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佛教后学,特别是佛不在世我们依靠谁?佛教给我们的四依法,这太重要了。「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典你要善学,你一定要知道经典不是为我说的,是世尊当年在世,有人还向他老人家请教提问题,他对他说的,他不是对我说的。对我说的,契我的机;对别人说的,未必契我的机。就像大夫开的药方一样,处方,这个处方是替那个人开的,治他的病,不是对我开的。我们今天看到所有经典都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开的药方,所以你要不会吃药,你会被药药死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怎么办?所以你要懂得,那佛真的慈悲,对於末法时期开了一服一般的方子,这不是对一个人开的,这个方子是什么?这个方子就是净宗法门。净宗法门不是对某一个人开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这个叫万灵丹,无论什么病,用这个方子肯定有效,肯定得度,那是妙不可言。要没有这一服方子,那就难,太难太难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第五句「遇冷成冰」,这不是水,这是冰。遇到冷水就变成冰了,而有硬的作用。「喻如来藏与无明合成本识用」。这个意思很深,深度在什么地方?十法界依正庄严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这个地方就是讲本识,本识是阿赖耶。阿赖耶识怎么回事情?记住前面的比喻,水比喻作真性,真性就像僧肇大师综合佛陀在大乘经教里面常讲的几个名词,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真性、清净心、缘会,一个意思。一个意思说这么多名相?这是如来教学的善巧方便,教我们了解这一桩事情,而不要著名字相,不要著言说相,你才真正能懂得如来所说义。这是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果著相,你用思惟、用想像,那你跟如来说的意思愈来愈远,甚至於把佛所讲的意思扭曲、误解了,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所以佛总是一桩事情说好多个名相,意思叫你不执著,不要分别,不要执著。
  在这个地方把水比喻作真性。水遇到冷,零度以下它就结冰。冰有冰的作用。昨天我们讲经的时候这个山上下了一阵冰雹,下得很大,我们以为是大雨,其实是冰雹。今天早晨我们到菜园一看,很大的一块冰还没有融化,才知道昨天下的是冰雹。零下的温度水就结成冰,冰有冰的作用,用途就不一样,它就产生变化。所以相宗里面讲「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就是染,前面讲遇到染,那个觉本来是觉的就变成不觉,这一不觉就变成三细相,这个细就非常微细。无明头一个现象,动相,无明业相。
  所以诸位要知道,无明是动的,觉是不动的。这个事情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心动那就是无明,就是无明业相,我们平常讲叫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有无量的差别。诸大菩萨有没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就是无明,连等觉菩萨都有。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究竟佛果,这个人叫无上正等正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还有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那我们凡夫还用得著说吗?我们凡夫这个起心动念是大风大浪,非常明显。你起的念头,在凡夫不能不起念,不起念就成佛,微细的念头是菩萨,粗显的念头是凡夫。这个念头也分三类,有善念、有恶念、有无记的念头,这个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口渴了喝一杯茶,这也会起心动念喝一杯茶,这没有善恶,这个念头叫无记心。无记心虽然没有善恶,但是它在无明里面,增长无明,破不了无明,麻烦在这里。
  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无明业相就是动,这一动就出现相,动它就会现相。这个相很微细,相宗里面讲三分,见分,从见分就变现出相分,见分叫转相,相分叫境界相,三细相。业相是动,起心动念。这一动转,转就是见分,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精神从哪里来的?从无明业相转变出来的,然后从转相就变出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物质。物质跟精神同源,都是从业相里头变现出来的,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不但这物质没有,精神也没有,那才叫「觉后空空无大千」。
