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养鱼专业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洪荒养鱼专业户-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网上看到了许多赞美芦苇荡之词,却少了治理的有效方法,丁文关上了网页,一手支着下巴,一手无意识地轻敲桌面,蓦然觉得自己好傻有湿地专家在于身侧,却一直疏忽或许是象沈清这样的专家,曾经给他一种心悸,所以更愿意将莫有栋看成一位父亲,林雪芹的父亲

听这位湿地专家的口气,问题的症结在于淡水万江归海,只有连续不断的江河之水,才能让芦苇荡恢复昔日的盛况很遗憾,桑家坞目前没有这个条件,应该说桑家坞仍是座缺乏淡水的海岛

看来,芦苇荡在桑家坞消失只是时间上迟早的问题明知去势,丁文还是想听听莫有栋的说法

“文表哥,球又溜进池塘里啦”憨憨在窗口喊来,满头的大汗滴在窗石上

相比自己小时候那野,憨憨算是安份,丁文应了声出去经过会客室时,便听到母亲在说着当年的日子,丁文虽然听过好多遍,但还是放缓了脚步

“小香,你这次买来花籽么?”丁文在门口驻足问

“哎呀,忘记喽”

“买什么呀!山上多的是野花、树藤,原来你爸还采回去做盆景呢”丁母想一番话打消兄妹俩的念头

确实山上地植被既要耐旱、又要抗风所以山上多是马尾松、针叶衫树而山花更是有限倒是一些枝藤因受了海风地劲吹枝干显得畸样地曲折盘转当盆景正适合

丁文撑上木筏捡了球却见海鸭子嘎嘎躲到荷花丛中去仔细一点七只估计是那“一撮白”带来新成员抛了足球给憨憨交代他到厨房那侧踢去别再让球溜下池了便拄着竹篙观察海鸭子

“一撮白”它们显得更肥大了些原来被强留在池塘里似乎适应了池水里生活有向池鸭驯化地倾向;而新来地海鸭子仍不能适应没有“一撮白”那样悠闲伸着头对丁文时刻警惕

估计在冬季地时候“一撮白”地队伍还会不断壮大那时是不是可以说偶尔消失一两只也是稀疏平常地丁文觉现在还不是兴这个念头地时机想那一屋子地拥趸他不想天天痒耳朵被人数落

撑着木筏直接找莫有栋

丁文翻开鱼箱盖鱼箱里还是只有一条胡子鱼看来没有进一步收获了但他们俩人还保持挺高地兴致

“小丁,今天有空掺合到我这老头子的行列?”

“想听听芦苇荡的怎么回事?”

莫有栋说了

桑家坞这片芦苇荡,沿岸长约两公里、宽约五十至两百米不等,与白洋淀、沙家浜那规模不能比,但也说明这里的水与长江是一脉相承的从初步判断,这里的芦苇荡面积减少,不是因为人为过度利用,而是生存的自然环境变更高造成,所以正感到束手无策

芦苇荡有一定的抗盐度,却也不能没有淡水,这样下去消亡是必然的

“这得需要多少淡水?”

莫有栋和丁父对这个问题笑起,丁父说自然越多越好了

傻了吧,丁文也觉得自己问得好傻,讪讪地笑向海灌水,那个是无底洞,就是池塘底下有暗河存在,至今仍没有个底,倒是大巷、小巷中的淡水白白流掉可惜了真个将暗河的水利用起来,那可不是池塘边小小的挖沟改渠,只能希望有那么一天

莫有栋说,其实芦苇荡也很有经济价值,在其他地方可以综合开发利用,做为饲料的主原料

如果真有那么的利益,也许就不必等桑家坞人去伤这个脑筋,早有上级政府部门牵头招商引资,这里一片忙碌目前只能两个字:没辙

“目前有其他近海植物可以代替么?”

