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己的脑门,笑道:
    “呵呵,与你这小子只顾着说笑,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听到这句话,刘义士立刻收敛笑容,正色问道:
    “议郎有何吩咐?”
    议郎可是级别为“比六百石”的朝廷官员,职责为在大汉天子面前,充当守卫门户,并随时顾问应对的天子近臣。如果能担任这样的官职,那这位官吏未来的前途,通常就相当的光明了。
    陶姓议郎见眼前的二十出头青年,神色大方,应对自如,心中极为欣赏。他笑着说道:
    “你看看这个院子,可还干净?”
    “虽然不是一尘不染,却也是相当不错了。恭喜议郎有群勤快的仆人。”
    “不,在我刚进入这个院子的时候,就有这么干净了。”
    刘义士显然有些摸不清话题了,问道:
    “议郎的意思是?”
    陶姓议郎收敛了笑容,正色说道:
    “这处院子,是蛾贼这几天,驻扎的地方!”
    见刘义士还是一副不太明白的样子,陶姓议郎得意的解释道:
    “这些蛾贼的行军驻扎,规矩森严,居然比我大汉的南军还要整肃。而且,这些蛾贼颇会用兵,昨日刚全歼了我军的先驱骑兵,决不可与其他的乌合之众,视为一谈!”
    “哦?”
    刘义士听出了陶姓议郎的话语中的味道:
    “议郎的意思,是说这些蛾贼,可能会有些麻烦?”
    “不错!”
    陶姓议郎明显是个知兵的。他看着刘义士顺眼,就愿意多说上几句。
    “普通的蛾贼,多为出身贫民。种种生活陋习,诸般不洁。正常来说,数百人呆在这个院子里,随意大小解,不过两、三日,就会遍地黄白之物了!
    而眼前这只蛾贼,在此处驻扎了数日,居然还如此整洁。可见领军之人,必然不是凡俗之辈。
    如今这支黄巾军,人员不过二、三千人,还不足以成为我大汉的大患。可若是风云际会,让这支黄巾军的首脑,得以掌握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的蛾贼,那后果……”
    刘义士听了,明显有些吃惊。这样的推理,对他来说,还是闻所未闻。不过,对眼前这位陶姓议郎,他还是比较佩服的。既然话都说到了这里,他干脆就问个清楚。
    “议郎的意思是,要我带人前去追击?”
    陶姓议郎点点头,说道:
    “不将这股隐患击灭,我心中难安。你之骁勇,我已亲眼见到。你可带本部义兵为先锋,我自提兵在后接应。皇甫中郎将那里,我也会写信知会。”
    刘义士还有些踌躇,问道:
    “那……谷城县中的数万蛾贼?”
    陶姓议郎不耐烦的叫道: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皇甫中郎将只要派出一支偏师,便可牵制这些蛾贼。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真要是放过了眼前这些黄巾,必有后患!”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义士只得慨然承诺道:
    “议郎既然有令,刘某自当遵从。我这就带上手下的兄弟们,立刻上路!”
    “这也不必。现在天色也不早了。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追上去,也不算晚。”
    说到这里,陶姓议郎又笑了笑:
    “俗话说,皇帝也不差饿兵嘛!我已经让侍从备下酒肉,你可带人运回去,犒赏士卒。”
    刘义士一听,脸上大喜,笑道:
    “多谢议郎!”
    等送走了刘义士,陶姓议郎立刻让人准备笔墨,就着西斜的日头,在一张“蔡侯纸”上写下了一封信,派出心腹,送给正在修整大军的皇甫嵩。那心腹一人双马,疾驰了一日,将信笺顺利的送到了汉军主营。汉军主营的值日官见到信件的落款,不敢怠慢,急忙将此信送到了主将皇甫嵩的面前。
    大汉名将皇甫嵩,身高在七尺八、九寸上下,面方脸阔,相貌威严,有不怒自威的风范。他虽然身为数万汉军的主将,却依然坚持与士卒同甘共苦。
    每次部队停顿、宿营,皇甫嵩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就连部下吏士有偶尔接受贿赂的,皇甫嵩也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以安定吏士之心。
    这样善待士卒的主将,自然深得军士的爱戴,愿意为之效死。在他的指挥下,汉军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屡次以寡击众,大破多支黄巾军。
    当皇甫嵩收到议郎陶谦送来的急信时,他刚刚检查完伤兵的情况。
    ps:人物——陶谦。
    一提到陶谦,人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就会自觉的在头脑中浮现出一个温厚长者的形象。历史上的陶谦,当然不可能真的是这么一个老实人。本书中的陶谦,与演义的形象若有不符,正是笔者的特意改变。
    据《三国志》注解所言:谦少孤,始以不羁闻於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兒童皆随之。这可是一个贪玩少年的样子,很不上台面的那种。
    但是,所谓”傻人有傻福“,且看陶谦的奇遇:
    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兒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
    因为长得好,玩得好,当了个孩子王,陶谦居然莫名其妙的就被看中,有了一个官家小姐当老婆。这样的待遇,有没有让各位童鞋心中羡慕嫉妒恨一番?
