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玩人生-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不起严总,这件青铜鼎对我来说,也很有意义。”康威浩坚定的摇了摇头,他怎么能把自己的笑柄留给别人呢?

    虽然严礼强出的价格已经很高了,可他却不敢动心。以后严礼强要是跟别人介绍起。他鉴定出的第一件赝品,岂不是要把自己说出来?虽然他在省城的名气不大,但古玩界的圈又不大,总有一天会传回去的。

    “其实铜器除了立飞说的那些方法之外,还有几个简单的办法。比如说,闻。可以用手或者皮在铜器上擦拭一下,然后放到鼻孔下面闻。如果是真的,肯定不会有任何气味。几百上千年的沉淀。不管你怎么擦拭,都不会有异味的。但如果是假的,就会有股铜腥味。这个方法也很简单,而且很灵验。”吴古微笑着说道。

    “我闻闻看,好像没有什么异味啊。”严礼强的手指用力在铜器上面擦了擦,放到鼻下面闻着,但好像没有吴古所说的铜腥味。

    “如果做假的人。掺了水银的话,这个方法就不灵了。但可以听他们的敲击声音,古铜器声音不大而且清脆,但要是新的铜器。就会有一种混浊而哄鸣。只要你听到真的铜器声音,再去听假的,真假立辨。”吴古又说道。

    “吴老,我连假的都没怎么见过,哪见过什么真的啊。要不博物馆的青铜器,借几件给我们敲一敲?”严礼强说道。

    “没听过真的,难道不能先听听这个?小严,听说昨天晚上,立飞帮你发现了一件好东西?是郎唫阁的僧帽壶?”吴古问。他一听到康威浩的介绍,也想去看看,如果是真的,确实很想让博物馆收藏。

    “我那件白釉僧帽壶哪能入吴老的法眼?”严礼强陡然有些紧张,他最怕吴古向他开口。要是其他人开口,他恐怕想都不用想,马上会推辞。可是吴古不一样,是他很敬重的人。

    “你别这么紧张,好东西就是要拿来分享。如果确实是雍正私邸时期的东西,到时候博物馆借来展览几个月,总应该没问题吧?再说了,也可以帮你宣传宣传嘛。”吴古笑吟吟的说。于立飞的眼光,他还是信得过的。

    “如果只是暂时借用,那倒是可以。”严礼强想了想,如果自己有件收藏放在博物馆,还真的是倍有面的事。以后他陪着朋友来博物馆参观,见到这把僧帽壶,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是自己的东西。

    “吴老,你看还要办什么手续么?我上午准备回去了。”康威浩很是难为情,他带了自认为是珍品的四件古玩来博物馆,没想到有两件是赝品。而那只釉里红芦雁纹匜因为年代不对,博物馆也没有留下,这让他很沮丧。

    “康先生,你的那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暂时就寄放在我们馆里吧。”吴古说道,像捐赠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很正常。有的时候,一些人拿十件古玩来,博物馆最终一件也不会接受。

    “康先生,吃过饭再走吧。”于立飞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十一点多,马上就到饭点了。

    “算了,我还是早点赶回去吧。”康威浩哪还想吃饭,到了饭桌上,肯定又得聊古玩的话题。他这次来省城,可以说是颜面尽失,哪还想跟古玩的同行吃饭?

    “吴老,我去送康先生。”于立飞说道。

    “谢谢于先生了。”康威浩感激的说,他现在知道于立飞是用自己的私家车接送自己。而且于立飞也开了古玩店,算是同行。

    “康先生,感谢你对潭州市博物馆作出的贡献。”吴古感激的说,虽然康威浩的古玩,只留下一件,可是他的诚意却是十足的。

    “立飞,等会我去你店里看东西,你可得早点回来。”严礼强说道,他知道于立飞现在有司机,像这样的事情,让司机去送也就可以了。毕竟于立飞跟康威浩的关系,还没有到那一步。但于立飞执意要亲自去行送,他也没办法。

    “行。”于立飞说道,康威浩是坐火车回去,这里离火车站,开车的话,不过十来分钟。

    于立飞跟康威浩互留了联系方式,康威浩邀请于立飞,有时间去他们那里玩。虽然那边没有专门的古玩市场,可是那边的古玩一条街,也出过好货。于立飞告诉康威浩,只要有时间,一定会去。

    回来的时候,于立飞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也就没回博物馆,直接到了店里。严礼强已经在翘首以待,于立飞不像康威浩,只要自己出价合适,于立飞是愿意把东西卖给他的。而只要是好东西,他就想拥有。

    “立飞,东西呢?”严礼强一到轩雅斋,就问起黄燕,于立飞的宝贝在哪里。可是黄燕一问三不知,于立飞并没有给她什么古玩啊。

    “我交给黄燕了,你没看到?”于立飞诧异的说,他一到店里就把那只霁红碗给了黄燕。只是当时急着去博物馆,没有跟黄燕交待清楚。可是自己让她把东西收好,她自然不会当垃圾处理吧?

