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架的凤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落架的凤凰-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官吏施政情况,孟太后虽历经苦难,但也理解乱世之际官吏们忠义不易,因此也没有过多的褒贬。   
  颐养天年   
  正像《宋史》的断语,孟太后“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她历经哲宗、徽宗、钦宗、高宗4个朝代,历经磨难,艰苦备尝,最终苦尽甘来,在宫中当起了太后。她的生活节俭而有规律,按规定她可以从国库随便开支,但她不贪不占,每月只领取最低的1000缗帛。她唯一的嗜好就是每餐少不了酒,这是在屡遭不幸之中,常借酒来浇愁,后渐渐成为习惯,也是苦闷中的仅有的慰藉。在越州时,赵构曾说越州的土酒不好喝,就想让各地进贡美酒,孟太后怕惊扰地方,坚决不允,而是自己花钱去买。孟太后淡薄自适,为人低调,不夸饰,在亲戚的待遇上也堪为表率。赵构曾想让朝廷上的来往文书奏章,都避她父亲孟彦弼的名讳,她说不搞特殊化,拒绝了。群臣上书,请尊她为太皇太后,她说福薄德不厚,敬谢不遑。赵构封她弟弟孟忠厚任显谟阁直学士,台谏官员认为他无才无德,但赵构为了报答孟太后,不顾大臣反对,仍一意孤行地坚持任命。孟太后闻知后,认为她弟弟不是那块料,就把赵构叫到后宫,陈说利害,最后改任孟忠厚为武官。这还不算,孟皇后还与孟忠厚约法三章,谆谆告诫他不得预闻朝政、交通贵戚、到私宅谒见宰执大臣等。充分表现了孟太后高风亮节的品质和自律风范。 
  孟太后一生苦难,生活不顺,长期受压抑,因此患上了偏头痛症,久治无效。有个宫女善用符咒治病,劝孟氏不妨一试。孟太后听后,吓得脸都绿了,说:“我为此事几乎毁了一生,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这种班弄鬼神的人,岂可留在宫中。”于是下令驱逐那位宫女。 
  北宋自神宗之后,政治几经反复,新旧党交替得势,都以无情的方式给对方以彻底清算,高太后被视为旧党的总首领。自高太后死后,对她的评价一直争论不休。孟太后对高太皇太后一直有知遇之恩,时刻怀念。一年孟太后生日,在宫中摆下酒宴,气氛融洽,她对赵构说:“我老了,相聚时日不多,纵死无憾。但我还有一事当与官家言之,宣仁(高氏谥号宣仁)高太后之贤明,古今母后没人能及。但历来有奸臣对她肆意毁谤,建炎初虽曾下诏明辩,但国史记载至今未改,什么‘老奸擅国’‘废帝主谋’等,岂足传信?太后在天之灵,不会不期望于陛下。”赵构闻之悚然。后来便重修了《神宗》、《哲宗实录》,全部改正了过来。 
  孟氏晚年,经常回想起与自己仅有两年母女缘分的福庆公主,由衷叹息:“我一生因祸得福,她确是我的救星啊!”赵构为人君不及格,但为人子确为至孝,连孟太后卧室中的幄帐他都亲自检查。只要得到新果品,必定先献给孟太后,然后自己才肯品尝。孟太后对赵构也很关心,当时战乱之后物价奇高,杭州城中,一只兔子价格五六千钱,一只鹌鹑也值数百,孟太后自己舍不得吃,却经常买来做好送给赵构。绍兴元年(1135)春,孟氏患了风疾,赵构从早到晚不离左右,经常几日几夜衣不解带,在床边侍候。后孟太后死于越州行宫,终年59岁。遗命先择地暂殡,候军事宁息,再归葬河南巩县陵园。上尊号昭慈献烈皇太后,殡于会稽(今绍兴)上皇村,灵牌付于哲宗之室,位居元符皇后刘氏之上。后来改谥号昭慈圣献皇太后,葬于宋六陵。 
  在宋朝虽然规定,母后不得干政,但自英宗后,多有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情,好在这些太后都能革除弊政,以德服人,符合当时的程朱理学精神。刘皇后诬陷孟皇后取得中宫之位,本无可厚非,是后宫斗争的基本表现形式。但她心地狭隘,毫无容人之量,且眼光短浅,斤斤计较,为人处世远远不及孟太后。在她还未取得后位时,不懂韬光养晦、收买人心,反而无谓地为一些小事与人较劲,这样下来想要落个好结局恐怕也很难了,所以是个悲剧人物。这正应了那句话:性格即命运。而孟太后却恰恰相反,她为人宽厚,能容人捧人,纵蒙受冤屈,也毫无怨言,以德服人,矢志不坠,所以在饱尝了艰辛的生活之后,能够平静地度过晚年,得以善终。也是天道公平,不欺良善!     
