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已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者已逝-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中间的一个要留在这里作个接应,爸。也看着点儿朱达,有些事我必须去寻访一下。」
  警官看着他的脸:「有具体的想法了?」
  「还没有,」埃勒里说,「不明确。只是一种预感,就是这么回事。在茫无头绪的情况下,一种预感也可以看做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过了一会儿他父亲靠在了椅背上,闷闷不乐地俯视着港口:「好吧,替我问候百老汇。」
  「那不是我要去的地方。」
  「不是?那你要去哪儿?」
  「去赖茨维尔。」
  「赖茨维尔!?」
  「我今天下午作的决定,当时你正在游泳池里泡着。信步走进花园时我碰上了朱达。他正像一个爱好园艺的帝王一样躺在一株凤凰木下,一只手拿着花枝在他那鹰钩鼻子底下蹭,另一只手拿着什么往嘴里送,我不说你也猜得到。我们有过一次长谈。朱达和我。他的话不同寻常的多。」
  「可这和赖茨维尔有什么相干?」
  「朱达说那是大王,他本人以及埃布尔出生的地方。」
  「你开玩笑吧!」
  「他是这么跟我说的。他们在那里度过的童年时期令我产生了极度的好奇。」
  「那个大人物出生在那儿?」
  埃勒里换了一下坐姿:「这给我一个奇怪的触动,爸。你应该知道这些年赖茨维尔在我的生活中搅和得多么厉害,我已成为赖茨维尔专题迷。我还以为它是不存在的乌有乡呢——不管怎么说,从出生地讲,本迪戈一家是美国人……他们应该是出生在美国的某个地方……还有埃布尔的鼻音不是因为长着一个新英格兰人的鼻子又能有什么解释呢。一想到又要去赖茨维尔立刻让我来了精神。朱达说出这个神奇的字眼儿——他是一个魔术师!——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是非要飞到那里去不可。因为秘密很可能就埋藏在那里,正等着去挖掘。只要有秘密在就该有办法挖掘它。」
  埃勒里远眺黑沉沉的大海。
  「什么样的秘密?」他父亲没好气地问道。
  「那样的秘密。」埃勒里耸耸肩,「让这些人交恶的秘密。是它让这个案子发生的,爸。我再也不会为朱达如何创造这荒唐的奇迹的答案所困扰。我们就要踏上正途了……那里有些关于凯恩,埃布尔和朱达·本迪戈的事情正等待着我去发现,赖茨维尔将还我以自尊。我内心强烈地预感到这一点,上帝呀,我明天早晨就要飞到那里去了!」
  第十三章
  埃勒里最后看到的是在机场瞭望塔上那面本迪戈旗旁边挥动帽子的父亲。乘务员拉上并系紧黑色的窗帘,本迪戈岛消失了。这次埃勒里已对这地方不上心了,他惦记的是人。
  这架有三个引擎的大飞机升空了。
  另外带有三个乘客——伊曼纽尔·皮博迪,随身还带着那个公文包;一个穿着翼领衬衫、打着蓝色圆点花纹领带、长着一只大鹰钩鼻子的男人;一位长着一张有马札尔族特征的脸、指甲很脏、头戴样子很盆的帽子的老妇人。皮博迪急匆匆往隔间里走时已经开始解开公文包的搭扣,直到飞机在华盛顿国家机场上空盘旋——舷窗上的帘子己经打开——准备降落时他才再次出现。那位老妇人全程都在用一个很长的金烟嘴不停地抽土耳其香烟,读一本杂志。当她把杂志放下吃午饭时,埃勒里才现,她读的不是《时尚》而是一册德文的高科技刊物,他知道这份刊物是在洛桑出版的。这位戴着难看帽子的老妇人不再是戴着难看帽子的无名氏——他立刻想起那些明显的马札尔人特征——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分析化学家之一。而那位身着翼领衬衫的男人,他到了儿也没认出来。他们谁也没有要与他攀谈的意思,整个旅途中埃勒里就怕他们开口。还好,到了华盛顿,他们都跟着皮博迪下了飞机。
  在埃勒里脑子转的仍然是本迪戈家的人,尤其是埃布尔。他现在意识到,显然太忽视埃布尔了,但他仍不很确定为什么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埃布尔在整个事件中的态度是高度政治化的,是一个让人猜不透的言正行误的混合体。像本迪戈岛伪装的海岸炮阵,埃布尔总是虚化自己的背景;他让人感觉而不是看到他强大的潜力。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潜力呢?
