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权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宋-权柄-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男辛校怯Φ笔窃缇团闪顺隼吹模徊还私溃谷坏苍诹嘶ń嵯愕那懊妫   
这里他娘的怎么不是那种一望无际非常平坦的荒原!花结香恶狠狠地诅咒着该死的地形,但宋军对地形的熟悉更让他感到惊慌。他们来这里不止一天了,以前的那些部队都是废物!但再怎么样诅咒也于事无补,事到如今,只能杀出一条血路。   
“杀啊!”花结香大吼一声,摘下弓来,搭上了羽箭,朝着前面的宋军冲杀过去。   
然而让他更加吃惊的事情发生了。   
前面的宋军迅速的跳下马来,举起盾牌,结起了方阵。   
“步军!”花结香没有来得及后悔,这支宋军是花结香所见的最训练有素的部队,面对着骑兵的冲锋从容不迫的结阵,当他的部队离宋军还有三百步的时候,宋军正好结成了方阵。夏军的箭手被盾牌无情的挡下,而宋军弩手们的齐射,却让花结香与他的部下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人纷纷落马,连花结香的左臂也被射中一箭。这种弩箭的威力惊人,竟然透过花结香的臂甲,一直扎进他的肌肉内,疼得花结香几乎滚下马去。   
花结香此时已顾不得许多,忍着疼痛,掉转马头,大声喊道:“保持距离!射箭!射这些宋狗!”   
但他的部下却远不如对面的敌军善战。两轮齐射后,后面追赶的宋军也到了,这些宋军却并没有立即下马,而是向着夏军扔出许多屁股上冒着火花的黑色砣砣。   
“霹雳投弹!”花结香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词,便听到轰、轰、轰的声音,伴随着火花、惨叫、血肉横飞,在夏军之中响起来。许多战马立即被惊吓,发了狂的载着骑兵四处逃散,根本不受控制。花结香只见到自己的战马前蹄高扬,未及反应过来,便被掀下马去。   
“杀!”   
“杀!”   
宋人的呼吼声划破了夜空,在霹雳投弹的火光映照下,穿着黑黝黝铠甲、手持长刀的宋军,如同狰狞的怪兽一般,向着乱成一团的夏军冲杀过来。   
花结香在几个亲兵的扶持下勉强站起来,执刀在手,一个宋军双手举刀,向花结香猛劈过来,宋军黑色胸甲上面的白色猛虎花纹,狰狞欲出,仿佛也想要冲出来咬他一口。花结香侧身避过这一刀,顺势向宋军的腰间砍去,却听到“噹”一声,被另一个宋军用刀架住。花结香受伤后不敢力拼,连忙卸开这一刀,跳到一边,方未站稳,便听到背后风声急到,他连忙就地一滚,堪堪避开。但头盔却掉到了地上。   
这时候花结香才发现,这支宋军在白刃战之时,竟都是三人配合作战。这三个宋军向他攻击之时,他的亲兵们也正在以一对三的苦战着。   
他脑海中迅速闪过有限的宋军资料,骑马步军、虎头胸纹、虎头胸纹……   
“宣武第一军!”   
“晦气!”花结香狠狠地啐了一口,他已经不打算活着回去了。   
“折将军的胜利传到延州后,立即使这个中国边城成为欢乐的海洋。太守大人下令三天内短暂取消酒类的销售配额,并将战争开始后就加强的宵禁时间推迟到午夜。而另一方面,因为折将军占领了一个重要的产盐区,战争开始后不断上涨的盐价也终于出现了些微的滑落。这件事情立即引起了聚集在延州的商人的注意——在此时依然停留在延州的商人,大多数都是非常出色的冒险家与投机者。因为石元帅担任杭州太守的期间,曾经大胆的改革过宋帝国的盐政,他以令人钦佩的勇气打破了宋帝国政府对食盐的全面垄断性政策,做出了意义深远的改革。   
据说石元帅改革的最初用意不过是了缓解财政的困难。他将盐场以竞标的方式租给商人与官僚的家属们,朝廷中的高官贵族们因为分沾了利益,对他的改革就不再强行阻扰,而石元帅则得以度过短暂的财政危机。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石元帅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他经常将意义深远的改革隐藏起来,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开始。他几乎从不试图一下子拆除整座堤坝,但当他打开阻挡河水的闸门的一道口子后,日后整个堤防的崩塌就几乎是一种必然。而鼠目寸光的反对者,往往因为他的温和而掉以轻心。   
