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预购两张单程票/早早携我飞越三江五湖/纵横气海/到碧天的高处/到黄泉的幽冥/请不要遗漏我/不要让我久久地挣扎、等待。
  她在诗里早为他预定了来生的单程票,在今生的日子里,他们依然努力打理着婚姻的琐碎与幸福。
  生活中的柏杨自理能力很差,经常穿着不同的袜子出门;还会带着钥匙去开别人家的门;在家里,找钥匙、找眼镜、找图章之类的事情,更是一日数起,而她只能每天跟在柏杨身后“扫垃圾”,就像一只忙碌的白老鼠。
  除过这些,还有更让她为之惊讶的事情不断发生。她与他结婚时;只知道他以前有过婚姻;并不知道他还有孩子。直到结婚十多年后;看见孩子写给他的信才知道。可是;她的解决方法不同一般的女人;只是在晚上睡觉时;不经意的提起;说:〃我还知道你的秘密噢。〃她宽宥他保留的一切秘密;只说;知道越多越觉得他以前经历太坎坷;好心疼。
  面对这样的女人;柏杨即使再挑剔;还能说什么呢?在事业上;他鼓励一向看淡名利的她出版诗集;他说:〃你该把对诗的感情和知音交流。〃也是他的鼓励;她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在诗坛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白杨现在身体不好;著作都由张香华与外界交涉版权。本来并不热心交际的她;为了他开始四处奔波走动。如今;她守在病房里。期待他的病好转;最怕来探病的人当着他的面哭。
  他们并不是彼此的原配;却相濡以沫至今。其实;一场婚姻的开始并不需要想的太清楚;太过理智和谁在一起都会不合适。重要的是在婚姻出现问题时;有一颗宽容与善待对方的心。这样;两个人相伴的路才会走得很长很长。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25
  天涯华尔兹●'美'保拉?麦克唐纳 ○王启国 编译
  也许,有些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多年前,为了进行稀有野生动物的编目工作,我作为志愿者来到了中国的海南。从广州到海南的路途十分艰难,在历经辗转之后,我们到达了海南的一个小渔村。又累又饿的我们在路边的一个小屋前停了下来。
  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从屋里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饭菜上来后,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国人的能力,尽管一无所有,他们还是能够“变出”各种菜肴。吃饭的时候,那老太太一直对我热情地笑,并用一把很特别的羽扇替我扇风,那种扇子我从未见过。屋子里除了一只旧手表,这把扇子差不多就是最值钱的东西了。于是我尽力不流露出对它的喜爱,因为按中国人通常的做法,凡是客人看上的,必慷慨赠送。
  吃完饭我们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决定凉快一会儿再走。老太太开始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跟我们交谈,看得出来她已有几十年没说英语了。我们吃力地听着,渐渐地我们明白了她的话。她说我们是她30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的外国人,我们的出现使她回忆起了往事。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外交官,童年的她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并随父母到世界各地游玩。
  有一次父母带她去香港参加一个聚会,那儿有很多英美宾客,舞池里俊男靓女伴着音乐在跳华尔兹,他们翩翩的舞姿令她沉醉。在她看来,这简直是天底下最美妙动人的情景。她相信,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要像那些优雅的女人一样着华美衣衫,翩然而舞。
  然而,她长大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儿不再有华尔兹,她的梦想也成了幻想。她婚后不久,就爆发了内战,兵荒马乱,烽烟四起。接着就是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因为种种原因,她在这个与世隔绝的荒野小村一住就是几十年,靠给过路人做饭和卖偶尔捕捉到的蛇和野兔为生。
  她平静地讲述着她的故事,没有怨恨和痛斥,深深地俘获了我们的心。她记忆中的生活和她的现状有着天壤之别,但她的平静和安详告诉我们她好像没有一丝痛苦。
  “有什么让你遗憾的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
  “惟一的遗憾是,”她说,“没能学会跳华尔兹。”
  她的回答令我们始料未及,无言以对。在接下来的沉默中,我隔着桌子紧紧握住她的手,轻轻地问她:“还想学华尔兹吗?就在这儿?”
