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话中国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7大话中国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辜负了他的阶层,这看似正常的,实则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对手刘邦,也同样是与其共一阶层的英雄人物。可是人家胜利者刘邦却是个大混混(据说他有钱无钱,都要跑到老板娘酒店里喝酒。他的原配夫人吕雉,正是他晃到她家里去时让吕老太爷相中的,刘邦当时身无分文,却以空手道去赢得一杯美酒加美人。),而项羽并非混混,他虽然读书如畏虎,但他却跟着叔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地玩枪弄棒,可以说是比较规范的将军子弟。可惜由于他刚愎自用,屡次不听谋士范增的忠言劝告,终于失败自刎于乌江。
  就纵观历史人物而言,刚愎自用尤烈者的确无出项王之右。诸葛孔明挥泪斩马谡,也正因为马谡刚愎自用而导致街亭失守。但项羽身为西楚霸王,却有谁敢谏?敢杀?苏东坡离英雄时代相距千余年,但他一想到项羽的为人,心中要有多不快就有多不快。试看《范增论》文一节: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其实,苏学士也太替古人打不平了。但他似乎忘记范增老矣,已有尚能饭否之虞了。因此我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只要是跟着刚愎自用者去谋生存、求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彼此大家都会倒大霉。有知识的英雄如此,无知识英雄也如此。若是哪个女子爱上这种刚愎自用者,保险又是一出新《霸王别姬》。当年的虞姬,是否军妓,无史可考。但若是项夫人,应当留在都城彭城(今城州)才是。可是就连最认真的史学家司马迁都显得极矛盾,又说是“侍姬”,又说是“虞美人”。但不管如何,这么一对绝代双娇,毕竟死在战场上,这就难怪会有许多骚人墨客去咏叹英雄加美人了。确实,虞姬是值得同情,值得惋惜的,我甚至怀疑所谓“舍命陪君子”的这个超越时空的典故是否就典自于此?唐后主李煜是风流种子,在他被软禁在赵宋王朝时,曾用了虞美人作词牌。但内容是否与虞美人有无关联,我就很难揣摩了。或许是为他的大周小周姐妹写的,然而宋太宗则认定是思念故国的,因而用牵机药将他毒死。不错,《虞美人》词中是有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但宋太宗也太没度量了,可是此前,宋太宗还是允许他通信自由的,比如:唐后主曾给旧官人写信讲他“此间日夕以泪洗面”,可惜这因荒淫而亡国而落泪的李煜,在其死后竟无人吟咏他,不过他所写的《虞美人》却让今人谱成了歌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真是一首绝妙的风流歌,可惜李煜之后无唐后主。但他这种风流的劣根性,实在是死有余辜的。
  项羽到底英雄气概十足,他虽然也有着刚愎自用的劣根性行为,但他的泪毕竟还是英雄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来到乌江边上徘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想起当年项羽不肯过江,而康王竟把杭州作汴州时,不觉芳心大恸,她不无感慨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应该说,项羽这个人是很有志气的。在他小时候,就十分狂野,当他发现华盖下的秦始皇是那样威威风风时,竟然脱口大叫:“彼可取而代之!”当然,他这种狂野,也算得上是狂出了真性情的。但狂,并不是坏事。与项羽自己同时代的敌手刘邦也狂,他看见秦皇帝后也发出极端羡慕的狂:“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可惜,同样是狂,其取向结局就偏不一样。
  狂者要有忍性、谦性、德性、仁性、理性和良知性,无此六者,就泡汤了。虽然,有此六者还得像孔明在与刘备《隆中对》中指出的:要有得天时、占地利、取人和这三方面,否则,你再怎么狂得傲慢,狂得谦逊,狂得慷慨,狂得从容不迫,终是无望的狂。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县)人,他发狂,狂得却是时候。他“先与其叔项梁共同起兵,项梁死后,他担任讨秦总统帅,秦亡后,自称为‘西楚霸王’,执诸侯之牛耳,时当二十七岁。继而又与刘邦展开争夺天下的大战。由于他军事上享有优势,因而曾多次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最后终于未能斗过足智多谋的刘邦而自刎身死,时年三十一岁。”
  自春秋五霸生发以来,谁都想当霸王,以期赢得身前身后名。反正皇帝当不上,过过不可一世的霸王瘾,也是值得的。似这种过霸王瘾的劣根性行为已经二千余年了,到今天竟然还延续在一些企业主的身上。如大邱庄的禹作敏,俨然以霸王自居,又如新落马的南德公司老板牟其中,也以领袖自诩,这些人“马失前蹄”不就是受到刚愎自用的捉弄么?看来,人的刚愎自用太过,其霸气就足,霸气一足,断非天亡其,而是自亡也!
