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精进来说,我们除了要为圆满戒、定、慧付出努力这样的精进之外,同时我们知道,精进也必须得符合中道。如果不符合中道的精进的话,那么精进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进不足,一种是精进过度。精进不足就是有些人刚开始看上去好像很精进,但是他的精进不持久,之后很快就陷入了懈怠、懈堕、放逸;而另外一种精进是过度地精进,过度地精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犹如外道的苦行,摧残自己、折磨自己,这种是邪精进,这就是盲目的精进,这种也是无用的精进。

什么样才是中道的精进呢?中道的精进必须得达到五根的平衡。

五根是哪五根呢?请回答!大家不知道?第一是什么根?信根。第二?精进根。第三?念根。第四?定根。第五?慧根。对!信、精进、念、定、慧。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称为五根。

在这五根当中可以分为两组:精进根与定根是一组;信根与慧根是一组。精进根偏于动的,定根偏于静的,惟有动静相宜才是平衡的;信根与慧根又是一组,信根是偏于感性的,慧根是偏于理性的,惟有感性和理性达到平衡,才叫做中道。

如何才能够做到五根达到平衡呢?我们可以看一看《清净道论》当中这么样说,在《清净道论》的第一册第六十二段里面讲到“信强而慧弱则成迷信,信于不当之事。慧强而信弱则偏于虚伪一边,犹如由药引起的病般不可救药。惟有两者平等,才能信于正当之事”。

在这五根当中,精进根和定根要达到平衡。精进根是指努力或者说内心的活力、冲劲;而定根是指内心的平静。如果一个禅修者过度地精进,会使人躁动不安,心没办法平静。在我们修入出息念的时候,如果禅修者精进力过度,他会造成头晕、会头涨,会身体发紧,或者说他的心很烦躁,躁动不安;但如果定根太强而精进根不够,人就变得会懒洋洋的,无精打采,心沉滞不前,也就是过度的平静,静到不能够动了,定过头了,这样的话就变成是定根与精进根不平衡。定根和精进根的平衡,其实就是说我们要达到在内心平静的前提下不断地精进。如果没有平静为前提的精进,它就变得过度地躁动。但如果只有平静而没有精进,心就过度的懒洋洋变得没有活力、没有冲劲。

对于另外一组,信根和慧根也是这么样。如果一个人的信根过强,他就很容易变成迷信,变成会搞个人崇拜,变成会宗教狂热。例如说,有哪位大师来了、哪位上师来了,听说他懂得加持,他能够帮你消业障,他很灵验,他还会帮你看相算命,大家就一窝蜂的涌过去、盲从,这种叫做信根过度而慧根不足。

但是,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说,慧根过度也不行,就好像有些学者一样,他满腹经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寻章摘句。但是,你叫他安下心来坐一下,他就象猴子一样坐不住了。你要叫他真正去禅修,他就没办法坐。但是你叫他评论、评头品足,他可以帮你说的上,整天整夜都会帮你讲。如果一个人慧根过强,他会变得很容易批评,他的逻辑性太强、思辩性太强而变得批判性也很强。因此在禅修的时候,精进根和定根要达到平衡,而信根和慧根也要达到平衡,就是动和静、情与理都要达到平衡。

