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武侠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古武侠赋- 第3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修炼上,强求是不行的,一切只看你自己,不然这般久了,他终南山门下弟子也不会一直没有扩充。仔细说来,真正坚持修炼,并走出基础大门的,也就百多人而已。
扫了一眼七人,百晓生道:“如何?你们可懂了?”
七子道:“弟子等明白了。”姬泽又道:“祖师,大力发展技术,虽可以再次解放生产力,可是否会造成物品过剩呢?”
百晓生道:“这是必然的。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当今世界,粮食的产出不会暴增,只要粮价保持,一切都乱不了。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家种田的时间会快速减少,多出的时间多了,你们也可以安排他们做别的事情。各种手工产品必定是会增加的,你们要做的就是控制,不使得价格暴跌,然后引导大家到修炼上面。”
说着,他有扔出一册书,道:“这是我编纂的一些娱乐项目,你们可以看一看。”
农具更新了,粮食不是增加太多,因为那不是化肥,可百姓的休闲时间就多了,这不是什么好事。身为政府,要做的就是引导,使得百姓们不能停下来,不然早晚出乱子。
他给出的方法也简单,就是政府指导,修建基础设施,引导大家修炼,还有新的娱乐项目。把这些一综合,闲下来的时间也就有了去处,乱子自生不起来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只要系统性的看问题,想出各种可能性,给予解决,就不会有问题。
而且百晓生编纂这部《格物致知》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的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这一点,在修炼的世界就是根本,其根本的去处,也是为了引导大家去修炼,就如他给出的那些娱乐项目,也多与修炼有关。
七子通了百晓生的布置后,马上放下担心,一一布置去了。如今的七子早已不需亲自行事,他们也有了弟子,是封神后百晓生布置下的。
教派的传承,不能只看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需要一个好的制度。
不错,滥收弟子绝对不是好事,可不收弟子绝对不行。他的全真教以人数来说,是一个小教派,可总的来看,绝对是一个大教派,因为他控制着华国这一诸侯国,治下有几千万的百姓。在他的教导下,这些百姓都可以是全真教弟子。
这是一种变向的政教合一,比阐教还显得牛叉。
别看封神后,阐教大开山门,信仰无数,可真的收入门中的弟子,却也不多。林林总总的加起来,也就上百人。当然,若算上那些外门的,人数就多了。可以阐教的尿性,外门的那些人他们根本就不认。那些人,与信徒没什么两样。
他们始终都在走精英路线,看似不涉及国家,实则也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变种。只是平时不显罢了。
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有数,百晓生也明白,所以他治下的华国一直都不曾向外扩张,最多也只是容纳流民,增加人数,或开拓一些无人的地盘而已。
现在的全真,治下地盘、百姓不用多说,入门弟子以七为数,七子门下各有七人,就如当初自己教导七子一般,他们也是走的放养、解惑的路子,并结合实践。
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下,全真教弟子也都是精英。没办法,修炼界你只能走精英的路子,不然只会败坏教派,就如截教一般。百晓生全心全力建立起了全真,可不想自己的全真落到人毁教亡的下场。
就在百晓生暗中观注治下发展之时,心头一动,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大步走出洞府,于山巅遥望天空。一抹光华一闪而落,一道人落在他身旁不远处。百晓生大笑道:“云中子道友,你可是多年不来我这里了,今日光临,实叫我这里蓬荜生辉啊。”
云中子哈哈道:“道兄休说这些奉承话,我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哦?”百晓生一乐,道:“以道友今时今日之修为,还有何事是自己解决不了。”
封神后,阐教四分五裂,燃灯、惧留孙、慈航、普贤、文殊去了西方教,本就弟子不多的阐教可谓遭了重创。
广成子等人因修为不足,元始离去后,掌管昆仑山的就是云中子了。
在元始的命令,云中子的调度下,阐教弟子四处,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等等,都在外立下门派教统,霸占人族气运。
当然,行动的不只是他阐教,人教也走了一步,玄都临凡,收录了一个记名弟子,亦占据了一个山头,创下了教派。
只是玄都与老子相似,他只是收了一个记名弟子,教了一些功法,就不管不顾了。阐教要巴着人教,便时常照顾一二。
