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从1949开始 作者:古龙岗(起点2011年3月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港从1949开始 作者:古龙岗(起点2011年3月完结)-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弥陀佛,”这是要轰老子回去念经了?广信心有不甘,为了参加这场纪念活动,他可是花了不少公关费,就这么回去等于是血本无归。可是看着张力的笑脸,他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人家都保证不会出去乱说了,虽然这话不可信,可如果再不识趣儿,问题可就不是能不能参加得了纪念活动了。想到先前那些得罪过张力的人的下场,他只得勉强装出了一副虚怀苦谷的样子:“施主果然了得,贫僧佩服。只是,贫僧自幼研习佛法,绝不相信佛陀会重新入魔,只是贫僧修为不足,难以回答施主的问题,却并非佛法不行!回到万佛寺后,贫僧会闭关修行,深研典籍,到时再来一施主一会。”
  “随时恭候!”张力笑道。
  “告辞!”广信双手合什施了个礼,又朝那些组委会委员也打了个揖首:“诸位委员,广信告辞。后会有期!”
  ……
  “小子,行啊!”
  广信很光棍的离去,而这个大和尚离开之后,原本坐在会议室里的一些非组委会成员,包括那些光头的、留发髻的、穿神甫袍的,也都不再提什么法会超渡的事儿了。佛法已经被从根本上否决了,道法好像只是在风水和驱邪上面有一套,而且香港也没什么道家高人;至于上帝基督,那爷俩儿还是西洋人呢,恐怕只要一开口,张力就要怀疑他们保不保佑纳粹了……为了不让这家伙的毒舌“诬蔑”到自己的信仰,几派的代表都明智的保持了缄默。可这几派的代表没有想到,他们这么一来,反倒让那些组委会的委员们对张力更加另眼相看。连那些信徒众多的三大宗教都给摆平了,谁还敢乍刺儿?何况在场的委员们本来就没几个有信仰,又有谁会为了那些不知道自己争取的家伙去得罪张力,还有胡文豹、李乐存那么一大群老头子?于是,原本有关宗教活动的那些议题非常痛快的都被删了去,只保留了准许宗教人士以个人名义参加活动这么一条。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宗教活动的议题去除之后,其他的安排很快就到位了,整个会议才开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圆满结束。这让胡文豹和李乐存等人在高兴的同时,又感到有些羞愧。
  “主要还是大家提前就把事情做好了。去掉几个搅事儿的,自然也就顺利起来了!”会议已经开完,张力和胡文豹等人走在最后,听到这些老头子的夸奖,他连忙摆手。
  “可就是这几个搅事儿的,把我们这些人给弄得晕头转向。”黎维岳感叹道。
  “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您这老几位都是知识分子,不会做歪事儿,对我可就不一样了。阿义这家伙就说了,让我来,就是要我去吓唬人的!”张力笑道。
  “我们老家人常说,‘鬼脸学得好,也能拿出来吓人’。说到底,这个世上就没有没用的本事。”李乐存笑道。
  “您又取笑我!”
  “我可没这个……咦?”
  李乐存笑着摆手,可话没说完却突然惊噫了一声,张力等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正好看到楼道沙发上正端坐着一个胖大的身影,正是刚刚应该已经离去的广信!
  “这和尚怎么还没走?”胡家义疑惑间,广信也已经看到了他们,立即就从沙发上走身走了过来。人还没到,洪亮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
  “阿弥陀佛!广信见过几位施主!”
  “大师,您不是回万佛寺去了吗?”李乐存有些微微有些不悦地问道。
  “阿弥陀佛,贫僧本来确实是打算离去,可刚刚走到门口却又想就起了张力先生所说过的一句话,心有疑问,所以便顿步停留,希望能向张先生问道,以求解惑!”广信双手合什,朝着张力施了一礼。
  “大师想问我什么?”张力问道。
  “施主刚才进入会场之时,曾问贫僧一句话:为何要脱离苦海!贫僧当时只顾法会事宜,未曾多想,可出来之后却越想越是不解,所以……”广信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盯向了张力。


第二百三十章 倒也不是不可能
   “为什么要脱离苦海?呵呵!”
