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农家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剩女农家乐-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箱子还是书。这两箱子是我按照老爷的吩咐去置办的年货。也不知道合不合适。这几匹布给家里人都添几身新衣裳。最后这箱子是给少爷的药材和补品。”

丁二分别指了几个箱子介绍,随后,三人齐心协力全部搬到了堂屋里。

临行前。除了咸鸭蛋和煮鸡蛋,林氏还给丁二包了个红包,一来是他的辛苦钱,二来马上就过年,图个吉利。丁二推脱了一番。实在却之不恭,也就收下了。

韩子明拿起桌子上的钱袋。打开来看了看,碎银子加起来少说也有十几两,说道:“你看看,又是送钱送年货的,怪不好意思的。”

其实几天前,年货已经置办的差不多,无非就是割几斤肉,买两条鱼,弄几鞭炮竹。林氏和春草又把家里的鸡杀了几只,宰杀之后,撒上盐,和鱼都在灶屋门口挂着,已经挂了大半个月。

因为天气比较很冷,进入冬天之后,最高温度也在零下,几乎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所以食物不会腐败变质。

“这几匹布可都是上好的料子啊。”

林氏摸了摸,转身对春草说,“春草,等蒸好馍,这几天咱俩有的忙活了,给家里人都做身新衣裳穿穿。”

韩玉看了看白泽,他脸上并没有什么欣喜的神色,心里装着家里的事情,就是再少年老成,恐怕也没办法过去这个坎儿。毕竟很多事情,不是说乐观豁达,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咦,还有这么多干货,集上都买不着的啊。”

林氏打开一个大点的布袋子,里面分别用小布袋子装着木耳、香菇、黄花菜等干货,还有煮肉用的大料,反正是想到的有了,没想到的也有。

韩子明赞了一句:“丁二这家伙看起来粗,实际上心细的很啊。”

按照林氏说的,过年之前要把馍馍都蒸好。

农家有这么一个习惯,过年之前,要蒸够一个正月吃的馍,而且和面揉面团的时候,每个馒头的里面都包上一枚东西,如糖果、花生、枣子、栗子等,当然也会冷不丁包上一枚铜钱。吃到糖果,寓意来年甜甜蜜蜜,幸福美满;吃到花生,则是希望家里孩子扎扎实实地健康成长,开花结果;枣子、栗子,则是寓意多子多福,将来人丁兴旺;吃到铜钱,寓意不言自明,来年大富大贵挣大钱。

而且一次蒸一个月吃的馍,也是有说法的。说是年夜过后,一个正月内,不能蒸新馍,否则家里的富贵财气平安等全部都会像是锅里的水一样,给蒸发掉了。

“爹,娘,先生说还有几天就过年,不用去学堂了。过了年十五之后再去。”

从学堂回来,一进家门,韩冬就嚷嚷开了,那感觉,就好像是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的囚徒,忽然被短暂释放,能够自由活动大半个月似的。

林氏说道:“他爹,你看是不是亏了。”

韩子明问道:“啥亏了?”

林氏指了指韩冬和韩俊:“当初我说让他们过了年去读书,你非得八月十五就让去,这过了年,不还得给先生准备礼条子和礼钱。花一年的钱,读了小半年的书,你说亏不亏?”

“啧,你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花钱是读书了,又不是吃了喝了乱花了。有啥亏不亏的!”

韩子明指了指摆着书袋子的韩冬和韩俊,“我听着俩娃子读书说话越来越有那个样,心里就得劲儿(高兴),花多少钱都值了!”

“小玉,阿泽哥,先生给我们布置任务了,说是过年这段时间,每个人都要做几首诗。”

韩冬跑到堂屋门口,弯下腰,两手扶着膝盖。大口喘气,说道。

“要吉祥的。”韩俊补充了一句。

韩冬气儿都没喘匀,直起腰来。一副羡慕不已的表情,说道:“对了,今儿个北头的汪宝林就作了一首诗,先生夸的不得了。”

小玉问道:“啥诗?”

韩冬一副慷慨的模样,说道:“大哥。你来。”

韩俊吟诵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花丛皆不见。1”

白泽张口问道:“先生是怎么夸的?”

“说什么,前面之三句虽则看似拙劣不堪,实则暗藏玄机也。最后一句,意境全出矣。还夸他是个神童,将来必成大器。”

韩冬摇头晃脑地说了一通。随后拍了拍胸脯,“这种程度的诗,我能写出一百首来!”

韩玉捂了嘴笑道:“真的啊?”

“当然!不信现场给你做一首,比那个什么七步作诗的曹操儿子还厉害!”

韩冬小手背在身后,跨出一步。张口就来,“有了!听好了!一个两个三四个。五个六个七八个,九个十个十一个,吃到肚里不见了。”说罢,又拍拍胸脯,“怎么样,我是一步就成诗!”