这段日子,云中子一直都在整合、发展阐教力量。只是时间久了,发展的也就不是他们了,不说百晓生的全真,其他仙神也试着走入了人族之中,别的不说,就说截教余孽吧,他们虽教派被灭了,可修为还在啊,一个个憋得久了,也都重新冒出了头,立了山门,收录弟子。
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他们修为不高,对阐教造不成危害。云中子担忧的,是西方教。
西方教在封神中度走了截教三千中坚,实力大增。封神后,他们也平静了几年,可不久就有弟子到中原行走,很是让云中子担心。
可奇怪的是,前段时间西方教那些弟子都撤走了,云中子不明所以,心下烦闷,就找百晓生来聊一聊。
他不知,百晓生听了他的话,瞬间就明白了,这西方教是要改换叫停,成立佛教了啊。佛教一出,这天下可就不是道家的地盘了,而且以道家此时的气运,佛教一出,必定占据半壁江山。
不过百晓生也不担心,距离佛教传道中原,还早的狠呢。再说了,这样的大事自然人教、截教顶着,他躲在后面发展就可以了。(未完待续。。)

   

555 华夏
云中子走了,百晓生坐在西城洞中独自思索佛教出现后的变化。
现在是道家的世界,虽然大家教义不同,可也是道家的世界。佛教出现,天下教派就被一分为二,成了佛道争锋之势。
大家都是道家,抢夺起来会顾忌一二,来了一个佛教,争夺起来就血腥多了,不过这也让道家团结一些,省得老内讧。
不过距离佛教传入中原还早的狠,一些谋划却也不用着急。
收回了心思,百晓生再次把目光投入了治下华国之中。经过几年的教导,书院里的学生们走出了书院,进入社会之中。
他们学习了新的知识——格物致知!
这是百晓生的观点,在于通过了解天地万物来认识天地,认识自己。在书院中,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大家也动手去拆解曾经的各种物品,来了解其原理,并加以改进、钻研,许多东西都被他们更新换代了。
最初改变的就是农具,因为这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农具的革新传入农村,使得百姓耕地更加方便、迅捷,大家空闲的时间多了。此时,政府下令,召集大家劳作,建设各种基础设施,铺设路面,种树造林,建设娱乐项目。
梅花桩、木人巷、角斗场……这些与武学相关的娱乐项目被一一建设,大家也有了闲暇时玩闹的东西。还有现代的一些球类项目,也被建造了出来,只是对应的却是小孩子。因为大人太利害了,随便抽一个。那都是乔丹,他们在一起。怎么玩啊。
各种娱乐的推广,使得这里热闹了起来,不同的地方也有了交流,人与人之间熟络了许多。
古代交通是很不方便的,不同的村落交流也不同,这就会弄出许多的事情了,若是大家有了交流,也不会出现各种为了争抢物资的流血事件了。百晓生治下道路不错,与现代虽无法比。却是坚固、通畅的小路,相邻的村子间半天就可以到达。
有了这样的交通基础,大家才会有交流,而学院在之前就是一个枢纽,因为百晓生有规定,学院会定期让学员交流。如今,娱乐项目的出现,加深了这种交流。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不交流的世界,看起来死气沉沉的。有了交流,就热闹了起来,起码大家见面了,会多说上两句话。当然。争吵也有,可因百晓生的教化,争斗却是不多。且四周人互相劝解,争吵后也就罢了。说不得还会来一个不打不相识呢。
技术的革新带来的改变是全方面的,最先体现的就是农民空闲时间多了。娱乐的兴起。然后,便是商业的繁荣。
华国内,商业不能说不繁荣,可流动性却不大,这也是古代的一个弊端,他这里比外面要好的多,可与现代也无法相比。
可随着技术的革新,如马车的出现,物品就有了很大的流动性,城里的东西可以很快的出现在远处的村庄,村庄的农作物也可以很快的出现在城池。这样一来,商业就活了起来,自然显得更加繁荣。只是要百姓适应这种繁荣,却也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大家过去都在自己村子附近生活,突然多了许多的变化,自然不适应。
百晓生没有强迫大家适应的想法,他更希望的是那种春风化雨的适应,因为这也是一种学习,可以记录下来,讲给以后的孩子们听。
可同样的,大家要是不能尽快的适应,那么商业的繁荣就是一个泡沫。如何解决这个泡沫呢?对外交易。这也是百晓生交给全真七子的一个任务,他要七子利用政府的力量,一面约束这种繁荣,一面不使这种繁荣伤害到百姓。
也正是他的这种先知先觉,华国内的发展一切都很平缓,且不惹人反感,不让人无所适从。用现代的发展来说,这里的人是走的,不是跑的,你不会回头时发现,一切都变了样子。
这些事情,都是可以控制的,可有一些也是无法控制的,就如人的思想。
格物致知,必定带来思想的风暴!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格物致知就是道!你平时看闪电,不觉什么,可当你掌握了闪电,心态就会变化。这种变化,是非常致命的,一不小心就会带来不小的灾难。
百晓生在这方面从来都小心翼翼,所以他下了很严格的命令,让学院引动着方向,一点点的给大家讲解,并分散学生,让他们去给百姓讲解学院的发现、道理,其中种种一定说透,并引导大家走上修行的道路。不然这种思潮泛滥、失控,那就是华国的灾难了。
他主要观注的,也是这一点。
在他的策划、掌控下,华国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大家的思想在缓缓改变,这种改变并不快,因为百晓生控制了技术的传播与发展。许多东西都出来了,他放出去的却少。
为什么?
