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讲四缘生法、讲无量因缘生法是随顺俗谛说,是方便说,也不是假的。为什么?这个方便会带你契入真实。你不能说它全是假的,你要没有这个方便,你不能悟入真实。四种缘,四种缘展开就是许许多多的条件,不是单纯的,这个现象生起来了,《华严》上讲无量因缘。无量因缘跟四缘有没有抵触?没有,四缘是归纳,无量因缘归纳不外这四大类,这四大类展开就是无量因缘。哪怕最小的一个粒子,我们现在讲原子、电子、粒子,在佛法里面讲微尘,都说无量因缘,不是简单的、不是偶然的。
  现相,从所现境界相上,我们对於世尊讲无量因缘体会就更深刻了。譬如我们看电影,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这个现相,这现相里头形形色色,有人,有物,有山河大地,有日月星辰,有树木花草,什么都有,这里面点点滴滴都是无量因缘成就的。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然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实的这个境界。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楞严经》里面佛把它归纳为二十五大类,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任何一类点点滴滴无不是无量因缘成就。可是你要晓得缘也是妄缘,所以生起这个法相,相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似互相藉」,似就不是真的,好像彼此为依缘,这个现象能建立,不是真的。事实真相,前面有一句话说得好,「并皆速灭」,这也是大小乘经里头佛都说过,刹那生灭。正是给我们,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上那个幻灯片刹那生灭。所以你在银幕上面看到好像彼此相藉,实际上各个不相干,各各不能知,那是真的。前面一张幻灯片跟后面一张不同,前不到后,后不到前,它怎么会相知!所以清凉大师那个时候没有电影,如果有电影,我相信他一定会用电影来做比喻,让我们更清楚、更明了。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的现象就是这样的。所以佛在经上讲「梦幻泡影」,佛用这个做比喻,「如露亦如电」就是刹那生灭,所以各不能相到。
  「悉无自性,故无相知」。无性之性就是真性,所以自性、真性也叫做本无,这佛在经论上常讲的,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真性,自性,缘会,一个意思。你在这么多的名词术语里头你去体会。这里头缘会是讲物质,其他的讲本无、实相、法性、自性、真性都是从理上讲的,性体上讲的;缘会是从事相上讲的。相,性在相里头,相是依性生起的,没有性哪来的相?我们佛法里头称法相,加个法字,法相是依什么起来的?依法性。法性在哪里?法性就在法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大彻大悟之人跟我们有什么两样?他们见性不著相,我们凡夫著相不见性,差别就在这里。
  见性的人,给你说,生死没有了。他生死没有了,那明心见性的人不也死了吗?释迦牟尼佛死了,我们过去很多不少菩萨、祖师大德都是明心见性的,不也都死了吗?没有死,他死而非死,非死而死。那怎么回事情?相有生灭,性无生灭。讲他没有死是讲性,法性没有生灭,法相有生灭,见性不著相,所以说他没有生死。凡夫著相不见性,说他有生死,他不知道相里头有性。这桩事情,世尊在楞严会上,楞严会前面有一段很长的文十番显见,讲得好,讲得真是清楚明了。佛在六根举一个比喻眼根。眼根是相、是法相,这个眼根能见,那个能见的见性是法性,它不是法相;如果法性要离开法相,这眼睛就不能见,没离开,所以是一不是二。可惜凡夫对这桩事情不明了,总是执著在眼根上,不知道眼根的见性才是真正的自己。见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楞严》参透了,那肯定明心见性。
  所以这末后一句结得好,「是则有而非有也」。有而非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它有相,你说它有,真的当体即空。《般若经》上讲得好,一切法,这一切法是讲法相;无所有,这个无所有我们现在有那么一点模糊印象,并皆速灭。你懂得这个意思,你就晓得当体即空,你就晓得「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相。你心里面患得患失的念头没有了,患得患失是烦恼的根本,贪瞋痴的根本。得失没有了,贪瞋痴从哪里生起?生不起来。所以这叫烦恼的根,烦恼的根叫无明,这就是无明。你不了解事实真相,烦恼从这生起。
  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所以森罗万象,就像我们看电视、看电影一样,你可以看,可以欣赏,你决定不能执著,你决定不能分别,决定不能控制,决定不能占有。你从看电视、看电影,如果有这样的一个觉悟,把这个觉悟应用在你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是电影,就是电视。电影电视的画面是平面的,我们今天这个画面是立体的,这个立体跟电视电影平面的画面无二无别,确确实实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并皆速灭,皆是虚妄。有而非有,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讲「本无」,《般若经》上说得多,根尘识七大,本无。本无就是实相。