不过对于修定者来说,在培育定力的阶段,即使信强也是适当的,如此依相信、信心将证得安止。于定、慧中,对于修定者来说,一境性强是适当的,如此他可证得安止。也就是说,在定和慧当中,在培育定力和培育慧的过程中,对于培育定力的禅修者来说,定根强是适当的,因为这样他可以证得安止。对于修观的人来说,慧强是适当的,如此他获得通达无常、苦、无我相。但两者平衡才能够得到安止,这句话也就是说,我们说到的五根要平衡,即精进根和定根要平衡,信根和慧根要平衡。但是在我们培育止观,修止培育定力,修观培育慧的时候,它们也略有侧重点。在修定的时候,信根强一点,信根强一点而慧根稍微弱一点是适当的。为什么呢?因为信根是偏于感性,它的心更容易投入。而慧根,由于慧根往往它的相就是要抽离出所缘来看,它才能够看得清楚。这样的话,如果人的心一直都是属于抽离对象的状态,他能够达到心一境性么?他的心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对象么?能够么?能还是不能?不能。为什么?因为我们说到的定力是心跟对象、跟所缘的结合、融在一起,是不是?而慧呢,往往它是保持一段的距离。因此在修定的阶段,信根强是适当的。有些禅修者问说:为什么女众禅修更容易成功;而男众更不容易成功呢?为什么?知道么?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很多女众的修行反而比男众好啊?这个在第一期的佛学问答里面已经回答了,为什么?知道么?因为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是偏于感性的,所以她的信根强嘛!正是这样,所以她很容易、很恭敬地依照业处导师给的指示去做、去实践、去禅修,所以她就上得快喽。但是,为什么那些爱批判、爱批评的人,一辈子修都不可能成功呢?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没办法投入,他的心始终都是处于一种跟所缘背离的状态。他既不肯、也不能把他的心完全融入于所缘,他怎么有可能培育出定力出来呢?是不是?你叫他培育定力,例如说,我们对于那些思辩性过强的人说,我们叫他:“你要单纯、要平静,你一定要单纯!”那好!他听了:“哦,要单纯!”也许他可以写出几万字,甚至一本书来说《论单纯》,是不是?这种人就是这么样,他可以引经据典什么叫“单纯”?单纯的经典怎么说,有些人怎么做,有些人怎么解释,他可以这么样,但是他的内心就不可能单纯的。既然不能单纯,有可能培育出定力来么?不可能。所以在培育定力的阶段,感性强一点更好。特别是我们现代人,我们大家很多的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很多的人都是生活在大都市里面、生活的方式都是很理性的。所以,为什么现在大家在禅修营当中,很多人对于慈心很有感受呢?为什么?知道么?知道为什么吗?是我知道不告诉你,是吧?所以大家保持沉默。就是因为过度的理性会障碍禅修,有时候把感性发出来、培养出来。正是因为如此,为什么在禅修报告的时候,我很少教大家修三十二身分,反而更多的是教大家修慈心和教大家修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为什么?知道么?就是因为要大家培育出信根,信根再强一点。

当然了,如果到了修观的时候,修Vipassanà的时候,那个时候慧根要强,信根不能够太强。慧根强,我们才能够很客观、很平静地观照,也就是很如实地观照。如果涉入了过多的感情成分的话,我们反而变成不可能很如实,因为修观是不能靠想象的。你看到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你就怎么去观照它,所以那个时候慧是应该很强。也就是说,定是要我们的心和所缘结合在一起,而慧是要让我们的心抽离出所缘,最后抽离出诸行法才能够解脱。明白么?所以我们讨论的还是心和所缘的关系。信和慧、定和慧的关系是处于这样的关系。

如果心过度地排斥所缘,你不能培育定力。如果心过度地黏着所缘,你的慧不能够生起。不过,无论是信、慧组也好,无论是精进和定组也好,‘念’在一切处强都是适当的,‘念’可以保护心避免因为倾向于掉举的信、精进、慧而陷于掉举,及因为倾向于懈怠的定而陷于懈怠。也就是说,‘念’在一切时都适合的。就好像我们说到盐,盐放在汤里也可以,放一点在饭里面也可以,放在菜里面也可以,是不是?它是适合一切的。我们调味,放点盐都是适合的,同样的,对于正念也是这么样。无论在培育信根、培育精进根、培育慧根或者培育定根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有念,念就是把心沉入到所缘当中。无论培育定力需要这种念的保护,培育慧也需要这种正念的保护。惟有我们达到了五根平衡,平衡才能够取中道,在平衡的前提下、在内心平静的前提下,我们付出的努力才是中道的精进。

同时,五根的平衡和七觉支也息息相关,七觉支的觉支就叫bojjhaï;ga,它是由bodhi再加aï;ga组成,正确地说叫做正觉支或者等觉支sambojjhaï;ga,sambodhi是正觉,aï;ga是因素、条件。导向正觉的条件或因素称为觉支。觉支一共有七种,即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与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这里的择法觉支属于智慧的范畴,它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在修行的时候,我们先要有择法觉支,有了择法觉支,我们才不会迷信、才不会盲从。例如说,在禅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这种方法是正确还是错误,没有了择法觉支为前导的话,我们修行了错误的方法,还一味地把身心投进去,这样的话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说,无论我们修行也好、学习也好,都要以正见为前导。

