牟尼佛也常讲,他老人家也是述而不作。所以佛不承认他讲过经、讲过教,那他讲的是什么?讲的统统是古佛所说的,从这一点你看到真正有成就的人他是多么谦虚。这种谦德我们要学,一丝毫我慢都没有,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
  「观一切法唯是意言,未能除遣此境,亦为能所」。为什么?入佛境界里头能所没有了。能所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惠能大师在《坛经》里头如是说,说得好。为什么?人到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时候哪里来的二?起心动念就有二,虽有二还没有对立,这是不严重。到分别执著就对立了,那个麻烦就大!所以分别执著是造业,起心动念没造业。起心动念有能所,非常微弱,好像那种感觉是似有似无;可是到分别,那就是真的好像有,真有之物,它真对立了。但是这可以入,就是以此方便可以入唯心。这个心讲的意思很多,能缘所缘,能缘是见分,所缘的是相分;能缘的是心,所缘的是法,法相。所以这里头有能有所,有能有所不是第一义,是第二义。什么叫第二义?阿赖耶就是第二义,真如本性是第一义。真如本性,诸位要知道,但用名言无实性。你可不能执著有个真如本性,你分别真如本性,你执著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变成一个很虚妄的境界,所以一落在分别执著就错了。
  我们的妄念多,妄念没办法除去,用什么方法?能把分别执著放下,妄念就没有了。我们不要讲得太深,讲得太深是起心动念,那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中下根性人是决定这一生做不到,来生后世也未必能做到,因为那是法身菩萨不是凡夫。所以我们今天只要求在一切法里面不执著、不分别,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自己修学的目标总要把握住,方向要把握住,只要把握住方向、目标就行了,其他都不重要,其他的怎么样?都要放下,都要随缘。
  我们的方向、目标是什么?念佛往生净土,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目标,这一生当中念念都不能舍掉。方向实在就是讲方法,大势至菩萨讲得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都摄六根?能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看破放下了,那就是都摄六根。为什么是都摄六根?就是不会胡思乱想了。胡思乱想就是你六根摄不住,你的六根往外面六境跑,眼去分别色、执著色;耳去分别声、执著声;意就是心里面去分别执著前五根落谢影子,佛在《楞严经》上说的。妄念纷飞你怎么能止得住,这是什么?这就是轮回因、轮回业、轮回的缘。所以一天到晚干的是轮回业,你的前途是搞六道轮回。而且轮回业里面,说实在话,善业少、不善业多。你说这个事情麻不麻烦!不善业多,不善业力量强大,它先感果报,那个果报是三途。你要不想,人麻木了,麻木不仁;你要一想,非常恐怖、非常可怕!
  我们功夫不得力这是真的,绝大多数的人念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念佛的时间太少,念佛的时候不能专心一意,就是一面念佛一面还打妄想,这没用处。古大德常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我们每天念佛修行是不是应了这句话?我们念佛的时候是不是心想佛、口念佛、身礼佛?这个礼佛不一定是在那里拜,身体恭恭敬敬就是礼佛,行住坐卧都有威仪,有威仪就是礼佛。站,站得规规矩矩,坐,坐得规规矩矩,这就是礼、礼敬;就像佛在我们面前一样,我们一举一动不敢随便,这叫礼敬。所以礼敬并不是说在地上磕著头叫礼敬,不是的。我们念佛的时候、诵经的时候是不是好像佛就在我面前,我诵经、读经,经典就是佛对我的教诲,我在这个地方接受佛的教诲,怎么敢胡思乱想?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这里教导,学生不专心听,在胡思乱想,这能算好学生吗?
