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③ 《明穆宗实录》卷六五。
  ① 关于归化城命名何时,史籍记述有二:万历三年说,或万历九年说。本文依《明神宗实录》所载说。② 《万历武功录》卷八《俺答列传下》。
  第二节三娘子三娘子(1550—1613),蒙名叫钟金哈屯(Junggin qatun),明人记载称克兔哈屯,或也儿克兔哈屯。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③三娘子不仅“骨貌清丽”,而且“资性颖异”,聪睿英俊,颇具才华。她酷爱读书,通蒙古文字,且胸襟开阔,通达事务,为蒙古族的杰出女性。三娘子一生历配三王,掌兵柄,主贡市,在她执政近四十年中,为蒙汉民族的和睦关系的维持作出了贡献。
  嘉靖三十七年(1558),俺答汗率部西征后,又行兵济勒满山之卫拉特土绵部,遣使至哲恒阿哈、扎勒满图类二处,告以俺答欲与和亲之意。哲恒阿哈献亲生女儿钟金于俺答。①从此,两部落通婚和好。
  隆庆二年(1568),俺答携三娘子往征卫拉特属民,屯扎阿尔泰山巴克地时,三娘子生一子,名卜他失礼。俺答汗等举众欢腾,大设“米喇兀”喜筵。尔后,三娘子深受俺答的宠爱和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②这时,她“已籍籍有声”了。
  四年十月,俺答汗之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偕大成比妓等奔归明朝。
  明阁臣高拱、张居正同宣大总督王崇古、巡抚方逢时等力主以此事为契机,缓解长期以来北方边境兵戎相见的紧张局势。他们优待把汉那吉,“宴赏供帐甚厚”,以引渡出塞逃入板升的白莲教首领赵全等为条件,送归把汉那吉,并准许通贡互市。三娘子“阴劝之”(俺答),俺答汗欣喜应允。十二月,捕获赵全、丘富等人,移交明朝廷。俺答汗“请封贡,意甚坚”③。次年三月,明朝廷敕封俺答为顺义王,其弟老把都为都督,把汉那吉为都指挥使,其余首领为指挥、千百户等,赏赐蟒衣彩币等物有差。“始封事成,实出三娘子意”。①明朝廷深悉“夷情向背半系三娘子”②,特封她为“忠顺夫人”。明朝廷相继开放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等十一处马市。除每年官市外,又“得塞下民互市”。月市或小市,蒙汉人民可以自由贸易。每当互市时,常常出现两族民人“醉饱讴歌,婆娑忘返”的情景。
  万历九年(1581),俺答汗去世。三娘子率黄台吉等告讣关吏,并呈文明朝廷,贡白马九匹,镀金撒袋各一幅、弓一张、箭十五支,以示继续忠顺。明朝廷派遣使者祭吊如礼。是时奉表称谢者皆以三娘子为主名。凡赴内地均③ 关于三娘子家世,汉文史籍有三种说法:(1)“本俺酋之甥女”(《北虏三娘子列传》见《逸史三传》,载《东莱赵氏楹书丛刊》)。(2)“俺答外孙女”,“俺答长女哑不害所生也”(《万历武功录·俺答列传下》,《两朝平攘录·三娘子传》)。(3)三娘子“宣大伎”(《明史纪事本末》补编卷三《西人封贡》)。本文依朱荣戛《从<俺答汗传>看三娘子的名字和母家》(见《蒙古族历史人物论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 年版)一文说。该文根据蒙古文献《Er…deni tunumal neretü Sudur》(《宝贝汇集》),俗称《俺答汗传》,论述了三娘子名字和母家情况。
  ① 三娘子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宝贝汇集》(《俺答汗传》)记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她嫁给了俺答,时年九岁。十年后,隆庆二年(1568),生卜他失礼。
  ② 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一《顺义王附三娘子》。
  ③ 《逸史三传·北虏三娘子列传》,见《东莱赵氏楹书丛刊》。
  ①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九《三娘子列传》。
  ② 方孔炤:《全边略纪》卷二《大同略》。
  须携带三娘子签发的文书,方准通行。③三娘子一跃成为土默特集团中的核心人物。“群情依为向背”。她地位的变化与北方地区的治乱息息相关。明神宗从延臣议,赐三娘子大红五彩纻丝衣二袭、彩缎六表里、木棉布二十匹。④三娘子与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俺答初殁,其长子黄台吉欲妻三娘子。她时年三十二岁,嫌黄台吉老病貌陋,不愿嫁他,遂率众远遁。黄台吉明白,若不与三娘子相匹配,很难入承王位,统辖诸部。于是,他轻骑追逐三娘子。时当贡市日期,王位悬而未决,贡市迟迟未完。宣、大、山西总督郑洛考虑到,贡市没能如期,关键在三娘子身上。立即派人说服她:“汝归王,天朝以夫人封汝。不归,一妇耳!”⑤三娘子迫于利害,遂与黄台吉合婚,并急遣使者来边关完市。边吏喜悦,宰牲谢天。
