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目经大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94-目经大成-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寒方之制,为除热也。据古方书,咸谓黄连清心,黄芩清肺,石斛、芍药清脾,龙胆草清肝,黄柏清肾。今 
之学人皆从此,是亦胶柱法也。夫寒物均能泻热,岂有泻此而不泻彼者。但当分其轻清重浊,性力微甚,与阴阳 
上下之热,相宜则善矣。如轻清者宜于上,枯芩、石斛、连翘、花粉之属是也。重浊者宜于下,栀子、黄柏、龙 
胆草、滑石之属是也。性力之浓者能清大热,石膏、黄连、芦荟、苦参、山豆根之属。性力之缓者能清微热,元 
参、贝母、桔梗、地骨皮之属。大黄、硝石辈,去实郁之热。木通、泽泻等,去癃闭之热,兼攻而用。二冬、二 
地、梨浆、藕汁,去阴燥之热。黄 、白术、人参、炙草,去阳虚之热,兼补而用。方书之分经投药,意正在此, 
然未及发明其旨耳。外如东垣升阳散火,此以表邪生热者设,不得与于斯论。 
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寒之为病,有外来,有自生。如风邪犯于肌表,生冷伤于脾胃,阴寒中于脏腑,谓之 
外来,由来者渐,形见者微。都无所感,莫测其因,谓之自生。高 
明之士,能以二阳为根本,常忧其衰败,无妄侵伐,则自来之寒与外来之寒皆在术中。是固有热方之备,以散兼 
热者,散寒邪也,以行兼热者,行寒滞也。以补兼热者,补虚寒也。按症选方,间有不相投者,或未知宜忌耳。 
如干姜能温中,亦能散表,呕泄无汗者宜之,多汗者忌。肉桂能行血,善达四肢,血滞多痛者宜之,失血者忌。 
吴茱萸暖下元,腹痛气凝者极妙,然莫妙于南沉。肉豆蔻温脾肾,飧泄滑利者最奇,终不奇于硫磺。胡椒温胃和 
中,其类近于荜茇。丁香止呕行气,其暖近乎砂仁。故纸性降善闭,能纳气定喘,止滞浊泄泻,气短而怯者忌用。 
附子性走不守,能救急回阳,无处不到,非甘与润剂相济,太猛。再则气虚症用香窜,见血症用辛味,皆不利之 
概也。虽然以热治寒,阴阳相制,不嫌纯一。若真寒者,略涉清凉便觉相妨,且宜急早图,维以望挽回。必待势 
不得已,尽热投之,恐阴气直中,元阳潜脱,死灰不可复燃矣。比医每以假热为真火,并前论俱不讲究,没字之 
碑利如匕首,不知杀人多少。 
攻方之制,攻其实也。凡攻气者攻其聚,攻血者攻其瘀,攻积者攻其坚,攻痰者攻其急。火邪正盛,攻之未 
及,可以再进。攻之果当,不必杂补,盖杂补便相牵制。再进则火势乃衰。若病在阳攻阴,在阴攻阳,在表攻里, 
在腑攻脏,虚则实攻,真作假攻,此自撤藩屏,引贼入寇,谓之妄攻。妄攻者必先脱元,元脱不悟,死无日矣。 
是故攻之一字,仁人所深忌,正恐其成之难,而败之易耳。至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此又当酌其权宜,不在攻 
上则古。 
散方之制,散表邪也。如麻黄、羌活,峻散者也。菊花、紫苏,平散者也。细辛、桂枝、生姜,温散者也。防 
风、荆芥、薄荷,凉散者也。苍术、独活能走经,去湿而 
散。橘红、前胡能清气化痰而散。凡邪浅者忌峻,热多者忌温,气弱寒怯者忌凉平。热渴烦躁,寒热往来,喜柴 