  小朋友上课容易专心,妄念少;我们现在上课不容易专心,知道的事情太多。古人有一句谚语说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太多了,一定是非就多,所以我们对於世间这些事知道的是愈少愈好。我们在初学的时候,我初学年岁已经很大,二十六岁了,李老师教我确实是把我当作童蒙来教授、来教导,为什么?限制。限制看书,我们要想看什么书都要跟他报告,得到他同意;他不同意的,经典都不能看,要求这么严格。报纸只看看大的标题新闻,知道现在世界上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其他的一概不看,保护你的清净心。
  以后专心学佛,这个世界上大事於我们也不相干,也不看。所以我至少有四十年没看报纸了。这世间发生什么大事,有同修会告诉我,他们看报纸、看电视,他们会来告诉我,这个心清净多了。远离一切是非,有人在我面前说张家长、李家短的,我是绝对不把它放在心上。我也看人,能够劝导的我就制止,让他不要讲;交浅不言深,交往浅的人,我们就不好意思制止他,他说我就点点头,没听进去。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为什么?垃圾!人家是在倒垃圾,我们的清净心装人家的垃圾,这是大错特错,这哪里是聪明人!我们的清净心要装圣贤的教诲,要装人家一切的善行,成就我们的心善、思想善,就是《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那就对了。佛在经上说得非常好,「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句话非常重要,就跟六祖大师前面偈颂里面所讲的「若於转处不留情」。那个情就是还有毫分不善夹杂,不留情就是毫分不善夹杂都不可以。
  所以古时候修道的人为什么要找在山林,距离都市远一些,距离村庄也要远一些,一般距离村庄总有三、五里路。三、五里路现在来说是不远,中国三、五里路也不过就是现在二公里、三公里。不过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要走路。距离城市那总得有几十里,二、三十里,有五、六十里,你走路要走一天。他没有真正想求道的心,想求你教诲,人家不愿意走这么多路,不愿意去爬这个山。我们总不能拒绝别人来,这不可以拒绝,只有自己住得远一点,住在山上住得高一点,你要来不太容易,这样子人就少了,人少你才能得清净。所以古大德这些选择、这些做法都很有智慧,不拒绝人,但是也不愿意让很多人来扰乱,面面他都想到了。
  可是在今天这环境就相当困难,交通太方便。在中国大陆我看的地方不多,偶尔去看看,我去过九华山,去过峨嵋山,其他地方就没去过。在北京戒台寺我去看过,现在都开了马路,汽车都开到庙门口,有些车辆都可以开到大殿前面。现在提倡的是开放观光旅游,你看到这些寺院香火鼎盛,每天的游客少的几千人,在这个道场里面那怎么修法?太难太难了。所以现在真正修行只有到很偏僻安静的地方去建个小茅蓬,我们念佛也许还能得功夫成片,还能有成就,这不能不知道。最重要的,这是真的要想成就自己,一定要学习不被境界转,这是很难的事情,可是你不能不做,今天环境是这个样子。我不被境界转,那你就是目标、方向非常正确,其他东西都放下,都不放在心上。这个放下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事还是要接触,事不能不接触。当然修行道场还是要有选择。
  注解下面说「种种法出生者,此相见二分」。『种种法出生』,离不开见分跟相分,阿赖耶的见分,我们今天讲的精神;阿赖耶的相分,我们现在讲的物质,都是从自证分里头变现出来的,自证分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我们讲真性、讲法性。见相两分,「由无始数习」,习是习气,无始数我们通常讲无量无边,生生世世无始劫来不知道有多少习气种子在里头,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所以「有种种法相似生」。「谓能缘心生」,能缘的心生就是见分,「则种种境生」,这个境界就是相分。「则种种心起,起法必灭,安得暂停」。这里头要细心去观照,见分跟相分就是能缘跟所缘是一不是二,能缘的心起,起法必灭,能缘心起所缘境生,能缘心灭所缘境灭,所以说安得暂停,没有停止的,给你讲真相刹那生灭。
  我们在过去讲席里面多半引《仁王经》上佛讲的生灭的头数。佛在《仁王经》上用比喻给我们说弹指,这一弹指,一弹指时间很短。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这一弹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就讲这个头数,能缘的心。能缘的心生灭,是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所缘的境界,这个境界也是九百个生灭,这一刹那。那我们弹指,一秒钟我们能弹几次?我弹的速度一秒钟大概弹四次,四乘六十(刹那的数字),一弹指六十刹那,我们说一秒钟算我那样弹四次,四六二百四,一秒钟有二百四十个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二百四十乘九百刚刚好是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够觉察到『能缘所缘』是假的。
