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十八种真实色法。

这十八种真实色法,第一是四大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第二是五净色。这里的“净”是透明、明净的意思。有五种,分别是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和身净色。

还有四种境色,这里的“境”,是外境的境,对境的境。分别是眼、耳、鼻、舌所对应的境。依次是颜色、声音、香及气味和味道。真正的境色有七种,但是我们一般讲到的眼、耳、鼻、舌、身所对应的是色、声、香、味,什么?触,为什么没有触呢?啊?难道触不是境色么?为什么没有触呢?知道么?我们讲到的触,昨天刚讲到的,触表现为什么?表现为我们知道这是轻、重、冷、暖,是不是?这样的话,触其实是在四大种里面的地界、火界和风界。并没有专门的一种境色称为触的,我们如果一定说有触,那它就是地、火、风三界。这是四种境色。

还有两种性色,是女性根色和男性根色。

加上一种是心所依处色,简称心色。

一个是命根,这里的命根是色命根,也就是维持色法的生命的。

还有食素。

我们下面就先讲一讲四种境色。就是环境的“境”,四种境色。境色的第一种是颜色rå;pa。这里讲到的“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境”是指对象、所缘的意思。所缘是什么意思?所缘就是我们平时所说到的能够被认知的、认识的对象。例如我们说到眼睛看到的所缘是颜色或者光,耳听到的是声音,能够缘的是眼识,所缘的(就是被缘取的、被认知的)是颜色。对于耳朵,能够听的是耳识,被听的是声音。我们说的被认知的,被相应的根识所认知的称为所缘。例如说被我们的心所认知的称为法所缘。这称为所缘,所缘就是特指心来说的。心是能缘,它的对象、所对应的就是所缘。眼识所识知的是颜色,也就是它是眼识的所缘,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是颜色,其特相是撞击眼净色。

如果用一种比较容易理解,但不是很标准的话来说,颜色撞击我们的眼睛,其实并不是说真的颜色飞过来撞击我们的眼睛,而是说由于这种作为一种所缘,它能够对我们的眼净色带来冲击,所以我们的眼是有反应的,我们的眼净色就类似于感光片,一旦有了光之后,外面的颜色就立刻在我们的眼净色里面感光,于是我们可以说由于这些外界的颜色、这些光冲击、撞击,或者影响到我们的眼净色,于是我们说看到什么东西,看到什么东西。其作用是作为眼识的所缘,我们用俗话来说眼睛所看到的对象。表现为作为眼识之境及眼睛所对应的外境。近因是同一粒色聚中的四大。颜色不可能单独存在,它必须得跟地、水、火、风四大种一起存在。

我们再看第二种是声音sadda。声音的特相是撞击耳净色,也就是我们说到的声音能够撞击到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可以听到声音。作用是作为耳识的所缘,即耳朵听的目标。表现为作为耳识之境,就是耳识所对应的对象,即耳朵所听到的对象。近因是四大,就是地、水、火、风。

我们再看香,gandha。gandha是气味,直译为香。但是这里讲到的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很好闻的香。因为在巴利里面,如果说很好闻的香叫做 sugandha ; 就是好香;如果很臭的叫做duggandha,duggandha就是臭的意思。但这里讲到的香,它是中性,它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气味。特相(就是它的特点)是撞击鼻净色。作用是作为鼻识的所缘,就是我们说能够嗅到的味道。现起表现为它能够作为鼻识相对应的对象。近因是地、水、火、风四大。例如我们说到气味有檀香的气味、食物的气味,还有例如说臭味,好像腥臭,很膻,膻味,腐烂的、腐臭的味,腐臭的气味等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香。

第四种境色是味rasa,这里的rasa是味道。比如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味的特点是撞击舌净色,就是撞击我们的舌头。作用是作为舌识的所缘,也就是我们的舌头能够尝到的味道。表现为作为舌识之境,就是舌头所对应的对象。近因是地、水、火、风四大。

我们讲到这些地、水、火、风、颜色、声音、香、味,都是属于究竟色法。但是我们不能够理解说在一粒色聚里面,这一块是属于地,那一块属于水,那块属于火,那块属于风,这块属于颜色,不是这样的。而是说在一粒色聚里面,它的坚硬性就是地,能够黏结在一起是水,它的温度是火,它的运动或者说能够支持的是风。色聚的颜色是色,是颜色,它的气味是香,它的味道是味等等。我们说假如这是一块石头,它的坚硬性是属于地界,它能够黏结在一起是水界,它的温度是火界,它能够支持这是风界,它本身的颜色是色,它的气味是香,它的味道是味,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石头破成两块,它的地、水、火、风、颜色、香、味还是这样,是不是?再把它破开,还是这样,再把它继续破、破、破……乃至微尘,还是这样,它的坚硬性是地,它的黏结在一起是水,它的温度是火,它能支持是风,是不是?就是这样来理解,而不是说在一粒色聚里面,这边、这边、这边……互不相干,不能够这么样理解。