胡、甘葛,而呕吐泄泻者忌。寒邪在上,宜附子、芎 ,而内热炎升者忌。如此之类,进退无常,要在运用者转 
变入彀耳。若夫以平兼清,自成温散,以平兼暖,亦可温经。宜温者散之以热,宜凉者散之以寒,当于各阵求之, 
不可刻舟于此。 
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如久咳为喘,气泄于上者,宜固肺。久遗成淋,精脱于下者,宜固肾。小水不禁固其 
膀胱,大便不禁固其肠胃。汗泄不止于皮毛固之,血泄不住于荣卫固之。泪流须固乙癸,眵流须固土金。因寒而 
泄者以热固,因热而泄者以寒固。然虚者可固,实者不可固,久者可固,暴者不可固。当固不固,溪流有时而涸, 
不当固而固,曲突终始然薪也。故录固方,以固不固。 
因方之制,因其相因为病,而可因药而治也。如疔疽之毒可拔也,独不可施之疮痍。蛇口之患可解也,一定 
可愈其蜂尾。汤火糜烂肌肤,瘢可没也,刀枪仍效。木石损伤肌骨,断可续也,跌打无分。阳明之升麻,未有不 
走太阳、少阳,少阳之柴胡,未有不入太阳、阳明,观仲景麻黄汤可得其意。夫麻黄性极峻利,太阳经阴邪在表, 
寒毒既深,非此不达,设与之治,阳明、少阳亦寒无不散。第恐性力太过,反伤元气,又不若升麻、柴胡,故复 
有二方之制。非谓某经必须某药,万不可移易者也。由此推之,凡病之相因者皆可相因而药,此阵之不必有也。 
而曰方以立法,法以制宜,无因那得有悟,此阵之不可无也。以不无之方,备必宜有之阵,而治因其所因之病, 
是病为因,药宜为因也。因固可自为政殿于八阵,允服舆情。 

卷之一
眼不医不瞎辨
属性:前达方书有“眼不医必瞎”之句,后人亥豕不辨,或音语相近,遂以讹传讹,乃有“眼不医不瞎”之说。夫 
神农尝百草,虑生民之夭札。华佗立眼科,拯后世之昏盲。有是病即有是药,药犹未能中病焉,有不药而自愈者 
也?今人疾厄,皆有不惜真元,妄加斫丧,致身子疲癃,精血竭而生火,故风邪得乘间而入。目为窍至高,火性 
腾上,火得风而愈炎,邪又从火势而出,一旦疾作,医之少迟,终无全目,岂有不瞎之理。况目非火症不变,火 
之燔目,犹物之落火,假袖手旁观而不急救,委之于数,夫宁有不尽焚者乎?救之急,火止者有之,物存者有之, 
即不然亦免其半。所谓焦尾之鱼,犹能变化,爨下之桐,不废清越。是盖眼不医必瞎者,知者不待辨而明也。尝 
见人目失治而废,曰∶吾悔不早医。非必瞎之验欤?前达正虑及此,故厉言以惕之,实欲夫人全受全归之意也。 
人而一毛不拔,喜得以讹传讹,于父母病,曰眼不医不瞎,危言以谏。于婢仆病,曰眼不医不瞎,正言以止。既 
以冷医人之心,又以塞病患之口,是好省费养财之绝法也。所以至今恒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云。虽然下病失治谓 
之不仁,上病失治谓之不孝,不仁不孝谓之独夫,独夫如病,谓眼不医不瞎也可。 

卷之一
眼不医不瞎论
属性:不尘子曰∶死生疾厄虽有定数,业医者不可出此言,延医者并不可设是想。盖医之为道,司人命,起沉 , 
补天所 
不及。故良医功德,有时与良吏比隆。语云上医治国,国非医得治,医其能治国之人。若死生预定天命,药石尚 
论功过,则病可不必医,医可不必有矣。而古今方书抉幽洞奥,充溢寰宇何为乎?由斯而论,临事不得言数。数 