  一个小小企业的业主、老板,就自认为成就了霸王业了,成就了物质领袖了,岂不好笑?试看象棋盘那句“楚河汉界”,分明是把大好河山平分秋色了,那项羽才称作是“西楚霸王”的,拥有河山半壁的统帅,自己不称人家都会拥称你,像这样的霸王伟业才是当之无愧!谁似今日一些小业主、大公司的老板,也竟大言不惭地自称霸王、领袖,这就足见大凡有此霸王气的人,也当打在劣根性行为范畴里头去。儒商如何,奸商如何,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俗话讲的:“富不癫狂,穷不倒志。”
  孟子讲: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对于刚愎自用、霸王气十足的人来讲,是很难做到“独善”与“兼济”的。或许也会捐款给“希望工程”,但是一则出于沽名钓誉,另则或受政府的托咐而已。所以在中国很难出现个人的慈善机构,这也是造成中国的科学人生观、老是在亦步亦趋的原因。同时,造成了穷人与富人之间心性上的磨擦,这也是劣根性行为的因袭、堆积及至积重难返的一种羁绊。
  西楚霸王是个既有傲气,又有傲骨的人,他死于刚愎自用兼霸气十足这两方面的劣根性行为上,是诚为可惜,也诚不足惜的。后人既想做万贯家财的陶朱公,又想着要做霸王、领袖的“伟业”,有此劣根性,想必当会一个个中箭落马,成为古今奇观的劣根性悲剧。


第6节 中国人的偷窥
  中国人的偷窥:逼近寻常百姓家
  不少人都有着窥视别人秘密的欲望。可是每个人又都既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又都不自觉地想要偷窥别人。
  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意识。
  中国人的偷窥因了监控产品的不断涌现,已无孔不入。有位商人说,在他的店里,平均每月可以卖出五六十个微型摄镜头。按照规定,凡监听、监视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要经过公安部门的批准。因为在国内外,像这类产品都属于“特定机构”的东西,但现今却大大咧咧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有些人担心,各种偷窥产品“走俏”,有可能会让人滥用。比如让一些有不良用心的人放在宾馆的洗手间、商场的更衣室、街头的公厕或自己的房间等。
  在现实的生活中,谁愿意接受隐私被侵犯?然而,时下却是偷窥你没商量的余地。
  一位白领小姐向记者谈了她的感受:“我们办公楼的每一条过道上,都安装有监控摄像的镜头,大家进进出出都感觉好像被一双眼睛盯着,连洗手间的天花板上也有一些小小的圆镜头。不管有没有被监视或录像,大家都觉得很恐怖,也很没有安全感。”
  另一位文秘小姐说:“有时,离开这个地方的大门,冷不防就有人拿着望远镜站在高楼大厦的阳台上对着你偷看,竟有一种被人当成小偷的感觉。”
  有位少妇说她在住宅区的房里,发现对面的房间总像是有人在对自己鬼鬼祟祟,让人坐卧不宁。她试图想找到被监控的源头,但对方拒绝进房。心理咨询师问她,你怎么会怀疑对方在偷窥你呢?那少妇说了一段她的见闻。
  原来,有一天,她到市场上去购物,无意中听见一位年轻人说:“喂,有监控器卖吗?”店主说:“有,你买来做什么用?”那个人只是诡秘地一笑,接着问:“我如安装它,会不会被人发现?”又问:“在二三百米的范围内,能不能拍得到?看不看得清楚?”那店老板就说:“这个么,这你不用担心啦!不过最好是买针孔这种,摄像孔很细,你可以把它装在天花板里,通过天花板的小洞来监控,简直就是神不知鬼不觉啦!”这位店老板说完便当场演示起来。他先将摄像头的一根电源线接上交流电,另一根线插入电视机的视频接口,然后把摄像头对准对面的小店铺,顿时,便有两位正在交头接耳的女性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连她们脸上的变化神情都尽在眼前。最后老板还会对买者说:“我们还可以上门免费安装,但具体怎么安装,那要根据你家的房间环境、屋内摆设来决定。反正我们会帮你装得巧巧妙妙的啦!”