“可以试试红树林”莫有栋说,“近海湿地以杭州湾而分,以北的江河入口处多为芦苇田,以南的多是红树林,这和当地的地质状况有关这个桑家坞地理位置属于稍靠北的地方,真的可以试试”

反正活马当死马医,兴许还能弄出个奇迹来丁文不打搅俩人钓鱼了

本来说这事,应该由大舅和渔澳镇去费心,自己纯属多管闲事听大舅说,渔澳镇正希望岛上三十户人迁出笔架岛,这下可正中下怀

憨憨见丁文低着头走来,在操场拦住了他

不会又将球踢进了池塘里吧?丁文习惯性地朝池塘那边一望

“文表哥,我准备叫桑良叔去割些芦苇丛来,事后得你和我爸说去”憨憨神秘地说

“不行!”丁文想也没想地拒绝,看了憨憨错愕的神情,便说,“其实这个地方,我是准备栽起花墙,你看看县城江滨公园里的花墙多漂亮”

“哪啥时候开始?”憨憨却是很急切

这植物的季节当然是三月份最好,丁文敲了下憨憨的脑袋瓜子,说这书白读了

小飞的哭声从客舍里传出来,林雪芹闻声连忙跑去,从客舍里抱出

“我的嘟嘟呢,嘟嘟去哪儿?”

小飞用一串葡萄哄了嘟嘟,这两天一直抱着玩,形影不离呢今天趁小飞睡午觉的时候,嘟嘟溜走,这家伙简直老幼通杀

林雪芹把目光转向丁文,意思很明白

“小飞,嘟嘟呢,它应该四处看看哪儿有大虫子你知道那些大虫子很坏的,净吃葡萄和桔子的”

小飞溜下林雪芹的臂湾,拉起丁文的手,说是去看嘟嘟赶虫子

没想到这还粘上手呢丁文看那林雪芹抿嘴眯笑,无奈地被牵往校舍后的小果园

没了葡萄,果园子里找不到嘟嘟,只有那七只海鸭子在草丛里忙碌,看来这园子的虫子倒不少丁文定睛一看,海鸭子在吃草尖呢葡萄、桔子都开花了,没理由这生命力旺盛的杂草毫无动静,杂草抽出新芽了

“这嘟嘟,要将虫子赶得远远的,咱们还是等它回来吧”

小飞很讲意气地嗯了一声,那神情十分地认真

林雪芹从墙角转出来,卟哧地笑了,那笑起的眼睛快眯成一条线

“小飞,你跟着姐姐回去,我去找嘟嘟了”丁文将小飞交给了林雪芹,自己从芦苇墙的缺口钻了出去

墙外的葡萄藤经过整理,攀在芦苇墙头,墙边只剩下绿中夹黄的杂草,园内园外似有不同的季节丁文踩倒杂草径往那芦苇墙的墙角,想在这轻松养鱼之闲,整理起那处的葡萄藤来

“姐姐不用怕,虫子都不怕嘟嘟赶走了”

丁文回头,见那林雪芹和小飞也赫然钻出了芦苇墙,“整整看,还有没漏网之鱼”便轻轻地拨分葡萄藤上的卷丝,放到了芦苇墙外“漏网之鱼”有一些,却没有前几天那么大串、那么诱人,也算聊胜于无

小飞欣然接过葡萄串,嘟哝着说:“有了葡萄串,嘟嘟很快就回来”

“你说你不好好研究怎么养鱼,却干起这捞什子的活”林雪芹觉得丁文一点都不像养鱼专业户,天天除了睡觉之处,花在养鱼上的心思还没超过一个时辰,却能将鱼苗、鱼种、成鱼养得好好的,是不是说老天照顾懒汉?

丁文朝她笑笑不答,埋头手中的活,整理完这最后一片蔓延出来的葡萄藤,叉着双腰巡看自己劳动成果,虽然额头上的汗珠还在冒,却也感到把一件弄妥后的轻松

怪不得乡亲们明知山上的梯田收获不丰,却每年继续不间歇地耕种,这劳作之余的,省了一份心,多出一份轻松

剩余的葡萄串不多,被小飞捧在胸前,堆得满满的小飞在认真地点算着他和嘟嘟一起吃的话,还可以消耗多少天?

