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庭铁骑”的建立者,当然是鲜卑雄主檀石槐。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维持对其余鲜卑部落的军事威慑力,檀石槐下令,所有的鲜卑贵人,必须派出自己成年的儿子和侄子,去弹汗山接受他的挑选。被选中的勇武战士,就是“王庭铁骑”的最初来源。
    这种行为,是草原民族惯用的手段。被征召入伍的贵人子侄,不但由于训练充分,战力高强,隐隐的也是一种变相的人质。而对于被征召的贵人子弟们来说,能够有机会与其他贵人子弟结交,还可能被大王檀石槐看中,从而被委以重任,也绝不是一件亏本的买卖。
    说起来,檀石槐的这种做法,也不过是沿袭了原来匈奴人的故智,算不得什么创新发明。而檀石槐时期的“王庭铁骑”,被征召这可是要自备武器、盔甲、战马、仆役,甚至连他们在王庭的生活费用,都要自己负担相当一部分。
    当初檀石槐主事时期,“王庭铁骑”的规模,比现在要略大一些。和连继位之后,由于威望不够,有不少“王庭铁骑”的成员乘机离开,以至于在某个时期,“王庭铁骑”的规模,一度缩水到六百人。
    为了补足缺少的兵额,和连不得不在自己的直辖部落中,选拔那些勇力出众,擅长骑射的牧民,以填补空缺。当然,这些出身贫苦的牧民,可没有能力自备武器、铠甲和马匹。于是,和连又不得不为他们提供需要的装备。
    然而,这样一来,那些贵人子侄就不干了。就连低贱的牧奴,都可以得到免费的武器装备和马匹。那么,他们这些出身高贵的勇士,岂不是更加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头痛的和连,面对这种传言,被搞得是焦头烂额。为了维持手中这支精锐的忠心,悲催的和连,最后不得不宣布,所有“王庭铁骑”成员的装备和战马,都由弹汗山负责提供和喂养。
    这可不是一笔小开销。
    当年檀石槐为什么不这么做?
    无非就是没那么多的财富罢了。草原上的财富生产能力低得可怕,檀石槐既然有足够的威望让部下乖乖听话,当然不会多花这一笔高额的养兵费用了。
    为此,和连不得不大幅度提高了,弹汗山王庭下辖部落所需要交纳的贡赋,以至于他暗地里被人数落和咒骂,落下个“贪财”的恶名。
    还好,在这场变故中,和连也并非一无所获。所谓“吃了人的嘴软,拿了人的手短”。接受和连供养的“王庭铁骑”,在忠心听话,服从调度的程度上,怕是比老王檀石槐时期,还要强一些。
    既然“王庭铁骑”接受的是弹汗山的供养,他们的战马,自然不会在冬天缺乏草料。就算草料偶尔有所短缺,铁骑兵们也会很“自觉”的去将牧民积攒的过冬草料翻出来,喂养自己的战马。
    至于,那些牧民的牛羊,是不是因此而饿死了?
    拜托,我们喂养的可是和连大王的马匹。你们这些大王治下的奴隶,还敢跟和连大王叫板?
    所以,出现在太行军面前,担当着断后阻敌任务的“王庭铁骑”,骑乘的战马,虽然比不上秋季那种膘肥体壮的程度,却也足够支持一场激烈的战斗。
    “和连要逃了!”
    谢逊的声音并不大,刚好可以让身边的张燕听清楚。
    这时,谢逊的前军,已经逼近到距鲜卑人营地,只有区区一里半远的地方。
    以谢逊对鲜卑骑兵战术的了解,从来就没有哪个指挥者,会在一开战,就派出自己手中最为精锐的部队,进行硬拼。
    对那些鲜卑首领来说,普通的牧民,才是性价比最高的炮灰。就算是死光了,回头到自家部落里去征集便是。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缺少的永远不会是两条腿的牧人,而是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
    占据了优良牧场的部落,可以轻易的从无数艰难挣扎求存的流浪小部落里,得到征集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而精锐骑兵部队,却是维持自身地位的关键。若是有所损失,哪怕这一仗打赢了,也是得不偿失的!
    什么?假设那些骑兵不是精锐?
    都披上铁甲了,还不够精锐?
    要知道,在草原上,一副铁甲的价格,足足相当于好几个强壮的青年牧奴了。
    精锐是不会被派出当炮灰的。但是,在断后时,出动部分的精锐骑兵,却是鲜卑人在对付敌方追击时,比较常用的方法。
    要知道,游牧骑兵,就本质来说,还是一种民兵性质的部队。打打顺风仗,他们是毫无问题的。可是,想要在战局不利的形势下,让这些游牧骑兵,进行“断后”之类的危险活动,指挥官首先就必须冒着全军崩溃的风险!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想在撤退的时候,损失太大,指挥官就只能出动身边,可靠的精锐部队,来进行断后任务。
    张燕与谢逊合作了一年多,自然听谢逊分析过,草原骑兵的战斗特点。听得谢逊这样说,张燕答道:
    “要不要我率人去驱赶他们?”
