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下)段永基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月22日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下)段永基等-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1月22日  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下) 段永基等
  主讲人介绍
  段永基,四通集团董事长、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郭为,神舟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梁桂,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局局长。
  沈伟国,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内容简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破除地域界限,强调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今天,中国最受瞩目的两个地区,中关村和浦东的政府官员与企业家坐到一起,展开对话,探讨两地合作与交流的有效途径。
  在论坛开始,中关村资历颇深的段永基先生首先回顾了中关村发展的三个阶段,作为历史的见证人,段先生阐述了自己对中关村发展的感慨。
  在论述中,段先生引用了纳斯达克总裁的一句话对中关村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大规模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大规模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一定伴随着大规模的资金集中。纳斯达克就是一个资金集中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绝对不会有硅谷,中关村没有这个平台,你永远成不了硅谷。要发挥中关村的核心价值,把这种中关村在世界罕见的高质量人才的聚集,它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要把这个东西发挥出来,就一定要形成一个资金集中平台。他的一席话引起场上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郭为作为在中关村创业发展中的一员,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关村的深厚感情以及期盼中关村跨越式发展的迫切心理。
  郭先生在比较中关村和浦东的差异时,他认为中关村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在浦东是尊重资本,尊重人才。两地不同的文化观,为两地的发展提供了各自应走的道路。
  沈伟国先生介绍了张江高科技园区新的机制,就是“一点二”的机制,张江是一个开发公司的运行,在组织规划就是实施这个园区的开发的功能,同时张江又成立了一个陈良宇市长、周禹鹏和严隽琪副市长,各个委、办、局参加的一个领导小组,站在上海高新技术发展策略的这个高度,总体来规划、推动、支持张江的发展。同时对下面有一个办公室,上海市和浦东对张江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最大的授权,在一个楼里所有的章都盖了,在一个楼里什么事情都办了,所以我们是一个政企合一的一个机构。
  梁桂先生则从官员的角度,阐述了自己为浦东高新技术发展鞠躬尽瘁的服务意识。他认为他所在的科技局是小政府大社会,一个部门同时兼有信息办、科委、知识产权局、科协等的职能,四个职能合在一起16个人。他感到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到底多少利益被出卖了,他只感觉到有多少的企业在他们这么小的一个组织下,在那么多园区的配合下成长起来,这是他的最大的欣喜。
  论坛进行中,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先生还回顾了他创办合作社时的情形,为大家倾情阐述了人的创造力的伟大,还就中关村和浦东的合作提出自己美好的祝愿。
  四位嘉宾还就与会人员提出的中关村创业门槛提高导致的贵族化趋势的问题展开讨论。他们认为,怎样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成为摆在两地面前的重要问题,还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全文朋友好欢迎各位光临《中关村浦东发展对话论坛》,这场嘉宾呢,我要逐一来介绍一下,有很多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了,首先要介绍的是中关村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段永基先生,还有一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神舟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郭为先生,还有两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从上海来的,一位是浦东新区科技局长梁桂先生,还有一位是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沈伟国先生,欢迎各位的光临。
  我们首先介绍了段先生,因为您在中关村真是资历非常老,那么能不能先给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您认为中关村发展到现在,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如果从行政划分应该是三个阶段,最开始就是电子一条街,后来上升为海淀区的开发区,成立了管委会,那么后来上升为中央直接批复的科技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这么三个阶段。
  这是行政阶段,还可以别的标准来划分吗?
  从别的标准来划分,开始大概就是根据因为中关村的多数企业是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又分两类,一类是民有民营的,这个比较少,一类是叫做国有民营的,这个比较多,在开始的时候,民营经济没有地位,都是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或者是叫做知青型的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那么后来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到了1987年左右,国家科委宋健同志提出了“民办经济转民营经济”这个口号,民营经济地位就起来了,这个时候中关村的企业就有了很大规模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增加,那么到了1999年以后呢,中央很重视,江总书记很重视,特别是李岚清副总理亲自抓,所以中关村获得了很高速的发展,现在想想18年前,19年前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那么刚才您讲了不同时代的特点,到了现在您觉得中关村的特点在海淀在全国的特点是一个什么样的?
