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击灭这个屠各人的部落,张狂并不光是为了那些被屠各人掳掠的汉民复仇,也是为了收罗战争资源。从屠各人的帐篷里,太行军收获了无数的草料,和高达三千匹的驮马与可骑乘马,其中包括战马一千两百余匹。
    至于其他的财物,包括屠各人从汉民的手中掳掠到的各种财物,加起来也足有上亿钱的价值。别的不说,光是这么一次出击,就已经将太行军此次出兵的花销给捞回本来了。
    ps:1屠各族,又名休屠各,匈奴部落名。后汉至西晋时期,杂居西北沿边诸郡。西汉元狩二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数万骑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内)、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斩获匈奴数万,并缴获了休屠王祭天的金人。
    因为昆邪(一作浑邪)王、休屠王的失败,伊稚斜大单于要将二人召至单于王庭治以死罪。二王走投无路决定降汉。但当汉朝派霍去病迎接他们时,休屠王又想反悔。于是,昆邪王杀了休屠王,吞并了休屠王的兵众,休屠王的妻儿随之归汉。
    不过,汉武帝也深明对蛮夷的分化之道。匈奴休屠王的部下投降汉室以后,被汉室朝廷从昆邪王手下独立出来,安置在西北边郡,后被称为休屠各。休屠各入居边郡远在南匈奴之先,虽然同是匈奴,却有所区别。
    又ps:近来的推荐票颇为给力,创造了本书的投票记录。在这里,笔者对各位投票的书友表示感谢。谢谢你们的支持!



第23节 运筹谋千里【七】
    那些从休屠各大部族里缴获的马匹,让张狂得以将两支步兵千人队,临时转换成骑马步兵。这样一来,张狂能够用于奇袭王庭的人手,就增加到两千。若是没有这样的物质基础,张狂奇袭南匈奴王庭的大动作,根本不具备执行的可能性!
    一路上,要不是并州太平道的人,疏通了沿途三个小部落的关系,怕是这次奇袭的大动作,早在三天前,就已经被南匈奴人给察觉到了。
    不过,也别被并州太平道的实力给吓住了。事实上,自从这一千余并州骑兵,加入到太行军的奇袭队伍之后,被吓住的人,并不是张狂。
    细细分说的话,并州骑兵虽然数量不过一千余人,却是各自不相从属。其中,光是大头目,便有三个,小头目则不下数十人。
    虽然这些并州骑兵的骑射功夫,都相当不错。但是,真要打起来,不用张狂出手,光是依靠乐进统帅的骑兵千人队,就足以完败他们。
    相反,当那些本来很有些桀骜不驯的并州骑士,看到太行军骑士们的军容武装之后,一个个仿佛变矮了几分。不少并州道众甚至以为,这些器甲鲜明的精锐骑士,其实是汉军精锐假冒的!
    除了在军队的纪律、装备上压倒并州骑士以外,真正让并州骑士们心服口服的,是在进攻屠各人部落时,太行军所展示出来的强悍战斗力。
    屠各人的战斗力,在并州也算是数得上的。在去年南匈奴人掀起的叛乱中,屠各人与南匈奴人联手,于今年年初攻杀并州刺史张懿、西河郡守邢纪所统帅的平叛汉军。
    虽然随后屠各人就与南匈奴人因为分赃不均,引发火拼而散伙。但南匈奴的新任单于,却也不敢和屠各人公开翻脸。以并州骑士一千余人的实力,要击败屠各大部落不算难,但要全歼他们,却是不太可能。
    只是,在太行军的突击骑兵面前,毫无防范的屠各人却犹如待宰的羔羊那样,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当并州骑士们来到屠各人的部落所在,与太行军会师的时候,看到营地旁堆砌而成的高高的京观,无不骇然失色!
    一个拥有近千骑兵的胡人大部落,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了解到这一事实,在并州骑士中由此引发的种种小骚乱暂且不提。至少张狂本人,对并州太平道随后所表现出来的顺从姿态,心中很是有些小得意。不说别的,能让并州骑士的三大首领,在一声呼唤之后,就乖乖的来到张狂营帐内议事,就是一种明确的证明。
    要知道,就算是在并州太平道的首领郭太面前,这三位的表现,也没有现在那么恭顺呢!