  我们再看这法里面第二个意思「依所依者,谓此妄法,各各自虚,含真方立,何有体用,能相知相成」。这里面字字句句都不能够疏忽,妄法,一切法都是虚妄,有而非有。《金刚经》上这一句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有相就是此地讲的妄法,皆是虚妄,各各自虚。自虚是没有实体。怎么没有实体?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哪来的体!那相从哪里生的?含真方立,就在这个现相里面有真性,性是什么?性是能现。能现种种,种种能现的性是一不是二,那为什么现的种种差别?妄缘不同。
  缘也要加个妄,妄缘不同,所以它有种种差别。这是《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梦里头有种种不是单纯的,梦里面也有山河大地,虚空法界,芸芸众生,好像跟现实没有两样。梦中境界一时顿现,所以从这梦幻泡影里面能够悟入,悟入本无,悟入实相。本无、实相就是法性,就是真如,含真方立,所以森罗万象。能现能变的,能现的是性,能变的是识,性跟识是一不是二。性上带著迷惑就叫做识,迷惑去掉了就是真性。所以识,佛在大乘经上常讲带妄之真,在哪里?在所有一切现相之中。性,相,识,一而三,三而一,不即不离。
  「含真方立,何有体用」。没有自体,没有作用。这接著何有体用,「能相知相成」。所以你看到相知相成也是妄相。《金刚经》只一句话包括尽了,「皆是虚妄」。这句话说得好,跟清凉在此地前面《疏》里面给我们说的「并皆速灭」,一个意思。皆是虚妄、并皆速灭,不存在,所以它哪里有体、哪里有用?我们迷惑了,看到它好像有体,好像有用。大小乘法里头常讲体相用,现在把体相用都否定掉,这叫向上一著。对中下根性的人讲体相用,对上上乘人说哪有体用。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应机说法,你是什么样根机给你怎么个说法。法,没有定法可说,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无有体用,无有体性,各各不相到,各各不相知,后面我们还会读到法尔如是。再看下面。
  「即由此无知无成,含真故有,是则非有而为有也」。前面讲的是唯就能依来说,有而非有;这一段讲是依所依者,这结论是非有而有,这叫我们从方方面面去观察,真的是无知无成。它在含真方立,含真故有;有即非有,非有即有,所以你不能说它有,你不能说它没有。性上没有,相上幻有、妄有,妄就不是真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有一法不如是,你怎么能执著?你怎么能分别?你怎么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错了,分别执著就更错了。所以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也就跟诸佛菩萨一样随机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能令一切众生皆得利益。这个利益就是悟了,悟有浅深不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三小段,「唯所依者,谓能依妄法,迥无体用,唯有真心,挺然显现,既无彼此何有相知,正由此义,妄法有即非有,以非有为有,复说真性隐即非隐,以非隐为隐」。这一段文里面说得也很清楚、很明白,处处提醒我们法是妄法,让我们常常想到《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时时刻刻能把这句经文提起,那就叫观照。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才有分别执著,你马上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的分别执著就放下了,这是初步功夫。
  你能够做到在一切境缘当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你就有功夫了,这个功夫就是一般讲的你有定功,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不被外面境界所转,那就是《楞严经》里面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经上是讲转物,物,实在讲就是讲境界。你不被这个物境所转,你就能做得了主,你就能转境界,那就是转凡成圣。再向上一著,那高了,根尘相接之处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是破无明,不执著是破见思,不分别是破尘沙,你在一切诸法里面你见性了。这个时候心性就像此地所说的隐而非隐,非隐而隐。果然能在境界上不为物转,你能转物。