  埃勒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从一开始就自问不休的问题上去:埃布尔为什么要把他请来介入这个案子?这显然是一个难以回答问题,就像那支不可能射出而又射出了子弹的手枪之谜一样。
  埃勒里暗下决心。有一个答案,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在飞机继续向北飞行时,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正在靠近这个答案,就像飞行员的仪表盘显示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一样。  
  当本迪戈的黑金两色的大飞机降落在赖茨维尔机场时己是下午。他朝驾驶舱挥挥手,急匆匆迈上通向出口的台阶去取行李。
  机场外,开出租车的人已不是去年那个开着落满尘土的雪佛兰车的那位,而一个他不认识的年轻人,红苹果一样的面颊上有股喜庆劲儿。车是新的,很鲜亮的黄色,带黑白条纹,配有计时器。
  「去哪儿?」小伙子微笑着问。
  「霍利斯饭店。」埃勒里说完靠在了椅背上。光是说出这熟悉的名字就已经给他一种回家的感觉了。
  埃勒里在霍利斯饭店办理了入住手续,到他16天后结账离开时他一共付了122。25美元,其中80美元是房租。其余的多数是洗熨的费用。他在大餐厅吃了一顿饭,当他发现这里被请来参加工作午餐会的商界男女搅翻了天后,便再也没去过。
  上等住宅区的变化不大。唯一不同的是位于广场北角的布卢菲尔德商店不见了,那里也是北山车道进入中心地带的入口,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家商店的招牌,荧光衬出一个美人图案,广告词是:「这才是优质电视。」还有其他一些变化,但都没有这个这么惹眼。这主要是因为赖特街从来都是商家栽跟头的地方。
  过去几年里死讯不断——华盛顿街从事鲜花生意的安迪·比罗鲍詹去了,埃勒里闻之神伤。安迪的鲜花生意是他单手创立起来的(他在1918年的阿戈纳林区战役中失去了另一只手),由他两只手的儿子阿夫多经营,成绩却不及老子的一半,这都是报上说的。埃勒里对这种传言持保留态度,这位阿夫多就是和弗吉·波芬伯格——埃米尔·波芬伯格博士的女儿——私奔的那个人,尽管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却因此毁了他岳父的社会名声,令波芬伯格博士从乡村俱乐部中「退休」并最终卖掉了他的牙科诊所,搬到波士顿去。厄珀姆之家的厄珀姆太太死于非命,她的完全创新型的青年招待所转让给了普罗维登斯辛迪加,招致美国革命女儿会的抗议,该会在《纪录报》上连载了一系列言辞激烈的评论文章。
  头一夜和第二天的大部分时间埃勒里都用来查电话号码,与老朋友联系,问候熟人,在那些熟悉的街道上走一走,每每被街谈巷议的话题吸引,总之,是尽量放松自己。到赖茨维尔还不到三十六小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如此轻松愉快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他喜欢的地方重温了旧日时光,还因为他刚刚离开一个令人厌恶的叫做本迪戈岛的地方,那里的铁丝网、阴沉着脸的一群群警卫和秘密警察、机器人一样的雇员以及看似清爽实则腐浊的空气,恰好与美国这块叫做赖茨维尔的地方形成对比,在这里的人们也工作也死亡,甚至心里也有沉重的负担,但他们生活在独立、自由、尊严的气围中,起码没有时时窥探别人的必要。
  显然,这儿的空气呼吸起来要舒心得多。
  这倒使埃勒里更想尽快了解本迪戈家族的背景了。
  第二天早晨,他开始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工作。他的目标是找到本迪戈大王、埃布尔和朱达从婴儿期开始的所有个人资料,如果可能,重点放在有关大王情况的搜集上。
  他咨询了市立档案馆,发现赖茨维尔人并不是个个都很热情,他在《纪录报》的资料室盘桓好几个小时后又一头扎进位于中央大道的卡内基图书馆的阅览室。他在平民区果树街上的霍默·芬德利车行租了一辆车,自己开着去了不少地方——斯洛克姆区、法菲尔德、康纳文,甚至菲德利蒂那样的穷乡僻壤,只因他听说那里往着一位年迈的墓碑雕刻匠。其间他还飞了一趟缅因州 。
  最有帮助的是绰号「说明书」的弗朗亚斯·奥班农,他仍在赖茨维尔发行马尔给娜·普伦蒂斯的《纪录报》(马尔维娜自从嫁给奥班农后退出了报界,但仍保留了娘家的姓氏!)