且不得言,而谓眼不医不瞎,岂理也哉?虽然眼亦难言医耳,病之初来也,有外感,有内伤,外感者为阳症,系 
六气,其势纵急而易治;内伤者为阴症,系七情,其势却缓而治难。又有不内不外,盖荣卫素亏,饮食无算,不 
时劳役,其症阴阳杂见,治法亦在难易之间。顾陋劣者不为审,往往在阴益阳,阳王而阴潜消;在阳抑阴,阴衰 
而阳愈炽。当和而散,汗多亡阳亦能亡阴。当固而泄,下多亡阴亦能亡阳。补者攻之,攻则寒中,遏其生气。寒 
则热之,热则助火,耗其元神。重阳则阴,其实无阴。譬夫炉炭正烘,置之密器,不使稍通其风,则火立死而寒, 
所谓热蕴未发,再加闭闷,暴厥必矣。重阴则阳,抑其真阳,譬夫大暑酷烈,流金烁土,而石井清泉冷沁肌骨, 
所谓阴盛于下,逼阳于上,水兼火化也。真假不辨,寒热倒施,且一遇是症,心慌手乱,砭针之摧败真血,炙熨 
之激动贼邪,种种纰缪,迭为侵犯,致盘根错节,宋斤鲁削莫善其后。此眼之所以万不可医,而医所必瞎者也。 
再则有目中无人,妄自尊大,不知辽东白豕之非异物,不宜医;虎视眈眈,乘人之危而利之,至覆人家国,不当 
医;无眼界,无意识界,无声色香味触法,不用医。夫不用医、不当医、不宜医而固为医,此医者之眼自瞎,而 
能保人之不瞎,未之有也。所以君子不域于数,而格于理,曰眼不医不瞎,以娇夫陋劣之弊。《易》曰∶知几其 
神乎。又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视思明者,幸于兹少留意焉。说者谓∶医无贵贱,艺精则高华;病无巨细, 
伤性则险急。是故无名指屈, 
如有能伸者,不远秦楚之路。乃一身主宰之眼,务欲禁人以勿医,非万全之道也。况医者,大公为心,所向惟怀 
惠泽,曷可以危言沮人于无成。君子虚衷御物,无人不存忠恕,未闻以逆决弃人于无用。愿天下闻人懿士,不贪 
以体仁,博搜以资识,矜慎以执事,道弘望重,自然而非偶然。眼病者方恨力莫能致,宁复有不医不瞎之言。然 
余固治医,有医名者也,其亦可因而自警者夫。 

卷之一
立案式
属性:吴鹤皋每医人,必先书一案,然后用药。自谓察得病情,立定方论,鬼贼莫循其形,药至而病起矣。喻嘉言 
亦有极闸人议定病式。总之,先议病,后用药,案式详明,自然宇宙在手,造化生心。谨节录以为孟浪者劝。一 
书某年月、某地、某人及年形声色;二书苦乐、病由,始于某日,时下昼夜孰甚,寒热孰多,喜恶何物,脉状奚 
似;三书先后曾服某药,某药效,某药不效;四引经旨,以定病名,某症为标,某症为本,须某方加减某药,某 
药归某经,某方合某义,一一详尽;末书某郡后学某撰。 
书年之干支,月之春秋,占运气也。书地名,占方宜也。书年、貌,占老幼衰王也。书苦乐,占七情也。书 
始病日,占久近也。书昼夜,寒热,喜恶,察阴阳脏腑也。书脉状,以之合年形病症也。历问其药物效否,相与 
酌己见也。书经旨、书症,如明吏折狱,援律定刑,又病犹叛,药犹兵,师出贵有名也。书标本,识缓急轻重也。 
书药性方义,使达人尝而无疑虑也。末书某郡某名,欲病家志之,以验己之工拙也。凡治名家德门之目,澄心息 
虑书此一案,一以为照 
病之鉴,二乃得作医之体,三则道高谤多,功过可以相质,一举三善,是盖俗耳之针砭也。有医责者,听思聪者, 
胡然而使袖如乎?倘日视十数病,仓皇难以急就,或主家不知文,则书某人、某经受病,合某症,因某故而致, 