  『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刹那不停,心想变现出来的一切法,唯识所变,变的这一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刹那不停。它这地方讲「不暂停」很好,不暂停就不暂住。所以这种现象前面讲得好,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说得好,它是迁流不是相续。讲迁流一般人不容易懂,所以佛经上也常常讲相续相,讲相续相是什么?是依俗谛讲的,随顺众生常识来讲的,讲的你容易懂。实际上呢?实际上没有相续,前念灭,后念生,后念不是前念,前念也不是后念,但是它也很相似。这个相似是什么?相似是因果。
  我们常讲因果不空,不是讲不灭,讲因果不空。为什么说它不空?因果转变,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因又会变成果,它有这个现象。因果好像有相续,因果也好像有循环,我们讲因果的转变、相续、循环,我们凡夫境界里头,就是俗谛里面这个现象很鲜明、很清楚,你说出来大家都同意、都肯定,说你没说错。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没有,实际上要有,「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这两句就讲不通了,因果也包括在这个大的原则里头。所以因果东西在真谛里面讲是没有的,俗谛里头有。也就是说在十法界里头有,一真法界里头没有,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可是「速灭不暂停」,那个速度之快,我们只能用大乘教里头一句话说,「不可思议」。这句话说得好,而且说得很真实,你没有办法去想像,你没有办法来说它。所以我们晓得《仁王经》上佛讲的这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都是随顺众生凡情说的,随顺俗谛,不是真实。为什么?真实比这个快得多!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那个时间太长,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今天看看科学家跟我们讲,现在科学里面所发现的,速度最快的光速、电磁波的速度,电磁波的速度差不多跟光速相等,一秒钟三十万公里。那要依照这个速度来说,速灭来说,那就显示出《仁王经》上佛是方便说,佛不是真实说。
  佛说法依二谛,一个是依真谛,一个是依俗谛。依真谛那是如来亲证的境界,依俗谛是依我们凡夫常识。依俗谛好懂,依真谛我们就没有法子接受,很难懂,因为不是我们的常识,不是我们的经验。现在科学讲光速,我们以这个来说,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一公里呢?光的速度走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比《仁王经》上快多了。《仁王经》上讲一个生灭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光走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那光的速度比这快。光是法相、是境界,此地讲的是所缘。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就知道世尊他这个话是从真谛、是从俗谛,就晓得了。
  一百公尺还是一个很大的距离,光要走时十公尺?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一公里是一千公尺,一千的十分之一是一百公尺,一百公尺三百万分之一秒,一百公尺;走十公尺三千万分之一秒,走一公尺三亿万分之一秒。一公尺有一百公分,那走十公分三十亿万分之一秒;那走一公分,一公分这么长的距离,一公分是三百亿万分之一秒。一公分还有十公厘,一公厘我们能看得很清楚,一公厘的十分之一,一公厘的百分之一,一公厘的千分之一。去年钟茂森居士在此地给我们做出一个报告,科学家研究出来说的宇宙爆炸原点,这个原点大小很小。这是用头发,我们一根头发切断,平面的直径可以排列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一根头发那个直径那是多少?百分之一公厘,百分之一公厘要用光的速度来通过,那是三十万亿万分之一秒,这是我们讲光速。
  光的速度在宇宙之间是不是极限,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速度?科学家告诉我们不是极限,近代科学发现宇宙之间还有比光速度更快的。这些全是相分,全是属於所缘。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