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怖行动写真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知我现在当着你们的面说我愿意去他们的国家,到他们的国会去与他们谈判,他们
一定会目瞪口呆。”人民议会的议员们给萨达特回报以热烈的掌声,连阿拉法特也
不例外。但是,他们很快就明白,总统到底向他们讲了什么,于是,掌声消失了,
议员们愣在那里,而阿拉法特,则头也不回走出议会大厅,连夜离开开罗。他对送
行的人说:“萨达特给我蒙上了头巾。”大多数议员则认为,这是总统的戏滤之言,
甚至连总理迈哈杜哈·萨里姆也持这种看法。总理向报刊检查机构发布命令,要求
在刊登总统报告的前言或标题中不要突出这句话,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法赫米则要求
从报告中删去这句话。报纸的清样传到萨达特那里,他十分生气,于是向报纸发了
截然相反的指示:报刊必须全面突出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他愿意到天涯海
角去与以色列人谈判的部分。萨达特在国内、在国外刮起了一场外交风暴。埃及的
阿拉伯盟国大多作出了激烈的反应,他们甚至号召埃及人民起来推翻萨达特政权,
叙利亚领导人阿萨德在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后甚至动了杀机。埃及国内也是一片混乱。
外长法赫米辞职了,萨达特任命穆罕默德·利雅德为新外长。在访问叙利亚前,新
外长的行李已经上了飞机,但新外长人却不见了。不得已,萨达特任命布特罗斯·
加利,也就是后来的联合国秘书长,当临时外长,陪他一起出访耶路撒冷。
    以色列虽然目瞪口呆,但它的反应是积极的。11  月10  日,贝京总理发表欢
迎萨达特的讲话,并提醒记者说,他早就说过想与萨达特会谈,无论是在开罗还是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当天晚上,国防部长埃泽尔·魏茨曼会见即将访问埃及的美国
国会军事委员会成员,请他们向萨达特总统转达他的口信:欢迎萨达特总统访问耶
路撒冷。翌日,贝京总理的讲话录音发表。贝京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欢迎萨达特总
统访问耶路撒冷,并说“为了同一个目标,我个人也愿意去贵国首都开罗。不要再
打仗,要和平,真正的和平,永久的和平……”11  月15  日,以色列政府正式向
萨达特总统发出了邀请。
    1977  年11  月19  日,星斯六,一个历史性的日子。下午7 点59  分,萨达
特总统的座机降落在特拉维夫的本… 古里安机场。在机场上,以色列的政界名流向
萨达特伸出了欢迎之手。他们中有以色列现任总理贝京、前任总理梅厄、前总参谋
长伊扎克·拉宾、前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前外交部长阿巴·埃班,还有那率军越
过苏伊士运河,使埃及军队腹背受敌的阿米尔·沙龙。面对着这个来自相互敌对几
十年的国家的领袖,以色列政要百感交集。后来同样为阿以和平献身的伊扎克·拉
宾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他当时的感受:“当我站在等待萨达特总统飞机降落的行列
中时,我心中萦绕着一种奇特的感觉……当萨达特总统出现在舱门,走向舷梯的时
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这是一个永远铭刻在你
记忆中的时刻;这是人们所要求的标志着新的时代的时刻。当以色列军乐队奏起两
国国歌,尤其是当萨达特总统随着他的卫队检阅以色列三军仪仗队的时候,我仿佛
进入了梦境。尽管我耳闻目睹了这一切,但发生在我周围的一切仍是十分难以相信
的。”不仅犹太人如此,埃及人同样如此。在埃及人心目中,犹太人一个个都是青
面獠牙的怪兽,但是,这次他们随着电视摄像机的镜头,看清了与他们的总统在一
起会谈的犹太人的面目。梅厄、拉宾、沙龙……这些名字以前只是在报纸上见过,
从广播里听过,现在,他们一个个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有血有肉。心中的谜解开了。
萨达特的形象在埃及国民的心目中高大起来。他们希望这颗明星能带领他们走向和
平、富足的明天。现在,他们已经一只手抓住了和平,另外一只手就可以伸向富足
了。新生活开始了。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头。第二天,在卫士的层层保护下,萨达特和一群阿
拉伯人在阿克萨清真寺做礼拜,在这以前,萨达特一般都是在西奈做礼拜。全世界
都感到眼花缭乱,阿拉伯世界更是感到目瞪口呆。平素沉默寡言的沙特国王哈利德
不能掩饰自己的愤怒说:“那一天,在进驻阿拉法特山时,我去触摸那高贵的天房
石。我走进那庄严的天房。在真主的天房,我不习惯为一个人祈祷,而习惯于为许
多人祈祷。那一天,我祈祷真主让萨达特的座机在耶路撒冷从天上掉下来,摔得粉
身碎骨。这样可以不让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为此丢丑。我在天房内为一个穆斯林如