  我认为中关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到现在没有发掘出来,近一百年来中关村的核心价值是它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这种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是因为这个地方可能没有预先设计,就不期然地就兴办了很多大院和大所,兴办了大院大所,就集中了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在这里学习和工作,那么最优秀的人才,他的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创造力非常强,创新能力非常强,但这种创造力,这种创新力一直没有被认识,被发掘,只认为这个地方就是产生技术,产生文化,能不能把这种技术和经济结合,把这种文化和经济结合,这应该是邓小平同志或者江总书记这两代领导人才开始看到,才开始重视。
  2002年4月份我陪纳斯达克的总裁在中关村地区调查,他后来见到贾庆林书记他说了一句话,他说纳斯达克是什么,他说任何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大规模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大规模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一定伴随着大规模的资金集中,他说纳斯达克就是一个资金集中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绝对不会有硅谷,他说你中关村没有这个平台,你永远成不了硅谷,要发挥中关村的核心价值,把这种中关村在世界罕见的这种高质量人才的聚集,它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要把这个东西发挥出来,就是一定要形成一个资金集中平台,这样的话这个地方才能发挥出来。
  请教郭为先生,您在中关村这不同的阶段当中,您觉得那个阶段是让您最满意的?
  其实不同的阶段它是有不同的环境,像最早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促进了国家政策的改变,改革先有一个实践者,然后1988年,“18条”出来以后,也就是说从一个前一阶段我觉得还是以贸易为主,带有一点技术,就是加一点的技术,第二个阶段我觉得是技贸结合,大家做贸易同时大量地搞技术,应该说从国家搞中关村园区建设以后,我觉得其实大多数的企业是偏向于走以技术为主导,真正地把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根本,我觉得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我觉得中关村的企业也是在腾飞,也是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哪个阶段好,我觉得很难讲,与时俱进,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条件,但是呢,我非常同意段总讲,一方面一个真正的我们叫中关村也好,叫硅谷也好,它的建设,不仅仅是靠一点点的技术,它是需要一系列的配套,不仅是国家一种简单的政策配套,确实需要金融方方面面的行业的配套,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
  另外一个其实今天的话题是跟浦东(对话),那我觉得中关村可能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它的很大的特点,可能上海呢就是尊重资本,尊重人才,可能有这样的特点。
  这真的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你看包括现在很多知名的企业当年是在中关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现在可是有的甚至把总部都要迁出去,在全国各地开发区都有自己的大量企业,但是最后还是打的这张中关村牌,打的还是感情牌,以感情维系,那是可见中关村的魅力。那么像上海张江高科这样的新的发展区域,它要打的什么样的牌。
  我想张江要打的第一个是浦东牌,因为浦东是我们国家开发开放的一个象征,所以呢,我们要打的是一个浦东的牌,同时我想浦东它的意义在于第一个是一个开放的政策是先行先试的一个地方,第二是一个多种的功能配套发展的一个地方,比如说在浦东的话,它不仅有张江,而且呢在浦东的话还有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外高桥自由贸易区,还有金桥的出口加工区,所以在张江的话就是打的一个浦东的牌。
  沈先生我看您这个头衔特别有意思,叫上海张江高科技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对。
  你这个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您相当于行政什么级别?
  我想我始终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同时呢,也不知道是一个什么级别,我知道在上海的话,是在逐渐地是强调市场运作,淡化官本位,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企业喜欢上海,喜欢浦东的一个原因,就是说我们的很多的运作,它是根据市场的运行机制来做,根据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来做,那么当然,现在政府的话,它会强调它的服务,强调对企业的支持,所以呢可能我不太知道是什么级,我觉得这也不太重要,那您这个开发公司能代行政府职能吗?
