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比如:现在你生了一场病。生了一场病你的身体遭受苦受,于是说:“这是我的果报,既然是果报要来的就来,它该去的去。”于是你拒绝了吃药,拒绝了看医生,那结果会怎么样?可能你的病会越病越重,小病变成大病,大病变成没命。所以,不要误解、不要把业果法则走向误区。有些果报并不是直接,是间接的,只要我们有这个身体就必须得承受的,因为我们有了这个果报身,就要承受由于这个果报身所带来的相应的果报。但我们通过主观的努力,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现在的果报,使我们所承受的很重的变成减轻,可以这样,或者使它尽快地结束。

例如:我们有了身体,就必然会生病。但是难道我们生了病之后,就拒绝一切的支持业的成熟吗?不是的。我们可以透过主观的努力,透过一些人为的行为,去减轻乃至去终止一些没必要的果报。

就比如:如果你认为你命中注定有钱,你就必然会有钱,钱会从天上掉下来,于是你懒惰,有班也不去上,有工也不去做,那你有可能会发财吗?你认为有一天我中了六合彩就可以,突然一夜之间变成富翁,每个人都是这么样想,但是到底有多少个人能够中六合彩,是不是?还是要依着正当的业果的法则,即使你在过去没有种下善因,今生也不可能中六合彩。你认为:六合彩是种偶然的现象吗?也不是的,它还是在业果之中。而我们更需要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工作,去促使我们在过去所造的那些支持业能够在今生成熟,所以不要什么东西都认命。

明白了业果法则,就应当学习坦然的承受果报、接受现实。果报不好的时候,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我们更应当学会掌握现在,学会改变未来。掌握现在就是如何把握现在我们生起的是善业还是不善业?透过我们现在造的善业,可以改变未来。如果我们放弃了把握好现在,我们未来就不可能改变的,它只能够遵循着业果的法则,你不可能得到提升。

我们说到的可以改变未来,即使你的令生业使你投生到很糟糕的地方。例如:你的令生业使你长得很丑陋。长得很丑陋,这可能就是你过去所造的不善业带来的。但是你认为是长得很丑陋,你一辈子就丑陋下去吗?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吗?不是的。也许你在童年,在少年的时侯长得确实很丑陋,但是你可以透过不断地散播慈爱,那到了中年或晚年,用俗话来说你的相会变,就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你的令生业使你投生到一个很贫穷的家庭,那我们可以通过努力,通过主观努力,促使我们过去所做的那些支持业成熟。我们可能在幼年、在少年,乃至在青年的时候,可能还是很贫穷。但是我们到中年和晚年的时候,有可能变得很富裕,这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和通过掌握好现在从而改变未来。

因此,佛教既教我们要接受现实,同时,更教我们要改变未来、改变我们的命运。我们未来的命运,还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是业果法则的一些规律。

我们讲了业果法则之后,接着继续来讲造业的心和果报的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讲这些造业的心和果报的心之前,我们先来讲一讲结生。

结生就是一个众生他投生到哪里。一共有四种结生:

第一种是恶趣的结生apàya…panisandhi。恶趣结生就是一个人投生到恶趣,投生到四种恶趣里面去;

第二是欲善趣的结生kàmasugati…panisandhi。就是一个人由于善业、欲界的善业,使他投生到欲界的善趣。那当他投生到欲界的善趣,这种投生称为欲善趣的结生;

第三是色界的结生rapàvacara…panisandhi。一个有情由于造了色界的善业,使他投生到色界梵天去。当他投生到色界梵天,这个称为色界的结生;

第四是无色界的结生arapàvacara…panisandhi。当一个人造了无色界的善业之后,使他投生到无色界梵天,那么在无色界梵天的结生就称为无色界结生。

我们讲了这四种结生之后,这四种结生又和造业的心有关。在我们造的善业和不善业当中,只要我们造了一定的善或不善的业,当他在结生的时候,它是以结生心的形式呈现的,而使他投生到相应的这些趣当中。

有这四种结生,而执行这四种结生的一共有十九种心,我们称十九种结生心。十九种结生心都是果报心,也就是说,在果报心当中有十九种心能够执行结生的作用。在我们发下去的那张表里面,有一张表是讲十九种结生心的。

