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幸识丹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尘有幸识丹青-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丹青很有点不以为然。像他这样的天才,何必从一笔一划开始?被王梓园劈头盖脸一顿好骂。没收了笔墨纸砚,把他关在〃如是轩〃里整整半年,别的什么也不用干,只要他把三个高及屋顶的书架上所有的卷轴画册统统看一遍。
丹青放下最后一张画,从〃如是轩〃里失魂落魄的走出来,坐在槐树底下发呆。其他师兄弟们完成了一天的功课,在他面前来来去去。师傅吩咐过了,大家都不要理他。于是大家很有默契的晚饭也没有去叫他,任他呆呆的坐到太阳落山,月亮东升。
〃喏,吃吧。〃水墨走到丹青面前,递给他一个夹着肉的馒头。
丹青慢慢把目光投向那个馒头:〃姿态丰腴,体势凝重,具摇曳之美而无倾覆之危。。。。。。〃
恰逢生宣经过,一掌拍醒丹青:〃小子走火入魔了吧?这是肉夹馍,不是杨贵妃。〃
〃多谢师兄,我要见师傅去了。〃丹青跳起来往〃如是轩〃跑去。
〃他是多谢我打得好吗?〃生宣拿过水墨手里的馒头咬一口,不解的问道。
王梓园正在收拾被丹青铺得到处都是的各类卷轴画册。看见他进来,顺手抓起案上锦纹花石小笔架扔过去,叱道:〃还不来帮忙!〃
丹青笑嘻嘻的一抄手,接住笔架放到案上,道:〃师傅,这可是中秋节东家特地从京里捎给您的,摔坏了看您心疼。〃东家指的是江自修。头半年江慎正式宣布退休,由儿子完全执掌江家大业。
王梓园心里实在喜欢这个入室弟子,有时不免忘了维持形象,以致丹青有点不逊起来。也曾经板起脸教训一番,然而内心里偏偏又有几分舍不得这种不逊,于是往往色厉内荏,不了了之。今日从店里回来,看铺得满地满桌的范本,人却不见了,心知丹青必有收获。耐着性子等了半天,这小子却等天黑透了才来,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丹青架起松木人字梯爬上去,王梓园在下边一本本一张张分门别类递给他,师徒俩一边收拾一边说话。
〃师傅当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师傅自然不用说,我总想我爹已经很好了,若是到了鸣玉山人那样的境界,可不知道还能高到哪里去,现在我懂了。〃
〃哦?〃
丹青侧着头想了想,似乎是在考虑该怎么表达:〃造化万物,本身就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而人心更是飘忽不定,捉摸不透。各人眼中的世界,化而为心中的世界,再化为笔下的世界,实在是无穷无尽,美不胜收。这些日子以来,我常常有这种感觉:翻开一本画册,脑子里轰的一声,原来可以这么美,这么令人感动!心想这已是画中至境。可是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发现别的人,别的作品,又开出了另外一片天地。我心里一时激动得发狂,一时又沮丧得想哭。〃
王梓园听到这,抬起头。丹青脸上显出一种交织着沉醉向往和迷茫惆怅的表情,一下子好像长大了好几岁。
王梓园缓缓道:〃凡夫俗子看画,不过是欣赏这一幅的山水花草,美人楼阁,抑或是迷恋一人一家的笔墨韵致。殊不知绘画之所以引人入胜,乃是对世间之美的无限探寻。造化人心合二为一,生出多少妙丽风姿。〃
〃对世间之美的无限探寻。。。。。。〃丹青重复着师傅这句话,眯着眼睛咂摸了一会儿。忽然挎着脸说:〃可是师傅,古人讲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一个人的资质、精力都有限,别说推陈出新了,就是追上前人的水平都难上加难。我以前没有看过这些画册,自己胡乱涂鸦,倒也自得其乐。可是现在,总觉得不论我见到什么想到什么,早已有人替我画出来了,真的很郁闷啊。〃
〃唔,受打击了。〃王梓园心想,〃哪里用得着推陈出新那么累。至于追上前人,以你的资质,绰绰有余了。〃看丹青两条腿在人字梯两旁晃来晃去,两只胳膊支着下巴,一张脸皱巴巴的,心底深处泛起一阵凄凉:这个孩子,已经完全被点燃了追求艺术理想的热情,然而终有一日要被浇个透心凉。狠狠心开口道:〃历朝历代,都不乏天纵奇才,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具数家之长,开一代新风。世上的事,没试过怎么知道?〃
过了正月,丹青正挥毫泼墨和工笔〃十八描〃缠斗不休的时候,从京城来了两个执事,到古雅斋取一批货,也把弟子们的近期习作挑一些带给东家去看,同时带走了五个人,是章草、熟宣、紫毫、焦叶和飞白。他们将到京城总号学习半年柜台上的事情,然后派到各地分号去做事。