  立侄取祸:皇后卜答失里的如意算盘 
  元朝皇帝更迭的历史,既短暂又残酷。往往伴随着骨肉之间的血腥杀伐,最终导致元帝国的灭亡。100年的元朝一共产生了11位皇帝,第一位皇帝为元世祖忽必烈,在位34年。忽必烈之后,又有9个皇帝,共历38年。平均四年一换,其中最短的天顺帝和宁宗也都是一个多月时间。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宗图帖睦尔和他的皇后卜答失里的统治,从他们掌权到让出皇位,直接反映了元朝中后期的政治特色。而最后一任皇帝元顺帝,在位35年,算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了。可就是这位元顺帝,入继大统之路也充满着风雨雷电。 
  据《元史》记载,文宗图帖睦尔在其兄(明宗)当了6个月的皇帝后,暗中将其害死,然后自己做了皇帝。这还不算,为铲除后患,他听任皇后卜答失里所为,毒死了明宗皇后八不沙。然后立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答剌为太子,满以为就此能子承父业,不料太子福薄,自从被立为太子后便一病不起,整日昏迷。文宗也忧思成疾,总认为明宗的灵魂附在太子身上,对文宗大骂不休。使得文宗图帖睦尔后悔不已,或许为了求得灵魂的安生,他立下遗嘱,要皇后卜答失里在他死后,一定要传位侄子,使帝位复归正统。卜答失里虽情非所愿,但仍坚遵夫命,舍子立侄,又把帝位还给了明宗的长子妥欢帖睦尔,即顺帝。顺帝深自韬晦,即位初期,违背常理,下诏尊婶母卜答失里为太皇太后,可待他羽翼丰满后,却流放卜答失里母子。在元廷的皇后之中,虽然卜答失里具有宫廷斗争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在元朝中后期帝位更迭的政治斗争中发生过重要影响,但就因为这一念之差,彻底改变了她后半生的人生轨迹,并最终客死异地他乡。   
  天命皇后   
  卜答失里(1307~1340),蒙古弘吉刺部人。父周阿不刺是驸马,封鲁王;母桑哥刺吉,是宗室之女、封鲁国大长公主。卜答失里的祖先世居朔漠,早年追随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从龙起兵,建有大功。在蒙元朝廷地位显赫,和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几可比肩。到太宗窝阔台时更进一步宣布:今后,弘吉剌家族若生女,则世代为皇后;若生男,则娶皇室公主为妻。世不罔替,荣耀之极。因此,卜答失里从小就沉浸在对自己的婚姻幻想之中,她多次想象自己的婚姻之路,究竟是用黄金或是宝石铺就,因为她是。然而,看似金光灿烂的通衢大道,却充满了无数的政治风险和不可预测的因素。 
  卜答失里生活的时代,正是元朝的中后期,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下层百姓啼饥号寒,民族歧视严重,整个国家都像坐在火药堆上。而此时,统治集团内部更是围绕帝位该谁继承的问题,各利益集团互扼喉咙,越掐越紧,可谓刀刀见血。自元成宗铁穆耳死(1307)至元顺帝妥欢帖睦尔(1333)立,短短30多年间,皇帝走马灯似的先后换了9位。平均四年一换,在位最长的也不过10年。为了夺取皇帝的宝座,兄弟反目、父子为仇。卜答失里生活在如此腥风血雨的动荡时代,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使她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她常常一个人,躲在小屋里,仔细研究元朝自建国以来,历代宫廷斗争史,特别是最近时代宫中发生的一系列权力之争的前因后果,从中领悟到了一些东西,由此积累了宫廷斗争所需要的智慧和经验。 
  卜答失里父母都是贵族,血统高贵。自然继承了父母优良的遗传基因。泰定元年(1324),卜答失里17岁,已出落得貌如天仙,举止高雅,很有教养,而且聪颖、成熟。凡见过她的人,无不怦然于心,争为婚姻。1324年9月,泰定帝也孙铁木耳为了堵塞悠悠之口,将流放海南的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召还京师,封为怀王,并传旨将卜答失里嫁给他为妻,以为笼络。当时朝野上下,都以武宗海山后代为当然的皇位继承人。 
  这里有一个历史的闪回:忽必烈在他儿子真金死后,隔代指定真金第三子铁穆耳为皇位继承人,是为成宗。成宗有子早夭,其皇后卜鲁罕不顾世祖日后帝位必传真金太子之后的成约,企图垂帘听政。右丞相哈喇哈孙表面上表示拥戴,暗地里却派人到漠北去迎海山,就是后来的武宗;到怀州去迎爱育黎拔力八达,就是后来的仁宗。两人是真金第二子答喇嘛八达的儿子。其母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先到达京城后,在右丞相哈喇哈孙的协助下,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兵闯入内廷,抓捕了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难答等人。接着,答己又让阴阳家推算两个爱子的星命,看谁应立为皇帝。阴阳家推算海山寿短,据此,答己便想让次子继位。但因海山拥兵朔方,威名当世,且在返京途中闻弟政变成功,即分兵三路南下夺取帝位。