    “不可。”
    谢逊盯着前方虎视眈眈的鲜卑铁骑,断然否定了这个主意。
    “敌人皆为精锐,真要论起骑射的功夫,我军是远远不及。你这区区数十骑,想要对抗数百精锐,全无胜算。”
    说完这话,谢逊扭头对一名传令兵说道:
    “去禀报大帅,就说敌军多半要撤退,我军的前进,必然被拖累。下一步如何,请大帅指示!”
    “诺!”
    待到传令兵向后离去,谢逊下令:
    “全军,减速,戒备弓矢!”
    一声令下,数百面轻薄的皮盾突然出现,为太行军前部,提供了足够的遮蔽。只要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太行军,就可以在头顶升起一面盾墙,让来袭的箭矢无功而返。
    这一幕,落在“王庭铁骑”的指挥官偏何的眼里,只是惹来了他的一声轻笑。
    “这些个汉子,倒也机灵。”
    举起盾牌,哪怕是最轻薄的皮盾,也能让箭矢的杀伤力削落七八成。但是,同时,举起盾牌,哪怕是最轻薄的皮盾,也能让士卒的体力,加倍的消耗掉。偏何相信,如果自己与这些汉军进行消耗的话,迟早能够让这些汉军拖得精疲力尽。
    只可惜,这种局面,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张狂听到谢逊做出的判断,心里有了数。
    和连既然要逃,以步卒为主力的太行军,也不可能拦得下。不过,乘机咬下鲜卑人一块肉,那倒是可以的。
    现在,就要看太行军骑兵的牙口,是不是足够锋利了。
    “传令!游击队出击!”
    中军的旗号开始摇动。接受到命令的骑兵队士卒,纷纷整理自己的随身武器铠甲,然后跳上战马。一些细心的骑手,更是从身上的袋子里,抓出一把黑豆,送到战马的嘴边,给战马进行最后的加餐。
    从开战以来,游击骑兵队的士卒,为了保持战马的体力,一直是随着中军步行前进。看到前锋轻轻松松的击溃了一支鲜卑人偏师,捞取到大批人头,不少游击队士卒的眼睛都红了。
    宋果骑在马上,深吸一口气。他虽然在并州素有威名,可是却从未在正式战场上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骑兵。如果不是张狂从乐进那里,将骑兵队的副将韩当调过来辅佐宋果,只怕游击队此刻,连编制都没有理顺呢!
    所以,目前的游击队,宋果虽然是千人长,真正管事的,却是副将韩当。幸亏宋果年纪大些,经历多了,懂得如何取舍,争权夺利的心思不重。要不然,张狂是宁可不要这些并州游骑兵,也不会将宋果任命为千人长。
    好在韩当也是个识大体的。他在乐进手下当了两年副将,军中的事情自然再熟悉不过。看到韩当向自己点点头,宋果立刻扯着嗓子大叫起来:
    “听额的!出发!”
    实际上,在空旷的战场上,个人的声音基本上传不出多远。依靠口令,指挥百人,差不多便是个人的极限。以游击队这种近千人的大部队,只能通过金鼓、旗号来传达主将的指令。这就是为啥,一支正规的军队里,总是要配备大堆的旗帜和大只的鼓号的原因。
    宋果的游击队,虽然说成军不久,毕竟训练过半个多月,对于基本的军事指令,他们还是可以完成的。这些战场新兵,仗着自己的马匹体力强,对着鲜卑人的铁骑就发起了冲锋。
    若是光以势头来判断,这些骑士就如同一阵汹涌的波涛,想要淹没沿途的一切!
    ps:果然,生病的时候没有码字的动力。不过好不容易有一个推荐,明儿争取两更。对慢手流来说,压力山大啊。?



第61节 征程鞍未解【上】
    若是光以势头来判断,这些汉军骑士就如同一阵汹涌的波涛,想要淹没沿途的一切!
    但是,说到骑战,普天之下,又有几只骑兵,可以与“王庭铁骑”相比呢?
    偏何只是骑着马,慢慢的游走在谢逊部前方一百五十步,谢逊就不得不乖乖的降低前进速度,全军戒备,严阵以待。
    面对气势汹汹的宋果所部,偏何不紧不慢的调转马头,向后撤退。
    等到宋果的大队骑兵,冲刺进入距离“王庭铁骑”不到五十步的距离,偏何这才一声令下,带着五百部下,做了一件事情。
    骑在马上,转身,引弓,放箭!
    然后,在后方一片人仰马翻的喧闹声中,“王庭铁骑”们,老练的鞭策马儿,加速,撤离。
    这种战法,在西方,被称为“帕提亚战术”。然而,在东方,这就是传说中,游牧民族真正有资格摆出来,傲视农耕民族的精华战术:“骑射之术”。
    宋果自然知道“骑射之术”。他自己,就是一个擅长骑射的高手。但是,宋果从来没有同时遇到过,这么多精通骑射的高手聚集在一起的情况。这一阵箭雨过后,游击队一下子就损失了不下二十名骑士!
