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经文这是刚刚讲到,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第一段里面,文殊菩萨问觉首菩萨,这是先「问所为」,这里面的意思很深。「正显问端」、「述问意者」,这两个小科我们读过了,今天我们看第三个段落,「拣定所问」,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
  「三拣定所问者,准此问意,离如来藏,不许八识能所熏等别有自体,能生诸法,唯如来藏,是所依生」,这是法相里面所说的,於是难题就这样发生了。如来藏在大乘法里面确实是甚深之理,佛在「出现品」里面告诉我们,讲到一切法的缘起,佛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说这两句话,真的是把宇宙的缘起、生命的缘起说尽了,简简单单都说尽了。可是我们读了这两句,每个人解读都不相同,解读不一样。可以说从凡夫地到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契入的深你就解得深,你契入的浅你就解得浅,的确显示出佛说法的圆融自在。也显示出大乘经教里面,字字句句有无穷无尽的义理,所以你说这个经怎么讲法?同样一部经,不要说是我们一生讲不尽,永远讲不尽。你要问为什么?因为字字句句无一不称性。
  体,体就是真如自性,从真如自性现相,相不离体,体不离相,你要是从这个地方稍稍会得的话,能够体会到一点的话。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在佛法里面把它分类,分为六根、六尘、六识,这是我们讲十八界。《楞严经》里面,十八界之外又加上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这是佛家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把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分成这些类别,每一类里面又不知道有多少,展开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大而虚空法界,小而微尘,极微之微,无有一法不称性,无有一法不是依性为体。古人有个比喻说得好,古人用金跟器来比喻,所谓是「以金为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不难懂,可是一般人也未必能够体会得到。如果你要能够参观黄金制品的展览会,你听这句话就有味道了。我是曾经参观过两次黄金做的这些首饰、装饰的东西,我看的这个展览会不算很大,大概有两万多种,它每个品种都不一样,你去看琳琅满目,全是黄金。以金为器,器有两万多种,摆在你面前;体是什么?黄金,没有一样不是依金为体的。
  我们看了这个现场,就想到古大德用的这个比喻,以金为器,器器为金,这体会到了。回过头来再想一想,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哪一物不是真性?所以宗门彻悟之后,老师常常勘验学生,你举一物来看看,真的叫随便捻一物,无有一法不是!这才是你真正体会到了,入这个境界才真正知道宇宙原来是一体。所以,大乘经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很不好懂,唯心所现。至於变化,不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有显著的变化,就是在一真法界里面,又何尝没有变化?一真法界里面,唯心所现,问题是我们讲一真法界里头还有没有唯识所变?这说真的。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你说它是性,还是识?那一品生相无明算什么?又何况四十一位菩萨,讲到最低的,圆教初住,四十一品无明才破一品,还有四十品无明没破。这无明是什么,算不算是识?你要能从这个地方领会,你才晓得文殊菩萨问的意思,怎么样圆融?性识不二,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性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妄不二,性识一如,只是讲真性是讲纯净,阿赖耶识染净和合。从净的那分讲它是真如,它是真性,从染的那边讲,它是阿赖耶,阿赖耶之体是真妄和合,要懂这个道理。法相家重视在识,《华严》是属於法相宗六经十一论之一,法相宗要学《华严》。法相宗他们的教义是「离如来藏,不许八识能所熏等」,能熏、所熏,「别有自体」,没有自体。体是什么?体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真妄和合,如来藏在里面。像矿产一样,如来譬如黄金,如来藏就像金矿。金在哪里?金在矿里面,但这个矿一定要开采、要提炼,才能把真金取出来。所以,如来藏这个名词的意思,用这个比喻我们比较容易能体会得到。确实八识能熏所熏没有自体,离真如本性没有自体。