沈清打电话来说,丰泉鱼场的鱼苗、鱼种、成鱼从明天开始陆续运往桑家坞,让丁文准备好育苗的地方

哼哼,现在来多少咱都不怕,洪荒湖里放下百万计的鱼苗也不嫌多,再加上花鳗鲵一家三口的掠食,谁知道还会成活多少数想想将这些鱼种苗当饵食是有点浪费,只希望花鳗鲵亲鱼快些开花散叶,那鳗苗可一条顶仨

只待检查鱼苗、鱼种们不带病,在育苗室温养几天后,就可以放心地让它们投入湖中

“鱼苗来了吧?看你怎么闲下来”林雪芹说了,帮小飞拿些葡萄串转身,钻进了芦苇墙

切,闲着也遭人嫌,孰不知效率比勤勉重要丁文有些鄙视她,这口气怎么象乡下的管家婆似的当念头转向洪荒空间时,竟吓了自己一跳!

正文 第六十八章 初具规模

今天就是祖国的六十华诞,让我们一起高呼:祖国万岁!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富强!

-----------------------------------------------------------------------

二更之二

洪荒空间不再恍如隔世,能够初步地感应其中的状况,如那蒙纱看世界,又如薄雾笼罩

岸边的石林影影绰绰,如黄昏中婆娑的树木,环绕在湖的四周;那该是湖中的荷花吧,黑点装饰着淡黑的湖面而鱼种们自然目视不及花鳗鲵一家三口呢?丁文竭力凝神去探,模糊见到它们还是很安份守已,静静地躲在那个水塘里,估摸着这次应该受惊不小呃,小花鳗鲵居然钻进塘边的小缝中,果然顽皮得可以

一阵晕厥的感觉直袭脑门,丁文一手扶着芦苇墙撑住,暗道不能造次了,可不想忽然晕倒后被送往医院,来个全身大检查有点颤栗!

急剧地喘几口气后,另一手摸去额头上的冷汗,定了定神后,挪到墙外的田埂边坐下

洪荒空间如一张发黄的黑白相片其实那不是在看,而在感应,丁文不去细致地区分,反正能见到就是脸上依然淌着汗水,却很笑得让别人见了,恨不得上去揍他几拳



一位老汉正赶着一只黄牛从后方的田埂前来

丁文转头一看是似乎应该称他九叔公,便喊:“九叔公,放牛啦”

老汉呵呵笑着点头将黄牛放到田埂边吃草去自个儿拎着烟袋蹲到丁文身旁从兜里摸出一方烟盒给长烟杆装上烟丝点起后吧嗒吧嗒地抽着

“这个葡萄长得挺精神地比春后地麦苗还绿哩”

丁文嘿嘿笑了

“大头这什么活到你手里总变个样瞧那池塘里养着鱼以前也有人承包过就是摸不着底蚀了本灰溜溜地走人我可告诉你每年季风来临这池里总闹点黄水地该早早地预防”老叔公说话直善意地提醒丁文

闻那浑身淡淡地烟草味还有草泥味丁文反倒觉得亲切“九叔公过两天鱼场地沟挖好了您带小娃过来凑热闹啊叫二虎舅以后别蹚水送娃儿上学这多大事不迟那么一时半会儿地”

“要说这学校被撤消大伙儿心里总不是滋味以前还知青上山下乡地支援边远还办起夜校动员大家读书学文化咋现在生活好了这风声又变哩”九叔公那黝黑而刻满皱纹地脸上充满不解

经历多次社会变革时期的九叔公,不理解手机轻松阅读:wap。 13800100。整理是正常的,因为丁文也不理解说来桑家坞小学并没有占据社会多少资源,学校、教室由村里出资建了,师资才支付桑木兰一人工资,可能上头觉得现在这素质教育要让孩子各方面健全地成长,不单单是原来的识字算数那么简单了

“孩子到镇里读也好,可以开开眼界,总不能让孩子一辈子窝在这里吧”