“哈哈哈……”听他说完,不免一阵哄堂大笑。

韩子明更是指了指他,说道:“你这写的啥歪诗,要写就好好写。”

韩冬多少有些丧气,但很快打起精神来,辩解道:“哪里是歪诗了,汪宝林说他写的是雪花,我写的是馒头。”

院子里,黑豆不失时机地汪汪两声,给人的感觉也像是在嘲笑韩冬的诗。

林氏打趣道:“听见没,咱黑豆都在笑话你,以后要作诗就好好作,别弄点子乱七八糟的,叫人家笑话。”

韩冬好像意识到自己错了,低着头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唉……知道了。”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晚饭之后,林氏先给白泽熬了药,随后又给他煮了点补品,收拾好之后,便开始和面蒸馍,闷了几个小时,等到入夜的时候,面已经发酵的差不多。韩子明把灶屋窗户上破掉的地方重新补好,以防进风和透气,随后穿上了围裙,从鸡窝旁弄了几大箩筐的劈材,坐在大锅的前面,准备烧火。要知道,在这农家里,作为一个大老爷们,灶屋里的活计一般是不会碰的,但有两个例外:一是年前蒸馍,二是除夕之夜的年夜饭。

因为蒸馍的量比较大,按照往年都是通宵,今年自然也不会例外。不过有了未来大儿媳妇春草的帮衬,林氏揉馍的工作量会少一些,往年每次蒸完馍,她的胳膊都跟掉了一样,痛得厉害,而且手指头的骨节也都非得疼上一段时间不可。

春草的手也很巧,把林氏切好的面团,塞进去一个枣子或花生,揉成圆溜溜的馍馍雏形。对了,不得不提一下,往年都是杂面馍馍,今年的条件好了许多,改成了白面馍。这也是林氏嫁给韩子明十几年来第一次这么大量的做白面馍,虽然会累一点,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韩玉蹑手蹑脚,轻轻把紧闭的灶屋门推开一个缝,一股子白烟瞬间涌了出来,探进头去,整个屋里都白茫茫的,都是白色雾气,三个人只能隐隐约约看个轮廓,还有就是非常暖和。

林氏连忙说道:“小玉,快把门关上,不能透气!”

韩子明嗔怪地说道:“你这妮子,看看都啥时候了,还不赶紧睡!明儿个爬起来就能拿吃到白面馍了!”

听到韩玉被教训,门口趴着的韩冬和韩俊一溜烟又跑回了屋里。

“真暖和。”韩玉红着小脸说道。

韩子明说道:“被窝里更暖和,快去睡。不然我脱破鞋了啊!”

韩玉嘟着嘴儿,说道:“没有嫂子暖被窝,一点也不暖。”

林氏又是教训又是哄的,说道:“还能让你嫂子给你暖一辈子被我不成啊,自己睡去,咱小玉可听话。”

************

注释:

1:据传前三句是乾隆所写,憋不出第四句,由纪晓岚补充。但多方考证之后,觉得更大的可能是全诗都由纪晓岚所作,名为《吟雪》。

【第052章 】 大年三十

五天就像是滚滚东流的长江水,转眼之间就逝去了。

大年三十的早上,天色依旧暗淡,整个杏花村都沉浸在宁静之中,渺茫的犬吠声听起来如同幻觉。寒风,轻轻吹着,褪去了春夏秋三季繁华的树木,脱落的只剩下枯枝,树梢不时微微摇动,发出“呜呜”的声响。在微弱的光线下,地面、房顶,一切暴露在外的建筑和植物都被一层白霜覆盖,晶莹剔透,钻石一般。

“吱呀”一声,韩玉搓着手,轻轻推开年岁已久的堂屋门,一阵凉意袭来,她赶紧缩了脖子,捂上了嘴。

等适应了外面的温度,韩玉又转身把堂屋门关上,来到了院子里,舒展手脚,活动一番。

她非常享受每天清晨的这个时间,世界安静的像是也睡去了,安静的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不一会儿,东间里亮起了灯,扑闪扑闪,忽明忽暗。

“时候也差不多了,赶紧起来贴对子了。”

屋里响起了韩子明的声音,“他娘,看你眼红的,是不是没睡好?要是不带劲儿,你就再睡会儿,我喊春草起来打浆子1就成了。”

林氏说道:“让她多睡一会儿吧,我起来就行,没啥事。”

等穿好衣裳出了屋子,看到韩玉正伸着胳膊蹬着腿,韩子明和林氏都长长出了口气。

韩子明装作一脸生气的样子,说道:“你这死妮儿,也不看看啥天,起来这么早,院子里这么冷,冻着了咋办,请郎中都不要钱是吧?快爬屋里去!”

“小玉。快回屋,你爹要是生气,打你,我可不拉。”

林氏也在一旁,心疼地说道,说着就往灶屋里去,“要不来灶屋里,给娘烧锅吧,烤烤火也暖和。”

“好!”

