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巴黎的武装起义迅速展开。国民自卫军和人民群众自动拿起武器,建筑街垒,布置岗哨,派出巡逻队,集中分散的大炮。中央委员会领导武装起义,占领了部分地区。中午以后,国民自卫军开始向巴黎市中心挺进。22时许,国民自卫军进入市政厅,升起红旗。至此,中央委员会控制了巴黎全城,推翻了梯也尔政权。3月28日,巴黎公社进行了普选,一个崭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诞生了。     
    为了镇压革命力量,梯也尔一方面纠集反动军队的散兵游勇,另一方面请求俾斯麦释放战俘,重新拼凑和整顿了军队。此时,巴黎东面和北面普军15万大军压境,西面和南面凡尔赛军队伺机反扑,形势对公社极为不利。     
    公社方面却疏于防范。4月2日清晨,凡尔赛军炮轰巴黎,向巴黎城西的纳伊桥发起进攻。炮声震醒了巴黎,公社执行委员会当即决定进攻凡尔赛。3日清晨,公社匆忙调集4万人,分3路向凡尔赛进军。由于公社领导对军事形势盲目乐观,对大规模军事行动缺乏准备,致使出击部队各行其道,导致战斗的失利。    
    4月6日,凡尔赛军与东面和北面的普军对巴黎形成了包围。公社方面仅有1.6万人的作战部队和4.5万人的预备部队。但公社战士无所畏惧,与敌人浴血奋战。4月7日,西线5000名装备很差的部队,同9倍于己的敌人激战。17日,250名公社战士在贝康城堡抗击5000名敌军进攻达6个小时。在南线,公社战士为守卫炮台顽强战斗。到4月底,公社守住了巴黎西线和南线,给凡尔赛军以大量消耗。5月初,公社调整了巴黎防御部署。凡尔赛军发起全线总攻。公社虽在此时加强了军事指挥,但大局已难挽回。    
    5月21日下午,凡尔赛军进入巴黎,一场震撼世界的巷战开始了。为保卫公社政权,公社战士奋起抗敌,他们在街道和广场筑起街垒,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27日,敌军开始围攻最后两个工人区。在拉雪兹神甫墓地,200名公社战士与5000名凡尔赛士兵展开肉搏,战至傍晚,大部分公社战士壮烈牺牲,被俘战士全部被枪杀在墓地的一堵墙前。这堵墙后来被称为“公社社员墙”。28日,公社战士坚守的最后一个街垒被攻克。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被凡尔赛军血腥镇压下去了。     
    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历史上又发生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它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重大突破。在物理学方面,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伦琴发现了放射现象;在化学方面,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在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建立,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这些重大突破,为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相结合,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中去,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而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又推动了商品的生产。因此,人们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渴望有更好的机器和更强大的动力。这些条件,使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表现是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4年后,比利时的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于是,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始用来带动机器。此后,以电为能源的产品迅速被发明出来,如电灯、电车、电报、电话以及电焊技术等。电的广泛使用,造成对电力的需求大增。于是有了法国人马·德普勒关于远距离送电技术的发明,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建成了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将输电线路结成了网络。制造发电、输电和配电设备的电力工业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    
    这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从70年代到90年代,德国人奥托、戴姆、狄塞尔先后发明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和柴油机。这就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这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80年代,汽车诞生;90年代,许多国家建立起汽车工业,并牵动了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拖拉机和装甲车、飞机等的制造和使用,也促使石油开采与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化学工业也在这一时期兴起。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工业都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纯碱、硫酸的生产,煤焦油的综合利用,促成了一系列新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如化肥、化学药品、人造染料、人造丝和人造纤维等。炸药工业更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部门,瑞典人诺贝尔因发明火药和无烟火药而成为世界名人。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深度和影响上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不少新的特点。    
    第一,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所有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而创造出来的。没有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的突破性成就,绝不可能出现新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二,它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能力和社会改造能力,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工业化。城市人口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    
    第三,它是在几个先进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的。其中,德国人贡献尤多,其次是美国人,英国与法国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而且,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你追我赶,经济发展迅速。到1900年,美、德、英、法四国的工业产值,已占全世界工业产值的72%。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它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工业结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业、汽车制造业等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重工业逐渐取代轻工业在资本主义工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经济逐渐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还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老牌国家英国和法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新兴的美国和德国经济发展相当快,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而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俄国和日本经济也迅速发展。这就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掠夺,加深了列强之间的矛盾,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最终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话和无线电技术的问世