此祈祷,我感到惊骇,但此人此举不容我有其他选择。”做完礼拜后,萨达特出现
在以色列国会大厅。面对鸦雀无声的议员们,萨达特开始演说:“今天,我以坚定
的步伐来到你们这里,为的是我们大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所有穆斯林、基督
徒、犹太教徒——起来为建立和平而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你们愿意和我们共同
生活在世界的这个地区,那么,我十分真诚地告诉你们,我们欢迎你们生活在我们
中间。”平实无华的语言感动了在场的以色列人,他们流泪了。这是一个阿拉伯人
第一次用确切无误的语言承认他们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权利,为了这一权利,他们牺
牲了多少条生命,付出了多少代价!此中甘苦,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懂得。
    对萨达特的演说,以色列议员报以热烈的掌声。实际上,普通犹太人比这些大
人物更能理解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的意义。当萨达特走上耶路撒冷的街头,50  万
犹太人自发上街欢迎,热情的人群齐声高呼萨达特的名字,许多人泪流满面。《耶
路撤冷邮报》印着这样的大字标题:欢迎您,萨达特总统。
    而当萨达恃结束访问回到开罗时,百万民众迎立在街道两旁,欢迎他们的总统
归来。这种盛况,即使是当年十月战争取得胜利,萨达特也没有见过。此情此景,
使萨达特真切地理解到,他这一步真的走对了,人们需要和平。顺应民心的他,成
了一个和平英雄。
    但是,对萨达特耶路撒冷之行的反应远不是一致的。少数阿拉伯国家,如苏丹、
摩洛哥和突尼斯,盛赞萨达特的访问是“一个勇敢的步骤”,“表现出一种真正的
政治勇气”。而更大多数的国家,则给予无情的抨击。叙利亚全国进步阵线宣布11 
月19  日是叙利亚国葬日;利比亚宣布,不再承认埃及现政府,并组织10  万人抗
议示威。一些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则把萨达特称为“卖国贼”、“叛徒”。利比亚、
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叙利亚等国还成立一个“阿拉伯坚定与抵抗阵线”,宣布冻
结与埃及的外交关系。阿拉伯国家联盟也把埃及开除出去。埃及赢得了以色列的好
感,但失去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外交上空前孤立。
    但是,萨达特已经铁下心来要沿着既定的道路走下去。埃及与阿拉伯国家的关
系处于冰点,而埃及与以色列的关系却迅速地热了起来。双边谈判一直在进行,1978 
年9 月5 日,在美国总统卡恃的斡旋下,贝京和萨达特来到美国的戴维营,断绝与
外界的一切联系,专心致志地谈判,企图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艰苦的
谈判,双方最后终于达成协议,这就是所谓《戴维营协议》。1979  年3 月,埃及
和以色列签订双边条约,结束了两国之间存在30  余年的战争状态,建立了外交关
系,埃及也通过和平方式收回了失去13  年之久的西奈半岛。萨达特的努力赢得了
世人的称赞。为了表彰他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诺贝尔和平奖评议委员会和国际
记者协会于1978  年12  月和1979  年11  月,分别授予他和贝京诺贝尔和平奖和
哈马舍尔德奖。
    在谋求和平的同时,萨达特也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旨在把
埃及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在政治制度上,他放弃了纳赛尔时期的一党制而实行
多党制,并于1975  年释放了几千名纳赛尔时期未经审讯而被关押的政治犯。1978 
年,他成立了民族民主党,其目标是实现埃及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足,建立一个公正、
团结、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策方面,他也作了一系列调整,在坚持国有
化的前提下,逐步放宽了对私有经济的限制;在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同时,也鼓励
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保证不对它们实施监管、没收、国有化。为了加快国家经
济建设的步伐,他决定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1971  年,埃及政府颁布了《阿
拉伯和外资投资及自由区法》,为外商投资提供保证,1974  年又颁布《关于外资
和阿拉伯资本投资及自由区法》,为外资提供优惠条件,放宽对民族资本的限制。