同时,在我们禅修的时候、禅修的过程中,有时候适当地能够分辨一下,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是提升精进还是要让内心平静。我们有时在专注的过程,稍微用一下择法觉支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正确的、正当的。而不是说,当我们的心过度地沉滞。例如说,在禅修的时候昏昏欲睡,你再继续保持下去,这个时候。没有择法觉支去平衡、去提醒你提升精进,那我们的心会变得一直地钝下去、沉滞下去。如果是在修行的时候,过度的紧,身心的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择法觉支,让择法觉支生起。我们应当再培育平静、再培育定根,而让精进根稍微减弱一点。这个时候,择法觉支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而精进觉支就是为了达成目标付出的努力;喜觉支就是对于所缘要有兴趣,对修行的目标有兴趣,或者说我们喜欢禅修;轻安觉支就是身心的轻安、轻快、舒适;定觉支就是心的平静、心一境性、心的单纯、专一;舍觉支就是心的平等,内心处于一种中舍的状态,不会偏于任何一边,既不会过紧也不会过松,既不会过动也不会过静、不会极端、不会过度、恰到好处,这是舍觉支。这是属于择法、精进、喜、轻安、定和舍。这一共有两组。

其中,择法、精进与喜属于一组,这一组跟我们在讲五根当中的精进根比较相应。而轻安、定和舍跟定根比较相应。但是,它仍然跟五根的平衡一样,念觉支在一切时都是需要的,念觉支就是把心投入到所缘当中,沉入到所缘当中而不动,不会忘失禅修的对象,这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它是属于偏动的一边;它要和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达到平衡。如果我们在禅修的时候,感觉到心比较烦躁、比较躁动,或者身心感觉比较紧,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培养择法觉支、精进觉支与喜觉支,而应该培养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

就好像佛陀在《相应部》里举了个例子,我们要熄灭熊熊燃烧的火,如果想要熄灭熊熊燃烧的火,我们在这火堆里面添加干柴、牛粪、干草等等,想要让火熄灭可以么?不可以。我们这个时候应该要洒些水,要撒些沙、泥土等等,这个时候才能够把火熄灭。同样的,当心躁动不安的时候,烦躁的时候,我们应该培养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那个时候我们要让内心平静,先让身体放松,要达到身的轻安,然后再让心达到平静,这是定。(之后心不要去作意那些)保持心不要过度,要平衡、要平等。这个时候,应该培育的是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

而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假如修行的心很钝、没有力,有时候想打瞌睡,或者感觉心过度的舒服,处于一种似梦非梦,半梦半醒的状态。有时候你坐在那里感觉到很舒服,一会儿一坐就过去了,这时是定过度,心没有活力。在这个时候,如果培养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是不适当的,而应该培养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就好像我们要把即将熄灭的火让它燃烧起来,这个时候你在火堆里面洒水,撒一些泥土、撒些沙子,火就不可能燃烧起来了。我们应该放些干柴、干的草、干的牛粪,火就能够烧起来。同样的,当我们的心感觉没有活力的时候,应该提升活力。例如:当你的心好像钝钝的时候、要昏沉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教大家去思维些法义、心里默念一些经典,这个时候是属于偏于择法觉支或者提升精进力,让你的心打起精神来,这是精进觉支;你可以再转修一些佛随念,或者其它的、慈心等等,让你的心提升喜觉支;或者有时候叫大家去想一些令你很欢喜的事情、很高兴的事情,让你的心充满活力。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让大家在培养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

在修行的时候,就是这么样运用的,惟有达到平衡的精进才是中道的精进。在大家禅修的时候,如果精进用到恰到好处,那是很管用的。这样的话,大家尽管可以很放心地修行。如果过度地精进,容易使一个人变得躁动不安,甚至很容易一旦由于精进过度,如果他付出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失去信心。惟有在中道的内心平衡的精进当中持恒地努力、锲而不舍,这种精进才是正确的精进,这种精进才是中道的精进。

那好,我们今天讲精进,就先讲到这里。明天再一起来学习。

下面,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