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民宫依山傍水,是一座天然公园。白色宫楼东面,一片绿草如茵;园内四周,亚热带无花果树、椰枣树、芭蕉和铁树,成林成带,形成一片巨树参天、藤蔓缠绕、百花争艳的天然林园。林间小道旁,耸立着一尊尊古希腊少女裸体铜雕像,亭亭玉立,显得风姿妩媚,古趣盎然。在路的尽头,凭石栏远望,可以尽览阿尔及尔半壁山城和紫红色的地中海。 
  人民宫下面山坡,建有白色楼台和曲道,半山腰处,有一围碧水清池,水天相连,池中游弋着红金鱼。对面山坡上溪水潺潺,有的细如涓滴,有的势如瀑涌,至坡底汇成白浪,更使人民宫显得怡雅,充满生机。如今,人民宫已成为阿尔及利亚人民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场所。迎宾厅用作展厅,当年布迈丁总统的钢琴房已成为首都艺术展厅。园内空旷地,是半圆形古罗马样式的阶梯石台,为宫内露天剧场。每逢节假日,人民宫内灯火通明,鼓乐喧天,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亦是西北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它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提议修建的,因此被命名为哈桑二世大清真寺。 
  这座可同时容纳10 万人作祷告的清真寺坐落在摩洛哥首都西部最大的海滨城市卡萨布兰卡,距首都拉巴特90 公里。由于当地濒临大西洋,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冬暖夏凉,阳光充足,气候宜人,因此成为建寺的理想好地方。 
  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承担了工程的设计任务,并于1987 年8月11 日破土动工兴建。经过3。5 万名劳工和技术人员的日夜修建,终于在1993 年8 月30 日竣工并开放,总投资达5。4 亿美元。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给庄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几分生机。寺内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四面墙壁上镶出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大厅内铺着红地毯,拐角处巧妙地摆放着一些精品饰物,在高达20 米的巨型水晶吊灯的照耀下,更显得整个寺院富丽堂皇。再加上22 扇铜制大门像肃立的卫士,散布在寺院内的1000 个大小不一的喷泉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宫女,使进入哈桑二世大清真寺的信徒仿佛置身于华丽的王宫之中。 
  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总占地面积9 公顷。寺区面积为2 公顷,长200 米、宽100 米、高60 米,共分4 层。底下两层面积近2 万平方米,是男人小净和祈祷的场所;中间一层面积为3550 平方米,专供妇女祷告之用;最上面一层是活动屋顶,只要按动电钮,寺顶就会在几分钟内自动开启,阳光便直射寺内。200 米高的宣礼塔,可通过楼梯或电梯直达其上,塔尖还装有激光设备,夜间设备打开后,35 公里长的耀眼光束为穆斯林直指伊斯兰圣城麦加的方向。 
  寺内还设有会议和演讲厅、博物馆、面积为4000 平方米的古兰经学院、可同时停放1100 辆车的地下车库,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等附属建筑。其中,图书馆里珍藏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赠给哈桑二世清真寺的一本1000 多年的《古兰经》真本。 
  在靠近清真寺的底部,还建有一座土耳其风格的浴室,规模宏大,面积为6000 平方米,可容纳1400 人同时入浴。此外,该清真寺还配有先进的自动灭火装置、广播通讯系统和监控系统,因此,哈桑二世大清真寺是当今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一座清真寺。它为卡萨布兰卡这座享有“大西洋新娘”美称的城市又增添了几分诱人的魅力。                                 
卡拉维因大清真寺   
    卡拉维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古老大清真寺。它位于摩洛哥王国的历史名城非斯,始建于809 年1 月2 日。 
  “卡拉维因”又译作凯洛因,是阿拉伯语“凯鲁万人”的音译。相传,809 年伊德里斯王朝兴建非斯城时,有200 多突尼斯凯鲁万人移居非斯。他们在非斯城居住的地区被称为“卡拉维因”,位于该区内的大清真寺也因此而得名。该寺最初名为谢里夫(尊贵的)大清真寺,为伊德里斯二世所建,直到859 年1 月30 日重修时才改称为卡拉维因大清真寺。扩建大寺的是穆哈辛娜夫人,她是凯鲁万人富豪穆罕默德。法赫利的女儿。这次的扩建将原来的寺基拓宽了,又重建了清真寺的旁厅侧室,新设了壁龛、讲台,还建造了马格里布人称为“绍曼尔”的长方形宣礼塔。正方形塔基边长5 米,塔高120米,塔顶筑有一个小圆顶,这一古朴风格的宣礼塔成为非斯后来的800 多座宣礼塔仿效的典范。此后大寺又几经扩建,目前的清真寺,规模宏大,就像一座巨大的古城堡。 