“窝这里有什么不好,过得安稳、自在”九叔公感慨地说,“你看大头你不是回来了么?小春把石板条路铺到家门口了,桑家坞以后会好起来的”

会好起来的丁文也在心里默默地念了一遍,问起了一年田里的收入

这里的田地不肥,一年就种个一季的花生和地瓜,现在地里种上冬小麦,眼看着秋后天气了一年种的东西基本是自给自足,不够的向外购些白米丁文在桑家坞养鱼,对种植的时令不是太注意

桑家坞的红心地瓜很不错,比糖还甜等白露后天气阴冷时,一块地瓜擦成了许多半薄的地瓜片,在风干一天后,变成了松软,这时拿到炊笼去蒸着吃,清香而甜味,比任何的糕点都好晒干后,地瓜片用塑料袋囤包起,怕受潮虫蛀了

九叔公抽完烟后,带目黄牛跑到芦苇墙边啃草,便唷唷地喊,连忙跑过去赶开

汗被秋风吹干了,有点儿凉飕飕的感觉,丁文撑起身子向九叔公喊了声,便钻进芦苇墙风闻到厨房飘出芳香的油炒蒜头味,难道开始准备晚餐?嗯,这应该是煎煮鱼,不然不会用浓味的蒜头来煞腥

走起路有些轻飘,丁文再次感受到自己没有量力而为的后遗症,若非戒指传来丝丝凉意,还真迈不开步子

夕阳中传来收工的喊声,中气十足得如牛哞,带着一天劳作后欣喜众乡亲收起镐铲、挑走簸箕,说说笑笑结群离开了池岸挖沟量完成了八成,许是村里改用石板、石块铺路,省去的许多劳力都派往这里了

丁文绕了池塘一周,愈走愈觉轻松,看晚霞布满半天,说道明天准是个好天气

次日,丰泉鱼场送来了十鱼箱的种苗,秋片五箱、夏花三箱、乌子两箱,整整二十余万条在每个鱼箱盖上,都贴有沈清抽检报告,丁文不得不赞叹沈老头工作细致到家

面对这些鱼苗、鱼种,林雪芹发愁了按理这些秋片、夏花可以直接下塘,乌子投放到育苗池中,可后头还有一批又批的成鱼,哪来的容量养这些鱼啊看到丁文胸有成竹的样子,说一口准吃成胖子了

“等这些鱼种适应水质后,直接投放到池塘中吧”

林雪芹惊疑望着丁文,包括围着凑热闹的丁文父母和桑木兰他们都知道这个池塘的底细,投下的鱼种将有去无回前几天还以为丁文去了丰泉鱼场,势必贱价购下一批网箱,足够养起这些鱼可到现在鱼苗、鱼种都送来了,那些箱养的设施还没影子

“儿子,你忘记了这个池塘不能将鱼放养的”丁母一旁提醒说,这些鱼苗得好多钱,这一投入池塘不等于打水漂?

“是啊,小文若是忘记订做网箱,可以叫丰泉那边稍缓几天”丁父也连忙说

“再过四五天就是白露了,那时冷水就不适宜投苗了,成鱼倒无所谓爸妈,你们不用怕,刚接手这池塘时,池塘不照样给咱们带来效益?”丁文当众解释说,“其实,把咱们池塘全铺上鱼排,养鱼的容量仍然不够”

看那丁文的自信样,众人仍没放下疑虑,丁父丁母把目光转向林雪芹养鱼,他们不懂咋回事,这里懂行的另一人就是林雪芹了

林雪芹斟酌了一会儿说:“夏花、秋片可以下塘当储备,但后面的成鱼应该圈养,毕竟可以直接贩售了至于乌子,我看只能在育苗池过冬”

不得不说,林雪芹分析得条条有理,丁文自然没有异议,丁母他们只能揣着糊涂当明白

池塘里的网场、鱼排,育苗室的育苗池,在丁文心目中只是一个中转站洪荒湖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