我们来看看这十九种结生心和这四种结生有什么关系。

在七种不善果报无因心当中,有一种是不善果报的舍俱推度心。这种推度心可以使一个有情投生到恶趣里面去,这种称为恶趣的结生。也就是说,只要一个有情投生在恶趣里,它的结生心就是属于不善果报的舍俱推度心。无论恶趣的有情多么多,数量多么之大,但是它们的结生心只有一种,都是不善果报舍俱的推度心。

而还有一种欲善趣的结生是属于无因心,这种由于能够投生到欲善趣,它还是属于善果报心。然而这种善果报心它是属于无因心,也就是在十八种无因心当中的八种善果报的无因心,有一种是善果报舍俱的推度心,这一种推度心可以使一个有情投生到欲界善趣,然而由于这种心只是无因心,它是一种很弱的心,所以,即使一个有情能够很有幸的投生到人天善趣,然而他是先天性的残废,或者他是身根不全,先天的瞎眼、聋子、智障等等。所以,这个称为欲善趣的无因结生,如果是投生到天界也是,他是一类很低等的天神。

而如果一个有情是以八大果报心的其中一种结生的话,那他将能够投生到欲界的人天善趣。而以八大果报心的其中一种投生到人天善趣,这些都是属于欲善趣的结生。这八大果报心就是包括了悦俱和舍俱的智相应或者智不相应的有行或者无行心。我们生而为人,乃至到六欲天的所有的天人,只要他不是无因结生的,都是这八大果报心的其中一种,执行结生使我们投生为人,或者使一个有情投生为天人。

而五种色界的果报心,可以使一个众生投生到色界的梵天,那个称为色界的结生。对于初禅的果报心,可以使一个有情投生到初禅的梵天;第二禅和第三禅的果报心,可以使一个有情投生到第二禅的梵天;而如果是第四禅的色界果报心,可以使一个有情投生到第三禅的梵天;如果是第五禅的色界果报心,可以使一个有情投生到第四禅的梵天界,这些是色界的结生。

而四种无色界的果报心,可以使一个有情投生到和他的这种果报心相应的无色界天。所以,这些都是无色界的结生。

那为了再具体一点,我们再讲一讲造业和果报之间的关系。

造业的心是属于什么心?属于速行心。那我们造了什么样的业,这些业在产生果报的时候,是由哪一种心来体验的,我们现在就来讲一讲。

我们先讲不善业和它的果报。不善业有多少种不善业呀?一共有十二种不善业,即:八种贪根心、两种嗔根心、有两种痴根心。但是,如果是在结生的时候,掉举相应的痴根心不会带来果报,因此只有十一种,也就是除了掉举相应的痴根心之外的其它十一种不善心,在结生的时候会带来投生到恶趣。

而投生到恶趣是以什么心执行的?是以不善果报的推度心,是不是?所以在结生的时候,所有这些心只要遇到因缘成熟,在一个众生结生的时候,他所带来的心是这种心。而这种心所执行的,就是那个众生投生到恶趣地里面去,无论是地狱,或者畜生,或者鬼,或者堕恶趣的阿修罗。

而十二种不善心在造下之后,也有可能在生命期间成熟。在生命期间成熟表现为哪些心呢?表现为七种不善的果报心。例如:不善果报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还有两种:一种是领受心,一种是推度心,是不是?虽然说我们造的不善业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是它所带来的果报,如果是在结生的时候产生果报的话,它所带来的心只是一种不善果报心,结果就是使一个有情堕落到恶趣。而在生命期间,这些不善果报给我们的体验,只是透过眼、耳、鼻、舌、身这五识,还有领受心和推度心来体验的,而推度心又有可能在意门心路过程里面,它作为彼所缘。

这个是不善业和不善果报它们之间的关系。

那下面我们再来看欲界的善业和果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一个人造下了殊胜的三因善业,那这种殊胜的三因善业,在结生的时候将能够带来三因的结生心,到底三因和二因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再讲一讲三因和二因善心的关系。

三因的善心就是当一个人在造作善业的时候,如果他生起的心是智相应的心,无论他生起的是悦俱或者舍俱,是无行或者有行,由于在这些心里面都具有了无贪、无嗔和无痴这三种美心所,我们称为善因,所以它称为三因心,这三种美因。

那如果一个人在造作善业的时候,他生起的是智不相应的心,也就是说,他在造善业的时候是糊里糊涂的造,他没有思维业果法则而造,或者他不相信业果法则,他还仍然去造善业,这个时候他所造的是智不相应的善心,这种智不相应的善心称为二因心。

