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不是随便讲的。我根据什么说的?我根据如来法印说的。什么是如来法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们想想这四句前面两句是不是十善业道?诸恶莫作,诸恶是十恶,众善奉行,众善是十善;十恶莫作,十善奉行,自净其意就超越了。是诸佛教,诸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不麻烦,很简单,就是用这十条认真的学习,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真正是祖师大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为什么不干?
  所以要发愿这一生决定是最后身。换句话说,这个愿发了,你要没有行践愿,你的愿是空的。行是什么?就是行十善业道。记住《无量寿经》一开端教给你的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那就是十善业道。佛在经上讲得好,十善业道就好像大地,无论有情无情一切众生,你不能够离开大地生存,十善是大地。
  第四句「不生不起生」。这一句比较难懂,但是学习大乘的你就不难懂了。这是什么?无生现生,现生无生,这个里头的理很深。我们在讲席里面讲过,讲得很多。诸佛菩萨清楚明了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所以说不生不起生,出生。第五句「知三界如幻生」,三界通常讲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就是讲六道,六道如梦幻泡影,到这里面来受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一丝毫都不染著。第六句「於十方世界普现身生」,普是平等,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众生什么时候感,什么时候应,应以什么身应,他就现什么身。
  第七句「证一切智智身生」。一切智智,用了两个智。两个智里头,第一个智是讲根本智,第二个智是讲后得智;第一个智,般若无知,第二个智,无所不知。两个智,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一切智智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有体有用。菩萨生就是证一切智智身生,住到世间也不例外。菩萨的一切智智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色身,正如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样。一切智智,我们可以从世尊一生形象里面体会到,他那个形象确确是智慧光明普照大千。接著接得好,「放一切佛光明普觉悟一切众生身生」。菩萨自己成就了,现在是帮助众生成就,帮助众生,用我们世俗的话来讲累积功德。但是你要晓得,如果有累积功德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菩萨决定没有这个念头。菩萨来也好,不来也好,一切时、一切处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过。还有积功累德,他动念头了,动念是凡夫不是菩萨,这一点我们要晓得。
  我们要学习,我们要修行,就是修这个心。因为我们无论是生活也好,办事也好,待人接物也好,都会起心动念,这就是我们没有办法离开业习烦恼第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应当要学佛菩萨,佛菩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佛菩萨没有一样不好,什么都好,这就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说什么都好。菩萨没有意见,凡夫有意见,意见多多,听佛说法也意见多多,而诸佛如来说法也没有意见,也没动念,也没起心。法怎么说出来的?自然流出来的。道理要明白,明了之后你才知道怎样学。所以佛是「放一切佛光明」,一切佛光明就是一切佛法,觉悟一切众生。第九「入大智观察三昧身生」。这是做给众生看的。众生妄念纷飞,心神不定,菩萨做出大定,正是大经里头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示现大定来给我们看,能舍离一切法,不著一切法。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五集)  2004/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15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第三段光照百界偈颂的第二首,第二首还没讲完,后面还有一句。
  【或有见初生。妙色如金山。住是最后身。永作人中月。】
