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玩人生-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雷哥,你在轩雅斋也干了几个月吧,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想法?”于立飞给郑法雷倒了杯酒,笑吟吟的问。

    “立飞,你不问我,我还想跟你说这件事呢。在轩雅斋,虽然钱赚得不少,可是总觉得别扭。”郑法雷说道,于立飞开的工资很高,他对古玩并没有兴趣,觉得愧对这份工资。如果可以,他宁愿去当个保安,也不想做生意。

    “雷哥,你有没有兴趣当警察?”于立飞抿了口酒,随口说道。

    “当警察?”郑法雷眼睛一亮,于立飞现在是派出所的所长,让自己当警察,或许他还真的能做到。如果有机会当警察,他自然一百个愿意。

    “对,我现在要调到东城区经济开发区派出所,这次分局会增加个编制,我找胡局要……求,你也去报名,参加统一考试。”于立飞话到嘴边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郑法雷的性格。如果说是自己帮他拿到的编制,恐怕郑法雷会放弃这次机会。

    “我的条件符合吗?”郑法雷有些担心的问。

    “有高凭,身体健康,视力正常就可以。当然,考核合格之后,还要参加一个半月的培训。”于立飞知道郑法雷是读完高才去参的军,也就没瞒他。

    “这些都没问题,但我的户口……”郑法雷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不是潭州人,在潭州当警察,肯定要是潭州户口才行。

    “你忘了我是干什么的?你明天就回去打证明迁户口,另外,你把身份证给我。”于立飞不以为意的说道。其实他还真忘了这件事,他花三万块钱买的那套房,已经装修好了。原本就想送给郑法雷,正好借这次机会,顺便过户给他。而且有了房产,郑法雷要在潭州落户也名正言顺了。

    “立飞,谢谢你。”郑法雷感激的说。于立飞或许早就知道了他的心意,一直在给自己寻找机会。他从部队退伍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如果这次能进公安机关,将是他最好的归宿。

    “雷哥,你先急着谢我,是不是跟吴佳琦商量商量?”于立飞笑着说。

    “不用,这件事我能作主。”郑法雷说道,他早就跟吴佳琦说起过这件事,吴佳琦是支持他的想法的。只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所以也就没跟于立飞说。

    “那就好,雷哥,店里的宣德炉还有吗?”于立飞问,他去经开区派出所是蒋广增提议的,他自然要感谢。上次送了遵清代的木胎金漆观音像,这次就想着送个香炉。当然,他所说的宣德炉,自然不可能是真正的宣德炉,是明末或者清代仿的。真正的宣德炉,历史学家只认定是宣德三年所制的。当时那批宣德炉,只制造了三千三百十五件。

    这个数字能确定到个位数,可见在当时,就对这批香炉非常重视。以前说过在,古玩之所以值钱,其实在当时就能看得出来。如果那件东西,在当时就很珍贵,流传下来之后,自然会更加珍贵。如果当时很普通,流传下来也不见得很值钱。

    这批香炉制造出来之后,宣德皇帝觉得非常漂亮,很是喜欢。于是嘉奖了参与制造的官员,并且追加补铸,数量达到了一万八千件。对古玩办来说,只要是这一万八千件的范围内,都可以算是真正的宣德炉。不要看当时就制造了上万件,但经历了几百年,能留到现在,已经寥寥无几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二章 冲天耳式

    于立飞有一件真正的宣德炉,但被他早就放到了号别墅的地下室里。现在真正的宣德炉,可是难得一见。他甚至都不敢放在书房里,否则被谁见着要买走,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至于轩雅斋里的所谓宣德炉,都是历代仿的。

    因为宣德炉是翻模的,只要有一个真的炉,翻个模,就再能铸造一个,基本不走样,所以真假难辨。但这对于立飞来说,不算问题。只要是他上手的古玩,虽然不能精确到哪一年,可是断代,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他手里有一个真品,任何东西,只要有比较,很快就能判断真伪。

    只有不少人没看过真的,根本无从下手。其实只要看材质、听声音,基本上就能判断出七八分。但因为许多人没见过真的宣德炉,也就无法分辨。

    “还有几个,但都是清代仿的,别墅里倒还有几个精品,但我没拿过来。”郑法雷说道。虽然他对古玩不是很感兴趣,可是耳濡目染之后,对很多古玩自然而然也熟悉了。

    “没关系,一般的就可以。”于立飞说道,清代仿的宣德炉,也不便宜。就算是行内人来买,也得上万。如果包浆好的,卖几万也没问题。

    “蒋书记,我是于立飞,我想向你汇报工作,现在有时间吗?”于立飞到店里拿上一个清代冲天耳式宣德炉,就开着车往蒋广增家赶。就算蒋广增不在家,他也得把东西送到。

    宣德炉有固定的样式,但并不是今天的定式,而是宣德年就定下来的。而这些样式,跟宣德炉的具体使用环境有关。宣德炉最广泛的式样是蛐蜓耳式,蛐蜓是一种虫,俗称“鼻涕虫”。于立飞在农村的时候,经常能见到这种虫。而村民养菜。最怕的也是这种虫,因为它喜欢啃菜。这种炉一般用在书房,于立飞别墅里的书房,也有一个蛐蜓耳式宣德炉,但并不是宣德年间的,只是晚明,也算是精品。

