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受生同异。】
  『同』是相同,『异』是不相同。
  【端正丑陋,苦乐不同。】
  菩萨问了这几个难题。下面这一段我们也可以把它念完,下面是清凉的科题,「结成前难」:
  【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缘,缘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问了这么多问题,这个真正叫做尖锐问题,这是难题,谁能解答?我们有没有能力解答?如果没有能力解答,我们细细看看「问明品」这一品里面的十位菩萨,这十位菩萨是怎样说的。所以说文殊菩萨问明,十首菩萨是答明。这一段是长文,后面有十首偈颂,问答完了之后,十首菩萨起来再问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与十首菩萨解释。实在讲,他们就像在演戏,演双簧,在表演,这一问一答,问的人通达无碍,答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初信位的菩萨。觉首初信,初信位菩萨不定是哪一尊诸佛如来示现的,佛法里面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一尊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作教主,「千」不一定是指数目字,就是说有许许多多、无量诸佛如来来协助他,来做他的学生,来做他的护法,来做他的弟子,这一台戏才唱得圆满,才唱得很生动,你要懂这个道理。
  他在这里表演的是觉首这个角色,你真的把他当作觉首,你就错了。舞台台面上的人到幕后,幕后才能看到他的真身,在舞台上我们常常看到的。舞台上表演主角的,他的配角或者是给他跑龙套的,拿著旗子跑龙套的,说不定跑龙套在后台是主角的老师,这常常有的事情。老师在导演,要把这出戏演得有声有色,真正能感动人,能教化人,这个意思我们要懂。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现在我们先看经文:
  【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见有种种差别,所谓往善趣恶趣,诸根满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缘,缘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段,文殊菩萨所问的。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疏》里面他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立宗案定」,就是前面第一句『心性是一』,先把宗旨案定。「谓心之性故,是如来藏也」,清凉大师的注解注的文字不多,简明扼要,心之性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心之性。清凉大师又说,我们多看看他这几句,这个意思就能会通。「又心即性故,是自性清净心也,又妄心之性,无性之性,空如来藏也,真心之性,实性之性,不空如来藏也,皆平等无二,故云一也」,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这段就是立宗。
  心之性,心跟性都难懂,都不是我们凡夫六道众生所能够知解的,这就难懂。我们常说的,不是我们的知识范围,我们的知识,世间凡夫知识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这心之性,问的文是「心性是一」。佛法,特别是在《华严经》,佛给我们说出,宇宙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佛给我们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现识变,心能现,一切现相是所现。所现何以不能常住?为什么千变万化?这是什么原因?识,识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华严经》也成为法相宗主要的经典之一,经上说这个道理。
  清凉跟我们解释,「心之性故」,讲心性,讲心性是心之性,著重在这个性,「是如来藏也」。这是清凉教导我们的,如来藏就是心之性。如来藏也不好懂,但是比前面这一句好懂多了,「如来就藏在这个里面」。如来怎么个讲法?《金刚经》上解释得很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佛自己说的。「如」一般讲就是这个样子,一切诸法就是这样,这句话很深!我们凡夫不懂。怎么说一切法就是这样的?真的,本来就是这样的。《楞严经》里面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又告诉我们一句真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它有阿赖耶在里面,所以它现的相绝对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它所现的相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但是所现的这些相,你真的是通达明了,觉悟了,你就会肯定《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实性如是,实相亦如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之性就是心性,虚妄之性就是如来藏,关键就在觉迷。觉悟了,从此以后解脱了,真正解脱,得大自在;迷了?迷了就要受不同空间维次的障碍。在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你只能够见到一个境界,或者你能够见到两个境界、三个境界,你不能统统见到。