  这首偈最重要的就是后面这一句,所以「离世间品」最后一卷就是第五十九卷,有详细说明八相成道的义趣。我们在『初生』这段经文里面看到世尊给我们说了十句,十句里面综合起来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乃至於声闻缘觉,他们慈悲应现在世间是为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所以这个偈颂里头末后这一句,『永作人中月』。清凉注得很好,「初生时,身如夜月,皎镜可观,智犹满月」,示现的是圆满的智慧,「清凉照物」,这个物是指十法界有情众生。显示出诸佛菩萨在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再回来想想,我们跟诸佛菩萨本来是无二无别,今天落到这种地步原因何在?佛要是不说,我们永远不会想到这桩事情。在这个世间一生没有缘分接触到佛法的人,确确实实他在这一生当中没有想过这么一桩事情。能想到不错了,开始觉悟了,好像石火电光,虽然极其短暂,它亮了一下,这很不容易!无量劫来从来没有闪过光,这次开始闪了一闪。希望从这之后闪光的频率次数要增多,光明要增大,这就会有成就。所以我们有这个愿、有这个心,诸佛菩萨自自然然就应现来帮助我们,众生有感,菩萨有应。
  这一段讲的是八相成道。从「下生」,这第一首偈里面包括的东西很多,如果我们用《华严经》末后这一段经文来引证,总得要几个小时才能说一个大概。而我们在此地也尽量把它节省,希望我们知道里头最重要的义趣,那就是教化众生。我们前面曾经引用第五十九卷经文初生相这一段,十种生,这个经文十种生,以下就是说明初生相。第一个所谓「远离愚痴正念正知生」,这我们讲过了。现在我们接著再看它末后这一句,早晨我们介绍到「入大智观察三昧身生」。现在看末后一句。
  「佛子,菩萨生时,震动一切佛刹,解脱一切众生,除灭一切恶道,映蔽一切诸魔,无量菩萨皆来集会」。我们看这一段经文。实在讲它这有十句,这一句里面意思最完整,可以说把前面统统都包括了,这一句是很好的一个总结,说明菩萨为什么出现在世间。生的时候震动一切佛刹,这桩事情我们不能知道,佛知道。我们在经上常常念到,菩萨示现证道、示现成等正觉,震动魔王宫殿,魔知道了。魔王在哪里?这大经里头告诉我们,魔天是在他化自在天之上。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第六层天,在它上面就是第七层,魔天再上去就是色界初禅,换句话说,魔天是欲界的天顶。天王波旬,魔王不简单,欲界天里面的福报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中国人民间所尊敬的、崇拜的多半都是玉皇大帝,道教的,拜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忉利天主,是欲界第二层天,在他上面有夜摩天,有兜率天,有化乐天,有他化自在天,再上去就是魔天。玉皇大帝的福报能叫人间一切众生仰慕之极。你就想想魔天那还得了吗?
  再想想魔的势力有多大,为什么会生到魔天?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积大福报。这个大福报不外乎三种布施,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真修。为什么还没有办法修成正果而变成魔了?世尊在楞严会上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了。楞严会里头有一段经文,古德判作「四种清净明诲」,这四种是说杀、盗、淫、妄。这个人生生世世是修福,修六度、修十善、修四无量心,但是杀盗淫妄的念头没有断,所以没有能成正果。如果杀盗淫妄念头真的伏断了(这还不是灭断,伏断),他有定功伏住烦恼习气决定不起现行,他就到色界天去了,不致於落到魔道。
  菩萨出生,魔还不知道,虽然震动一切佛刹,佛知道,佛知道就是震动到佛刹,哪一尊佛?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都知道,某一个菩萨或者是某一尊佛,在某一个地方示现八相成道。虽然佛菩萨决定没有念头,可是众生有感,菩萨有应,菩萨应虽然非常非常微细,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这个境界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如果我们今天讲波动,这个大家都有这个概念,他是极其微细的波动,如果不是很灵敏的仪器决定测试不出来。说老实话,菩萨示现在这世间,入胎、住胎、出胎这个波动非常微细,十法界里面的人很难觉察,何况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在一般讲,当佛示现证果,六道里面心思敏锐之人他觉察到了。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世间没一个人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请法,佛就走了,要入般涅盘了。净居天人知道,净居天四禅五不还天,这里面是圣人不是凡夫,一般讲三果圣人在这边修行,阿那含。他们看到了,看到之后,从四禅天到人间来,化身,请佛住世,请转法轮。这个事情净居天人代我们请的,佛接受了。这接受才开始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得有人启请。
  启请的功德不可思议,佛有缘在这个地方教化众生,他所教化的功德,众生听教、觉悟、修行、证果,种种功德,启请的人都有分。他要是不启请,佛菩萨不说法、不教学,许许多多人得不到佛法利益,你就晓得启请的人功德多大,护持的人功德多大。我们要拿世间创办教育这个例子来说,做个比喻来说。启请的人就好比是发起办学,在这个地方发起办学。遇到一个很好的老师,我们来倡议、来提倡,这个护持的人,有人一提倡,他们也省悟过来了「这是好事情,我们全心全力支持」,出钱出力来建学校,聘请好的老师来教化这一方的学子,这个功德比什么都殊胜。所以世尊这一次在这个世间教化,我们不能不感激净居天人。净居天确实也很了不起。