    第二种就是冲天耳式,也叫朝天耳式,多用在祭祀当。第三种是双鱼耳式,也叫鱼耳式。两只耳像鱼。这是从宋官窑模仿下来的式样,一般情况下,鱼耳式主要是放在卧室里。最后的就是桥耳式,也叫凤眼式,一般用在讲经的地方。当然,还有狮耳式、鼎式、钵式、桶式、四方式等,但存量不大。

    “立飞同志啊,我在家里,你过来吧。”蒋广增知道。胡新君肯定已经跟于立飞谈过话。明天于立飞就要上任,今天晚上来找自己,也是正常的。

    “立飞,你来就来嘛。怎么又带东西?”蒋广增在家里的书房招待于立飞,见到于立飞一进来,就在书桌上摆了个炉,责备的说。

    “蒋书记。你这可说错了,我这可是送货上门,这东西五百块。就算你是领导,也不能还价。”于立飞拿出早就准备的收据,笑嘻嘻的送到蒋广增身前。

    “我说你小,不能总打上级领导的主意。”蒋广增笑着说,但还是收过收据,并且到外面拿了钱给于立飞。

    上次于立飞“卖”给他的木胎金漆观音像,他还没有找到人来鉴定。可是他母亲见到那个古色古香的观音像之后,非常喜欢。信佛的人也有一个圈,她一个同道之人,看到这尊观音像之后,想以八千元买走。可是他母亲根本没打算卖,只是每天都要多烧几柱香了。

    “领导照顾我的生意,那是天经地义的。”于立飞微笑着说。

    “立飞同志,你这是强卖强卖。我花五百块钱买你的东西,还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呢?”蒋广增虽然是政法委书记,可是对古玩并不精通。

    “这只炉叫冲天耳式宣德炉,主要用来作祭祀用。宣德炉是从明朝宣德时期开始烧造的,一烧出来就天下闻名。五百年来名声不减,导致不管哪个朝代铸造的这种铜炉,都叫宣德炉。”于立飞微笑着说道。

    “宣德炉?确实很有名气,立飞,你自己开古玩店的,给我科普科普。”蒋广增说道,家里多了两件古玩,如果别人问起来,他总得能说出个丑寅卯才行。那件观音像他是不敢动的。上次他想摸一下,都被母亲骂了一顿。所以这只所谓的宣德炉,他自然不能一点也不知情。

    “宣德炉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也不是白来的。首先是它用材精良,原材料经过反复冶炼。这个过程不是我们想象的,只是把铜化成铜水,一铸造就成了。它需要反复冶炼,每冶炼一次,就要去掉一些杂质,剩下的是精华。当然,分量就会减少。

    当时这个宣德炉,是宣德皇帝亲自督造。他亲自下令,要仿照《宣和博古图》的样式,先画图,放样,最后制造。所以他的要求很高,质量自然也非常高。当时制造宣德炉的原材料风磨铜,是暹罗国进贡的。一斤进贡来的铜材料,经过冶炼,只能剩下四两。这四两还是小两,那时一斤是十两。所以说,那时的四两,只相当于两的二两半。”于立飞微笑着说。

    “我国古代的工艺,要求确实很高。工匠对待工作,也非常负责。有这方面,我们要向古人学习。”蒋广增被说于立飞说得意动,把这只冲天耳式宣德炉拿到身前,仔细打量着。

    “当时的宣德皇帝问工匠,要怎么样才能使铜器的质感显得好?工匠回复,至少要冶炼次,就自然会交闪着宝光。宣德皇帝财大气粗,他当时大气的说,给我烧十二次。当时冶炼次,一斤就只剩下八两。冶炼十二次的话,就只剩下四两了。所以,宣德炉的材料,那是精华的精华。”于立飞微笑着说。