江家各地分号的伙计大部分都是本地招聘。像这样从学习字画的弟子中淘汰下来去柜台的,因为签了终身契约,又教养了几年,既懂行又忠心,往往能成为心腹干将,甚至升为掌柜、大执事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前途还是很可观的。只是毕竟是淘汰下来的,面子上未免难堪。何况这些孩子真心热爱书画,去了柜台,便不允许人前动笔,这番心思也只能割舍了。
临别之日,十四个孩子十分不舍。毕竟朝夕相处几年,和亲兄弟没什么两样。离开的五人中飞白一向与丹青友善,到了分手的时候,泪汪汪的抱着丹青不松手。他年龄最小,生的清秀可爱,性子活泼率真,丹青早已把他当作弟弟看待。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心里很有些担忧,又不知从何说起。从袖子里掏出张一尺见方的画来,递给飞白:〃为兄没有什么可送你的,这个留给你,以作来日之思吧。〃
飞白听得他文绉绉的故作老成,与平日大不相同,忍不住破涕为笑,接过来一看,画的却是两个人和一条狗,正是当日两人突发奇想,要训练阿黄逮鸟的情景,心中一阵感动。再看那画面不过寥寥几笔,然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又觉黯然。有时候,人和人的差距真让人灰心。
转眼看到画的右下角矜着小小一方白文篆字印:〃看朱成碧〃,问道:〃你不是没有印吗?〃
〃这是过年水墨师兄送的。〃
〃师兄可真偏心。〃
〃这是第一次用呢,就送给你了。〃
生离死别,丹青年纪虽小,却早已见惯。虽然过后总能恢复,但当时那种槌心之痛却不能减少分毫。命运的无常、人生的残酷,让小小的丹青充满了无奈与愤怒。他没有办法,只得无师自通,学会了用忘却解决问题。
很快,他看起来就像忘了这次分离,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重新投入到绘画学习中。
第 5 章
丹青最近很苦恼。
第一件事是他发现自己有了精神分裂的征兆。有时候心里想的是〃铁线描〃,笔下出来的却是〃水纹描〃;有时候原本打算用淡墨,落到纸上却成了焦墨。最恐怖的一次,画了一幅吴门山水,准备在水边添个渔翁。画完了定睛一看,哪里是什么渔翁,分明是陈派工笔淡彩中的西子浣纱。自己瞪着眼睛发了半天呆。
第二件事是师傅和师兄弟们变得越来越神秘。以前年纪小不觉得,最近一两年感觉越来越明显。丹青一向是王宅的规矩破坏者,以往师傅知道了也不过训斥几句做样子,现在却要严厉得多。丹青可以清楚地感觉出来,那种严厉,不仅仅是脸色和语气的变化,而是师傅心里真的觉得非常严重。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脸皮的厚度也与日俱增,倒也没什么。
真正让他郁闷的是,现在几乎找不到什么破坏规矩的机会了,师兄弟们好像专门防着他似的。比如瘦金师兄,和他一样学画,骨子里颇为不羁,两人私下偷偷摸摸常有些交流。但是最近见面却绝口不提和画画有关的任何话题,总是打个哈哈顾左右而言他。再比如水墨和生宣师兄,和他关系向来不错。丹青常常偷了他们的字帖习作来看,他们也都装作不知道。最近半年以来,这两人除了上交师傅的作品,其他字纸统统在第一时间烧了。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丹青闹心的是,水墨师兄和学篆刻的留白似乎有了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
大夏国历来不禁男风,丹青外祖家所在的楚州就以盛产美男子而闻名于世。历朝历代达官贵人均收蓄娈童,士林中彼此有点露水关联的人也不在少数。有的还以此为风流韵事,颇引以为荣。
丹青已经十二岁了。男孩子到了这个年纪,自然已知人事。王宅里除了后厨做饭的巧婶和小娟(已经跟护院的张哥成亲了),跟和尚庙没什么两样。丹青想,水墨师兄比自己大三岁,寂寞难耐是一定的。怪不得前段时间他总是阴着一张脸谁也不理,自从和留白出双入对之后才好些。留白虽然年龄和自己差不多,可是天生长得高大英俊,和文静秀气的师兄站在一起,居然般配得很。
潜意识里,丹青对水墨很有些孺慕之情。自从到了王宅,水墨师兄就一直十分照顾自己,常常能感受到他默默的关怀与包容。虽然不曾说出来,丹青心中总觉得自己于他是不同的。可是现在,他命里真正与众不同的人好像出现了。那种深深的失落几乎让丹青沉郁而不能自拔。
在丹青短短十二年的生命里,始终在失去。失去了故乡,失去了姐姐,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朋友。。。。。。现在,又要失去兄长。几年的学习让丹青在绘画技巧上突飞猛进,也让他的灵魂更加敏锐通透。他一面无比清晰深刻的体会着人生的痛楚,一面用更加坚韧强悍的心去思考探究,终于想通了如何让自己渡过难关。
首先,关于绘画方面的问题,应该向专业人士……师傅求助。其次,关于师兄弟们的奇怪行径,先放在一边,等过些时候再说。最后,关于水墨师兄的移情别恋……〃我决定默默地关心他,守护他,祝福他。〃丹青这样对自己说。