通过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举措,埃及70  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
茅,人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萨达特在人民心中的威望空前提高。
    但是,萨达特在引导埃及人民前进的同时,也犯了一些错误。在他执政后期,
他变得过于固执,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领导集团内部一再进行清洗,建立
了一个绝对效忠于自己的领导班子。在他的庇护下,他的亲友大肆挥霍,聚敛财富。
埃及的国民经济是得到了发展,但社会贫富不均问题也更突出了,贫者愈贫,富者
更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激化。一直被压制的反对派
也利用这个机会挑起事端,向政府施加压力。国内的反对派势力于1980  年2 月组
成全国团结阵线,要求实行议会民主制,限制总统权力。而流亡国外的前总参谋长
沙兹利则于同年3 月成立了埃及民族阵线,提出要用合法或非法的手段推翻萨达特
政权,废除埃以和约。
    而对此萨达特却没有放在心上。
    以真主的名义
    萨达待遇刺后,对于凶手的动机,外电众说纷纭。合众国际社分析说,暗杀者
“可能属于利比亚等敌对方面或被它们所利用”,因为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曾公开宣
布要以任何可能的方式除掉萨达特。美国国务卿黑格也有同感,因为利比亚电台在
暗杀事件发生后的几分钟内就报道了此事,动作之快,异乎寻常。如果利比亚不是
知情者,这种情况难以设想。法国的《费加罗报》则认为暗杀是以伊斯兰原教旨主
义组织为中心的一帮人干的。而事发之后,贝鲁特竟同时有三个组织承认,是他们
杀了萨达特,很明显不可能都是真的。
    还是埃及军方提供了准确答案:暗杀主谋是哈力德·伊斯兰布里,现役军人,
中尉,另外两人也是宗教狂热分子。10  月24  日,已经上任的穆巴拉克总统向《
金字塔报》记者发表谈话,说筹划暗杀阴谋的是埃及一个名叫“赎罪与迁徙”的秘
密组织,其目标是要建立霍梅尼式的宗教共和国。
    伊斯兰复兴运动在80  年代进入高潮时期。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对现状不满,认
为统治者的所作所为违背了伊斯兰教义,因而他们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回到伊斯
兰去!用伊斯兰教法统治国家。这就是所谓原教旨主义。在埃及,这种极端宗教神
秘主义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由于民族矛盾相对尖锐,从而使宗教矛盾不太明显罢
了。自1952  年埃及七月革命后,纳赛尔的声望大增,民族主义更是压倒一切,宗
教势力被压制。广大的穆斯林对此极为不满。
    随着埃及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极端宗教势力也开始抬头。在埃及的城市和农村
中,清真寺的影响越来越大,清真寺的谢赫成了民意的代言人。在一些地方,谢赫
竟然成了政治领袖,他们所在的清真寺则成了说教的讲坛、反对派聚会的场所。他
们的说教不仅涉及宗教复兴,而且涉及到很多政治问题,如民主和自由问题、政治
腐败问题、与以色列单独议和问题、萨达特接待被伊朗人民驱逐的巴列维国王问题,
等等。随着霍梅尼在伊朗的胜利,埃及的原教旨主义组织也深受鼓舞。1981  年6 
月,埃及爆发了严重的教派冲突,有10  人在冲突中死亡,45  人受伤,警方在冲
突中共收缴了43  件武器,拘押了113 名示威者。但是,矛盾并没有解决。穆斯林
兄弟会的《呼声》杂志发行量节节上升,最高时竟然达到8 万份。它经常刊登批评
时弊的文章,攻击萨达特政府的内外政策,要求在埃及建立类似于伊朗伊斯兰共和
国那样的宗教政权。1981  年8 月,原教旨主义者在总统府门前的广场上举行有10 
万人参加的开斋节祈祷会,他们散发反对现政权的传单,提出宗教参与政治。这种
情景使萨达特大力震怒。1981  年9 月3 日,萨达特采取了断然措施,国家警察和
安全部门紧急出动,拘捕了反政府人士。这里面固然有真正的政治反对派,但更多
的是一些宗教极端分子。很多思想界、文化界、新闻界的名人,因为与萨达特政见
不一,或者发表过与萨达特相反的意见,都被抓进了监狱。
    《呼声》、《伊斯兰文选》等7 种反政府的报刊被查封,14  个宗教组织被解
散,4 万个清真寺由国家接管,17  所大学内设置了警察。更糟糕的是,萨达特还
气急败坏,在公开场合与宗教界作对,批评宗教人士。他攻击谢赫·迈哈拉维,说
“这个人现在像狗一样被扔进了监狱”,其理由仅仅是因为谢赫曾经攻击过萨达特
和他的妻子贾汉奢侈。他攻击那些戴面纱的姑娘,说她们的衣服像活动的帐篷;他
嘲讽那些留胡须的人,但忘记了真主的使者、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也是留胡
须的。这些枝枝蔓蔓的攻击不会帮他解决任何问题,却在大众尤其是原教旨主义分
子面前大失水准。大逮捕不可避免地牵连无辜,因此,他的对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