还有另外一种是食素,这也是究竟色法,ojà 。食素的特相是食物里面的营养素,或者说色法里面的营养素。它的作用是维持色法。表现为能够滋养色法,起到维持色法存在的作用。在一粒色聚里面,地、水、火、风这四界,我们称为构成一切色法最基本的元素,就称为大种色。而这一粒色聚里面的颜色,我们称为色,它的气味称为香,它的味道称为味,而它本身能够维持的它的营养素称为食素。所有的色聚必定会有这八种的,这称为八不离色。一般我们讲到任何色聚最基本的构成因素就是这八种,所以称为八不离色,它们是不可能分离的。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如果把一个物体、一个色法、一个物质破为两边,地还是地,水还是水,火还是火,风还是风。我们要记得八不离色就是地、水、火、风、色、香、味、食素,要把它们记住,因为以后学到不同类的色法的时候,将经常会讲到。

下面再来看看五种净色。这里的净pasàda,我们讲到的pasàda,有几种意思呢?例如讲到生起的信心,净信心,这个叫做pasàda。而讲到透明、明净也是pasàda,在这里是指色法的净,例如讲眼净色叫做cakkhupasàda 。

这里眼净色的净,是一种透明的而且敏感的物质。在所有有生命的身体、色身里面,色聚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透明的色聚,称为明净色聚;
一类色聚是不透明的,称为非明净色聚。

明净的色聚也就是净色,它能够对外界的撞击敏感,能够起反应。

在这里先讲眼净色。眼净色是位于视网膜的净色,对颜色和光的撞击敏感。我们的眼睛里有一类色聚是透明的,这种透明的色聚里的眼净色对外界的颜色和光有反应,也就是说它有点类似于现在医学所说的视网膜里的视觉细胞,但其实如果按照“阿毗达摩”来说,视网膜里的细胞有无数的色聚,而在这些色聚里就有一类是属于眼十法聚,眼十法聚里就有一种叫做眼净色,能够对外界的光的撞击有反应,能够敏感。所以眼净色的特点是准备让色所缘撞击的大种之净,就是明净色。这里的“净”就是敏感的意思。作用是能够取颜色为目标。眼净色是位于视网膜里的净色,对颜色和光敏感。表现为作为眼识的依处和门。我们能够看,能够了知这个是颜色,能够对颜色有反应的心,称为眼识。但是,眼识的生起必须得要有物质的基础,不可能没有物质基础而能够看的。这里的物质基础就是眼净色。作为门也是,眼识能够看,它必须有一定的管道,眼净色可以作为眼识看外面颜色的管道,所以门就是管道的意思。

在五蕴世间里面,五蕴世间就是只要众生具有色、受、想、行、识,所有的五蕴世间里的众生的生命,所有的心识都必须得要有物质基础,依物质基础才能够生起,没有物质的基础不可能生起。作为心识来说,例如眼识,眼识能够起到看的作用,看的作用必须由眼识来执行,但是眼识必须有两种物质基础,离开了我们称为眼睛的眼净色,有没有眼识生起?有么?没有。如果有的话,瞎子都能够看了,是不是?为什么瞎子不能够看?因为眼净色或者由于先天或者后天毁坏了,所以我们说瞎子看不到东西,这就是他的眼识不能够发挥看的作用。如果没有外界的颜色,即使眼睛再锐利,能够看么?也不能够看。外面的颜色属于心还是属于色法,还是属于物质还是属于心理呢?是属于物质现象,所以我们说的心,在五蕴世间里面,心的生起必须得依物质基础。佛教说,心和色它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够只是一味认为佛教是唯心的。只要是唯,它就是极端,佛教是反极端的,所以不要唯心。