从此,丹青密切关注着水墨和留白的一举一动,同时为自己的高尚情操感动不已。
王梓园静静地听着丹青诉说在学习中遇到的苦恼。
〃你且把习过的各种基本技法一一说来。〃
〃用笔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肥、瘦十二法,主要参考画圣高逸之、御苑八大家,南派李松年,北派董巨源;用色浓、淡、干、湿、清五目,多学金石画派、岭南三哲、鸣玉山人。工笔人物十八描已经全部练熟了,花鸟器物正在练习之中。写意落墨、洒墨、泼墨各法都有进展,只是不太熟练。。。。。。〃
〃绘画之道,无非笔墨二字。其中高下之别,乃在于变化。变化固然无穷无尽,然而落笔那一刻,终究只得一招一式。如何从无穷无尽中取得那恰到好处的一招一式,才是关键所在。你现在是被无穷无尽的变化迷了眼,蒙了心,下笔时才会摇摆不定,心手不一。〃
丹青点点头:〃那么师傅,可不可以说,前人之所以能做到自成一格,与众不同,正是因为他从无穷无尽的变化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招一式。〃
〃孺子可教也。〃
〃可是师傅也说过,那些天纵奇才可以身兼数家之长。比如鸣玉山人,各种技法无一不精,偏又取舍随心,宛转自如,毫无凝滞之处。〃丹青脸上显出无限仰慕的神色,〃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呢?〃
〃各人秉性气质、阅历境遇不同,自然会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概而言之,总要选择和自己心性最为契合的那种,才能得心应手。林雨轩天生柔弱多情,下笔自然温婉细致;石圣言心怀家国之恨,故而满纸萧瑟苍凉。违背本性去追求周到新奇,只会让人觉得虚伪矫饰。所以说,只有真正大智慧之人,才懂得虚怀若谷,刚柔并济。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方式不可以表情达意,因此能做到变幻莫测而毫无滞碍。有时缠绵悱恻,有时冷若冰霜;入则淋漓尽致,出则斩钉截铁。因其广阔,故能多姿多彩,因其真切,故能深入人心。〃
王梓园说到这里,陷入沉思之中。师徒二人都为这艺术可以到达的境界深深陶醉,为心灵可以获得的自由感动不已。
半晌,王梓园看着丹青,道:〃不管什么人,想画出什么变化,总得先把笔墨烂熟于胸,没有谁天生就能做到‘无招胜有招'。你现在的问题,是手还不够稳,心还不够空,才会导致学过的东西纷至沓来,乱了心志。等你把手练到足够稳的时候,心自然也会空起来。到那时,你的心就如一面天地一般广阔的明镜,造化万物都在其中纤毫毕现,还有什么能扰乱你呢?〃
说罢,王梓园指指右手书架下层的画册:〃从明儿开始,把历代名家画谱挨个临摹一遍。〃
丹青哀嚎一声:〃师傅……手下留情哪!〃
这几天水墨总是一幅精力不济的样子,丹青一边替他担心,一边暗暗咒骂留白不懂得怜香惜玉。虽然他们的关系连师傅也睁只眼闭只眼……证据就是他们常常一起从师傅的〃不厌居〃(王梓园的工作间)里出来……但是年纪轻轻的如此放纵多伤身体啊。不用说,可怜的水墨师兄肯定是下面那个。
丹青隐在树丛里,等着水墨出来。白天大家都忙,而且包括水墨在内的几个年长的弟子已经从大屋挪到〃不厌居〃里练习去了,丹青自己,倒是留在〃如是轩〃的时候居多。如此一来,同在一个院子里,两人难得见回面。
自从发现水墨师兄和留白的秘密后,丹青突然勤快了不少,每日晨昏定省,早晚总要到水墨房里照个面,打声招呼。和水墨同住的生宣、纯尾一看到他就满脸戒备。用生宣的话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丹青如此殷勤,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丹青想,唉,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苦心。
水墨有时会在大伙入睡以后到院子里散步沉思。丹青知道他这个习惯,已经是第三天在这里等着了。揉揉酸痛的胳膊,又摸摸怀里的小包裹,丹青轻叹口气,坐在地上。
师傅对临摹的要求近乎苛刻。一幅画哪怕有一笔不对都得重来。而且不许他用双钩填墨(把最薄的竹纸蒙在画上,然后用极细的笔极淡的墨把轮廓边缘一点点描下来,再往里填墨),只能对临(把范本放在面前照着画)或者默临(看熟范本以后默下来),怎么可能没有出入?上回就为了一片兰草的叶子,把郑识途的《幽谷素香》画了整整两个月,一百遍啊一百遍!
至于怀里这个小包裹,可真是来之不易。央求了好几天,又以供应小娟姐姐半年胭脂香粉作为交换,护院的张哥才答应替自己买回来。当时张哥那眼神,那表情,饶是丹青脸皮厚比城墙,仍然闹了个红透耳根。不过那本小书里写的东西还真是叫人大开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