    “没想到,一只小小的宣德炉,竟然能惊动皇帝。”蒋广增说道。

    “要不然宣德炉怎么会有这么大名气呢,可见任何工作都需要领导重视。”于立飞奉承的说。

    “立飞,你可是什么事情,都能联系到工作当来啊。”蒋广增笑吟吟的说。

    “刚才蒋书记也说了,我们要向古人学习嘛。其实宣德炉除了皇帝要求精益求精之外,还采用的当时的一种新工艺。过去做炉都是用翻砂法,表面就会有砂眼。宣德用的是失蜡法,铸好的炉变得非常光洁好看。另外,宣德炉应该是含有黄金的。”于立飞说道。

    “含黄金?”蒋广增很感兴趣的说。

    “是的,真正的宣德炉,应该含有百分之三的黄金。当然,这只宣德炉是清期的,比清晚期的又要好一些。”于立飞说道。

    “立飞,这只炉的市场价在多少?你应该不会贵我吧?”蒋广增笑着说,这只宣德炉重十几斤,如果真的含有百分之三的黄金,那就是一百多克呢。但听到于立飞说是清期的,恐怕是没有黄金了。

    “蒋书记,咱们生意已经成交了,就算贵了,你也不能反悔。轩雅斋的原则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于立飞笑眯眯的说。他相信蒋广增是明白人,跟领导做生意,哪会让他吃亏?

    “你啊,还像个生意人。以后去了经济开发区,还得发挥这个特长。”蒋广增说道。于立飞能能武,上次特种油墨项目,给区里的领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提议于立飞去经开区派出所。

    “蒋书记,这次组织上让我筹建经开区派出所,我是诚惶诚恐。既怕辜负了组织的期望,又担心给经开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于立飞诚恳的说道。

    “你一直在派出所工作,如何筹建派出所,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至于经开区派出所的工作,主要负责清查管理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和出租房,调解区内治安纠纷,查破经济、刑事案件,打击违法犯罪,全力创建平安园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社会稳定。至于征收办跟当地群众的矛盾,你们可以出警,但不能介入太深。”蒋广增面授机宜的说,于立飞晚上来向自己汇报工作,又“卖”给自己这只是清代三只朝天耳宣德炉,不就是想要听自己说几句真心话么。

    “我还不知道派出所的办公条件怎么样呢。”于立飞说道。

    “立飞,这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毕竟是新建的所,刚开始肯定会艰苦些。但我希望,你能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取把经开区派出所建设成为优秀派出所。”蒋广增说道。

    于立飞在大托派出所三个月,让大托派出所旧貌换新颜。到晓园派出所之后,虽然没有招来财神爷,可是他坚决整顿治安的行动,赢得了辖区内的领导和群众高度肯定。而且治安整顿,也为晓园派出所大量创收,现在晓园派出所已经新添了两辆面包警车。

    “请蒋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不等不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派出所的工作走上正轨。”于立飞坚定的说。

    ps:快月了,求一张月票。

 第三百七十三章 满目疮痍

    因为经开区派出所只是初建,办公场地、警务装备、人员都还没有到位。甚至连派出所的地址在哪里都不知道,于立飞到了经开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经开区领导报到。经开区工委书记聂奕真、管委会主任坤宇,他们两人是以后于立飞的主要领导。

    聂奕真作为经开区工委书记,主持开发区全面工作。坤宇作为副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协助聂奕真主持全面工作,主持管委会全面工作。对经开区的情况,于立飞暂时也只是了解了这么多,但只要分清了主次,以后的工作就会少犯错误。

    “聂书记,你好,我是于立飞,向你报到。”于立飞在办公室主任洪江的带领下,到了聂奕真的办公室。经开区虽然是副处级单位,但是工委和管委会是共用办公室。洪江这个办公室主任,既要服务好聂奕真,也要服务好坤宇。

    “于立飞同志,欢迎你来经开区。”聂奕真四十岁不到,身材保持得好,整个人看上去很精干。他看到于立飞,显得有些意外。如果不是洪江告诉他这是于立飞,恐怕他会认为,这是新来的工作人员。于立飞太过年轻,根本就不像是个派出所的所长嘛。

    “谢谢。以后我就是聂书记的兵了,坚决执行工委的指示。”于立飞向聂奕真敬了个礼,大声说道。

    “经开区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你来了之后,我就能放心了。”聂奕真暗暗点了点头,于立飞在大托派出所的所作所为,给人一种莽撞的感觉。但现在听他说话,还是有觉悟的。

    区里让于立飞来经开区,他当时是有些不乐意的。但区委的决定,他只能服从。现在看到于立飞很会说话。他心里悬起的石头算是落了地。于立飞的这份圆滑,跟实际年纪并不相符,看来是在派出所历练出来了。他不希望经开区派出所的所长,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像这样的干部,现在已经很难再受重视赏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