    三人之中,势力最强的是杨奉。此人表字伯起,出身西河的豪强,据说与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一族,有些远房的亲缘关系。
    对自己能够与弘农杨氏扯上关系,杨奉向来颇为自傲。借着这层关系,杨奉一手组建了一支小型商队,往返于西河与弘农之间,大做皮毛、马匹的生意,获利不菲。要不然,他也难以一手拉起一支人数不少的骑兵队伍。
    杨奉手下有两百骑士,若是不与太行军骑兵比较,也可以算是训练有素。尤其是骑士的被甲比率,接近四成,远远超过其余两位,在并州的千余骑兵里,杨奉军算得上是财大气粗了。
    由于实力不弱,杨奉在白波谷的地位颇高。虽然他也信奉太平道,但在并州太平道内部,却说得上是一股半独立的势力。
    另一位名叫韩暹的首领,字升甫,本为颍川的士子。不过,与被称为“望门投止,破家相容”的大名士张俭类似,韩暹也不幸的卷入了当年的“党锢之祸”,为朝廷所通缉,不得不远走并州。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返回故乡。
    经过边境十多年的风霜洗礼,原本那个身材削瘦,羽扇纶巾的睿智文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目光敏锐、杀伐果断的邋遢骑士。
    虽然手下的骑士人数最少,只有区区八十余人。但是,作为郭太最为倚重的心腹谋士,韩暹在并州的人脉极广。那些手下只有二、三十骑的小头领,大多数表示,愿意以韩暹马首是瞻。
    最后剩下来的那位宋果,字仲乙,手下握有一百二十余骑。虽然他的部下,穿的有些破烂,武器也多有破损。可是,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彪悍之气,却远远的超过其余的并州骑兵。
    说起来,这位宋果,在西河一代,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出身贫苦,却是生性轻悍。年轻时,宋果曾经以自己的一身好武艺,纠合了一帮乡间轻侠,横行于当地郡县,让整个郡县都不敢招惹。
    后来,一代名士郭泰、郭林宗听说了宋果的事迹,觉得此人心性还不算坏,于是亲自上门劝诫宋果,对他晓以利害,希望他改邪归正。
    郭林宗是何等人物?整个并州士人当中,仰慕他为人的士子何止千人、万人?他的金口一开,宋果立刻感动得痛哭流涕,从此洗心革面,不再做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了。
    而有了大名士郭宗林的劝诫,宋果在州郡中的名声骤然飙升,很快便得到了当地郡守的征辟,成为一名郡中的小吏。
    由于有这样一段香火因果在,宋果对郭林宗的亲属,向来是尊崇有加。郭林宗的侄子郭太,又被人尊称郭大贤的那位,之所以能够在“黄巾之乱”后,以“张角座下八大弟子”的身份,依然能在并州过得有声有色,宋果在明地里的支持,那是功不可没。
    不过,宋果固然与郭林宗相交莫逆,本身却不是太平道中人。他召集的那一百六十余骑,多数是临近几个县中的县兵。这些县兵,个个都有一身,在胡汉杂居的纷乱之地,从小杀出来出来的武艺,却不是内地那些太平郡县里的老爷县兵们,可以比拟的。
    除了三大首领以外,其余的骑兵小团体也是各有来历。有出身马贼的,有汉军边兵,甚至还有出身屠各族和匈奴人的胡骑。
    由于胡人的传统和大汉的威势,那些出身胡人的骑兵,在加入大汉一方的军队以后,对待起同族的敌人来丝毫不会手软,甚至还会更加凶残。所以,张狂虽然在心里暗暗怀疑怀疑这些胡人的可靠性,却在其他人的说明下,接受了胡人的加入。
    当然,这些堪称一盘散沙的并州骑士,可能正面作战不咋地,却也有着极为有用的一面。若没有这些熟悉并州地形道路的土著指点和接应,光凭太行军的斥候队,也不可能潜伏到距离南匈奴王庭只有区区五十里的地方。
    “明天,就是决战的日子!”
    张狂绷起面孔,一脸严肃的对手下的众将和三位并州骑兵首领说道。
    “我的意思,是以乐进所部为先锋,直逼王庭的王帐。三位可以率领并州的豪杰们,从两翼包抄,以作为羽翼。”
    听了这个布置,杨奉、韩暹、宋果三人相互对视了几眼,还是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张校尉,额【我】们来这里,是想要跟兄弟们一起杀奴的。可不是跑到这里来,就为了看别人怎么杀奴的……”
    说这话的,是三人中,脾气最为耿直的宋果。他虽然承认,这位年轻的太行校尉,手下的确很不赖。但是,对自己勇武的自信,让宋果无论是面对谁,都没有胆怯的想法。
    ——想当年,额可是与“林宗公”说过话的呢!
    “是啊,吾虽然不才,亦愿意为大汉,尽一份力!”
    杨奉虽然只是个地方上的土豪,却因为与弘农杨氏的一点儿远亲关系,说话时喜欢摆弄他那刻意做作的一股子雒阳味。他虽然清楚,自己部下与太行军精锐之间的实力差距。但是,此时此刻,该说的话,他也是要说的。
    如果奇袭成功,作为先锋的部队,死伤也许会大上一些。可是,抢到更丰富战利品的机会,不是也更多吗?要是跑到两翼去包抄,等到将敌人赶走之后,最好的那些贵人营帐,可不是就早也被人给占据了吗?