  笑容像花一样绽放在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
  我们站起来,走近对方,屋子中间大约5英尺宽的泥土地面就是我们的舞池。我们摇摇晃晃地开始跳,我哼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不时踩到她的脚。但很快我们就跳得流畅自如了,我唱得更大声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在小屋中回荡。老太太宽松的裤子像旋转的裙子一样飘起来,她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青春和美丽,而我则成了英俊潇洒的外国小伙,高大健壮,准备像王子一样把心爱的公主带走,远离这天涯尽头的荒凉海岛。
  为了记住这难忘的时刻,我们合影留念。今天我们的合影还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照片上,来自不同世界的我们紧握着对方的手,面带微笑。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坎坷和磨难,老太太的精神需求早已超越了生活的苦难与艰辛。我虽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天涯尽头的华尔兹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气和坚强,教我笑对生活中所有的挑战,令我终身难忘。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08
  书●贝西西
  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深红色的皮子,上面有细细的颗粒,很有质感。另一本则惨白着脸,有一个浑身黑色的小娃娃描了鲜红的眉,书的名字叫《魔法外套》。 单就外表而言,就很漂亮。
  书于我而言有时像一栋建筑,一座城堡。上班,下班,晚上回到宿舍,是那种架子床,我铺天蓝色的床单,上面有一团一团的小白花,白色的墙壁有一半被油漆涂成墨绿色,在晚上一个60瓦的灯泡下泛着清冷的光,靠着墨绿色墙壁上的是占了半张床的书,那些书啊像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房间,共同组成一座庞大的建筑,我闭着眼睛都能很准确地抽出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这一切看上去仿佛已是一幅很美的油画了,静谧而纯美,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了书而存在的。我常常站在架子床前看过去,觉得异常美丽,那样的色彩使这半墙的书看起来更像一座建筑。
  那时,我看斯特林堡的作品直到深夜,是筒子楼里睡得最晚的人。我对自己说,这是生命,那时斯特林堡是可以对我微笑的。这些书啊,曾伴我度过了多少个荒芜的夜晚,睡时额头抵着书角,腿搭在它们身上,竟也是幸福的。
  现在我有了新家,搬家时只搬来一部分。有一天,回父母那里到二楼我的房间里,看到那些书落满灰尘地挤在一个书架上,突然有点心酸。一本一本地翻它们,有一本里还飘出一朵我剪的窗花来,想起那时看这些书的心情宛如这朵窗花一样轻灵,成长便这样忽的一下翻过去了。
  那些书很多我已看不进去了,走时只挑了几本带走,剩下的书伴随着我那清冷的青春一起留在了这个房间里。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我又想起在书里看过的一句话:青春是一部仓促的书,还未细看便已匆匆翻过。
  ——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16
  施恩图报●毛宽桥
  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一天,当他来到莱茵河沿岸的一座小镇投宿时,却被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拦住。德国国内的治安相当不错,几名警察对他也很客气,在仔细询问了他从哪里来之后,彬彬有礼地把他请到了警局。不明就里的杨立非常紧张向警察询问缘由,可是对方对情况也并不清楚,说是受一个叫做克里斯托的小镇之托来寻找他。
  来到警局不久,杨立就接到从克里斯托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小镇镇长掩饰不住欣喜地告诉他,要他回克里斯托小镇领取500欧元的奖金和一枚荣誉市民奖章——这是小镇历来对拾金不昧者的奖励。
  原来,两天前杨立路过克里斯托的时候,将捡到的一个装有几千元欧元现金和几张信用卡的皮夹送到了市政厅,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就悄悄离开了。这次镇长希望他回去,他当然是想都没想就推辞了。镇长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施恩不图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自己如果接受那笔奖金和荣誉,反倒显得动机不纯。
  镇长想了想,问杨立:“你知道我们是怎样找到你的吗?”
  杨立说不知道。镇长告诉他,在他离开后,镇上的人们立即开始打探这个善良的东方青年的下落。由于杨立在镇上只是稍作停留,镇上的人也只是听说他在沿莱茵河旅行,连具体的方向都不清楚。小镇的警局只好把对杨立相貌的拼图电传给上下游两岸的十多个城镇的警局,发动了百余名警力,这才把他找到。
  听到两天来克里斯托小镇如此劳师动众地寻找自己,杨立很是感动,也很不理解:既然自己都已经离开,还有必要如此大费周折吗?如果不找的话,岂不是替失主省下了这笔钱吗?