    至于陶商,乃陶谦之子。《三国志》注解言:谦二子:商、应,皆不仕。可见陶谦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陶商,一个叫陶应。
    另:本节标题,出自“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之语。此语又是出自《后汉书·张纲传》,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百度之。



第92节 细分狐与豺【下】
    当皇甫嵩收到议郎陶谦送来的急信时,刚刚检查完伤兵的情况。他取出写满了字迹的“蔡侯纸”,笑着对身边的从子皇甫郦说道:
    “这个陶恭祖,还是那么喜欢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当时,人们书写用的,主要还是各种竹简木牍,或者绢丝布帛。虽然宦官蔡伦在数十年以前,就成功的造出了“纸”这种新奇的东西。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有技术上的,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原因,“蔡侯纸”并未在大汉国中广为流行。目前朝廷里的公文,多半还是使用木牍、竹简写就,用纸张的不多。
    陶谦的书法,还是有相当水准的。在这张相当原始的纸张上,写着以下内容:
    谦顿首。据东阿之蛾贼,纪律整肃,战力强悍,非比寻常。今日不击,必为大患。仆为免祸,特以“义从”击之。望将军速以精骑援之。谦再拜。
    ——占领了东阿县城的那伙蛾贼,可是非常厉害的!现在不想办法除掉,以后就有大麻烦了!我已经派出了手下的民间义兵前去追击,你赶快派精兵来援助我!
    皇甫嵩看完,皱了皱眉头,说道:
    “这个陶恭祖,也太不知道轻重缓急了?明明在谷城县的管亥乃是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拥兵数万,威胁着大军的侧翼。局面如此,他竟然一心想着追杀一支无名的小队伍。”
    皇甫郦想了想,说道:
    “陶议郎虽然被人私下里戏称为‘老顽童’,可是行事作战却绝无半点儿戏的模样。他既然如此重视,想必应该有他的道理?”
    正在此时,亲兵报告说道:
    “将主,曹都尉求见!”
    皇甫嵩点一点头,不过片刻,一个身材矮小,大约不过六尺上下,全身却充斥着精力,仿佛要溢出来的人,从门口一阵风似的走进来。皇甫嵩一见到此人,立刻亲切的叫道:
    “孟德,你在兖州故旧甚多,熟悉本地战事。且来看一看,陶恭祖的这封信。”
    曹操、曹孟德接过信笺,看了一眼,笑道:
    “兖州的大寇,不是已经被将军击灭了吗?现在只剩下管亥这支客军。陶恭祖这是又从哪个地缝里,挑出这么一支厉害的贼寇来了?”
    皇甫郦见到皇甫嵩不想马上表态,接嘴说道:
    “曹都尉,你可曾从本地的豪杰那里,听说过最近在兖州出没的蛾贼名号?”
    曹操不假思索,张嘴就答道:
    “鲍允诚在信中提到过,兖州的小股蛾贼,不下十只。然而皆是兵力不足的乌合之众。只有最近从青州流窜过来的管亥部,麾下有一支自号为‘天平军’的悍匪,据说有‘万人敌’厕身其间,屡次击败官军。鲍允诚在信中,特地多次提醒吾,如果遇见这支‘天平军’,万不可轻敌。”
    皇甫郦继续问道:
    “曹都尉,那以你之见,该如何对待陶议郎的请求?”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曹孟德一挥手臂,叫道:
    “当前之敌,首推管亥!如果不趁着管亥流窜客乡、地理不熟的机会,以重兵进行围剿,等到管亥与其麾下的天平军逃回青州,那么,敌我双方的主客之势,可就要完全颠倒了呀!”
    说着,曹操乜着眼睛,看了看手中的信笺,轻松的一摊手:
    “陶恭祖本是议郎,非军中之将,岂可轻议大军行动?反正天子只是赋予了陶恭祖整合义兵的权利。如今不是又来了一支义兵吗?将这支义兵派给他,不就结了?”