其母答己对长子畏怯三分,为避免骨肉间刀兵相见,答己让人传话给海山,同意由他称帝,但必须将平定内乱有功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立为皇太子。此后约定,皇位继承为兄终弟及,即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后,仍传位于武宗的儿子和士 。但仁宗死后,未立兄子,而是传位于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是为英宗。英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一心改革政治,但也触犯了大多数保守的蒙古色目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扑,英宗被弑。当时袭封晋王位的也孙铁木耳,拥兵漠北。保守派为了借助他手中的兵权,答应事成之后立他为帝。也孙铁木耳遂在龙中(今克鲁伦河)即位,史称泰定帝。 
  因此,对于武宗皇帝的后代,泰定帝自然就要重点防范。泰定二年(1325)正月,又将图帖睦尔流放建康(今江苏南京),使其远离朝廷。致和元年(1328)三月,泰定帝病危,宰相倒剌沙等为彻底消除武宗儿子对帝位构成的威胁,再次将图帖睦尔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监视居住,不让在一方坐大。但怀王图帖睦尔是一个善于藏拙、深自韬晦的人,他人在江湖,心在朝廷,时刻没有忘记失去的皇位,时刻都在寻找机会夺取帝位。因此,也在朝廷暗布心腹,对朝廷风雨了如指掌。也就在图帖睦尔最失意痛苦的时候,卜答失里始终忠诚地相随左右,与他患难真情,给他孤寂的生活尽可能多的爱情暖色。   
  两都之战   
  泰定帝在位五年,没什么大的建树。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病死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一场皇位争夺战爆发了。 
  就在泰定帝病重时,丞相倒刺沙匆匆从大都(今北京)赶往上都。元朝时,上都比大都的位置重要,新皇即位,一定要得到设在上都的和林皇家议会忽里台的确认,方为有效。倒刺沙因太子年幼,不即拥立,竟擅权自恣,独断独行。皇后巴巴罕见朝廷上面闹得不成局面,只得临朝称制,遣使进京,命平章政事乌都伯刺,收掌百司印章,安抚百姓。 
  而留守大都的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知道势难再缓,便去见西安王阿刺忒纳失里,说:“故主已殂,太子尚幼,国家须立长君,始可无虞。况天下者,武宗之天下,英宗已不当立,大行皇帝更出旁支,愈加混乱。今日正统,应归武帝嗣子,岂可一误再误?” 
  阿刺忒纳失里本就是怀王图帖睦尔一党,自是求之不得。却故意说道:“周王远在漠北,如何是好?”燕铁木儿道:“周王远在漠北,可怀王近居江陵,不如先迎怀王入都,安定人心,然后再迎周王,仁宗故事,即是先例。” 
  于是燕铁木儿便召集心腹,准备停当。由阿剌忒纳失里下令,八月初四黎明,文武百官都到兴圣宫开会。乌都伯刺正要宣示皇后巴巴罕的手敕,收缴百官印章。在此关键时刻,燕铁木儿率阿速铁木儿、索伦赤等17人,闯入宫中,要立武宗之子为帝,敢有不顺从者,立即处死。 
  随后,燕铁木儿与阿剌忒纳失里共守内廷,分布心腹于枢密院,控制大都,召集百官听命。同时,委派前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使答里麻失里,驰往江陵迎怀王图帖睦尔。图帖睦尔遂于9月平安抵达大都,入居大内。自称监国,待尚在漠北的大兄(和世 )到来后让位。《元史?土土哈列传》:“燕铁木儿与诸王大臣请帝早即大位,以安天下,帝以明宗居长,固辞。” 
  其实自古以来,帝位是最具诱惑性的东西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图帖睦尔心中当然觊觎了,但弟不先兄,这是蒙古传统。因此,他在没有合理借口的情况下,不敢贸然接受。但老谋深算的燕铁木儿严肃地对他说:“大王让德,欲待周王,固然是极好之事。但时势相迫,亦宜从权。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万一失去这个机会,噬脐无及。万不可坚执己见,以失民望。”燕铁木儿又率群臣劝进,伏阙上书,请怀王早正大位,以慰人心,而安天下。于是,图帖睦尔在多次表示“固让之心”之后,于9月13日于大都大明殿即皇帝位,改元天历,是为文宗。不久,立卜答失里为皇后。《新元史?后妃列传》:“天历元年,册立为皇后。二年二月,授册宝。” 
  与此同时,在上都的辽王脱脱(斡赤斤后)、梁王王禅(甘麻剌孙,泰定帝侄,封地在云南)、右丞相塔失铁木儿、左丞相倒剌沙、御史大夫纽泽等闻大都政变,惊骇不已。也于9月间在上都拥立泰定帝幼子阿剌吉八即皇位,是为天顺帝。 
  上都与大都形成两个皇帝并立的对峙局面。上都得到了和林皇家议会忽里台的授权,很快组织起讨逆大军,加紧进攻大都。而辽东、关陕、川蜀等地藩王也先后起兵响应上都。而文宗也传令封府库,收百司印,募死士,买战马,运京仓米,饷输士卒,遣兵扼守各路要塞,积极备战。争夺帝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