  镇长听到他的话之后,用英语说了句“东方式思维”,然后严肃地回答:“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中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说,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才不能因为你的无私而放弃履行自己的责任。”
  这番话颠覆了受中华传统熏陶的杨立对“施恩不图报”的理解,也让已经旅居德国近一年的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所谓的“德意志智慧”,还有这个民族近似古板的严谨和固执。最后,他终于答应回到了克里斯托,因为他明白自己实在辜负不起那份尊重。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23
  诗三首
  春天的想念
  ●月之暗面
  谁偷走春天最初的一粒种子
  冬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匆忙而过
  你在窗前前看着这一切
  风里满是发梢的清香
  清晨的雨水使许多花朵开放
  也使一些花朵凋零
  什么歌声可以驱散忧伤的轻雾
  寂静的夜里我只想单纯的牵挂
  爱情的道路因酒醉变得笔直
  两颊绯红的光泽使心灵明亮
  没有星光的夜晚
  以此探寻无尽的远方
  想念因距离而显得沉重
  也因记忆而充满幸福
  黄昏略过的刹那不经意地仰望
  同一只侯鸟正飞过我们的身旁
  黑天鹅
  ●(加拿大)迈克尔。布洛克
  ○董继平 译
  她的羽衣在冬天的阳光中闪烁
  这黑天鹅飞向南方
  白雪上空的一支黑箭
  发于一张心形的弓
  穿过空气哼着歌曲
  她飞翔的音乐
  安置鸣响着一个哀悼音符的冰柱
  在空气的洁白中
  她的飞翔是一个黑色创口
  散步
  ●(圣卢西亚)瓦科特
  ○陈之藩 译
  人间万事,世间万物,
  并无所谓爆炸。
  只有衰竭,只有颓塌。
  像艳丽的容颜逐渐失去了光泽,
  像海边的泡沫快速地没入烟砂。
  即使是爱情的炫目闪光,
  也没有雷声与之俱下。
  它的黯淡如潮湿了的岩石,
  它的飘逝如没有声息的落花。
  最后,所留下的是无穷的死寂,
  如环绕在贝多芬耳边的死寂,
  天,是天边际的聋,
  地,是无尽期的哑。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05
  生路● 李 均
  寒冷的北极也有温暖如春的季节。每年的7、8月份,当我们正处于水深火热的酷夏时,北极地区的冰雪开始大规模融化,气温逐渐回升,出现短暂的绿草如茵的丰美景象。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同时也会使大量的蚊虫肆虐丛生。由于当地物种稀少,饥饿难耐的蚊虫们便飞到人们聚居的地方,吸食人们的血液以维持来之不易的生命。
  许多初到这个地方的游客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地的印第安人对这些嗡嗡乱叫的蚊虫十分仁慈,从不轻易地伤害它们。即使被叮咬,也只是涂些药水了事。一次,一个游客从背包里掏出一瓶杀虫剂,还没有喷洒,便被一个印第安老人止住了。老人说,虽然这些虫子很烦人,但你却不知道,它们以后还要帮我们一个大忙呢。
  原来,驯鹿是当地人过冬的主要肉质动物来源。可天气暖和的时候,大批的驯鹿便会自发成群结队地向低纬地区迁移,因为那里有大量的水草。如果没有人赶,它们是不愿意在严寒到来之前准时回来的。并且靠人力驱赶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这时,平日里特别烦人的蚊虫的巨大威力便显示了出来。因为天气一冷,这些蚊虫便飞到暖和的低纬地区逃命。自然就会与驯鹿不期而遇。吸食血液的蚊虫是驯鹿无法抵御的天敌。抵御不了蚊虫的进攻,又无处躲藏,并且前边的气候还不适宜生存,于是就只能往回跑,这一跑就钻进了人们事先已经设好的包围圈里。
  聪明的印第安人正是掌握住了自然界物物相扣的规律,才能在忍受一时痛苦中获得长久的食物和生存保障。眼前的得失不要时时挂在心上,长远的考虑才是智慧者的生存之道。也许,当我们放别人一条生路时,受益者也包括你自己。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14期P55
  生活的碎片●唐 红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过“命运天定”的道理。她说:天神掌管着人们的命运线。有的人的线被放在风口,被风吹得左摇右晃,于是这些人就只有过飘摇动荡的生活;有的命运线被扯断了,于是就有了红颜薄命、英年早逝;有的人的命运线刚开始交在一起,马上又分开了,于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与自己的幸福擦肩而过……而我的命运线被天神放在了一个小角落里,那里没有风吹,没有雨蚀,所以我注定要平安、幸福一辈子。对妈妈的这番话,我一直深信不疑。
  从此,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我都对自己说:我会幸福的。于是我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