这就如那些财团赚钱一样,我们用的、知道的,都是人家财团放出来的,他们研发的那些东西,是需要赚钱的,还要利益最大化。没有最大化之前,他们怎么肯把更好的东西拿出来?
百晓生的作为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只是出发点与意义不同。他怕思潮泛滥,所以要控制,要留给大家思考、接受的时间。只有大家都懂得了,明白了,他才会放出新的东西,让大家再走一步。
这样的发展注定是缓慢的,而为了配合这种缓慢,其他的方面也有被限制。在现代,这种限制绝对是难以接受的,可在这里,却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对比外面,华国称得上是天堂,还是一个进步的天堂!所以,没有人会不乐意,反倒是外面的人,一次次的涌进来。
都说时势造英雄,而英雄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又或者说,强者是踩着尸骨踏上巅峰的。这些尸骨,都是备选,可称天才。
思想的扩展,打开了人的视野,尤其是在百晓生有心引导下,无数人把目光投入修炼之中。如此,一波天才出现了。
他们根据自己修炼的知识,一步步探索、前进。一些人失败了,可一些人成功了,走出了更高的境界。
强大的自我实力会改变心态,这也是不能不管的事情。
一开始,百晓生真的没有预料到这一点,当这一点萌发时,百晓生也快速想出了对策,那就是把这些人统一的召集在一起,为他们讲述他们该知道的东西。
问题也有,一些人不能适应自己的力量,造出了一些麻烦,但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这一点,也是不好的。可是没有办法,想要走出一条人族修炼的路,这是必不可少的。百晓生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修士与人族区分开来,就如小说中的修仙界一般,看似大家交合,却又不在一条线上。
中原大地,大周迎来了一个新的君主——周幽王。
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锐化,政局不稳。他为了自身享乐,任用奸臣,加重对百姓的盘剥,更是火上添油,激起百姓怨愤。
终南山中,百晓生一直看着这位周幽王胡作非为,从他一登位,他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期间,百晓生发布诏令,以全真七子为总领,再次加快军队建设,与边关增设大军,向外延伸。同时召集百姓,建设筑路军队,随大军往外延伸。
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百晓生势如雷霆,大军出击,拓地千里,一举把领地延伸到中原边境,连灭三个小诸侯国。同时,周幽王死,西周灭亡,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继位,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开启了东周历史。
而扩大了地盘,与中原接壤的百晓生也更改国号,是为华夏!同时,诸多新的诸侯国被建立,秦国也于此诞生。(未完待续。。)

   

556 分流
秦,始自伯益,被赐赢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有功绩,得周孝王赏赐,分封秦谷之地。西周灭亡后,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以功封诸侯。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赐给了秦襄公,秦国也正式立国。
秦国所在之地,戎、狄遍布,敌人众多,生存艰难。秦襄公为了发展秦国,一面发展内政,一面攻打戎、狄之辈,可屡次不胜,让他极其不甘。
此时的秦襄公还不知,戎、狄之后,尚有一个大敌,正窥伺着他。
秦朝,身为后世人,谁不知道这是统一了中国的国家。百晓生想要统一中国,秦国就是他不得不考虑的国家。
现在,他的华夏国已经扩大到中原之地,与戎、狄部落接触,再往东就是秦国了。只有灭了秦国,他才有称霸天下的基础。
西城洞中,百晓生看着挂在墙壁上的地形图,目光闪烁。
这洪荒地狱与我们所知的古代中国是不同的,虽看似大体相似,可地盘大小、人口数量等等完全不一样。
对比当今地图,华夏国所在之地当是如今的青海、甘肃两省,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