    “没有看到啊。我问了黄燕,她说你上午根本就没交给她什么古玩。”严礼强也觉得事态很严重,不会是黄燕把于立飞的古玩,被她随手就扔了吧。

    “走,进去看看。”于立飞沉声说道。

    “于老板,午在店里吃饭么?”黄燕正好端着一盘菜出来,看到于立飞和严礼强进来,问。上午她拿着于立飞给的盘,还以为于立飞知道店里装菜的盘不够,特意买了一只仿古的呢。

    “黄燕,你先把菜放下来吧。”于立飞一眼就看到了黄燕手的盘,正好自己今天拿回来的那只霁红釉盘。他心里紧张万分,可是脸上却一点也不敢表露出来。生怕吓着黄燕,一失手把盘打烂,那到时候,他哭的心都有。

    “好。”黄燕不知道于立飞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很顺从的把盘放到了桌上。

    “立飞,这只盘好漂亮。”严礼强也发现了不对劲,等黄燕放下菜之后,他连忙坐到了旁边,赞叹着说。

    “这可不,强哥,今天就到这里吃顿便饭吧。”于立飞苦笑着说,拿霁红釉盘装红烧豆腐,恐怕也只有黄燕才能干得出来吧。

    “也好,立飞,你今天收的古玩呢?”严礼强经常在外面吃饭,其实他最喜欢的,还是吃家常便饭。

 第二百七十三章 盛菜的古玩

    听到严礼强问起自己今天收的古玩,于立飞还真不好怎么回答。让黄燕拿古玩当碟用,真的不是他的本意。现在要是告诉严礼强,这只装着红烧豆腐的就是那只霁红釉盘,不知道他会不会是自己故意为之?

    “不是摆在你面前么?”于立飞苦笑了一声,说道。他心想,虽然黄燕太马虎,可也成就了一段趣闻。这么贵重的古玩,谁会拿来装菜?有些人用古瓷器来喝茶,他倒是听过说,但要说用来吃饭盛菜,好像还真的很少有。

    “什么?就是这个盘?”严礼强瞪大着双眼,一副不敢置信的样。他玩收藏也有好几年了,还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这么糟蹋古玩的。这要是随便在哪里磕碰了一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可就完了。古玩不像其他东西,是不可能再生的艺术品。

    这样的艺术品,哪怕再差,也应该收藏吧。再说了,听于立飞的意思,他今天收的东西,应该还是有些价值的,怎么能用来做日用品呢?

    严礼强一直觉得,自己已经够奢侈了。可是现在跟于立飞一比,他觉得还是小巫见大巫。他对收藏的古玩,都是珍惜无比。可是于立飞却拿古玩当日用品,以后除了仰视于立飞之外,他再也不会有其他想法。

    “是啊,我上午没来得及跟黄燕说,没想到他以为我买回来的是个装菜的盘。”于立飞解释道。幸好盘没摔坏,要不然损失就大了。

    “不行,我得把吴老喊来,让他好好臭骂你一顿。”严礼强的心情,一下舒畅起来。刚开始还以为于立飞是有意为之,没想到却是黄燕自以为是。这可是于立飞的糗事,他有义务好好帮他宣传一下。

    吴古原本是不想来轩雅斋吃饭的,可是听严礼强说,于立飞竟然用古玩盘装菜。马上激起了他的兴趣。一到轩雅斋,吴古马上端起这盘红烧豆腐,左看右看。还举起来看了看下面的落款,又用筷翻动里面的豆腐,想快点一睹真容。要不是马上到了吃饭时间,恐怕他会马上把里面的豆腐倒出来。

    “吴老,还是先吃了饭再说吧。”于立飞生怕吴古把菜倒在身上。盘碎了事小,让吴古溅一身汤水事大。

    “好,先吃饭。”吴古轻轻的放下盘,微笑着说道。虽然没有看到全貌,可是他心里基本上已经有了底。

    “立飞,是不是我这盘红烧豆腐有问题?”黄燕来上菜的时候。看到吴古不时端起这盘红烧豆腐,不解的问。

    “他看的不是菜,而是盘。我说黄燕,亏你还在轩雅斋干了这么长时间,怎么用古玩和日用瓷器也分不清呢?”于立飞抱怨的说。

    “什么,这只盘是古玩?”黄燕惊愕的问。她还以为于立飞是给店买的盘,匆忙这下也没有细看。就收到了厨房里。刚才做红烧豆腐的时候,觉得那道菜跟这只盘很配,所以就拿来用了。

    “我还能骗你不成?”于立飞苦笑着说。

    “我的妈啊,我去换只盘吧。”黄燕脸上绯红,忙不迭的说道。把古玩当日用品,这可是天大的笑话。

    “算了,吃完饭再说吧。”于立飞制止了黄燕。

    “吴老,您觉得我这只霁红釉盘怎么样?”于立飞等菜上齐之后。特意又把这盘红烧豆腐放到吴古身前,问。

    “霁红釉,亦称‘鲜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霁红釉的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是很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是瓷器的精品,非常珍贵。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氧化铜含量少于百分之一,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吴古缓缓的说道。

    “吴老,这是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是不是用在日坛上的?”严礼强想起于立飞跟自己说过的天地日月坛之事,红色不是正对应日坛么?