  全寺有31 座大门,礼拜大殿由270 根圆柱支撑,可同时容纳22000 人作礼拜。原来大寺的庭院只有4 条通道,现已发展成为16 条通道的大庭院,院中栽满柑桔树和柠檬树。原来的庭院均已划入礼拜大殿范围。 
  该寺绿色瓦顶的外殿殿宇尤其令人倾倒。殿外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喷泉涓涓。大殿四周墙上饰有安达卢西亚风格的图案。精巧的弧形曲线,烘托着优美的阿拉伯书法杰作,浑然一体,使人仿佛置身于阿拉伯艺术博物馆中。 
  清真寺内殿富丽堂皇,取自于一年365 天数字的365 根殿柱,连着架托着屋顶的单、双穹形的弓架结构,雄伟轩昂。殿内的一切饰物都称得上是艺术品。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无数盏形状各异、姿态万千的枝形吊灯光芒四射。 
  在一只铜钟上还用西班牙文写着:“良知者应感谢把你从谬误中拯救出来的安拉。”大殿的讲坛是用檀香木、乌木、白杨木做成的,上面点缀着象牙装饰,四周用精巧的椰枣树形花边作陪衬,平日置于壁内,演讲时移至壁外。 
  大寺的木制大门上则镶嵌着一排排闪闪发光的铜钉,金属大门环更是光采夺目。每扇大门上方还都建有一个小圆顶。寺内的一个小房间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准仪、日晷、沙漏和星盘。 
  卡拉维因大清真寺不仅是北非地区重要的穆斯林礼拜场所,也是伊斯兰世界久负盛名的宗教和科学文化中心,同时还配有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图书馆藏有图书数十万册,其中有数以万计的手抄本,如著名的阿拉伯学者伊本。鲁西德的遗著《阐明与促成》,以羊皮镶页,手工抄出,共638 页,弥足珍贵;还有曼苏尔。宰哈比时代人恭缮的《古兰经》,每页长达半米,亦是稀世之物。这些珍品都反映了马格里布悠久的文化传统。                                 
拉利贝拉独石教堂   
    群拉利贝拉是埃塞俄比亚沃洛省的一个古老小城,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北部300 多公里处。它面积宽阔,象一个分散的村落。在这里保存着埃塞俄比亚古老文化的精华——拉利贝拉教堂群,这组建筑由12 座独石教堂组成。 
  拉利贝拉城曾是扎格威王朝的首都,旧称罗哈。公元1181 年,一位名叫拉利贝拉的王公当了国王,是他将罗哈定为国都,于是后人将罗哈称为拉利贝拉。拉利贝拉国王崇信宗教,为了表示对上帝的虔诚,他下令招募全国有名的能工巧匠,在当地的岩石层中“凿刻神庙”,但不得使用胶结物质。当时最负盛名的建筑大师锡迪。梅斯方尔先后率领共5000 多名工匠,用了30多年时间,在埋于地下的五、六层楼高的整块岩石中开凿出12 座石刻教堂。 
  他们先剥掉覆盖在岩层上的厚厚的土层,然后在四周垂直地往下凿开12 至15 米深的巨大陡峭的井筒,形成一方巨型石块,最后在石块上凿空并雕刻教堂的内部结构和装饰。所有石刻教堂没有使用一点灰浆、粘土等粘合剂料。 
  12 座教堂是在不同颜色的岩石上开凿的,颜色、大小都不相同,建筑式样也各有特点,但都有古老的阿克苏姆(埃塞俄比亚的另一座古城)式的石碑尖顶、凿空雕成的内部结构和装饰,如石柱形走廊、镂空透雕的门窗以及塑像、浮雕和祭坛等。12 座教堂之间由地下过道和岩洞系统相互接通。 
  最大的一座独石教堂是梅德哈尼。阿莱姆教堂,意即救世主教堂。它是在红色岩石上开凿成的,长33 米、宽23。7 米、高11。5 米,内有28 根石柱,屋顶呈石碑形。戈尔戈塔—米凯尔教堂是埋葬拉利贝拉国王的地方,教堂里有一个凳子、两张挡板,还有一个没有支起来的大十字架,据说是拉利贝拉使用过的东西。圣。乔治教堂被凿成十字架形,从上方观看,就象一个大而厚的十字架放在地上。埃曼纽尔教堂的红墙构成线条分明的几何图形,还有用石头凿成的木头似的横梁。玛丽亚教堂的内部建筑艺术最为精美,天花板和拱门上都有用红、黄、绿等颜色绘成的几何图形和动物形象。 
  1221 年,拉利贝拉国王去世后,这里的王府及周围土地遂归国家基督教堂所有。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由于这个地区远离商路和如今的公路,又被茂密的森林所包围,因而逐渐与世隔绝,被世人所遗忘。直到1974 年,埃塞俄比亚这一民族文化古迹才重新发现,被人称为非洲历史上的奇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它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拉利贝拉的独石教堂像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纳库鲁湖国家公园   