  看着广信表面求知。内里却微微有些报复逼迫兼挑衅之意的眼神,张力轻笑了两声。要是面前的不是一个大和尚,而是一个风水师或者相士之类的话,他还真不好说。因为他对那些玄道道的事情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按照无神论的宣传,这些都是迷信。可是佛教……想当年,网络上关于佛教阉割中华民族血性的帖子可是数不胜数。闲着没事儿流连于那些论坛的时候,他就看过不知道多少。当然,发帖子的那些版主们对佛理知道的肯定都不多,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发表见解,但是,佛门那么多宗派,理论本身就有着很多的矛盾点,所以还是被人抓住了许多不对的地方。而有关苦海的说法,正是其中之一。
  “大师,问您一句话!”张力笑了一下,也不理会广信微带些挑衅的目光,又开口问道。
  “施主请说!”广信答道。
  “苦海在哪里?”张力笑问道。
  “我等为人,甫一出世,便身处苦海!苦海者,世间也!”广信正容答道。
  “那你说我是想活还是想死?”张力又接着问道。
  “阿弥陀佛!”广信宣了一声佛号。微微皱眉:“施主您这是什么意思?”
  “呵呵,大师不想回答,还是不能回答?”张力又追问道。
  “阿弥陀佛,世间万事,人人面孔不同,想法自也不同。有人眷恋世间,有人向往极乐,有人心堕地狱。我佛有云……”
  “佛云不云的与我无关。但我知道一点,那就是我不想死!”张力截断了这大和尚意图宣扬佛门理论的话头,又接着说道:“大师,你刚才说苦海就是世间。那么,我的理解,苦海就是我们现存的世界,不知道对不对?”
  “施主所言无差!”广信再次合什,额头却已经微微见汗,他已经觉察到了一点不妙。
  “大和尚,你说,除了已经不想死的我之外,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是想死还是想活?”张力又接着追问道。
  “我肯定是不想死的!”李乐存在一边笑道。
  “我也一样!”胡家义咧着嘴,支持了一把自己兄弟。
  “阿弥陀佛,施主,极乐世界,乃是人身后之所归,与……”广信有点儿急了。
  “与什么都没用。因为,按照我所知的,这个世界上的人不论是受苦还是享福,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也就是佛门所说的苦海!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想那么多呢?费那个劲儿脱离这里做什么?您说是不是?”张力笑问道。
  “施主此言大谬!我佛慈悲,教人向善……”
  “教人向善是好的。”张力再次打断了他:“可据我所知,佛门讲究因果。说前世种善因,今世享福果;前世种恶果,今世受恶报!这也就是说,并不是你求的佛多,给的香火钱越多,佛就能赐福给你,因为这是前世就定好的了。而且,如果我是坏人,我给了很多香火钱给佛祖,佛祖就给我赐福,那岂不是对那些被我害的人的不公平……佛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所以,佛不是因为我的祟拜或者信仰就会改变他的初衷的!人这辈子既然已经定好了,那还脱离什么?您说是不是?”
  “施主,今世燃香火,就是为来世积福报……”
  “原来是这样啊。那我改天就去万佛寺烧几把香,让你们佛门的那些老大们保佑我继续呆在苦海,最好永远离不开!”张力看了看表,也不顾广信急得有些通红的面皮。干笑两声就拔腿迈步:“好了,大师,我还有很多事。今天晚上家里也还得招待客人,还得去菜市场买白菜,那个……有空咱们再聊。再见!”
  “施主……”广信在后面叫唤了两声,但终究还是没敢追上去。
  ……
  “去菜市场买白菜?你这个理由还真是别具一格!”一行人扬长而去,李乐存回头看了一眼被扔在酒店大门口怅然若失的广信,忍不住向张力调笑道。
  “我是真的得去买白菜。赤柱附近没人种的!”张力叹道。那个叫潘什么的女人居然想吃猪肉白菜炖粉条……这种应该狼吞虎咽才吃得香的菜式也是她能吃得来的?可是,人家既然点了,总不好意思不准备。当然了,他自己肯定是不会去菜市场的,反正有两个保镖在身边,不用白不用。
  “阿力你歪理那么多,以后可要小心点儿了!”黎维岳突然说道。
  “怎么了?”胡家义问道。
  “广信只是万佛寺的二把手。后面还有高人呢。他师傅,也就是那个禅觉听说很能说的……而且香港信佛的人很多,阿力说的那些话虽然没有直接抵制佛教的意思,但也算是一种质疑。加上这一次广信在这边儿丢了不小的脸,那些人肯定不会就这么甘心。就算他们不会做什么坏事,可只要在信徒里传几句小话,自然就会有损阿力的名声……毕竟,万佛寺也做过不少善事。在香港市民之间很有名望的!”黎维岳说道。
  “怪不得这家伙能把你们这些大才子弄得连话都不敢说,他仗的就是这个吧?”张力摇了摇头,问道。
  “是啊,人家想做善事,咱们总不能抵触!”黎维岳叹道。
  “呵呵,做善事是好的。这一次没能如他们的意,以后再让着点儿就是了!”张力笑道。
  “哦?这可不像你张力的为人。怎么,改吃素了?”李乐存奇道。身为报界的老前辈,知识份子。他其实对张力的许多做法都是不赞同的。因为他觉得张力许多事情都是在无视法律规则,而这种行为与他所持的观念是相悖的。可惜,前辈归前辈,张力对他虽然尊敬,却并不会言听计从。
  “人家做善事了嘛。做过善事的人,只要他不是太过份,让他三分又何妨?”张力笑道。
  “呵呵,这话我听着有点儿耳熟。阿力,你该不是安徽桐城人吧?”李乐存突然笑问道。
  “安徽桐城?呵呵,安徽这个省我倒是去过,尤其是黄山,我去过三回。可我真不是那儿的人!那个桐城我就更没听说过了。”张力摇了摇头,又好奇地问道,“您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了?”