    若是这时候不出力,待到胜利之后,人家凭什么,要将战利品多分一份给你呢?
    ps:杨奉、韩暹二人,都是白波军的首领人物。宋果出自《后汉书-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宋果字仲乙,扶风人也。性轻悍,憙与人殷仇,为郡县所疾。林宗乃训之义方,惧以祸败。果感悔,叩头谢负,遂改节自敕。后以烈气闻,辟公府,侍御史、并州刺史,所在能化。



第24节 运筹谋千里【八】
    “韩先生,你意下如何?”
    杨奉虽然没事就喜欢显示一下自己的优越感,毕竟是在边境地区呆了一辈子的土著,深知道理再大,也大不过刀子。面对实力极为恐怖的张狂,他只觉得势单力孤,自然要拉上一切可以拉拢的人。
    毕竟,韩暹也是在边地呆了十多年的老人。就算平日里与杨奉不是很对付,不过此时此刻,韩暹断然没有胳膊肘向外拐的道理。
    韩暹当然不会胳膊肘向外拐。他一开口,立场就非常的明确。
    “某奉郭渠帅之命,前来协助张渠帅。如今大战在即,我等怎么能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妄起争议?郭渠帅早有叮嘱,一旦有重要事情需要决断,某等当以张渠帅之命是从。”
    “啊?……老韩,你……”
    杨奉吃了一惊。不过,在张狂眼中,这个动作,似乎有些夸张。当然,韩暹这样说,正合张狂之意。些许小事,张狂也就大度的不去计较了。
    宋果看了一眼韩暹,突然笑了笑。
    “张校尉,你是统帅,你说了算。不过,额【我】手下的一百一十七号兄弟,都是多年里,跟杂胡刀头上来,箭雨里往的好汉子。你手下这些娃娃兵,不用额们这些个老骨头指点指点呀?
    别的额不说。就说娃娃们杀了人,他们知道他们杀的是啥人不?杂胡蛮子们一打就会散,他们知道该去追哪一个最划算么?”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太行军上上下下,对匈奴与各种杂胡的了解,的确不深。不说别人,就连张狂自己,对匈奴的了解,也仅仅是局限在书本和别人的口头上。没办法,这些年,太行军上上下下,从来没有与杂胡们打过什么交道。
    像斥候队十人长廖化那样,能够勉强的说上匈奴话的,全军上下不到十个。而廖化的匈奴话,还是跟着宋果派出来引路的手下学习的。
    “可是,老宋,你的手下,不会我军的骑兵战法啊!”
    作为奇袭匈奴计划的最初提议者和主要执行者,乐进这些日子里,心情还是相当惬意的。见张狂暂时没有开口,乐进自恃身为作战主力将领和张狂心腹,自然要开口反驳一下宋果。
    宋果听到这句话,脸上有些尴尬。他手下的兄弟们,固然各个勇武过人,骑**良。但是,说到大规模的集团骑兵作战,还真的是有些不知所措。
    在骑射技能上,宋果固然有资格藐视一下太行军的骑兵队。然而,当太行军骑兵摆开阵势以后,面对敌人所施展出的那种“泰山压顶”般的碾压之势,让在一旁观战的宋果,也不免有些头皮发麻。
    “这是奇袭,又不是什么正面开打。小乐,你的战法能用么?”
    宋果毕竟是打过多次仗的老卒,见识还是有的。见乐进又要开口,宋果抢先一步,堵住了乐进的话:
    “额知道,你小子要说,额们兄弟听不懂你们军中的鼓号。没关系,额把兄弟们分拆开来,一个顶一个的跟着你的手下,就当是个向导,总可以了?”
    这话一出口,不光乐进愣住,太行军诸将愣住,就连同为并州势力的杨奉、韩暹,也当场愣住了。
    当向导,这就意味着,宋果将部下一百多骑兵的指挥权,完全拱手让出了。
    不说这会损失多少功劳和赏赐。在并州这种民风彪悍的地方,说话算不算数,很大程度上,就看你的拳头够不够硬,手下够不够多。万一张狂偷偷的将这些被分散开来的骑士们,给收编吞并了,宋果可就落了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所以,让并州骑士们当向导这种事,张狂在前期大军潜行推进的时候,可以提出来。可是,在面临大战,准备夺取最后胜利的时候,张狂就不能开口了。他若开口,宋果三人最正常的反应,就是当场翻脸。
    但是,这个主意若是由宋果自己提出来,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前提是,宋果要信得过张狂。
    “宋老弟,你不要再想想?”
    韩暹的话语里,隐隐有些失态的表现。
    “是啊是啊,宋老哥……”
    杨奉也开口想要劝说。
    “没事,额信得过张校尉。再说了,额那些兄弟眼睛亮,不定谁就能提回‘须卜单于’的首级。到时候,额也能沾一沾光。别人问额,‘须卜单于’1是谁杀的,额说,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