    就连宋果本人,若非猛然间将“战炁”爆发到极致,连出十七刀,磕飞了十一支劲箭;又仗着身上的铁甲精良,硬吃了三箭,怕是也要步那些倒在马蹄下的同袍后尘!
    但是,这些死伤,还不是最让人头痛的后果。
    更加让人头痛的是,鲜卑骑兵射倒的骑士和战马,无疑成为了后续骑士需要小心跨越的障碍。如此一来,游击队追击的速度被迫放缓,而鲜卑人却可以趁机撤退,从容的拉开两军之间的距离!
    “天杀的黄毛!”
    宋果看着前方优哉游哉,不急不缓的鲜卑人,口中狠狠的骂道。据说,纯种的鲜卑人,长得黄发碧眼,肤白毛长。用后世的人种划分,属于典型的白种人。所以,边地的汉民,往往将鲜卑人称为“黄毛”。
    只是,咒骂无疑不能对鲜卑人,造成任何损害。在宋果的带领下,游击队又一次追上去,想要攻击鲜卑人。结果,自然是换回了又一次的回马箭。
    这一次,游击队付出十五人的伤亡,也用弓弩对鲜卑人进行了一次打击。但是,结果极为让人失望。数百张骑弓和手弩射出的箭矢,只有区区三、四支命中了敌人。命中的几支箭矢,也只是再一次印证了,玄铁甲对弓箭伤害的优良防护力。
    对于这种结果,并不是说明汉军的弓矢,质量远次于鲜卑人。只是,鲜卑人是回头射箭,箭矢迎着追击的汉军,就像是汉军自动向箭矢上撞去。而汉军的箭矢,却需要从背后追赶鲜卑人奔马的速度。
    如此一进一出之下,相当于鲜卑人的射程增长了十步,而汉军的射程,却减少了十步。射程增减十步,听起来似乎差别不大,可在射击效果上,便是命中与无法命中,破甲与无法破甲的差异。
    ——游牧骑兵的精锐,果然非同一般……
    视力高明的张狂,在马上关注到这两次追逐的结果,心中暗暗感慨。连日以来,在匈奴人身上获得的胜利,难免让张狂有些飘飘然,以为草原民族的实力,也不过如此。如今,鲜卑精锐“王庭铁骑”的表现,给了张狂当头一棒,让他的心态,成功恢复到平常。
    ——还好,这样精锐的骑士,鲜卑人也没有多少……
    ——却不知,公孙瓒那厮,是怎么招募到那些“白马义从”的?
    “白马义从”的战斗力,张狂虽然没有亲眼看见,却听张燕咬牙切齿的详尽介绍过。当时听张燕说的时候,张狂因为知道“白马义从”最后折翼于冀州名将麹义之手,心里并不太以为意。但是,在亲眼看见鲜卑人骑射的威力之后,张狂终于动容了。
    ——也许,应该组建一支类似的骑射手队伍来试试?
    一边想着,张狂一边下令,让游击队撤回来,不要去主动攻击鲜卑人的精锐铁骑,改而攻击其他战斗力较差的鲜卑人。
    鲜卑人的精锐,是和连的宝贝疙瘩。太行军的骑兵,又何尝不是张狂的宝贝疙瘩?如果发现目标的骨头太硬,张狂并没有与对方死磕的兴趣。而和连见到,大部分游牧骑兵都成功的撤退了,也丝毫没有集结全军,与太行军步卒硬拼的打算。
    于是,在相互用骑兵威胁的情形下,双方最终的结局,居然还算和平……
    鲜卑人撤退之后,张狂开始计点此战的得失。用伤亡近百人的代价,杀死杀伤鲜卑人六百余人,缴获战马两百匹,驽马七百余,还有羊群近两千头。要说战果,倒也不是如何的大。
    但是,相比损兵折将,还丢掉了半个月军粮【那些羊群】的和连,此战,太行军可以算是小胜。
    战斗之后,太行军并没有马上返回美稷城,而是暂时驻扎下来,以防鲜卑人来一个回马枪,顺便休整一下。
    捷报传回美稷城之后,负责留守的军师程昱,立刻带着上千的民夫,还有大量的马匹辎重,来到太行军中。
    对于程昱的到来,张狂有些不解。特别是程昱还带来了大批的民夫和辎重。在张狂看来,仗已经打完了,还要那么多辎重干什么?那些辎重,都是预备与鲜卑人打持久战所准备的。如今鲜卑人被顺利的击退了,大军完全可以回撤,不用再输送军粮了。
    ——其中应有深意……
    程昱见到张狂,简单问候了一声,便让周围的亲卫都退下,与张狂单独谈话。
    张狂恭敬的给程昱泡上一杯茶,开口问道:
    “先生,请指教。”
    程昱本来对茶叶这种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