  那么说八识能熏、所熏没有自体,你就晓得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怎么会能生诸法?诸法是缘生的!所以,文殊菩萨在这个地方问「缘起甚深」,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讲的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这个问题真叫大问题,不是小问题。你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得大自在,小乘经上所说的「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句里头重视个「不许」,不许是不同意这个讲法。后面就总结这两句话,「唯如来藏,是所依生」,所依就是说八识所依,也是讲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之所依。「亦不可言八识无二类,故名心性一」,不可言就是不可以说、不可以讲,八识无二类。
  下面说,「以能生种种,非相违故」,这个能生种种,我们用一句话说就把它都包含进去了,这个种种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种种;非相违故,不相违背。「亦非第八而为性一」,你不能说第八是性一。这个话到底怎么讲?就像《楞严经》一开端,世尊叫著阿难,问他心在哪里,不问是真心,是妄心,心在哪里?阿难举出了七处,佛统统都把它否定掉,你能够懂得这个意思,这几句话你就不难体会;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所以真正通了,明白了,无论怎么讲都对,没有通,怎么说都不对,这是总的一句话。所以,祖师这个比喻比得太好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千千万万无量无边的金器,金是一,是所依生,种种那些金器,器是能依;这是讲依,依是依缘,依靠这个生的。如果讲能生所生,一是能生,种种是所生。可是你要晓得,能所是一,不是二,你的疑惑才能够解除,才能够断得了。
  「答中既言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法性即是真如异名」。法性确实没有生,示现而有生,它怎么会示现?问题就在这个地方,怎么会示现?底下给我们解释,法性即是真如异名,法性就是真如,法性就是本性。「正与报事相违,故成难耳」,这个难题从这儿来的。法性本无生,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在这个世界上,所谓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多少人在探求,一直到今天没答案,说法很多,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这桩事情讲得真正透彻、讲明白,确实是佛法,佛法讲得最清楚,讲得最透彻。
  我们用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爱因斯坦说过,宇宙之间这些万事万物是幻相!不是真的。他说真实的其实只有一个「场」,这是科学家的这些名词。这个说法就很像大乘经教里面讲,万事万物,《般若经》上讲得好,如梦幻泡影。你看《金刚经》,大家常念,《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意思很深,几个人能懂得?接著它说,「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电是比喻现的这个相时间短,太短太短,短到什么样的程度你没有办法想像,无法想像。所以不能想,你这一想已经超越了,就是你用的时间太长。相现了,你还没起念头它就已经灭了,第二个又起来。所以,现在有很多科学家逐渐逐渐也同意,宇宙万象的生起是一时顿现,这是大乘教上讲的,没有先后次第,一时顿现。
  《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生跟灭时间短到什么程度?我们用《仁王经》上的比喻来说,《仁王经》上佛给我们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就是生灭已经有九百次。一弹指,我这个弹用力弹,弹得很快的话,我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一秒钟的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这种讲法,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生灭的速度。你怎么想?你怎么可以起心动念?大乘教里头常说,「动念皆乖,开口便错」,你想想这两句话是不是真的?动念错了,开口也错了,为什么?相早不存在了。
  这种现象在哪里?就在我们面前,我们已经习惯在里面,已经迷在里面。迷就是迷这个,诸佛如来悟就是悟这个,实际上只是迷悟不相同,统统在眼前。所以觉悟,刚刚觉悟的人非常感叹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你看看多少年的参究多辛苦,一旦就「原来就是这么个事情」!所以契入境界之后,不要说契入得深,我们在前面跟诸位谈的证悟跟解悟,证悟就不必说,已经入境界了,真正解悟之后,妄念也少了,这是真的。妄念还有,妄念还相当严重,你连解悟都没到,也就是说你连这个事实真相你并不了解,你还是凭你自己第六意识在想像、在分别,那怎么行!六识分别,七识执著,天天用这两样东西,与事实真相愈去愈远,你怎么能够理解!真正搞明白、搞清楚,有没有事情?天下本无事,真的是庸人自扰之。谁是庸人?自己是庸人。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搞分别、执著,你不是庸人谁是庸人?所以搞清楚之后,心是静的,心如止水,如如不动。静到一定的程度,这是经上讲「净极光通」,通就是证悟,净极是放光,放光就是生智慧,但是你还没有通,通就入进去了。