  “你姓张啊!桐城张姓可是很有来历的!”李乐存笑道。
  “哦?玉皇大帝是那儿的人?”张力笑问道。玉皇大帝不就是叫张百忍吗?
  “什么玉皇大帝?老李说的这个桐城张氏,是在清朝出过两代宰相的张家。”黎维岳笑道:“这两个宰相还是父子两个。老的叫张英,小的叫张廷玉,可都是厉害人物啊!”
  “这个我知道!”胡家义突然接下了口:“张英是康熙时的大学士,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都很有名!”
  “那这又跟我有什么关系?”张力反问道。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有张、吴两家为邻,吴家在建新房时欲超越两家的中间通道,结果这引发了张家不满。两家发生纠纷。张家因此飞书京都向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求助。张英阅罢家书,提笔回复了一首小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收到回信后,深感愧疚,于是让出三尺宅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效仿张家向后退了三尺,由此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曰‘六尺巷’。后来就有人常以此劝诫他人谦让一些,所以呢……”黎维岳解释道。
  “所以呢,李老您就觉得我刚才那句话跟那个‘让他三尺又何妨’有点儿相近。所以怀疑我这个张跟桐城的那个张或许有点儿亲戚关系,是不是?”张力笑着向李乐存问道。
  “你只是让三分,人家是让三尺。你还差得远呢!”李乐存笑道。
  “呵呵,让三分就不错了。就这还是因为看他们做过不少善事才决定的。否则的话,我连这三分都不让!我又没做亏心事,凭什么让?您说是不是?”张力反问道。
  “你这话倒不算错。可有些事不是这么想当然的!”李乐存摇头道。
  “呵呵,为什么就不能想当然。干嘛就非把事情搞那么复杂?就像蒲松龄在《聊斋》里说的那样,那这个世界还怎么混?”张力反问道。
  “蒲松龄又惹着你了?”李乐存奇道。
  “就算是吧。”张力点了一下头:“他那句什么‘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我听着就不爽。”
  “这句又有什么错?”胡家义问道。
  “为什么不能有心为善?有心为的善就不是善,无心为的恶就不是恶了?”张力反问道。
  “人家那是在挂在地狱判官门口的,又不是人间!地点不一样,适用的规则自然不一样。你吵个什么劲儿?”胡家义苦笑道。
  “可他这句话是写在人间的!”张力正色道。他现在有一个习惯,就是遇到事情总是想跟后世对比一下。而讲到善事,他就想到了后世的那些慈善捐款的事情。建国六十年前后,中国遇到了很多自然灾害,慈善捐款的事情自然也就有了许多。但是,捐款就捐款呗,为什么总是有人喜欢拿捐款的额度来说事儿?每个人捐的钱都是自己挣的,捐是道义,不捐是道理,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可国内许多公司企业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归定了捐款的下限……这只会让人反感。甚至于,原本想捐多一点儿的人,也都因为这种强迫的做法而改为少捐。甚至于,这种行政性的强制还引起了许多人对上级的不信任……你规定额度,到底是想自己从中捞好处,还是真的想拿去救助灾区?
  “一句话而已,就你事儿多!”胡家义白了张力一眼,虽然也觉得张力说得似乎不错,但他也不觉得蒲松龄说的错到了哪里,反正他并不打算太过在意。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话语都容易引起大事情的!”就像不知道多久之后,伟大领袖就会在某个时间,站在麦田里指着麻雀说一句“这是害鸟”,然后,全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除害行动。中国的麻雀险些就此绝种!而一句话就差点儿在一个国家之内灭绝一个物种。这是何等的威势?张力忍不住暗暗感叹。他上一回去广州忘了把这件事告诉唐学红了,希望不会因此而导致中国的麻雀经历那么一场可怕的大劫!……可怜的中国麻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