  清凉大师第二个解释让我们更清楚,「心即性故」,心就是性,性就是心,「是自性清净心」,这个话我们比较好懂,自性清净心就是「心性是一」。特别是我们修净土的同学,净宗里面所修的法门再多,方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自性清净心,心不颠倒就是自性般若心,心不颠倒就样样都明了,通达明了。心跟性可以合起来讲,也可以分开来讲,看在什么时候。我们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清净心?得清净心就是得一心不乱,功夫到了你自然知道,不必去问别人。自性清净心是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事一心还不清净,理一心才真正清净。得理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没得一心,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里头的理事因果我们总要晓得,我们才知道要怎样用功,怎样努力。
  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了,什么都是假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要记住佛这个教训。得究竟圆满殊胜的利益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真正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你必须要把这个世缘放下,你心里面还有那么多牵挂、忧虑,这个东西决定障碍你往生。不但障碍你往生,障碍你开悟,不舍不行!清净心怎么那么难得?眼前这些事事物物放不下,你的清净心怎么能现前?这事事物物里面最难舍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财是第一个,能舍吗?眼前许许多多这些事物,你都很喜欢,你都想拥有,你能放下吗?你要想想,我现在在修道,我修的是自性清净心,这些东西跟我所修的完全相违背。我心里面有这些东西,自性清净心永远不会现前,这亏吃大了。
  带业往生这是最幸运的,最难得的,也最殊胜的,令一切修行人羡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生实报土,我们没那么大的志气,只希望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就满足。不能说你错,也不能说你不错,为什么?你在这个世间加一把劲,多放下一些,确确实实能提升到方便土、实报土,你为什么不放下?历代修净土的人,有,不是没有,你看看三辈九品往生的都是凡夫,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做不到?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从自己内心下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这个世间名利绝对不求!来了,自然来了,不是攀缘,自然来了,来了还要看看有没有必要接受它。考量的标准是什么?完全在教化众生。如果对教化有帮助可以接受,不是我求来的,可以接受;如果对於教化没有帮助,你要它干什么?没用!
  说到这桩事情,最明显的例子,出家人到大学里面去念个硕士、博士学位,你说有没有必要?没有必要!这些东西与出家不相干,与学佛不相干。如其说有四年的时间你去攻读一个博士学位,这四年的时间如果你专心攻读一部经,这一部经念通了,这个受用绝对不是博士学位能够相比的。我是早年就明了了,我不干这个事情。有人送来,当年我在台湾,韩馆长的表哥在日本,在日本出家,在那边交际也很广。他告诉我,给我弄个荣誉博士学位,我听了笑笑拒绝了。那时候如果我要是真的接受这个荣誉博士学位,大概我在台中就被老师开除掉了,你学佛怎么连这个都没放下!真的,不是假的。送给我尚且不能需要,何况别的。
  这两年有三个学校送给我,我都接受,什么原因?它对於弘法有帮助。你要问有什么帮助?现在这个社会太乱,我们有很多和平的理念,以及怎样化解冲突、促进和平有效的办法,人家不会来找我。这是澳洲大学校长跟我在一起做深入的交谈,他说在国际上,尤其联合国,许许多多促进和平的会议,所邀请的都是专家、学者、教授。所以,他希望我接受这个学位,代表澳洲、代表大学参加联合国这些会议,把我们的理念方法介绍给他们。我想想这个有道理,我才接受。
  伊斯兰大学也送一个学位给我,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全世界出现一个新的名词,「恐怖分子」。以前没听说过,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恐怖当中,这多可怕!这多悲哀!这些恐怖就跟伊斯兰连成一起。我不是伊斯兰的教徒,我认识伊斯兰,我了解伊斯兰,我跟他们交往很多,没学佛之前我就跟他们交往。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班同学有几位是回教徒,好朋友!所以他们的一些出版物,我早年就看过,我很喜欢,特别是对它的五功、五典。以后我才晓得,五典只是中国的伊斯兰教,外国没有,外国只有五功,没有五典。五典跟中国的伦理完全相同,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丰富了他们的教义,他们很温和。他们这个国家也希望我在国际上替他们多说说话,希望化解这个误会。这是我的责任,我应当要做的,所以我也接受了。每年他们会安排我到学校做几次讲演,我也答应了。促进宗教团结,促进种族和睦,化解一切误会、对立,才能真正消除冲突、促进和平,我们为佛弟子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使命。接受不是随便接受的,不是没有正当理由接受的,大家不可以不知道。
  归根结柢,我们终极的目标是自性清净心,你看这几年我所提的修学中心,「纯净纯善」。十几年前我提出来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理念我们学习了十几年,现在再往上提升一层,纯净纯善,这是自性清净心。修学是有层次的,如果不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下手,自性清净心是达不到,要从这里下手,这是大乘教。大乘教要能够修好,我们现在已经放弃了小乘教,其实虽然不说小乘,我还是读小乘经,我还是学小乘。我在台中求学跟李老师学教,第一部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是小乘经,还是以这个为基础。在大乘法里面,《十善业道经》这是学佛的基础,通小乘、通大乘,通显宗、通密宗;宗门、教下都不例外,只要是佛法都要从五戒十善下手,认真去学习。所以这么多年来我非常感慨,为什么我们五戒十善不能落实?诸位同学,不管在家、出家,你自己修学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很重要!