  现在在张江的话,它用了一种新的机制,就是“一点二”的机制,就是首先张江是一个开发公司的运行,在组织规划就是实施这个园区的开发的功能,同时呢,张江又成立了一个陈良宇市长,周禹鹏和严隽琪副市长,各个委、办、局参加的一个领导小组,那么这个领导小组就是站在上海高新技术发展策略的这个高度,总体来规划来推动来支持张江的发展,同时呢,对下面有一个办公室,上海市和浦东对张江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最大的授权,在一个楼里所有的章都盖了,在一个楼里什么事情都办了,所以我们是一个政企合一的一个机构。
  这真是上海一百多年城市发展这种契约精神非常非常宝贵,我不知道,但是您回头见了梁局长是什么关系?
  见了梁局长有两个关系,第一个是我们要遵守政府的法规,第二个呢我们要根据政府的整体的规划来运行,那么第三个我要争取他的支持,我要尽多地把他拉到张江来,解决张江的问题,尽多地挖他口袋的钱,为园区的企业发展,来支持。
  但是梁局长您要到张江去就比较别扭了,过去要是有个管委会,有个政府部门,您就可以政府和政府部门说发一个文件就完了,现在它是一个公司,或者叫一个商人,政府和商人又如何合作,同样又是一个新的模式?
  刚才段总他说了中关村的发展的两个阶段,事实上浦东从刚才开始,我们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的发展,浦东的发展不是一个张江高新技术园区,有陆家嘴,刚才沈总提的,有外高桥,有金桥,不同功能的区域,但是张主持,我们的做法都是说刚开始我们的政府模式,就是说委托一些权利,让开发区,那么政府组织呢,做一个刚开发,刚开始时候的准政府的组织,一直到2000年建立浦东政府的正式的政府组织,这两者之间是一种配合关系,我们政府没有自己的企业,所以我们的一切,可能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是服务于企业,我们没有自己的本体,所以您刚才一直问的这个官本位问题,我们可能更多是说如何让这个区域,不仅仅张江,金桥,外高桥的创新创业,更加红火,我们的经济更富有动力,这是我们科技的一个责任,所以对于沈总来说我是他的仆人,是他的服务者,作为政府的园区办,办公室,它在行使一门式的服务过程中,更多的是全面的free of charge,就是免费的这样服务,但是很多人可能很难去tolerate(忍受),很难去忍受这样的一个情况,可能并不是因为过程更长,而是因为他可能熟悉他生物医药的试剂,他的试瓶,他可能不熟悉政府这样的一个情况,我委托一个专业的机构来做。目前呢在张江、在浦东很多民营机构都在作为政府的服务上能够使得这个过程不仅单是成为一个高的平台,一下到一个低地,而是中间充满了专业的服务,我认为这个可能作为一个区域的政府环境的造就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认为,我们在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说,使得我们整个区域的科技环境更加好,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局,我们是小政府大社会,有信息办的职能,有科委的职能,有知识产权局的职能,有科协的职能,四个职能合在一起16个人,我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我到底多少利益被出卖了,我只感觉到,我可能有多少的企业,在我这么小的一个组织下,在那么多园区的配合下,成长起来,这是我的骄傲和我的一种欣喜。
  你看过去这个京剧北京是发祥地,但是上海也唱京剧,上海一唱,京剧就形成了海派了,也挺受欢迎,那么您再看看上海这种形式,是仅仅适合海派呢,还是在全国可以推而广之?
  上海的商业文化非常好,这种商业文化是市场经济里边的一个润滑剂,是市场经济必须的一个氛围,所以上海的商业文化应该是全国所有凡是想把经济搞好都应该学习的。
  那郭先生除了您对中关村的感情之外,看到这么优惠的政策,这么好的服务态度的官员,会不会动心,在上海驻足?
  我们在上海已经有比较大的投入,而且应该说跟上海市政府还有一些承诺,就是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项目去做,其实刚才我真的是觉得有的时候为中关村着急,因为不管怎么样,自己在这个地方生活,工作还是非常有感情的,还是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