在杭州的改革也应当如是观。当盐场被私人承包后,几乎所有的盐场所想尽办法尽可能的增加产量,而完全无视最初政府限制的配额。走私食盐的情形泛滥成灾,政府制定的严刑峻法,在贿赂与放纵面前几乎起不了太多的作用。代替石元帅接任杭州太守的两届官员,都被视为是石元帅领导的同一个党派的成员,前者相信好的政策只要不加改变的继承就可以,因此有意放纵这样的局势;后者却野心勃勃,这位太守喜爱金钱与美女、美食,并且希望得到石元帅或者皇帝的赏识,以达成他的政治野心。因此一方面他收受贿赂,放任违法的现象,根据传闻,这位太守大人甚至还指使盐商们去向在帝国中央有重要影响力的官员行贿,以保证他的行为不会受到御史的弹劾;另一方面,在得到盐商的大笔贿赂后,他又进一步的大胆改革了宋国的盐政制度。在他的任内,他彻底废除了整个杭州境内的食盐专卖政策。政府在食盐上的收入,从此只包括盐场的租金与盐税。他的这次改革是成功的。杭州政府在食盐上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增加了。而百姓也都交口称赞。而这位太守的能力也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认可与石元帅的赞赏。据说正是因为这次看起来非常大胆的改革,使得这位太守最终如愿以偿地进入帝国中央。这位太守的名字叫做蔡京。在后来也是这个东方帝国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后文我们将会多次提到他。   
帝国旧的盐政制度在蔡太守的改革之后,越发的显得难以为继。杭州的情形影响到周围的许多地区,旧有的食盐专卖政策相继崩溃,只有少数地区继续顽固的坚持旧有的政策不变。但是他们对食盐的走私也无可奈何。这其中,宋帝国中央政府对盐政改革的态度也是颇为耐人寻味的,他们罕见的完全放任地方政府各行其是,似乎只要在食盐上的财政收入不减少,就可以对此漠不关心。但根据种种传闻,让人相信帝国中央的这种态度是大量的贿赂以及政治势力妥协的结果。保守党的精神领袖司马宰相,一向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之运转,主张减少政府开支,顺其自然。对于盐铁专卖政策,保守党也向来持反对意见,只不过以司马宰相为代表的宋帝国的保守党们相信,凡是帝国尚能运转的东西,只要不是到了非要改变的地步,就尽量不要做大的改变,只须稍做修补就可以。秉持着这种理念,保守党们容忍了盐铁专卖的存在。而当这种政策发生改变时,当保守党们发现这种改变是自然的发生,不会造成政局的动荡之时,便默认了这种结果。毕竟无论国家、官僚与富人、平民,三者都奇迹般的不曾在这种改变中受到很大的损害。而由前帝国宰相王宰相创立的新党,虽然主张政府主动加大对经济的干预,但其着眼点似乎主要是保证政府财政的收入。只要财政收入不减少,新党就可以容忍大多数改变。如果这种改变能增加财政收入,那么他们就会表示欢迎。而对于没原则的官僚而言,保证其利益不受明显的损害,加上适当的贿赂,就可以轻易的削除这方面的阻力。于是帝国的极其重要的食盐专卖政策,便在三种势力的默许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宋帝国是一个超过任何罗马人想象的庞大的帝国,永远不能忘记这一点。因为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宋帝国的食盐贸易代表着怎样的财富。无论宋帝国生产多少食盐,仅凭其国内市场,就都可以充分的消化。因此食盐专卖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实在是一种愚蠢而短视的政策。这一点宋帝国的商人们倒是都很清楚。所以,当折将军占领那个以食盐命令的著名产盐区之时,虽然当时帝国旧有的食盐专卖政策还没有完全崩溃到一个众所周知的程度,但是延州的冒险家们早就从杭州的变化中预见到了全国的变化。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石元帅的认可,盐州的盐池,被认为是这次战争中最大的商机。   
我的那位有着高贵血统的新朋友,日后最重要的合伙人柴公子显然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且,他相比其余的冒险者,似乎更有办法。他设法得到了一封据称是石元帅首席幕僚的亲笔信。拿着这封信件,他找到了延绥方面军的元帅种元帅,以一把价值三百贯的宝刀与两匹骏马为代价,得到了种元帅的推荐后,再去拜见暂时驻守盐州的折副元帅。   