    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采取的远距离通讯手段非常落后,给军事、经济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化通讯工具,我们在瞬息之间就可以完成长距离的,甚至是环球的信息交流。英国人贝尔在1876年发明的电话,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最为方便、最实用的一种。    
    贝尔,1847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声学世家。他从小就喜欢思考问题,经常对家里的东西拆拆卸卸。15岁时,他对老式水磨进行了改进,使水磨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后来,贝尔移居加拿大和美国,发明了一种帮助聋哑人恢复听力的仪器。他还对留声机做了改进。    
    贝尔研制电话要从世界近代社会对信息传递速度的需求和19世纪电报的发明说起。    
    在近代,整个世界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当时,火车、轮船已经开始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了。但是,要进行远距离甚至越洋通讯,还是要消耗很长的时间。人们渴望出现一种既简单又迅速的信息传递工具。17世纪末18世纪初电被发现后,立刻被引入了通讯工具的研制领域。    
    从1832年起,美国的莫尔斯开始了利用电磁原理研制有线电报的活动。1837年,他发明了一台电磁式电报机。同时,他利用长短脉冲信号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英文字母电报编码。1844年,他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实验性电报线路,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试验,有线电报正式出现。    
    聪明好学、勤于思考的贝尔可以方便地利用前辈科学家发明的电报与亲友进行通讯联络,有意无意地观察着电报机工作的过程,这对他后来发明电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要研制电话,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流信号,然后再把电流信号转变成声音信号。1875年,贝尔再一次对波士顿的电报机作了认真的观察。他认为,电报机之所以能够把电流信号和机械运动进行相互转换,关键是使用了一个电磁铁。于是,贝尔开始设计制造电磁式电话。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失败,贝尔获得了成功。1876年6月,电话问世了,并且很快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电话的研制成功,使人类的感官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人类的通讯进入了一个革命的时代。贝尔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技术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现象,科学界把电磁波叫作“赫兹电波”。有些科学家就想利用这种“赫兹电波”来传递信息。法国的物理学家爱德华·布冉利、英国的物理学家奥利弗·约瑟夫·洛奇和俄国的科学家波波夫等,都分别进行了各种试验,为无线电的发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赫兹电波”的研究也吸引了马可尼。联系到当时架设有线电话、电报的困难情况,他提出了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利用这种“赫兹电波”进行远距离通讯呢?在这种兴趣指引下,从1894年开始,马可尼广泛搜集有关“赫兹电波”和电报通讯方面的资料,并认真研究了当时一些科学家利用电磁波进行通讯的想法及思路,决定进行无线电报的实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对实验设备的不断改进,终于在1895年的一天,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传递实验。    
    在英国的援助下,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12公里距离的通讯。1896年,马可尼在英国获得了无线电发明的专利。1897年,马可尼在英国的西海岸,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跨海通讯实验。这是人类第一次不用导线把信号传过海湾,完全实现了无线电通讯。1901年12月,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试验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他成功地实现了从英国的康沃尔到加拿大的纽芬兰长达2000多英里的无线电跨洋通讯。这就标志着无线电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事业。后来,马可尼又进一步改进无线电报装置,研制出水平定向天线,并把整流管用于无线电通讯装置上。    
    无线电报装置的发明,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无线电通讯,使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无线电技术在人类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创立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到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沉重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无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政府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不久,罢工队伍日渐扩大,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资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忍无可忍的工人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8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罢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四五万名工人涌上街头。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罢工运动的巨大力量使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件,便露出狰狞的面目。5月3日,芝加哥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罢工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并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6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第二天晚上,3000多名工人聚集在芝加哥秣市广场,为死难工友们举行追悼会,声讨当局的暴行。    
    追悼会秩序井然。在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有200名武装警察冲进了会场。工人们纷纷抗议。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