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旗 作者:曹若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丹心旗 作者:曹若冰-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阴风飒飒,鬼火邻邻,绝谷,已沉于黑夜之中。
  圣华仍旧坐在细草上,脑海里出现了所有的经过。
  要杀他的师父……
  挨打的红衣女郎……
  金刚幡的五个手下……
  三十六具尸骨……
  七个杀他的怪人……
  云梦家中的大火,他母亲的鲜血……
  法正大师的宝相……
  一幕一幕的,浮映在脑际。
  他恨!恨这毫无人性,满染血腥的江湖。
  斗然间,他像是变了一个人,原有的仁慈心肠,沌厚无比的本性,己被这恨蒙蔽得半点不存。
  他脸上露出了阴森森的冷笑,两只碧绿光华的星目,暴露慑人的光芒。
  这是煞气!杀机!
  倏地,他冷冷的哼了一声,喃喃道:“为什么他们都不放过我?为什么——”
  “哈!杀!只有杀,才能使我心情平静……”
  他跃起身来,单薄的衣服外层,排出阵阵的热气,很像是刚出锅的蒸笼。
  环目扫视,自己的周围,却是一个桶样的深壑。
  碧光梭巡,虽是黑夜,一草一木,都滑不过他的那只如电的神目。
  左右两端,是两座连绵不断的山壁,只有前后是狭窄的壑道。
  这里,看不出路,嵯峨怪石,千年古木,乱草奇花,遍地皆是。
  他不愿久停,信步往前行去。
  走得非常急迫,晃身就在三五丈远。
  大约有顿饭的光景,壑道越走越狭,变成了名符其实的绝谷。
  越往前走,越加狭窄,永无尽头。
  如果像这样的走,不知要走到何时,方能走出了这座绝谷?
  他是这样的盘算着。
  风停了,只剩下无数的莹莹鬼火,这绝谷,静寂得和死的一般,实在有些怵人。
  他陡地停住,略加思考,将方向辨别了一下,不觉哑然失笑,原来他走的是正南方。
  转身,再往北面走。
  这面的情况和南面差不了多少,但他不愿放弃另找别路。
  盏茶之间,他已走过四五里路,身上的衣服已经全干了。
  蓦地,一只夜枭,发出慑人心神的哭嗥,划破了死般的寂静。
  圣华偶而一惊,顺目看去,原来是十多株参天的古松,杂乱无章的排列在眼前。
  他停下了脚步,仰望古松,不觉微微的叹了口气。
  他恨了,恨上天对他太不公允,为什么不让他幸福的安享家庭的温乐。
  想的事太多,凉风突袭,使打了个冷噤。
  他收回目光,正要继续前行。
  “咦!”
  他斗然发现在古松的里层,靠山壁之面,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壁洞。
  不禁好奇心起,很自然的就向壁洞那里走去。
  走着走着……
  窜过了那几株杂乱无章的古松。
  倏地……
  一股轻微的臭味,直冲鼻端。
  他暗中心动,想道:“这怪臭莫非是石洞中传出的……”
  他有了千佛古寺的奇遇,经验要比第一次丰富。
  缓步走去,出现眼帘的,的确是个仅能容一个人进出的洞口。
  伏腰运足目力,向洞内探视。
  漆黑的洞,什么也看不见。
  怪臭时有时无,倒是由洞内排出。
  他机伶伶的打了个冷战,停步思索,是进洞?还是不进洞?
  不过,他断定这山洞之内,必定有腐坏的生物,是人?
  是兽?可就不得而知。
  良久,他下意识的呸了一声,自道:“既来之,则安之,我总得进去看看……”
  他将神功又运行起来,猛地里一伏腰,闪身进洞。
  里面很宽敞,也很干燥,足可容三四个人并行。
  可是,还没有走到最尽头。
  他咳嗽一声,依着洞壁慢慢的往里面探进。
  奇怪,往里去,反而不大宽敞了,而且,还要转三个小弯。
  他神功运起,视力骤增。
  经过的地方,并未发现有任何东西。
  隐隐的,又传来那股怪臭味,这臭味不断的传出,并无间断现象。
  好奇心更强烈,促使他加快脚步,毫无顾虑的直往里闯。
  很快的就来到洞的最里层。
  凝神探视,这洞壁十分光华,约有五丈方圆,但却空空如也,任何物件也没有。
  他不禁大为惊奇,不知臭味发自何处?
  他始终不信这怪臭是天然有的。
  在他,是要证实这怪臭的来源,是人?是兽?在什么地方?