  十一年二月,黄台吉嗣顺义王。他常怨父王贡市议成,欲与父亲做法不同。三娘子从容相劝:“天朝所以待我者甚厚,岁通贡市,坐享全利,而无后忧。孰与夫冒矢石,出万死,幸不可知掠获也。”①黄台吉信以为然,“终其身不大为寇”②。明朝廷又封她为“忠顺夫人”。俺答汗生前,曾给三娘子一万精骑自卫。后她世为哈屯(夫人),帐下精兵数万。“戴铁浮图马具,然长刀大镟,望之若冰雪”③。把汉那吉回归后,俺答令他主持板升事务,号称大成台吉,妻子称大成比妓。大成台吉坠马丧生后,大成比妓“拥俺答所遗诸部落及板升,甚雄”④。三娘子图谋让自己长子不他失礼娶大成比妓为妻,兼并这支劲旅,扩展自己的势力。恰台吉与三娘子素有隔阂,怂恿大成比妓不从。九月,三娘子命扯布土骨、计龙等将精锐骑兵二千迅速包围了板升,爆发了“板升之战”。三娘子军斩扯布等八十余人,生擒二十人,伤者无算,缴获盔甲三十副,驼马百余匹。三娘子欲尽得板升,恰台吉又不肯予秋毫,双方征战不止。诸台吉为两家相约调停。三娘子执意不允,又征集人马,“期获恰台吉及黄鹅儿蟒兀捨倘不浪,而后休也”⑤。她“誓死相仇杀”。战事持续了五个多月,终于降服了板升。十二年四月,三娘子部下卜吉素等三人盗明杀胡堡边,被边官沈栋捕获,令人通告她。三娘子请以马十一匹、牛一头、羊六只,以赎罪过。当年,三娘子忙于板升大战,未能届期赴市。不久,遣首领至关市受赏。
  十三年十二月,黄台吉病逝。三娘子手握王篆和兵符,欲私其爱子不他失礼。黄台吉的长子■力克乃自立为王。三娘子权衡利弊,将王印传予■力克。三娘子时年三十七岁,以年岁渐老,自练兵万人,筑城别居。疆吏郑洛担忧蒙古方面无主事之人,不利于安顿边塞。于是,派人规劝■力克:“夫人三世归顺,汝能与之匹则王,不然封别属也。”①部下亦劝他配三娘子。■力克乃尽弃妻妾,与三娘子合帐。■力克好兵不已,疲劳后而思安乐,部族③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编:《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第一卷第一册第26 号文件。④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九《三娘子列传》。
  ⑤ 《明史》卷二二二《郑洛传》。
  ① 《逸史三传·北虏三娘子列传》,见《东莱赵氏楹书丛刊》。
  ② 《逸史三传·北虏三娘子列传》,见《东莱赵氏楹书丛刊》。
  ③ 王世贞:《北虏始末志》,见焦竑:《献征录》卷一二四《北虏》。
  ④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九《三娘子列传》。
  ⑤ 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九《三娘子列传》。
  ① 《明史》卷二二二《郑洛传》。
  政务,“惟三娘子左右之”。十五年三月,■力克嗣袭顺义王位。明朝廷谙晓三娘子掌权柄,诏封忠顺夫人②,赏赐厚丰。■力克沉湎昏聩,年未及五十,须发皓然,“番汉应酬,悉诿三娘子”③。明朝廷信赖三娘子,常赐“金绘珍异”。她尤感激,愿“子孙暨部族世世为天子守边”。
  十九年(1591),宣化镇附近史车二首领叛盟入边骚乱。三娘子闻讯,即擒二人,边区随安。三娘子笃信佛教,并“切切慕华”。自开贡市以来,她不时款塞,常亲诣总督吴兑营垒。吴兑将明朝贵妇穿戴的八宝冠、百凤云衣、红骨朵裙馈赠三娘子。④她与边官感情甚昵,以敦和好。部落中有“梗化者”,三娘子时有预报,防患于未然。是年秋季,顺义王■力克西行助火落赤发难,扰乱洮河等地。⑤总督梅友松立即派使者驰告三娘子。她“即使使者告顺义王趋东归”。■力克殊不欲返,迫于三娘子言,无奈而东归旧地。洮河之乱渐息。因此事,明朝廷下令停贡市两年。三娘子等深表歉意,将又在边滋事的■力克之婿史二缉拿,枷送边塞。明朝廷方准贡市如故。北边又安稳无事。
  二十二年(1594),■力克死去,围绕着王位的继嗣,土默特部落发生了一场以■力克孙卜石兔台吉为一方同三娘子孙素囊台吉为另一方的“夺嫡”之争。素囊台吉多次咒骂三娘子,憎恨她不将王篆授予他。三娘子不徇私情,遵循俺答汗生前与明朝廷达成的“世代相传为王,以长部落归心”的约定①,毅然将顺义王印移交给卜石兔。这时,“封贡事旷岁无成”。明边官又下令禁止各边互市。三娘子遣使力争以为不可。贡市新开,边境稍安。四十一年(1613)四月,三娘子病殁,终年六十四岁。
  ② 《明神宗实录》卷一八三万历十五年三月记载:“虏王妻(三娘子)敕封忠义(义字为顺字误)夫人。”③ 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卷一《顺义王附三娘子》。
  ④ 《明史》卷二二二《吴兑传》。