    皇甫嵩知道曹操向来多谋善断,他又深为赏识执掌兖州州师的都尉鲍信。既然曹操、鲍信两位人杰都认为,管亥部下的“天平军”才是汉军最需要注意的大敌,皇甫嵩心里也就有了主张。
    不过,介于陶议郎的面子需要保全,皇甫嵩还是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笺,由派出去支援陶谦的一支骑兵小部队带了过去。
    当议郎陶谦接到皇甫嵩的回信时,他派遣出去的刘义士,已经看见了向北前进的天平军队伍。
    刘义士自然姓刘,单名一个备。他的传承血脉,据说可以追溯到中山靖王刘胜那里。
    虽然在数代以前,刘备家就失去了汉室的爵位。然而,仗着“汉室宗亲”这面大旗,与普通的平头百姓相比较,刘备在行事的时候,还是天然的能够额外获得某些优惠。
    就比如现在,刘备身边这四百多号义兵,论勇武第一的,乃是河东解良的关羽;论文才最好,本是涿郡张飞;但是到最后,为大家所认可的首领,却还是刘备。除了刘备为人大方公平,温良可亲之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
    刘备是汉室高祖皇帝的后人。
    冲着这个身份,刘备拉起一支义兵,才不会胡乱受人怀疑。要是换一个阿猫阿狗来,光是要证明,你拉起这支队伍来,是不是想要造反,就得大费周章。
    所以,在纠合起这四、五百人的义兵之后,刘备即使行事有些无赖,勒索了路经本地的大商贾张世平和苏双,得到了武器战马若干,也被本地的官吏给无视了。
    但是,想要让这样一支民间自发组织的义兵,能够顺利的维持下去,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张飞家中颇为富豪,为这些义兵提供了一月之粮草。但是,这年头,天下大旱外加天下大乱,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想要得到粮草和其他补给,就只有一个字:
    ——拼!
    ——与各种贼寇拼命!
    拼胜了,贼寇们四处掳掠得来的赃物,就成了义兵们的战利品。
    若是拼败了,结局自然……
    如果人都死了,那更加不用操心什么了……
    不过,刘备也是个聪明人。在他的带领下,很少去惹那些人数太多的贼寇,也尽量避免与敌人面对面的厮杀。多数情况下,刘备统帅的义兵,总是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杀出。
    仗着自身和手下关羽、张飞二人的勇武,刘备征战数月,一直将队伍维持得很不错。当然,这里面的坎坷挫折,自是不会少了。
    前段时间,刘备在将涿郡四周的小股黄巾军剿杀一空之后,听说他的老师——当世大儒卢植,被朝廷任命为北中郎将,如今正率领汉军,在河北与张角亲自统帅的黄巾军大战。
    有了这个消息,刘备便设法说服了队伍里的其他人,拉着队伍南下,想要在老师卢植的照料下,立下些功勋,好在以后谋个一官半职什么的。
    可惜的是,他刚带着队伍到卢植手下,没过几天,卢植居然就被朝廷给下狱了!
    ps:人物——皇甫嵩。
    皇甫嵩堪称东汉末年大汉第一名将。只可惜,这位名将在三国的一开端就病逝了,结果就被暗荣系列三国游戏,评价为第二、三流的平常武将。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是东汉“凉州三明”之一,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儿。震动天下的黄巾军大起义,便是几乎由皇甫嵩一人,率军逐一平定的。后来凉州的羌人叛乱,皇甫嵩也是屡战屡胜。在他所指挥的战斗中,几乎没有失败的战例,真正可以说是接近“百战百胜”的程度。就连曹操的战绩,在与皇甫嵩比较的时候,未免也有相形见拙的感觉。
    皇甫郦是皇甫嵩的侄儿,向来追随在皇甫嵩身边,参与皇甫嵩的各种机密筹划。



第93节 独品惊共骇【上】
    刘备刚带着队伍到卢植手下,没过几天,卢植居然就被朝廷给下狱了!
    根据军中的小道消息,这里面的缘由,是宦官小黄门左丰索贿不成,便诬告了卢植。刘备当时心中那个纠结彷徨,就别提了。
    情急之下,刘备想办法偷偷的与卢植见面,提出劫狱,帮助卢植逃亡。
    不过,卢植是何等人物,怎么会出此下策?他知道刘备这是生怕以后没了前途,便为刘备写了一封信笺,让刘备南下东郡,前去投奔左中郎将皇甫嵩。
    得了这样一封信笺,刘备才算是勉强安心下来。接下来,他不愿见到接任汉军统帅的董卓,直接带兵南下,投奔了皇甫嵩的大军。
    刘备来到皇甫嵩大军中时,正好遇到回家祭祖的议郎陶谦自告奋勇,从老家丹阳郡,招募了一支七百多人的丹阳兵队伍,也到达皇甫嵩大军营地。
    世代从军的皇甫嵩,向来重视军队的纪律。他的心中其实并不太喜欢这些颇具勇武,但是纪律不严的义兵。既然议郎陶谦到来,皇甫嵩就干脆将前前后后投奔过来的三千多义兵,统统拨调给陶谦。
    看在卢植的面子上,刘备额外从汉军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