  于是,他沿着壁的边沿,一步一步的顺右手,往左面仔细走去。
  他走了将近二十多步,臭味似乎越来越浓,他知道快寻着发臭的地方。
  心,也加速了跳动,他怕又和千佛寺的奇遇一样,发现三十六具尸骨。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往前行。
  倏然——
  最中间的洞壁,有一道斜形错开的长门。
  这个门是天然生长的,但却异常巧妙,不走到跟前,任凭多好的眼力,也别打算一眼看透。
  他停了一停,考虑要不要探视。
  最后,他想:“像这种人烟绝迹的荒壑,决不会有人死在此处,更不会有千佛古寺相同的情况……”
  他微微的一笑,跨步张目一看……
  只见他脸上的颜色一变,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又倒退了三步。
  他张口结舌,楞了好半会,方结结巴巴的道:“人!又是人……”
  “真怪!何以这儿也会有人?”
  他诧异的瞪着那古怪的门,想不出是因为什么而出现死骨。
  原来这石门之内,如同一间套房,可以容纳五六个人站立,靠壁的右面,坐着一具枯骨。
  除了枯骨之外,没有任何东西。
  圣华不由仰天一叹,悠悠的道:“唐圣华啊!这种百年难遇的怪事,怎么都叫你一人碰上了呢?……”
  事到如今,也不得不看个究竟。
  这时,他只有惊异的份儿,根本无所谓怕。
  硬着头皮,只好侧身闪进门内,再走到那具枯骨跟前看视。
  只见那具枯骨的头上,有一道刀剑砍裂的创口,长有五寸,连到左眼。
  头发,胡须,洒落在左近。
  左臂骨齐肩之处,像是被掌力震碎,但没有断落,只有平寸还接连在肩上。
  两条腿骨尚属完好,可是,零零落落也有不少的伤痕。
  那枯骨的头卢歪斜,右手垂地,衣服破碎不堪,满地都是。
  估料死状,大约在未死之前,颇为痛苦。
  除此,却看不见旁的物件。
  他面对着这种怪事,凝思很久,搜尽枯肠,都解答不出这个谜来。
  谜啊!是一个奇怪的谜……
  他不服气,有一点他己经明白,那就是死者定是被人围殴重伤而死。
  然而,为什么?无从知道。
  谁下的毒手?更是摸不着头脑。
  偶然间,他剑眉一扬,星目蓦张,将每面的每一个角落,都探视一遍。
  显然,他想找寻蛛丝马迹,判断这具枯骨的来龙去脉。
  可是,他失败了,连影子都没有。
  站起来,在洞内来回的走动,极力的思索。
  这番心机,他又白白的耗废了。
  他想出了神,根本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也忘记了地下的枯骨。
  来往的走着,也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心,脚下不经意的碰了枯骨的脚骨一下。
  圣华心头猛烈的一跳,那知就在这个当口,却听得“当”的一声。
  圣华又不由一怔,星目循声瞟视过去。
  奇迹发现了,原来他碰着枯骨的脚骨,使骨背略微震动,打骨背上掉下一把长仅七寸匕首。
  这匕首锋锐无比,金灿灿的,光耀夺目。
  他赶忙拾起匕首,匆匆的一看,觉得这东西很面熟,就是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这把匕首既是由背后落地,当然还有旁的物件,他急于要探求旁的证物,虽觉这东西面熟,也不愿多想。
  侧身依着洞壁,轻轻的将肩骨推动了几下。
  “沙……”
  落下一个黄色绸绫小包,这小包卷得很札实,只有儿臂粗细,三寸多长。
  圣华心头冒出喜意,心说:“这里面必定另有文章,说不定死者的全貌,都埋藏在这小包之内……”
  他拿起小包,闪退了四步,盘坐在地,将小包慢慢的打开。
  眼看小包即将打开,忽地一道杏黄色的光芒,从包内冒出。
  圣华不觉怔了一怔,在他想,这光芒不是黄金,定然在是兵刃暗器,否则,怎会发出光芒来。
  定了定神,继续将包打开。
  杏黄色的光芒,越冒越大,不大工夫,赫!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面黄光四射的小旗。
  在旗的旁边,有一条长约六七寸的白绫,隐约间,似乎绫上还写着有字。
  这是个很惊奇的发现,觉得总算得到了答案。
  他先伸手捡起了那条白绫,放眼看去,太暗了,字迹模糊,看不十分真切。
  再将匕首移近白绫,提运神功,行足目力,就匕首反射之光,抬眼望去——
  “唉……”
  原来白绫之上,是以血写的三行小字。
  “我盗圣旗,人夺我命……”
  圣华大大的一震,口里喊道:“圣旗——丹心圣旗?”