  ⑤ 关于火落赤作乱西部的时间问题,史籍所载不一。本文依《万历武功录》卷九《火落赤列传》所记。① 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卷二《封贡条约》。
  第三十章李贽明代著名的回族思想家李贽是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为避当朝皇帝朱载垕的讳,遂称李贽,号卓吾(又称笃吾),又号温陵居士。
  李贽生于嘉靖六年(1527)十月①。当时明朝正处于由强盛到衰败的激烈变化中。李贽一生坎坷,备受磨难,因此练就了坚强性格。三十岁,登上官场,五十四岁以后弃官为民,专事著述。他主张个性解放与自由,有人称他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启蒙运动的先驱。
  ① 关于李贽的生日,有两种说法,一是十月三十日,另一是十月二十六日。第一节商人世家子李贽祖籍河南,元末南迁泉州后从商,是当地著名的商人世家。一世祖林闾,藉前人蓄积之资,常扬帆航行于海外。二世祖林驽,不仅在国内从商,且远涉重洋,兼营海外贸易。洪武中,还受命于朝廷,奉舶下西洋。三世祖林通衢,亦“夙有经营四方志”。至明朝实行“海禁”,生意开始衰落。但高祖林易庵因“谙译语”,在天顺间曾“奉简书使外国”。曾祖林琛做过通事官,引“琉球入贡”。到李贽时,其家族内从商者仍然很多,有的开纸店,有的经营米店、染坊和棉行诸业。祖父林义方和父亲林白斋两辈也都是善于经商的穆斯林。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泉州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之一,自唐、宋以来与世界各国就有广泛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各种宗教互相融合,和睦共处。李贽生长于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独特的文化地理环境和特殊商人家族,与他一生性情怪僻,厌恶管束;同情商人,主张“功利”;不满封建专制,提倡个性解放,显然有着密切关系。
  李贽从小就很有个性。他六岁丧母,便能自立。七岁,随父读诗书,习礼仪。十二岁能作文章,十四岁,读完《易》、《礼》,改攻《尚书》。二十岁,与黄氏结婚后不久,离开家乡,“■口四方,靡日不逐时事奔走”①。因之对当时明朝的腐败政治、社会矛盾、农民生活,以及工商业者的状况,有较深切的认识。经过十九年的寒窗苦读,于二十六岁时中举人。此后,他没有参加进士考试②,即听候朝廷选派,从政就禄。
  ① 《续焚书》卷一《与焦弱侯》,中华书局1959 年版。
  ② 关于李贽是否参加考进士的问题,说法不一。他自己说没有赴京参加会试,谓中举人已是侥幸,“吾此幸不可再侥也”。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一八下《李贽传》则谓他“久不第,就官历姚江太守”,说明他参加过考试,但终“不得成进士”。
  第二节官场受磨难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李贽“三十而立”之年,被命为河南卫辉府共城(辉县旧称)教谕,他从此走入官场。他“初意乞一官,得江南便地,不意走共城万里”①。由于“不得不假升斗之禄以为养”,只好放弃个人要求,服从委派。他虽受的是封建传统教育,但“自幼倔强难化”,强烈反对封建礼教。于是他从跨入宦海的第一天开始,就抱着为生活所迫,而“不容不与世相接”的态度,除履行公事,“拜揖公堂之外”,一意“闭户自若”,杜门读书,探求学问。也正是这种思想性格,使他处处与上级官僚发生意见冲突。第一次上任,“即与县令、提学触”②。结果,“在百泉五载,落落竟不闻道”③,根本不可能找到人生的学问。
  嘉靖三十九年,李贽离开辉县,南下陪都,出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做了一个从八品小官。到任二月有余,丁父忧,东归奔丧,回家守制。时值倭寇大肆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李贽的家乡也深受其害。他“夜行昼伏”,六阅月方抵家。由于倭患所致,米价腾贵,他一家三十口“几无以自活”。为了击退倭寇的猖狂进攻,李贽率家人参加泉州城保卫战。通过抗倭斗争,他更加看清了明皇朝的腐败无能。嘉靖四十一年,丧服期满,而倭患未息。他“欲以免难”,尽携眷属,直接奔到北京。“尽室入京”之后,处境殊为艰难,“居京邸,十阅月不得缺。囊垂尽,乃假馆受徒”①。为养家■口,当了十余月的教师。嘉靖四十三年,补北京国子监博士,这次同样很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