  每个同学根性不一样,有人根利,有人根钝,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与过去生中修习有关系。过去生中你对这个法门下过功夫,还有人不是一生下功夫,可能是生生世世都在这上下功夫,也很可能百千万劫在这上下功夫,那个根柢就厚了。但是怎么样?没悟,没有证得。你要问他为什么无量劫的修行还没悟?原因在哪里?实在讲,我们在座同修,你们哪一个人不是无量劫修到今天?个个都是,为什么现在还变成这个样子?关键就是古德讲的放不下!放不下什么?我什么都放下了!是的,什么都放下了,就是「什么都放下了」你没有放下。你到我这里来,还提了一大堆问题来问我,你没放下,你放下了哪有问题?你有问题而不问,永远堕在无明里头,不会开悟!问题不断的往前涌,你没放下。
  没放下的人要去参学,寻师访道,到处要求人指点。指点什么?无非是帮助你破迷开悟。那我们是不是真的能破迷开悟?真的破迷开悟没有别的,依教修行,最好的榜样是《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为我们表演的「五十三参」。你仔细观察参学的学人,善财是代表参学的学人,就是大乘的学人。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什么人?都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这个难得!善财的命好,一生当中遇到这么多高人,我不行,我没有他这么好运,我一个善知识也没有遇到。」你错了,你细细看看五十三参,学生就一个人,善财一个人,善财所遇到的都是诸佛如来,不是假佛,是真佛。这五十三个人就在我们面前,从早到晚你都见到,你不认识。你看看这五十三个人,这里头有男女老少,有各行各业;我们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你这一天所接触的,不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吗?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所以看这些人都是凡夫,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善财童子是最好的学生,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亲近一切众生,成就圆满的后得智,这个意思你懂吗?
  在这个世间你什么时候能够醒悟过来,凡夫原来只有我一个人,除我一个,我六根所接触的统统都是自性一时顿现。体是真如,他不是如来他是谁!所以,一切人是佛,一切有情众生是佛,一切无情众生也是佛。有情众生有佛性,有情众生的生起依真性,体是真性;无情众生的生起,体是法性。佛性、法性,这是佛学上用的名词不一样,其实是一个性。为什么佛在有情分上用佛性不用法性?佛是觉义,偏重在自性觉,称之为佛性。称为法性?法性正是此地所讲的如来藏,如来藏里面有一分不觉义。并不是真的不觉,它有感觉,那个感觉是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的,我们有情众生六根接触不到,也就是它的感觉是很微细很微细。文殊菩萨在此地问的「各个不相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佛说它为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性。一性为什么不相知?为什么在如来境界里,他什么都知道?何以不到那个境界不知道?由此可知,相知不相知还是境界上的问题。
  日本江本胜博士从水结晶实验里面证明,这是十年了,他搞这个事情搞了十年,现在有相当可观的成绩,我也跟诸位报告过几次。现在江本博士跟我也是好朋友了,我鼓励他做,与佛法讲的相应!水是矿物,测验出什么?它有见闻觉知。正是《楞严经》上所讲的一切因果微尘,《楞严经》上讲的是「世界微尘,一切因果,因心成体」。体,体是真心,它怎么会没有知觉?所以你真正要是通达了,你就晓得整个宇宙是活的,现在讲有机,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水现在实验出来,它有见闻觉知,水能看、能听,懂得人的意思,人以善的意思对它,水的结晶特别美。所以,他得到一个结论,像我们佛教或者信仰其他宗教,在吃饭的时候,在饮食之前做祷告,他说太有道理了。这个祷告真的,我们讲加持,你的饮食变得非常之美,它里面的结晶就改变了;没有祷告跟有祷告就不一样,他证明出来了。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也就知道怎样能够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就是人没有恶念,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你这个人身体每一个细胞都美好。如果像我们这两年来,常常跟许许多多宗教、族群往来,我劝大家,我们一定向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去迈进。这个方向、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爱心,真诚的爱心,扩展到宇宙,扩展到法界,「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你说这个人心情多快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