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悍明-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屯田官的使命主要有三项,首先是管理一个或几个田庄的民政事务,耕种,税收,户口,刑名。商贸等等,总之和县令的使命差不多。其次是要管理民兵。由于中原战乱频繁,地方盗匪多如牛毛,鞑子又虎视眈眈,因此每个田庄都会安排几名老兵,协助你们训练青壮,平时维护治安,战时要充作民夫,帮助大军作战。最后还要就是发展田庄的经济,本爵已经和一些商人达成了协议,将田庄的农民租借给他们,你们的任务要监督商人,避免他们盘剥过度,还要寻找更合适的路子,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说到这里,顾振华顿了顿,让在场的众人都消化一下。然后他才说道:“屯田官有些像县令,不过又有相当的不同。县令管理一县,是靠着士绅,是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而你们则是直接和百姓接触,手中的权力更大也更直接。责任也更大,读书人不是讲究达则兼济天下吗,你们只要能让手下的农民过得好了,升官进爵,指日可待。”

“本爵对你们进行培训,也是让你们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都能承受屯田官的使命。有简单的体能训练,还会安排了解农事,学习民政。总之长短不拘,三个月到半年之间,考核成绩优秀的,就首先就职上任。至于会不会刷人,这要看大家的表现,如果你们跑两圈就昏倒了,这样的人本爵也没法用。总之外面的士子多着呢,你们退出了,正好给别人挪地方!”

顾振华一口气将疑惑简单的回答了一下,在场可没有一个傻子,别看屯田官要学的东西多,看起来没有进士清贵,但是他们绝对敢保证,外面还有无数人在盼着呢。

大明的读书人一辈子就是考试当官,有了这个机会,谁能忍心放过啊!

刚咂摸了圣人微言大义的秦时孝突然站了出来,“国公爷,照您的意思,屯田官和干的就是吏员的活啊,这以后升迁有没有影响啊?”

“哈哈哈,官吏官吏,官和吏都是连着的,何必分得那么清楚呢,本爵用人,只讲才华,不问出身,干得好,出将入相,干得不好,就算你是状元郎,本爵一样不屑一顾!”

官吏其实在后世统称都是公务员,都是给政府办事的,任何人都要从底层做起,一点点的向上升迁。

可是在明代并不是这么回事,虽然都在衙门办事,可是胥吏只是官员的仆人,大明朝上至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至官员百姓,全都对吏极尽贬低之能事。顾炎武就说过,害民者有三,乡官、生员、胥吏!

老朱这么恨胥吏,也是有原因的,他老人家苦孩子出身,受尽了小吏的欺辱,因此当了皇帝之后,就用严刑治吏。

手下的官员打死了胥吏,老朱还给人家发奖。

这种做法其实从后世的观点来看,完全是缘木求鱼,搞错了方向!

吏员本身执行的是政府权力,要想防止吏员残害百姓,那就应该规范吏员行为,建立严格法度,加强监督,同时要给予吏员升迁的机会,有了奔头,为非作歹的心思也就少了。

可是老朱却贬低胥吏,视之贱民,社会上更是百般看不起他们,稍微有点身份的,都耻于和胥吏联姻。

一群有了点小权利,又被人家看不起,没法升迁的人,他们能干什么,就只剩下捞钱的一个任务,因此明朝的吏治崩坏,官员还是小事,真正麻烦的就是胥吏!

顾振华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畸形的官吏制度,每个官员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了政绩才能升迁。说白了就是打通官吏之间的鸿沟,任何人都要从胥吏干起。

这么做的好处多多,胥吏总比官员多得多,这么一来,录取人数就会大大增加,也给了更多读书人机会,不至于浪费人才。

而且由于读书人的加入,胥吏队伍的素质也会快速提升,有了过硬的行政体系,才能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至于官吏打通之后,更能方便监督,降低贪腐**。

不过有些问题也不需要明说,只是一个任人唯才就足够了,这些书生听到了顾振华的话,就毫不犹豫的点头,全都卯足了劲头,关系一辈子荣华富贵的事情,就算再难也要咬牙挺着。

这些书生们恐怕还是人生第一次,排成了整齐的队伍,绕着校场跑圈。常年的读书,已经让不少人的身体格外的虚弱,没跑几圈下来,就呼呼气喘,一颗心都仿佛跳了出来。

“朱兄,你可要加油了啊,这点考验就承受不住了?”

朱成海急忙往旁边一看,只见几个年轻的士兵正站在那里,中间的一个正是吴焕举!

“吴兄,你怎么当兵了啊?”

朱成海差点眼珠子掉了下来,他在屯田官的考试中,没有见到吴焕举和吴凯杰,还以为他们哥们根本不在乎,而是想要考科举呢!可是哪知道竟然跑来当兵了,吴氏兄弟可是有才子神童的名声啊,怎么和大头兵搅在了一起,朱成海只觉得自己的大脑都不够用了。

“朱兄,辛弃疾不也投笔从戎吗,你可要好好干,别丢了咱们福建士子的人啊!”