    纳库鲁湖国家公园位于肯尼亚裂谷省首府纳库鲁市南部,是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之一。1960 年,纳库鲁湖连同附近草地、沼泽、树林和山地被划为鸟类保护区,1968 年正式辟为国家公园,是非洲地区为保护鸟类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之一。 
  纳库鲁湖及其附近的几个小湖,地处东非大裂谷谷底,是地壳剧烈变动形成的。它的周围有大量流水注入,但却没有一个出水口。长年累月,水流带来大量熔岩土,造成湖水中盐碱质沉积。这种盐碱质和赤道线上的强烈阳光,为藻类孳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几个湖的浅水区生长的一种暗绿色水藻是火烈鸟赖以为生的主要食物。水藻含有大量蛋白质,一只火烈鸟每天约吸食水藻250 克。水藻还含有一种叶红素,火烈鸟周身粉红,据说就是这种色素作用的结果。纳库鲁湖及其周围地区,成为火烈鸟聚居的地方,被称为“火烈鸟的天堂”。 
  这里的火烈鸟有大小两种,大的身高1 米,长1。4 米,数量较少;小的身高0。7 米,长1 米,数量较多。它们都是长腿、长颈、巨喙,很象白鹤,但全身羽毛呈淡粉红色,两翼两足色调稍深。火烈鸟的嘴极其别致:长喙上平下弯,尖端呈钩状。一群火烈鸟往往有几万只甚至十几万只,它们或在湖水中游泳,或在浅滩上徜徉,神态悠闲安详。兴致来时,它们轻展双翅,翩翩起舞。这时的纳库鲁湖则是湖光鸟影,交相辉映,红成一片。而一旦兴尽,它们就振翅高飞,直上中天,仿佛大片的红云。这一奇特的变幻,被誉为“世界禽鸟王国中的绝景”。为观赏这一奇景,每年都有大批游客从世界各地来到纳库鲁湖。 
  纳库鲁湖国家公园面积有200 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占52 平方公里。 
  由于气候温和,湖水平静,水草茂密,除火烈鸟外,这里还栖息着400 多种、数百万只珍禽。在湖边密林中,居住着褐鹰、长冠鹰等食肉鸟,也有滨鹬、矶鹞等候鸟,还有杜鹃、翠鸟、欧椋鸟、太阳鸟等。整个纳库鲁湖国家公园是各色各样鸟类的乐园,每年有许多鸟类学家从世界各国前来考察研究,因此这里也是“鸟类学家的天堂”。                                 
图尔卡纳湖   
    图尔卡纳湖位于肯尼亚北部,与埃塞俄比亚边境相连。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湖长290 公里,最宽处达56 公里,面积为6405 平方公里。图尔卡纳湖是一个咸水湖,形成于几千万年前,它不仅景色迷人,而且以“人类的摇篮”著称于世。 
  1972 年,肯尼亚籍英国人、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在图尔卡纳湖畔彼福勒地区发掘出一个被称为“1470 号人”的头骨,其特征与现代人相近似。经测定,其生存年代距今已有290 万年,是已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完全形成的人”,即典型的“能人”,从而证实人类在地球上至少已生活了100万年,较之原来的50 万年之说又大大推前了一步。理查德。利基的父母也是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们一家在图尔卡纳湖岸边度过了几十年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理查德。利基23 岁时就任考察队长,率领美国、法国和肯尼亚的人类学家到图尔卡纳湖北岸考察,结果证明,此地在10 万年前就有现代人存在。 
  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图尔卡纳湖附近共发现了160 个人类头盖骨化石、4000 多件哺乳动物化石以及龟、鳄鱼等化石和石器时代的器具。这些化石说明,300 万年前的图尔卡纳湖地区曾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动物成群。 
  图尔卡纳湖有3 个岛,分别在湖的南部、北部和中心。中心岛是2000多万年前湖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圆形岛屿,直径约5 公里。岛内还有小湖,湖中盛产鲈鱼,湖内还生存着上万条鳄鱼,它们以其他鱼类为食。岛上还有长达2 米的蜥蜴,它们的形态同1 亿3 千万年前一样。鳄鱼和蜥蜴都是上古时期爬行动物的活化石。岛上还随处可见蝰蛇、眼镜蛇、响尾蛇等毒蛇,因此在这个岛上捕鱼的人不多。 
  在图尔卡纳湖周围地区居住着28 个勇敢的部族,其中以图尔卡纳族人口最多,图尔卡纳湖就是以这个部族的名字命名的。他们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生活习惯,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                                 
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园   
    东非大裂谷从坦桑尼亚穿过,形成南北走向的两条平行裂谷,中间是一片水草茂盛的草地,为野生动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