这里讲到的,作为眼净色所生起的近因是什么呢?它的直接原因就是缘于色爱的业生四大,这里讲到的业生四界或者业生四大是什么意思呢?凡是有生命的众生,之所以拥有生命,它的生命怎么来的?是由于过去所造的业,成熟了带来的结果。所以我们说到的这个五蕴、这个色身是果报身。只要有果报,有结果,必定会有因,它的因就是我们过去所造的业。因为过去所造的业成熟,就能够组合,重组成为五蕴,业是因,而由业组合的五蕴称为果报。我们现在的这一个色身,这个眼睛,是不是果报带来的?是不是?既然是果报,那么它的原因就是过去所造作的业,而且这种业是由于缘于色爱的业。为什么每个人的眼睛不同呢?知道么?有的人的眼睛可以看很远的地方,但是有的人的眼睛不行,有的人的眼睛可以看很黑暗的地方,但是有的人不行。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不同生命的眼睛是不同的。好像天人一样,天人天生就拥有天眼,天人的眼睛不用练出来的都具有天眼。但是如果我们作为人的话,要拥有天眼智、天眼通,必须通过修习。除非你是证果了,那你的神通自动引发。要不然的话,就要通过修习。为什么称为天眼dibbacakkhu呢?在经典里面叫超越人界的清净天眼,就是说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能够看到我们人一般眼睛看不到的。例如非人啊,鬼类的众生啊,看得到众生过去的业报,看得到未来,这是属于天眼的范围。作为天神来说,由于他的果报很殊胜,所以当他一投生,就可以看得到我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这称为天眼。我们人的眼睛是什么?叫做肉眼。肉眼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看得到呢?不是!红外线可以看得到么?紫外线可以看得到么?我们所说到的人的肉眼,用现在的光学来说,能看到的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光波而已,是不是?还有很多的我们看不到。例如现在这个空间充满了电波,看得到么?但是如果你有手机,就可以收得到很多的信号,是不是?但是我们看不到这些东西,如果用仪器来测,就可以测得到,例如我们身体发出的热能、热量,看得到么?看不到。但是如果是用一个敏感的仪器,可以发现到会有热能发出来。这些是色法还是心法?是色法。如果说看得到我才相信,看不到我不相信。如果这么样,你的眼光实在太狭窄了,是不是?很多东西不是说看得到,你才相信,很多东西看不到,你也得相信。因为它是实际存在的。又比如猫头鹰,猫头鹰的眼睛晚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一到白天就犹如瞎了眼,是不是?猫的眼睛,白天可以看得很清楚,晚上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而很多动物,它们的眼睛具有特别的能力,例如说老鹰,它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很细小的东西的移动,是不是?为什么会这么样呢?因为不同的生命界,它们的果报是不同的。而为什么果报会呈现千差万别呢?由于什么?由于过去的业。所以我们讲到的近因是缘于业生四大,这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它表现为色法,但是它们的成因是由于过去所造的业,由于这种业成熟,投生到相应的界,那么就会拥有相应的眼睛。我们人类的眼睛几乎相差不会太远,所看到的范围也差不多,但是为什么有些人的眼睛很厉害、很犀利,有些人的眼睛不行,有些人的眼睛到了一定年龄会老花,有些人不爱护眼睛变成近视,他近的可以看得见,但是看远的,就比较朦胧,为什么?因为大家的业不同,但毕竟大家都是由于相类似的业投生为人,所以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范围也差不会太多。例如有些人天生色盲,对于这种人来说,有些颜色看不到,据说看到的青草,看到草地,一片灰蒙蒙的,为什么呢?这也是由业造成的。所以我们说眼净色毕竟是色法,而这种色法是果报色法。这种果报色法是由业而生,由业而带来的。所以我们说,眼净色是属于业生色法。

我们如何来辨识眼净色?眼净色不可能单独地存在,它必须得以色聚——聚的方式而存在。聚就是组合的意思,kalàpa 是组合。但只要是组合,它还是属于概念法的范畴,不过如果离开了聚,就没有所谓的眼净色,毕竟色法必须得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如果我们想要见到眼净色,先要找到眼十法聚,就是在我们的眼睛里找到眼十法聚。当我们找到了眼十法聚之后,再去破除它们的密集性,查找眼净色。

应该如何来见到眼净色呢?如果一位禅修者已经有了禅那,他应该先进入禅那,例如可以先进入初禅一两分钟,第二禅一两分钟,第三禅一两分钟,第四禅可以稍微再久一点,例如五分钟或十分钟,从禅那出定的时候,那时他的心很明亮,很晃耀,他就借助禅那之光,然后在眼睛这个地方修四大,先辨识全身的四大,地、水、火、风,一直到身体变得很明亮,之后再继续辨识这个明亮身体里面的地、水、火、风四大,乃至到身体变得很晶莹剔透,然后就不要去注意身体里面,就直接在眼睛里面再辨识它的地、水、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