  为什么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换句话说,你虽然学佛,你这一生一事无成,你什么都学不到。重要!我想得很多,想得很久,《弟子规》没做到,「童蒙养正」没学过。我就想到从前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李老师非常重视童蒙养正。陈弘谋的《五种遗规》,老师叫我们读,做为补助的教材。虽然他没有把这门东西当作一门功课来让我们学习,他让我们自修,从这上奠定基础。每个星期给我们讲一篇古文,十年没有间断,《古文观止》三百篇,一个星期讲一篇,十年把这部书讲完。李老师教我们没有按次序,都是选著讲,到最后全选了。我请求老师讲《礼记》,请了好几次他才答应,给我们讲了几篇,当然最重要的是「曲礼」。这些东西没有学过,所以三皈、五戒、十善不能落实。
  诸位一定要知道,三皈五戒十善不能落实,没有入佛门;三皈五戒十善落实了,也是在家居士,不是出家人,出家人至少要落实《沙弥律仪》。你看今天有几个人在这上下功夫?有几个人真干?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佛法衰,世间有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这么多人没人教!佛法兴,有很多人在教。他不出来讲经他也在那里教,身教,他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所以发愿念佛往生都能得生。真的,祖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可是若不能真正依教修行,那就是李老师讲的,万修万人去是唐朝时候祖师大德说的,也就是说一千三百年以前万修万人去,今天念佛人,李老师讲得不客气,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一、两个。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那就是三皈、五戒、十善都没有,你怎么能往生!
  靠临终那一念,有没有往生的?有!而且还不少,这是怎么回事情?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这个法门,非常可惜,这一生当中他没有遇到善缘,没有遇到净土,临命终时才遇到。遇到之后就能信,就能发愿,就能念佛,所以说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话是经上讲的,哪里会有错!为什么会往生?我们很清楚,累世的善根在这个时候发现,不是他这一生修的。像我们这些人临终一念十念行不行?我给诸位说,肯定不行,怎么知道不行?你已经遇到了,这么多年你都不肯干。这就说明你过去生中跟那个临终遇到佛法一念十念往生的,你不如他,他过去的善根比你深厚,你比他差远了,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他在临终的时候一念十念他能走得了,你走不了。你想想看,你牵肠挂肚,心里面拉拉杂杂,一样都放不下,这些东西把你往三途拉!人天两道你都没分,如果有人道的分,你能够求往生,肯定得生。你看佛在经上讲的,人道要具备什么条件?五戒十善。我们五戒十善有没有做到?五戒十善是人道的因,上品十善、四无量心是天道的因。自己一定要多想想,要多问问自己!
  每天不能不反省,你们念《了凡四训》就知道,袁了凡天天反省。上一次杨老师来,把《宝坻县志》当中有十二卷,记载袁了凡当时做县令(现在讲县长)治理这些政绩,记载在这个书里头,看了之后非常令人感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