韩玉赶紧应了一声,就跑进灶屋去。在锅门口的小木凳坐下,等着林氏的发号施令。

林氏说道:“行了,烧着吧。”

韩玉吹了火折子。点燃了一把麦秸秆,填进锅灶,接着放上去几根棒瓤子,等棒瓤子烧得正旺,这才拿起角落里的劈材。放了两根进去。因为三种柴火一个比一个难烧,但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依次引燃,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林氏先往锅里添了小半锅的水,又弄了半碗米,淘也不淘,就倒进去。示意韩玉大火烧,趁这个间隙,打了半碗的面糊糊。等锅里水烧开了,米煮的稀巴烂的时候,林氏用筷子搅着面糊糊均匀地倒进锅里,随后用勺子搅了搅,这才盖上锅。

一开始韩玉还不知道这浆子是什么东西。就觉得应该是浆糊之类,现在才知道。其实就是浓稠的米稀饭,农家人贴对联之类都用这个。相较于现代社会里工厂制造的浆糊固体胶之类,这种浆子简单易用,无毒无公害,而且效果也不差。想到这里,韩玉低头看了看脚上穿着的棉鞋,这鞋面子就是用浆子一层层糊的,正常情况下穿个几年都不会出什么问题。

“他娘,浆子打好了没有?”

韩子明探进头啦,问了一声,“要是打好了,我这就叫几个娃子起来,帮着贴对子。”

“好了。”林氏说道。

这个时候,春草也收拾好出来了,进了灶屋,红着脸说道:“娘,我起来的晚了。”

林氏指了指东方的天空,说道:“有啥晚的,你看天,到现在还没亮呢。我跟你爹起来的太早了。”

生怕吵到白泽,韩子明轻轻推开门,看到他已经醒了且依着枕头坐了起来,说道:“阿泽,你咋不多睡会儿?”

白泽微微一笑:“睡好了。”

韩子明随后放开了嗓子,叫道:“大娃子,二娃子,起来贴对子了!”

小孩子本来就慌年,一听说贴对子,本来还在睡梦中的两人,眼睛瞬间瞪得傻大,撅起来,三下两下穿上衣裳,二话不说跳下床,奔了出去。

最先是大门,门画分别是秦叔宝和尉迟恭,画的很简陋,只是简单几个笔画勾勒,如果不是写着名字,根本认不出来是谁。两张对联,红底黑字,上下联分别为: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金玉满堂。

韩子明在门框上刷一层浆子,就从二人手里接过对联门画贴上去。院子门口,斜着贴了一张“出门见喜”,上头倒着贴了个“福”字。

院子里的槐树上,贴上了“满院春光”,鸡圈猪圈贴上了“六畜兴旺”,粮屯上贴了“五谷丰登”,连水井沿上都贴上了“细水长流”。灶屋、堂屋几个门口也都贴了对联,没有门画,只是用大张的福字代替了。

韩冬不解地问道:“爹,为啥对面国齐叔家的对联,跟咱家的不一样。”

其实韩玉也发现了,自家对联都是红底黑字,而韩国齐大门口贴的对联门画都是紫底白字。

韩子明回道:“你三奶奶不是才死了两年吗,这家里死了人,三年之内,就得贴那样的。咱这的规矩。”

对联贴罢,接下来就是迎接老灶爷。

其实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的时候,灶爷灶奶奶的画像已经贴在了锅台前面的墙壁上,也是简单勾勒几笔,简笔画似的,有十三寸笔记本的屏幕大小,竖贴着。右边:上天言好事;左边:下界保平安。横幅:一家之主。也都是红底黑字。画上还有两行蝇头小楷: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

灶台前,老灶爷像的前面,托板横放着,上面摆着一碗汤面,一碗扁食,一小堆麻糖。

汤面自不必说,倒是扁食和麻糖需要说说。在这农家,扁食和饺子的区别有两点:馅儿和外形。扁食的馅儿是素的,细粉、豆腐、韭菜等,皮擀成正圆形,包好之后是带着花边的半月形;饺子,馅儿是荤的,猪肉羊肉等。皮是梯形,包好之后是元宝形。

麻糖,是糯米粉、芝麻、白糖为主要原料,并拌以桂花、桔饼等成份制作而成,香而不艳,甜而不腻,有文人雅士吃过之后赞美“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在农家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祭灶糖”,是用来粘住灶王爷的嘴,甜他的嘴。让他上天的时候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多报喜。少报忧。

凡事处理妥当之后,一家人这才开始吃早饭,和平常一样,都是馒头就着简简单单几个菜,配了米茶。

林氏说道:“你们几个都多吃点。这顿吃了,不到半夜,是没饭可吃了。”

“我现在少吃点,半夜起来吃好的。”

韩冬嘴里这么说,实际上吃的狼吞虎咽,数他夹菜的频率最高。跟饿死鬼投胎似的。

林氏在韩冬的头上点了点,说道:“就这点出息!赖的死不吃,好的吃个死!”

“小玉。跟个猫娃子似的,就吃这么点,咋的,也学你二哥等到半夜吃好的?”

韩子明啃了一口馍,嚼着。咽了之后,看着韩玉笑道。

韩玉连忙说道:“爹。我吃饱了。”

“吃饱了?来让爹摸摸西瓜熟了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