邪门的世道,从来都是文贵武贱,怎么文人要接受军训,更有甚者还加入了军队。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不过每一个人还都为了自己的前程在拼命的奋斗着。

弄到了这么多的读书人,安**的人才储备也就充足了,顾振华返回河南的心思越来越强烈了。

只是在回去之前,这位国公爷又弄了一手让天下人跌破眼镜的事情。自从东林党被抄家之后,大量的丫鬟佣人,甚至一些小姐贵妇,只能被充足奴隶,贩卖到各处,按照常理,她们多半是要卖到秦淮河的,去卖笑为生。

可是这次去十分出奇,一个都没有送来,老鸨子们都吓了一跳,急忙各处打听,结果才知道竟然全都被安**买走了。

而且更让她们吃惊的事情还在后头,安**不光买走了这些女人,还派人到了秦淮河。各家的歌女,只要检查身体健康,愿意脱离这个火坑的,安**全都出钱。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各处都议论纷纷,虽然把东林党的人给抓了不少,秦淮河的生意也差了,可是好歹这也是江南最好的销金窟,妈妈们哪里愿意把摇钱树让出去啊,可是面对着强势的安**,她们也不敢阻拦,不少歌女都用了超低的价钱买走了。

与此同时,一个说法也快速传播出来,据说蓟国公顾振华龙精虎猛,夜夜笙歌,身边根本离不开女人。

一天至少三五个,十个八个也不算多,更有人说学了什么黄帝秘术,日夜百女侍奉。更有甚者,一些江湖郎中扛着幡子,到处说顾振华用了他们的神药。骗的不少贵公子上当,结果还搞出了猝死案,闹得沸沸扬扬。

就连不少官员都信了这个说法,一见到顾振华红光满面的样子,他们全都暗暗竖起了大拇指:身体真好!

第一百四十七章有媳妇了

买女人当然不是为了享受,安**一大帮老光棍,而且还都是从北方带来的,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安稳的家,可是会影响军心士气的。偏偏一时间也没法找那么多的女人给他们,这些犯官的妻女和丫鬟,个顶个的漂亮水灵,配一大帮大老粗,绝对够用了。

另外军队当中,也不能光是男人,凡事都要讲究个阴阳调和,最起码要有一些医务兵,最好再有点文艺兵。

很显然在这种时代,好人家的女孩是绝对不会送到军营里头的,唯有从秦淮之地招募一些女人。进了安**也算是有了正经的出身,洗心革面,从新做人,以后就嫁给军队,也正好调和阴阳。

除了买女人之外,其实顾振华也没有放过其他行业的,医生,兽医,木匠,泥瓦匠,织工,铁匠,船工,总而言之,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就毫不犹豫的招募。

别看江浙是个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但是这也是权贵豪商的繁荣,和底层的老百姓关系并不大,尤其是这些年战乱频繁,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相当多,南京街头的乞丐都暴涨了十几倍。城墙根蹲满了讨饭的叫花子,对这些人顾振华也没有能力全都救济,只能招募其中有些技术的。

经过了半个月的准备,顾振华一共招揽了一万三千多人,其中两千二百名官员,三千五百名女人,各种技术人才一千出头,其他的都是有心参军的青壮。

人员差不多了。也到了动身离开的时候,顾振华找到了马士英,向他请辞。

“老弟。我是真希望你留在京城,多帮帮我,可是我也知道老弟志在中原,你放心吧,没了东林党的掣肘,以后安**想要什么,我都全力帮忙。等着老弟恢复北庭,齐唱凯歌的那一天啊!”马士英笑着说道。

“先谢过元辅的美意了,我有几句肺腑之言。希望元辅能够听一听。”

顾振华说得十分郑重,马士英也不敢等闲视之,急忙说道:“老弟,你说吧。我一定好好听着。”

“元辅。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满清的主力还在对付李自成,如果流寇撑不住,最迟明年满清就会南下。如果流寇侥幸撑住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我们的压力一样会陡增。安**的主力放在了河南,就是想挡住中原,避免清军直接南下。但是山东一线必须防御。元辅要安排人手啊!”

马士英一听,也频频点头:“老成谋国之言啊。此次抓捕东林党,有些杂鱼过江到了史可法的军营,史可法在五天前上奏,希望领兵北伐。”

顾振华哈哈一笑:“史阁部这是要避难啊!”

“没错,我也怕他携兵自重,因此迟迟没有答应。”

“元辅是想让史可法去镇守山东一线?”