  的确,偷窥已使人防不胜防。据说,但凡前去购买“偷窥器”的人,大半是些男性中青年人,甚至有的是大、中学生。
  有记者问心理学专家:“请问这些偷窥者难道是有病吗?”
  心理专家说:“一半是猎奇,一半是病态。大家都知道,谁不愿意窥探别人的秘密?不少人都有窥视的欲望。有的人既想保护自己的隐私,又不自觉地想要偷窥别人。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实在是讽刺得不能再讽刺的事儿。但从心理角度上来说,窥探与被窥探,其实就是来自对真实的探询,同样是出于一种了解他人的渴望。但偷窥,应当有个适当的尺度,以不侵犯他人的隐私为标准。对于一个有理性的人来说,他不会超过这个标准。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讲,可称之为‘好奇心过盛’,不仅仅是涉足到道德层面的问题。进一步讲,如果偷窥者试图偷看人家的洗澡或什么做爱方面,那就是‘好奇心变态’,这已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心理异常。”
  一位高级心理大师指出:偷窥狂属于性变态的一种,这种人格是扭曲的,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更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变态会使变态者的生活能力以及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并且丧失掉某些必要的行为能力,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例如,性格和个性异常的人很难与他人和谐相处,而过分忧郁或焦虑者常常感到极不愉快;有毒瘾或怪癖者,将终日伴随着“痛苦”生活;易激惹的人,往往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忐忑不安或大动干戈;可能因冲动行为招致不堪设想的后果,甚至犯罪……变态心理及其行为不仅会影响人生的各个方面,而且会直接伤害变态者的身心健康,严重时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幸。
  事实上,即使心理很健康的人,在一定的场合或特定的时间内,心理活动也可能暂时出现程度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平衡失调的异常情况。这些心理变态的情况可能损害自己,也可能危害到家庭、个人、社会、他人,不及时纠正和处理,对人生是有影响的。了解变态心理学并运用心理技术,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碰到的某些心理问题,消除烦恼和痛苦,去获得愉快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呢?
  变态心理学,即“异常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变态和接近变态的心理现象以及各种精神活动异常的一门学科。变态心理学与一般心理学不同,他不仅仅是研究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规律,而是在研究正常心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那些异常的、变态的心理活动,寻找变态心理的原因,了解变态心理发生和发展以及转归,并研究防治各种心理异常活动的心理疗法。


第7节 中国人的交易
  中国人的交易:从“杀熟”到“凌弱”
  中国人的信用交易问题,早在很早以前就给营利专家们破坏了。有位学者给我们透视了浓重的一幕。
  学者指出,从表面上看,“杀熟”与“凌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但如果审视一下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轨迹,也许可以发现这两个现象的某种内在联系。
  “杀熟”现象兴起于90年代初那个“全民经商”的氛围之中。许多人还记得,80年代广东流行一句名言:关系就是生产力。用今天学者的话来解释,就是社会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但在我们的社会中对“熟人”的信任和对“陌生人”的不信任,一直就是硬币的两个面。在熟人圈子内部,其成员是彼此高度信赖的,而在这个圈子的外面,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信任结构主要是存在于这个“熟人”圈子之中。在圈子里,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学、同乡、同事,是构成信任结构的基本纽带和基础。在90年代经商热刚刚兴起的时候,由“熟人”构成的“关系”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谁有较多的社会资本,谁就可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对信任结构的破坏,最初是以“杀生”的形式出现的。在圈子的内部,是互相信任甚至是互相利用。而在这个圈子的外面,坑蒙拐骗则成了不成文的规则。但没有多长时间,圈子外部仅有的一点信任结构就很快被破坏掉。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本来以熟人圈子构造信任结构的传统,使得更大范围中的信任结构难以形成,文革中政治上的互相斗争和倾轧,更使得“防人之心”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而处于雏形状态的市场经济中,行为准则的缺乏,无疑使得对信任结构的摧毁显得轻而易举。这样一来,坑蒙拐骗就从圈子的外部,转移到了圈子的内部。于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亲戚坑亲戚、朋友坑朋友、老乡坑老乡,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商场失利,恰恰是被熟人、亲戚或朋友所“杀”,因为不是熟人不会上当。
  进一步加剧了“杀熟”现象的,就是传销。传销网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