  因为有转相,因为有境界相,这就是等觉菩萨最后一品无明,叫生相无明,我们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得到。等觉菩萨所破的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这才是究竟圆满,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因为有极其微细的动相,大圆镜智上也蒙上了一层染污,这个染污是非常非常的微细,所以他的觉正净仅次於究竟佛,十地菩萨都不如他。从他发展愈迷愈深,三细相一发展就变成六粗,六粗再一发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宇宙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佛在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了。总的来讲,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现识变,心现的境界叫一真法界,识变的境界,识里面就有分别、有执著,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末那识执著,这十法界就出现了。
  十法界六道三途本来没有,再跟你说,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是没有。前面讲过不少,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总得要明了。相是幻相、是妄相,事也是幻事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讲得清楚,「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就是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宇宙的缘起跟生命的来源。《般若经》上佛给我们讲「无所有」,这个无所有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毕竟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真的,给你讲真话。清凉大师在前面给我们讲并皆速灭,并皆速灭就是不可得,毕竟空,不可得,这才叫真正的觉悟、明白了。你对於身心世界你还有执著吗?你还有分别吗?没有了。对於身心世界还有执著、还有分别,你还没放下,你还有觉悟。
  看破、放下。看破难,放下不难,这是我在很年轻刚刚学佛,章嘉大师教我的。释迦牟尼佛辛辛苦苦为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为什么?教你看破,你为什么放不下?你不了解事实真相,看破就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九个字。世尊一生教学当中,讲般若二十二年,就讲这个实相。这个实相就是本无,就是性空,就是缘会。「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都是属於缘会。缘会就是本无,本无就是性空,性空就是不可得、就是毕竟空、就是无所有,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不但是一切放下了,连分别执著也放下了,为什么?空的,哪有这回事情!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十法界常常来,他为什么要来?因为从前发过愿。因地上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说话不能不算话,信用是性德,所以你发的誓愿一定是真的,一定兑现的,哪有不度众生的道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有感,感有两种,有显感、有冥感。显是明显的求佛菩萨,求助於佛菩萨。人遇到灾难都念观世音菩萨,求他救苦救难,这是明显的感,佛菩萨有应。佛菩萨应也有两种,也有显、也有冥。冥,我们一般讲暗中保护,决定有感。我们求佛菩萨也有冥显,明显的像刚才所说的,冥是什么?我们心里面有这个念头求佛菩萨,口里没有说也没有表现在动作,意念上有,甚至於意念上你自己还没有觉察,真有,微细的念头。他为什么会有?这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有这个习气,曾经求过佛,到现在灾难现前是自自然然他这个波就动了,这叫冥感。冥感,佛菩萨有的时候有显应,有的时候有冥应。感应的道理,我们在前面也说过很多。
  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所有一切现象无量无边的变化,都是这个地方的应用,就像水结成冰起这个作用。如来藏跟无明合起来,合起来就称为阿赖耶,阿赖耶叫藏识也叫本识。这个识在佛法里称它为神识,世间人称它为灵魂,它好像是不生不灭。我们肉体有生灭,神识没有生灭,它会去投胎,它会去找另外一个身体,所以经上讲它是「来先去后作主公」,它才是真正的主人,真正的自己。投胎它先来,阿赖耶识先来投胎;在胎中慢慢发展成八识,来的时候只有阿赖耶,没有执著就是没有末那,没有分别就是没有意识,也没有前五识,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都没有,慢慢在胎胞里面发展,八识统统具足了。八识虽然具足,五十一心所不具足,胎儿生下来。胎儿生下来八识具足,五十一心所不显明具足。不能说没有,不显明,就是很难看到它起作用,它先来;人走的时候、往生的时候它最后离开,所以说来先去后。
  人断气了,呼吸停止了,我们一般医学上讲就宣布死亡,在佛法里头不是的。佛法说他的阿赖耶识,人断气之后一般讲的是八小时阿赖耶识才离开。最安全的,我们的计算法是十四个小时阿赖耶离开了。阿赖耶没有离开,虽然断气八小时,你碰他的身体他有痛苦,这不能不知道,佛经里面才讲得这么详细。所以断气之后八小时之内,他的床铺都不要碰。真正懂得佛法的人至少八小时之后,最好是十二小时、十四个小时之后给他换衣服,给他入殓,安全没事,他神识真的离开了。从前韩馆长往生,我们照顾是十四个小时,那很不容易。所以这些道理,如果佛不是在经上这样给我们说,我们不会知道,哪里懂得有这回事情。本识的作用太大了,在六道轮回非常明显,粗显,很粗很明显。佛法的修行离不开这个原理。