  他目光仰望洞顶,又道:“如此说来,我师父的丹心旗,就是此人盗走,这人是谁……”
  这个问号,飘袭脑际,忙回目向白绫上看去。
  只见第二行写道:“聚众夺旗,杀明元者,淮江令……”
  第三行上写的是:“指使淮江令杀明元者,金……”
  这“金”字显然是整个字的一半,那一半是什么,想是此人气绝身亡,写不下去,也许是血流光了,无法继续写出。
  圣华很急促的将两行字看完,心跳加剧,热血沸腾,尤其是看到“明元”二字,头脑中轰然一声大响。
  他几乎昏倒,但仍能努力支撑。
  他心中有些明白,赶紧将匕首拿起,翻来复去的看,最后,终于叫他在柄上看见了一个“唐”字。
  他脑中又接连的轰了两下,双目发直,凝视那把匕首,像是着了魔,一动也不动。
  很久很久,突见他凄闯的喊出一声:“爹爹……”
  他热泪夺眶而出,一口气蹩住在胸口,呼吸受阻,人也就昏倒在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洞内的枯骨,的确是唐圣华的父亲。
  他父亲在江湖上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人称“八步追魂”唐明元。
  唐明元早从圣华祖父的口中,得知丹心旗落在何人的手中。
  因为,举天之下,只有圣华的祖父,知道千佛寺的法正大师,就是当年握丹心圣旗的禅宗。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风雨之夜,唐明元居然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到千佛寺盗得丹心旗。
  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功夫不及法正太多,旗到手中,一直不敢有所行动,隐藏家中。
  他曾经数次探听千佛寺的情况,待法正他们自裁在秘洞中,他才在十多年前,偷偷的拿出旗来研究。
  那时的唐圣华才不过一岁多,而法正大师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恩人的后代,就是盗旗的正凶。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盗旗的事,却被另外一位狂人在无意中发现。
  这个狂人是圣华母亲年青时代的情侣,然而,并没有娶得她,而怀恨在心,埋名深山。
  但这个狂人却将丹旗的消息,透露给淮江七令,命七令拦杀唐明元和他的全家。
  (这个狂人是谁?容笔者慢慢再交代)
  三年前,又是一个暴风雨之夜,唐明元以为没有人知道他的行动,独自带领从人,赴荒山挖取玄碧奇录。
  事实上他的行动,早在七令的监视之中。
  他走到荒山,就被淮江七令的人马截住。
  雷,雨,电,风,如江河堤溃,狂扑打斗之人。
  猛烈的拼杀,只怕有顿饭的工夫,方始静止。
  尸横遍地,鲜血被雨水冲流,淤集在一个山凹中,简直变成了血潭。
  唐明元带的人,半个都未逃劫数。
  只有他自己,在混战中,在暴风的黑夜,带着半条命,方逃到这个绝谷中。
  他对这儿的地势极熟,很快的就进了这个小山洞。
  淮江七令追寻唐明元七天七夜,就是发现不了他,到目前为止,并未放松寻找。
  七天之后的黑夜,淮江七令又奉到狂人之命,到云梦烧杀唐明元的全家大小。
  只有圣华逃脱了魔掌,母亲自刎在宝剑之下。
  唐圣华苦奔了几年,他满以为能寻着他的父亲,报仇消恨。
  如今,父亲是寻着了,可是,却已变成了一堆残破的白骨。
  那唐明元到此洞之后,自知受伤太重,命在旦夕,方从腰间取下白绫,咬破中指,写出三行小字。
  血尽力竭,余下最后一口气,包妥丹心旗和白绫,连同毙手金刀,压在背后,断气归阴。
  他怎知三年后的今夜,到此寻着他的,是他的独生爱子?
  而且唐圣华是仇家淮江七令劈落绝谷,方寻得自己的葬骨之处。
  而且唐圣华又是法正的徒儿,因果循环,鬼使神差,致有此结局。
  圣华昏绝洞中,也不知经过几许时光,方悠悠的醒转。
  他血泪俱下,他大声喊着:“爹爹……母亲……”
  哭是懦弱的表示,尽管伤心,他终于忍住了血泪,摊开了丹心旗,仔细的一看。
  只见此旗两面都隐现两只如生的凤凰,嘴里都含着一颗鲜红的丹心。
  除此之外,旗中的一面,印有蝌蚪小文,衬托出山水峻峰的图案。
  另外的一面,却明白的印出“丹心八绝”,“迷光错影”
  两种绝世武学的练法。
  旗乃杏黄色,非绸非绫,非丝非棉,亦软亦硬,猜不出是什么质料。
  圣华惊奇,欣喜,忧伤,愤恨,满肚子的不同滋味。
  突然,他牙关紧咬,恨声道:“我要杀尽这群恶魔,我要苦练这两种奇功……”
  金晃晃的毙手刀,斗然插进地中,只剩下刀柄。
  洞内又静寂了,起码要寂静百十日。
  万丈绝谷,平静了三个来月。
  可是,三个多月后的现在.不断的在夜间有黑影出现。
  这条绝谷如今已经“不绝”了,因为,到底有人发现这个杳无人迹的死地。
  这些黑影是谁?不得而知。
  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此?答案是为了——
  “丹心旗!”
  淮江七令震落了圣华,七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