  在埃勒里坐在《纪录报》资料室里翻阅旧报的过程中,奥班农自始至终给予全力支持。史料真是太丰富了,达金警察局的警长侠肝义胆,古道热肠;埃尔来奥娜·赖特,想不到是个如此光彩照人的女性;埃米琳·杜普雷,受雇在当街宣读政府文告的人,不停地喊一下午是常有的事;有趣的人和事还有很多。
  埃勒里整整干了两个星期,寻踪觅迹,誊抄剪贴,反复核实,去伪存真,把孤立的事件放到国际大背景中对比,综合协调,终于按照编年次序把资料大体理顺。尽管千头万绪像一只万花筒,他本着尽管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基本态度,将本迪戈兄弟的生活轨迹图勾勒出来。
  埃·奎·笔记摘录
  皮尔斯·米尼金博士:
  (皮尔斯·米尼金博士现年86岁,退休前系开业医生。半残。由老菲尼的遗孀米兹·贝克照料,菲尼的去世使《纪录报》失去最好的记者。皮尔斯博士是F。享利·米尼金的叔祖父,当时两兄弟的关系并不密切。米尼金博士的微薄收入来自平民区的地产,仍住在位于林肯街和斯洛克姆街之间的米尼金道的米尼金家族的老房子里。建于1743年,外形破旧,急需粉刷,受到消防队和斯洛克姆汽车修理厂的挤迫,后院成了烂木的堆放物地。老家伙仍然言辞锋利,目光逼人。他虽体力衰退,但精神矍铄。我们相谈甚欢。)
  本迪戈「大王」吗?噢,年轻人,在他还是他爹眼里的一只泥鳅时我就认识他了。三个本迪戈小子都是我给接下来的。从我现在听说的情况看,我得为此给世人道个歉……
  他父亲?唉,赖茨维尔除了几个像我这样老不死的过时货,恐怕没人记得比尔·本迪戈了。我倒是挺喜欢比尔的。当然了,他不是什么受尊敬的人物——家庭出身不高贵,不上教堂,也就算是个一般的捣蛋鬼吧——可这在我看来不算什么。我喜欢男人横一点,这样我的女患者生他们的时候就得多使点儿劲儿,哈哈!比尔就是个横主儿。喝酒横,吃东西横,当老板横——他是个建筑承包商,沼泽地附近议会街上的那些平房是他盖的,最近听说要拆——你问追女人是不是也横?常在霍利斯酒吧泡的那些小伙子叫他野比尔。这类故事我能给你讲不少……
  噢,不,我可没说。不,不是意大利人,也许他们的母亲那边有。说不好本迪戈这个姓是怎么来的,反正野比尔这边的人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1850年来自英格兰……大个子,六英尺三英寸高,肩膀宽也得有三英尺,那双大手撬棍也能窝弯。绿树林的摔跤冠军。绿树林?那是纪念公园从前的名字。星期六下午男孩子们都爱到那里去撒野。还没有人能以绝对取胜的双肩着地一分钟赢他。当时那里聚集着全县各地来的好手。也是个有魔力的美男子,比尔有一双蓝眼睛,黑色的卷发。如果你对英国人不熟悉的话,你会说这是爱尔兰黑种人……
  情人那部分嘛,好,现在就说,但我不能说比尔的秘密我全知道!但他要是真动了情那可就尽人皆知了。杜索利娜走过的地面他都爱——平民区里一个意大利家庭的姑娘。
  打死我也记不起她娘家的姓了。噢,对啦,是坎蒂尼,就姓这个。她父亲曾做过铁路上的巡道工,1891年,不,1892年被一列特快轧死,留下一窝小鬼儿,他的妻子,还有对宗教的狂热。杜索利娜——比尔叫她列娜——像比尔爱她那样爱着比尔,他们不得不私奔,因为坎蒂尼太太威胁说如果她嫁给异教徒,就杀了她。可杜索利娜还是嫁了;给他们主持婚礼的是奥林·劳埃德,他的镇上的文书,阿莫斯·布卢菲尔德的前任。奥林是伊斯雷尔·劳埃德的兄弟,他那时是堆木场的主人——弗兰克·劳埃德的爷爷直到几年前还是《纪录报》的拥有者……我讲到哪儿了?
  噢,对。我是本迪戈家的医生,当杜索利娜怀孕后一直是我照料她。生产时可把她折腾苦了,产后坚持了没几天就死了。小孩儿太大了,差不多有13磅,这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这就是比尔的头生子,你所谓的大人物。杜索利娜的死让比尔很难接受,这事不比别的。倒没责怪我,谢天谢地——如果他是那样的话,不把我撕巴烂了才怪。他责怪那个婴儿。不可思议,是不是?说那婴儿是个天生的杀手!比尔说只有一个名字最适合天生杀手,那就是该隐,像《圣经》里讲的那样。据我所知,市政厅的出生记录册上登记的就是该隐,这恐怕也是独一份。那是1897年,年轻人,54年前了,对我来说就像是昨天……
  萨拉·欣克利:
  (欣克利家在赖茨维尔的第二代。受过正规培训的护士。萨拉小姐患有关节炎,龙钟老态,住在曾以私人身份服务于社会代共机构的人为上年纪、设立的康纲文老年之家,这也是我们会面的地方,经济上靠她的侄子莱曼·欣克利供养,后者系赖茨维尔保险代理人。在杰西卡·福克斯1932年病危时是其白班护士。)
  没错,先生,内莉·欣克利是我母亲。她死于……死于……我不记得了。除了我兄弟威尔——我侄子莱曼的父亲——和我本人,我母亲的孩子都没有活到现在。她一共生了七个,其他的都夭折了。我们非常贫困,所以我母亲就去给别人家奶孩子,当时也不叫奶妈、乳母,就叫奶孩子的。
  她总是奶水很多,在她失去自己的婴儿以后……
  米尼金博士跟你说过?是的,当然了,她奶了那么多孩子,我只是其中一个……噢,你说的是那个!让我想想,想起来了……本迪戈先生的妻子生她第一个孩子时死了……
  是的……妈妈奶了那个婴儿一年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