  菩萨在这里示现成佛,这个地方要留意的就是示现。实在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已经成佛了,《梵网经》上讲,这一次的示现是在我们这个地区第八千次的示现。每一次示现都称菩萨,其实是佛再来的。我们看菩萨从兜率天宫下降,无论菩萨住在什么地方都叫它做兜率天宫。这什么意思?表法的意思。兜率是梵语,意思是知足,你要懂这个道理。知足就成佛,不知足成不了佛,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很深。对哪些事情知足?样样知足,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知足。也就是,我们换句话讲诸位就能够容易体会,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就是知足的样子。
  你跟别人还有争,你还有求,你不知足,你成不了佛,充其量你是菩萨。这一种菩萨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初住菩萨叫发心住,初住已经「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所以他可以示现八相成道。哪个世界的众生缘成熟了,应以佛身而得度之,他就现佛身,圆教初住菩萨。为什么?真的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果然到了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三界六道出离了,十法界也出离了。还有一丝毫争的念头、求的念头,是凡夫不是圣人。圣人连这个一丝一毫都没有了,真正是纯净纯善。这一点我们要懂,我们要认真努力的去学习。在哪里学?还不是在日常生活,在跟大众相处,学什么?学不争,学不求,学随缘,学不攀缘;有争有求是攀缘,无争无求是随缘。随缘没有一样不好,随缘没有一样不喜欢,流露在外面的形象,常生欢喜心。所以他示现初生震动一切佛刹。
  「解脱一切众生」,解是解开。解开什么?解开一切众生的烦恼忧虑。众生的烦恼忧虑,在佛法里头又名结使,这结就好像打结了,佛菩萨出现在这世间帮助你把这结解开。这个地方要注意,佛菩萨帮助不是佛菩萨动手把你的情结解开,不是的,佛菩萨教你,要你自己去解。为什么?这个结没有形相,别人帮不上忙,结是你自己打成的,所以还需要你自己去解开。这个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的结,六道凡夫在阿赖耶识里面有多少?无量无边。早年好像我在台湾的时候,曾经在街上看到有电影广告,有个电影片子它的名字叫「心有千千结」,我看到了笑了笑,心有千千结,没错。佛经上讲的,你如何把这个结解开?这些结系缚你在六道轮回,永远不能脱离。所以解脱,脱就是脱离生死、脱离轮回、脱离三界六道。解脱是长时间的,脱离六道轮回之后,你生在四圣法界,你证得声闻缘觉、菩萨佛果了,还有没有结?还有,还有微细的结。这些微细的结让你出不了十法界,你没有办法证得一真法界,所以还要继续不断再去解结。解结就是断烦恼,解就是断,结就是烦恼。还要把微细的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解开,你才能脱离十法界,才能够证入一真法界。
  到一真法界还是要去解结,为什么?一真法界里面有四十二个位次。这四十二个位次怎么造成的?无明烦恼造成的。无明是非常微细,所以破一品无明提升一个阶位。破一品无明,初住菩萨,再破一品是二住,再破一品是三住。一真法界菩萨的位次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以总共四十二个阶位,还是要解脱。初住菩萨把他的无明烦恼解开了,他就脱离初住升到二住;二住菩萨再解开,他脱离二住升到三住;到等觉还有一个结没解开,那一个结等觉菩萨解开了,他就证得圆满的佛果,那就是究竟佛。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里头究竟佛,圆满了。
  解脱一切众生,怎样解脱一切众生?一定要示现一个解脱的样子。解脱的样子是什么样子?消极的,「於人无争,於世无求」,积极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消极跟积极是一不是二,这妙了!同时同处同一境界。你看他积极的那一面,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又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是解脱的样子,这是随缘的样子、是自在的样子。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不自在,什么原因?不知道随缘,不知道断一切恶,不知道修一切善。有人断恶修善,他又著了相,总是不干不净,没有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真正做到了,最低的位次圆教初住菩萨,他超越十法界了,有能力在十法界示现八相成道,教化众生。
  接著「除灭一切恶道」,都是要做出来给众生看。众生能不能看懂,这真的是有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