    “不错,小严,没想到你这段时间的进步也这么快。”吴古有些意外的说,严礼强以前对于古玩,只知道以价格高低论价值大小。像这样的专业问题,他根本就分不清。

    “我也得与时俱进,否则你以后都不想跟我谈论古玩了。”严礼强得意的笑道。要不是昨天晚上于立飞跟他说起单色釉,恐怕他根本就不会往这方面想。

    “吴老,真正的红釉器,好像是永乐时期才有的吧?”于立飞问。

    “不错。明永乐霁红器的胎骨极为洁净坚致,体薄而轻,上面红釉艳丽匀润。有一种高足碗,高十厘米左右,口径十五厘米左右,均为侈口窄唇,深壁,高圈足。内壁锥拱双龙戏珠纹,有的还加云纹。内外满施红釉,有的口足釉薄处露白边。胎骨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稍厚一些。里心均有‘永乐年制’四篆字暗款。款外有单圈或花边,我看你这只盘,应该不是永乐时期的。”吴古摇了摇头,说道。

    “我觉得也不像,等会把豆腐吃完之后,您就能看到,里面的积釉处呈凝黑色,我觉得像是清早期,或者是康熙时期的。”于立飞说道。

    “很有可能,红釉只在永乐和宣德时期大量生产,而且宣德时期达到了最顶峰。现在候要看到一件宣德红釉,实在是难于登天。宣德朝以后,虽历朝也还略有生产,但无论质量或数量都已趋向衰退,从明成化开始,几乎不再有霁红出现,嘉靖朝红釉瓷用低温铁红代替。”吴古叹了口气,说道。

    永乐和宣德是我国次品史上的一个最高峰,那个时期出产的瓷器,精妙绝伦,后世除了雍正、乾隆时期,能仿造之外,几乎就再也见不到那样的艺术品了。

    “吴老,鉴定红釉,主要是看什么?”严礼强问。

    “当然是看釉色,红釉不比白釉,能从釉色上,看出很多的差异。立飞,这只盘是你收回来的,你应该对霁红釉有所了解吧?”吴古问。

    “宣德鲜红釉因烧成气氛的不同,有深、浅不同的红色,有宝石红、霁红等名目。有里、外均施红釉和外壁施红釉,里壁为透明釉两类,器物里壁不施红釉者往往胎质较薄,且有的有印花纹饰,唯独花纹模糊,红釉釉面多数有橘皮纹。

    只要是比较精细规整的器物,其口沿有露出胎釉本色的整齐的‘灯草边’,虽然也是红白分明,但不如清康熙后仿的那样,特意加涂上白边。而比较精细规整的器物,造近底足处凝釉截齐,垂积釉处呈青灰色,清代仿品则呈凝黑色。吴老等会你可以看一下,我这只盘,垂积釉处,好像就是吴凝黑色。

    另外,凡是制作稍粗的器物,留沿不一定有‘灯草边’,靠近底足处由于氧化因素呈绿色。有些器物的棱,往往露白胎而成出筋。在有些器物上,釉面有青、紫色窑变斑点,釉表有棕眼、冷纹、开片。”于立飞缓缓的说道。

    “看来你这段时间对瓷器还是有所研究的。”吴古欣慰的点了点头。

    于立飞一次能说对,他只是感到意外。两次能说的很清楚,可能会觉得是碰巧。可是昨天晚上,他在严礼强那里,看了把白釉僧帽壶,今天对康威浩的青铜鼎又说的头头是道,再加上他收的这只霁红釉盘,可见他确实做足了功课。

    “我毕竟身在古玩市场,耳濡目染,当然知道的要比别人多些。”于立飞谦逊的说。

    “霁红釉的款识你了解吗?”吴古问。

    “传世宣德红釉瓷,一部分并无款字,一部分有‘大明宣德年制’两行楷书青花款或刻款。款外有青花双圈,有的双圈并不规整。”于立飞说道,他看过这方面的资料,虽然真品见的少,可是图样没见看。

    “你觉得这只盘是清代康熙的,有什么依据吗?”吴古又问。

    “从明代成化时期开始,几乎就不再有霁红出现。清康熙时有仿宣德霁红的瓷品,但釉色呈黑红,就像我这只。雍正时仿的则色泽较为润泽艳丽,有的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