所以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世法如此,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佛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舍就是不执著,这一点很重要。世法我舍掉了,我不执著了,执著佛法还是错了,佛是教我们破执著,不是教我们破执著的对象,为什么?对象是妄法。所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今天我看到南京一些居士,理工大学的念佛小组,都是些老年人。他说念佛之前都要念三遍《弟子规》,原来听讲《地藏经》,现在也改成听杨老师讲的《弟子规》。不必要,《弟子规》我觉得六十岁以上的人不必听。《弟子规》,想想看是童蒙的课本,谁要去读?这是在这个时代大人就是为人父母的,为人老师的,他没有学过。今天你教子弟,你教学生,你教他要去做。他学了之后,看看,看看你们没有做,他怀疑,他不会接受。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的要求父母、老师、儿女、学生一起学,到做祖父母就不要了。这些东西在佛法里面讲是戒律、是威仪,是属於律仪戒。那我们做祖父母的人不要再搞律仪戒了吗?对,我们做祖父母的有定共戒、有道共戒,不会犯这个过失。什么叫定共戒、道共戒?我们每天读经念佛,一心求生净土;这是儿女的事情,我们要懂。所以在一般五十以后,大概你都有孙子了。有孙子,你应当督促你的儿子、媳妇、孙子要学,要好好的学;老人还是听经,还是听《地藏经》,还是老实念佛。我们看到年轻人、小朋友学《弟子规》,欢喜赞叹,这样就好。这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从这扎根,这好事情,所以我们不要执著这个事情。
  第二个问题,有一位钟居士他问了一个问题。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有说,《三时系念》,就是中峰国师《三时系念》,大概有人问,问印祖可不可以用它来做助念?印祖不赞成,我也不赞成。临终助念非常重要,一句佛号。这么多年来我们送往生都依照《饬终须知》,都依照这个做法。《饬终须知》前面叫《饬终津梁》,那是文言文写的,写得比较深,也写得很详细。《饬终须知》是给一般通俗,大众化,把里面重要的东西用浅显文字重新写过,现在人能看得懂,我们都依这本书来送终。送终里头连经都不要念,开示不可以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开示什么时候用?这个亡人还没有断气,他跟家人讲他看到什么人,看到什么,都是死去的人,或者看到什么菩萨。他只要说这个话,这个时候讲开示。开示讲什么?不要理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除了你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跟他去,任何人看到都不要理,跟著我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叫开示。除跟他讲这个话之外,没有二话好讲,这要知道。
  中峰《三时系念》,这些年来我们提倡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在什么时候做?多半是在佛七,佛七是自利,七天圆满之后,我们做一堂三时系念超度在佛七当中所带的牌位,同修或者是家亲眷属有要超度的,在佛七当中我们不做任何法事,就是每天念佛给他回向,所以佛七圆满之后做三时系念,冥阳两利!它跟净宗完全相应,里面诵经,念《弥陀经》,念往生咒,里面的开示都不错,都非常之精采,是属於这么一个法会的做法,不是平常助念,这个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
  我们修净宗的人念念与我们本宗相应,我们看到许多超度佛事的仪规,与净宗最相应、最契合的是这个仪规,这是我们采取它。这么多年来确实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不可以用它做临终助念,这个诸位要知道。所以我做这个,跟前面这个仪规讲的是有一点差别。他本来好像是对亡灵,我们今天不是对亡灵,我们今天对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尊神,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灵,所以我做不是对某一个亡灵,不是为一个人做的,是团体,大众一起做的,所以收很好的效果。这附带跟诸位说说。
  学佛要开智慧,佛法著重的是圆解,圆修,圆证,你才能得到真实圆满的利益。所以经不能不听,而且要多听,佛更要多念。年岁大的人在一块共修,我还提倡的是多拜佛,拜佛是非常好的运动,拜佛也是真正修忏悔法门。年岁大的时候,我们是以拜佛、绕佛,以这个为主。绕佛的时候我们念佛出声,拜佛的时候我们心里面默念,不要出声。因为拜佛的时候出声伤气、伤身体,可以听。在念佛堂里面,大众绕佛出声,我们恭恭敬敬在听,一面听佛号,一面拜佛,好。如果自己一个人修,那现在用念佛机,用念佛的录音带也非常好,一面听,一面拜。如果每天把它当作定课,用录音带是最好,因为录音带它有时间,你要放一面,短的半个小时,长的一个小时。你拜佛不要计数,你就拜半个小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