  所以法相唯识是大乘教里头理论依据,净宗念佛是最后的归宿,戒律是德行的规范,佛门这三门功课叫共同科目。你要学佛,理不能够不依法相,事不能不依戒律,戒律是我们生活规范。没有生活规范就没有佛法,没有法相,没有理论依据;没有净宗,那你就没有最后的目的,你的修行到最后落空,这三个共同科目。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里头,这三个宗的典籍是共同科目。不管你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你不能不持戒,你不能不明理,你不能不归净土,你要不归净土,你就错了。
  那也许我们要问,有很多其他宗派不求生净土,像法相唯识他们多半是求生兜率天,他们跟弥勒菩萨的缘很深,弥勒菩萨是法相唯识的专家,多半都是跟他去的。行不行?行,他那里也是净土。欲界第四天,兜率内院,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有内、有外,外面是凡夫、是兜率天人;内院是菩萨,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兜率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知足。由此可知,什么条件生兜率天?知足,知足常乐,人知足心就定,所以他还是修禅定生到那边。不过这个定没有到初禅,如果到初禅他就生色界天,他就不在欲界了。
  大乘教里头,真的是遇到净土那是大信大行,不是普通事情,遇到净土这才是真正成就。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这一天遇到净土。可是遇到了有几个人真正相信、真正明了、真正珍惜?这一生决定求生不做第二个妄念,你要想发大愿来教化众生,生到净土以后再来,这就对了。你要把往生净土的修学疏忽掉,这一生想来干,这一生没有智慧,心不清净,烦恼习气没断,纵然你有善心,你条件不具足。所以要把往生摆做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情,其他是附带的。如果有机会、有缘尽心尽力的去做,没有缘,把心收起来,专念阿弥陀佛。生净土就是成佛。古大德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那个开悟是明心见性,真成功了。你这一见性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可以乘愿再来,圆教初住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圆教初住菩萨可以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身,得大自在。事理都要清楚、都要明了,我们的心才坚定,才不会动摇。
  所以真正对净宗有深厚善根的人还是不多,难怪李老师以前常常跟我们说念佛修净土的,一万人当中只有一、两个真往生,其他都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不信。为什么不信?没搞清楚。对於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没放下,就是希望多学几个法门也没有放下。这不是我教你的,我不敢教你把法门放下,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上教你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尚应舍怎么解释?我今天修净土,我只取净土五经一论,其他的我统统放下;或者说,那更厉害的,净土五经一论里头我只取一种,其他五种我也放下,这个厉害,决定得生。
  所以在中国过去有这种人,一生专修《阿弥陀经》,专讲《阿弥陀经》,一生讲二百多遍!我非常向往,非常羡慕。我这一生当中为什么讲了这么多经论?缘,这缘不好,这是没办法。你要是问为什么?自己没有道场,一生都在流浪,现在快八十岁了还是在流浪。别人的道场,当然要接受别人的意见,所谓是客随主便,自己做不了主,人家请我们讲什么,好,就得满他的愿,去给他讲什么。自他虽然都有利益,总没有一门深入那个利益深。我在讲经的时候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如果我一生随自己的愿望专讲《弥陀经》,我今天纵然不能说得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早得到了。而一心不乱,事一心,这一生当中是可以办得到的,不是办不到。但是学多了、讲多了,分心。
  所以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跟日本那边净宗同修接触,只能够大家互相勉励学智者大师。日本人对智者大师非常崇敬,这是真的。智者大师五品位往生,我们今天只能走他的路子,这可以走得通。五品位在事上第一个是随缘,自己没有道场,那就随缘了。第二个读诵,第三个讲演,第四个兼修六度,第五个正修六度,我们可以做到。我们要晓得,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到中国来的,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印度是用佛身,又隔了一千年到中国现比丘身。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在中国给我们示现五品位,这个意义很深,末法众生业障深重,外面恶缘太多了,五品位行,我们能做到。目标在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