据脉对症或否,当从某阵某方加减议治,虽简卒无味,较冒昧一单略胜几筹。劣医秘不立方,且不许人问难,未 
审师承谁氏。若夫内障用针,尤宜详悉发明。盖患者在处不少,医生几省都无,张介宾,浙江名医,着《景岳全 
书》,至内障直言无治,然闻有巧手,能以针入睛内拨去,吾实未见其人。可见斯道精专者绝少,根据前说立案外, 
还当另书。两目不犯禁戒俱可治,或两并针,一目见,又有针入即识人物,针出不红不痛,勿药顿愈。有明看障 
落,仍不能睹。且针后症变多端,但好生调燮,过一月二月,甚而周年却全光。此中妙理,虽经历老练如庭镜, 
未针不能预定,并弗解其所以,大约时也,运也,命也,各人福份使然。总之,病有治即吉人天相,医复炉锤在 
手,造化生心,自应两家合庆,金针端不负人。 

卷之一
贤不荐医辨
属性:维古无稽之谈,虽出自典籍,亦宜断之以理,不可传信。“贤不荐医”,典籍所不载者,乃前后相承,远近 
流播,每遇底事,相与引为折证,众人是焉。愚窃以为不经,何则?夫人患不贤耳,如果贤焉,其心必仁,其识 
必高,虑必周。凡大节有为之人,疾厄横加,无由觅良工以少缓其须臾。一时恫 号吁,几欲愿以身代而不可得, 
至亲亲之杀,眼见为劣医所杀,其激切又不知奚似焉。有知彼知己,反隐忍而不一言相告乎?或曰∶人命重矣, 
轻荐之恐 
伤生招尤徒增物议。若然则当曰“贤不知医不荐”,再则曰“贤不荐庸医”可也,而奈何概曰不荐。不荐亦已矣, 
人贤之,自亦贤之,谁则多事,明示人以不贤。病固须勿药之喜,而医悉听其自来。然勿药者徼天幸,自来者涉 
鬻,明哲保身,讵肯遽以尝试。是必待识者一顾,而后始或乐从,奈何曰贤不荐。况人不尽贤也,贤既不荐, 
则所荐必出于不贤,不贤而所得士,不失人与。设荐而不遂,天也,荐而不售,吾力争之,将必有以许可。世谓 
其有严以防贤,而恕以信不贤之人耶。或又曰∶子论已悉,第不知何由得是四字。曰∶此盖滑稽险人,趋附豪右, 
非嫉渠能技,不欲直使成功,即怀伊芳私隙,岂愿坐观疾去,特创一庄重惊语,躬任介绍之责两地可以自解,比类 
逐,岁久成谚。苏子曰∶凡事不近人情,鲜不为大奸慝。兹可见其一斑。窃谓贤者狃而从事,不经无疑,顾以 
疑传信,致使医病交困,树德者不知所向。虽然令名上智所忌,樗栎难逃藻鉴。今天下文治翔洽,纨裤之子皆知 
学术,远医近闻,其才必有大过人者,起居何用弹冠,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在医之贤不贤,不在贤之荐 
不荐。士君子挟艺浪游,动诵斯文,希人汲引,是犹却行而求前也,无亦谬哉。 

卷之一
信巫不信医论
属性:原夫鬼神之说,渺茫无准,惟巫人得交鬼神而愈疾病,尤荒谬不足道。虽周官有男巫、女巫、大祝、小祝之 
属,特藉其宣诚致告,以供祭祀,以祓除不详,不闻越俎司医,且令人废神农、黄帝之法而笃信焉者。夫黄、农 
立法,原为民行民生,均重于世,为人主所当急务,故万几之暇,躬亲草 
木而原其病式,其理渊深,其文古质,后世名医继轨,更相祖述,厥道孔彰。至有得其精者,可以见天地之心, 
可以通民物之情,可以事亲养志,跻斯世于仁寿,可以保身不以非死疾死。得其粗者,亦弱可使强,损可重平, 
堂可使轻,轻可使起,有治则生,无治则死。凡此皆医义,易知易明,行之便有明验。试问鬼神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