“哎,本来这种时候最好是陛下亲征,只是陛下年幼,监国也没有这个胆魄,偏偏我和阮兵部都是政务缠身,算来算去,资历足够的大臣只剩下了史可法,他又在江北督师。只是我担心给予他太多的权柄,反而会给东林党死灰复燃的机会,因此格外的为难啊!”

顾振华想了想,然后笑道:“元辅,史可法其人才略不足,又不懂用兵打仗,其实不值得提防。我反倒是担心他对付不了满清,白白的给人送菜。”

“应该不至于,最近我接到了不少报告,说山东各地义民众多,全都自觉抗清,青州等地已经回到了义民的手中,正翘首以盼朝廷的大军,如果派史可法过去,整合这些力量还是没有问题的。”

“元辅,既然如此,我同意让史可法北上,不过有一点您也必须做好准备,在徐州,扬州等地,要设立防御体系,另外要全力支持沈廷扬的水师,如果条件允许,把福建郑家的水兵要调上来。构建几道防线,层层消耗满清的兵力,即便是挡不住,也能争取时间!”

“嗯,老弟说的有理,只是这守将该用何人呢?”

“徐州那边我会安排,至于扬州,我建议用江阴典吏阎应元。”

马士英一听顿时就把眼睛瞪大了,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老弟,小小的一个典吏何德何能,能守住扬州吗?

“能,元辅,你就放心吧,此人绝对有这个能力!”

顾振华敢拍着胸脯打包票,也是有原因的,在历史上满清打到了江南,阎应元率领着江阴军民发动起义,苦守江阴81天,满清折损三王一十八将,死伤七万五千余人,江阴城破之日,全城玉石俱焚,只余老幼53人。

时人有做歌:宜兴人,一把枪。无锡人,团团一股香。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常州人,献了女儿又献娘。江阴人,打仗八十余日,宁死不投降。

守孤城,用民兵,上下一心,军民一体,江阴抗清堪称天下的表率,八十一天的血战,重创了鞑子的士气,如果再有一两个城市能有江阴的英勇,或许大明江山还有救!

阎应元作为奇迹的缔造者,要是资源再丰富一些,守卫扬州应该没有问题。至少会比史可法强,毕竟在历史上史可法守卫扬州,前后交战的时间不过一天左右,就丢了江北的重镇,史可法也死在了清军的手上。

这位被捧上天的史阁部,或许是个忠臣,但是距离能臣,距离救国之臣,还差的太远了。要是阎应元在,或许就不会有扬州十日了吧!

“老弟,既然你一力推荐阎应元,那老夫就破格提拔他。不过他一个文官出身,恐怕不懂练兵,老弟要是能留下一些人手,那就再好不过了。”

“元辅放心。这是我分内之事!”

顾振华这么做无非是想南明多撑一段时间,千万不要一触即溃了。和马士英商量妥当之后,顾振华又去拜别了小皇帝朱慈烺。

小皇帝对顾振华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拉着顾振华的手,眼泪汪汪的。

“蓟国公,大明的江山全都靠着你披荆斩棘,可千万要顾惜身体,朕等着你的捷报啊!”

“陛下放心吧,东林奸党以除,上下一心。和衷共济,只要过了眼前的难关,大明一定会有中兴的时候!”

顾振华和小皇帝依依惜别。朱慈烺突然让人捧来了一封圣旨,还送来了一品诰命的朝服。

“蓟国公,本来还想着在南京替你大办婚事,没想到国公又要这么匆匆离去。这些都是朕赐给夫人的。她也受苦了。”

“多谢万岁体恤,微臣代妻子叩谢天恩!”

辞别了小皇帝,又再度北上,站在了船头之上,顾振华的心里也是不断的翻腾,此次离开了南京,只怕接下来多半就要和鞑子死拼了,江南的富庶之地。只怕要说再见了!

“想什么呢,不会是想尚姑娘吧?”梅珺若笑着问道。尚珮本来还要跟着顾振华的。可是听说安**有了海军之后,这位琉球的小公主也是复国心切,当即就跑到了沈廷扬的水师军营,一个活泼泼辣的小公主跑了,顾振华还真觉得身边空落落的,当然在这种时候,他是不会承认的。

“娘子,你没觉得自己有点变了吗?”

“哪里变了?”

顾振华猛地抱起了梅珺若,在船头转了几圈,然后放下了气喘吁吁的小姑娘,手指轻轻刮过小丫头的鼻子。

“变得不自信了呗,你不知道我的魂都被你勾去了,哪还有心思想别人啊!”

顾振华说着,抱起了佳人,就往船舱里面走。

“宝贝儿,让我好好证明一下,是多么迷恋你!”

“死样,大白天的快放开我。”

梅珺若狠狠的掐着顾振华的胳膊,哪知道这家伙就像是一个木头,根本不在乎,小姑娘都急的哭起来了:“振华别闹了,姨娘她老人家都教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