在全面占领了这片被称为“平夏”的地区后,传闻中对夏国百姓极其苛刻的折副元帅也变得相对温和起来,虽然强征民夫进行劳役以修筑城堡的事情从未停止,但是以夏州太守为代表的文官迅速的接管了大部分地区,这些被精心挑选派往占领区(宋帝国则认为是收复原有的失地)的官员们采取了比军方要温和许多的方式来进行统治。这些文官在平夏地区设法邀请为躲避战乱而逃跑的人们回到家乡,帮助他们恢复生产,甚至赠送过冬的衣服与粮食;而对比之下,军队则常常没收反对者或者与夏国政府有牵连的家庭的财产与田地,将他们强行迁移到帝国南方的湖广地区。军方经常制造冤案,而文官则设法为之争取公道。双方的差异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不断发生小小争执,而大体上文官永远是站在百姓一边,扮演公正的维护者之角色。这一切有可能是帝国故意的安排——这样一来,文官们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威信便迅速建立起来,而仇恨则被巧妙的转嫁到了军队而非帝国本身身上,当这些军队,主要是折副元帅的河东军撤离后,当地居民的怨气就可以彻底平息,从而变成对帝国政府的感谢。总的来说,其实质则无非是帝国政府正在设法稳定当地的局势,巩固他们的占领。与夏国控制区接壤的盐州地区,虽然与其余地区不同,依然由折副元帅控制,但是身上还兼着太守职务,有过地方行政管理经验的折副元帅,也同样需要执行帝国的这一政策。而根据流传在商人中的传说,忙于战争的帝国此时无暇关心盐池的生产,一向开明的石元帅也许愿意将盐池以与杭州同样的方式处理,这样的指示应当下达到了折副元帅那里。   
但是柴公子在折副元帅那里碰了壁。尽管他有石元帅首席幕僚与种元帅的推荐,然而这次他高贵的血统反而成为了障碍。折副元帅的为官之道,是只效忠于帝国皇帝本人,他远离一切党派与权贵,既不招惹他们也不怕得罪他们,以“孤独的臣子”的形象来获得皇帝的信任。所以,折副元帅不愿意与柴公子这样有敏感身份的人打交道。于是,受到挫折后的柴公子不得不寻找一个合伙人以绕开障碍,他最终的选择就是我……   
——《阿卡尔多东方见闻录》卷三~西湖书社印行   
石越将西夏使者有意凉在一边后,便立即派人召回他的首席幕僚李丁文——李丁文此时正在长安与陈元凤打嘴皮官司。按宋朝的制度,如果负责督运粮草等补给的范纯仁与陈元凤在粮草的供应上有懈怠与或者出现人为的供应不足的情况,石越有权力将他们斩首,所以本来石越并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至少犯不着劳动李丁文,一道行文过去,范纯仁与陈元凤都必须服从命令,如有疑义也只能事后向枢府申诉。但是石越在澣海中重建溥乐、耀德二城,鉴于真宗时代的教训,却是没有事先得到枢府同意的。为了保守秘密,甚至连前线许多的高级武官都不知道内情。而在荒漠中修建城堡所要耗费的人力与物力,都是惊人的,瞒得过别人,如何瞒得过负责军需的官员?这时候如何既要尽可能的保守秘密,又要从范纯仁与陈元凤等人手中尽可能的得到资源,就变得非常需要技巧了。为此,石越不得不让自己的首席幕僚常年穿梭于庆州、长安两地之间。因此,当李丁文暂时抛开与陈元凤的勾心斗角,赶回庆州后,夏使已经被石越凉了整整两天,正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夏使在这两天里不断要求立即拜见石越,甚至还一度设法摆脱了陪同的官员强闯帅府,虽然被拦驾,但现在整个庆州都知道西夏派出了使节来到庆州,谣言满天飞舞。   
然而,迟至第四天,石越才终于带着麾下主要的文武官员,正式接见这位叫天都茂的夏使。天都茂在西夏官拜枢密司承旨,可以说也是位居机要,但是被石越用各种手段推搪,竟然被凉了整整四天,心里真是又急又气。但是他的使命却是来求和,纵有再多的气,也只得强咽入肚,摆出一副笑颜,向石越恭恭敬敬地递交西夏国书与梁太后写给石越的信件。   
石越接过国书,只翻开看了一眼,便放到案上,先看梁太后的信件,他一眼扫过,一直保过微笑的脸便立即沉了下来,“啪”一声把信合上,丢到案上,厉声道:“朝廷册封者,夏国国王也!夏国太后与吾何干?!”   
天都茂忙躬身道:“先帝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在位之时,龙体违和,慈圣光献太后亦曾垂帘听政。敝国之事,虽不敢比于圣朝,亦不过是国王欠安,太后垂帘,故此国事由太后暂摄。朝廷受仁多澣奸人蒙蔽,其中多有误会。下官奉命东来,亦是想向朝廷诉明冤情,还望石帅明察。”他说起宋英宗那一长串的谥号,只怕轻易一个宋朝官员,也不如他说得顺畅。   
石越听他如此回答,不禁哑然失笑,讥道:“贵使之意,夏国只是国王身体违和,而有太后垂帘?并无权臣后党,犯上作犯,泯灭纲常?”   
“石帅明察!仁多澣素来奸猾狡诈,其卖主求荣,兴风作浪,不过欲逞其奸志。”天都茂回答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毫无半点愧色。   
石越哈哈大笑,指着天都茂,笑道:“若是如此,倒是朝廷错怪了。”   
天都茂顿时老泪纵横,泣道:“石帅能明此情,实于下邦有再造之恩。”   
石越大笑着摆手,道:“本帅可没甚再造之恩。不过朝廷兴兵而来,正为正纲常人伦,又岂能听足下一面之辞而罢?贵使可速回兴庆,上禀贵国太后,夏国边远蛮夷之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