由于二因心它只有两种美心所,即两种遍一切美心的心所:无贪和无嗔。因为是智不相应的心,所以没有无痴,没有称为智的无痴。当一个人造下智不相应心的时候,他造下的是二因的善业。如果一个人在造智相应的心的时候,他造的是三因的善业。

我们再继续再看看,什么是殊胜的三因善业呢?依照业果产生的能力,善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殊胜的善业,一种是低劣的善业。殊胜的善业是由清净无染的心所造作的,而且在造业之前、造业的时候和造业之后都有良好的动机。例如:在布施的时候是用如法得来的、正当所得来的财物去布施,而且布施的对象是有戒、有德行的人。在布施之前感到很欢喜,在布施的时候感到很欢喜,在布施之后感到很满意,这些是属于殊胜的善业。

相对于殊胜来说,是低劣的善业。低劣的善业就是动机不纯,例如:用不正当的财物来去布施,或者你布施的动机不纯。例如:你去布施,你去送东西给人,你的目的是为了要贿赂他,讨好他,或者获得某一样更大的利益,虽然你的这种送礼的行为是一种布施,但是你的动机不纯,所以也是属于一种低劣的善业。

又或者你在布施的时候带着傲慢的心,自赞自许,自我标榜,或者透过踩别人、诽谤别人、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来做善行。比如:“我布施了那么多,你才布施了这么一点点,像你这样我宁可不做才好,那么丢人!”类似这样的,这个就叫做损他人而抬高自己,即使你造的善业是很强,但是也会因你的自赞毁他而贬低了,这个也是属于低劣的善业。

或者有时候我们在造一些善业的时候,你布施了之后又感到很后悔:“哎呀,我怎么会刚才给那么多!”你感到后悔,这个时候变成说,本身你造的业是很好的,反而会由于你的后悔而使它大大的减轻了,或者说大大的打折扣了。因此,造善业也有殊胜的和低劣的。

又比如:你所布施的对象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很有修行的人,你的这种布施即使你布施的物品是很低劣的、很低贱的,但是由于接受者很殊胜,你的这种善因可以带来很殊胜的果报。而如果你布施的都是一些没有戒德的人,例如:你布施的那些都是没有持戒的,他是乞丐,他是骗人的,或者他只是一些连五戒都谈不上的人,那你布施的再多,但是由于接受者的功德很少、没有戒德,你的布施会大大地打折扣。

就好像在天界里面,在鬼故事里面Petavatthu(《饿鬼事》)里面讲到的,有个叫做lndaka和Aikura的故事一样。当佛陀在三十三天讲阿毗达摩的时候,当时有两个天人,也去听闻佛陀讲法。他们由于先到就坐在佛陀面前,后来只要有其他高等的天人来,那么其中的一位,应该是Aikura,他就要往后退、往后退,结果不断地有高等的天人来,那最后这个Aikura天人就退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据说十二由旬那么远的地方。而lndaka他就坐在那里不动。

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差别会那么大呢?因为在过去生的时候,很久很久以前,那个Aikura,他是一个大慈善家,每天他都煮了很多的饭菜去供养那些穷人,据说那些穷人就排了很长的队伍,他每天都这么样供养。但是,由于他供养的那些都是属于没有道德的人,没有持戒的人,所以即使他这么样供养了很长的时间很久的时间,但是他的善业却不能够很殊胜。由于他所供养的、所布施的这种善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使他投生为天人,但是他投生为比较低的天人。而那个叫lndaka的,他之所以能够投生为高等的天人,只是因为他曾经布施了一勺饭给Mahàkaccàna尊者(迦旃延尊者),因为他供养了这一勺饭,而投生到高等的天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是因为接受者的不同。因为接受者Mahàkaccàna尊者(音译:马哈咖吒那),他是一个断除了一切烦恼,已经圆满了无学戒学、无学定学、无学慧学,拥有了解脱和解脱知见的漏尽圣者。所以他的布施的功德,远远比那个Aikura每一天都布施排着长队的那些没有德的人那么多。

也就是说,即使你把一百车、一千辆车、一万辆车的石头都堆积起来,你都不如像一座大山那么高,是不是?你不能够说“我现在我已经运了一万辆车的石头堆在那里”,但你运了一万辆车的石头,你也不如一座大山那么高,那么多的石头,是不是?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善业也分为殊胜和低劣的。

对于一个人造下了殊胜的三因善业,在他结生的时候,就能够带来三因的结生心,使他能够投生为三因结生的人或者天人。而在他的生命期间,将能够体验到八大果报的无因心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