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美人志- 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其他任何手段获得的荣誉,这是无锋确信不疑的。
  “其实这批流民的到来也不是全无用处,我们不妨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思来安排这几十万难民,有时候坏事也会成好事。”凌天放接上话建议道。
  “哦?凌兄的意思是将批饥民移民?北吕宋或者缅地?”萧唐作为政务署长自然对对方的话十分敏感,闻弦歌而知雅意。
  “对。不过我建议不妨从这批流民中选取精壮男儿组建两到三个师团的预备役军队,作为今后北原和河朔地区的后备部队,其余流民在经过确定没有沾染瘟疫后,分批次移往缅地和北吕宋,为开发北吕宋和缅地提供更多的廉价劳动力,这样既可以避免流民带来的隐患,又可以促进这两地的开发,一举两得。”作为军务首领,凌天放首先是从军事方面考虑,然后再兼顾民政。
  作为政务署长,萧唐当然不可能没有考虑过移民问题,正如无锋所说,也许粮食不是大问题,但几十万难民,尤其是来自瘟疫区的难民,这可不是一件玩笑事情,无论是从天水到北吕宋还是到缅地,这其中都将经过多个府郡,这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作为政务署长,他首先必须要考虑到这种隐藏危险的可能性。
  “凌兄,扩军一事属于军务,我无权过问,不过要将几十万人从河朔转移到北吕宋和缅地,现在气候暑热,正是瘟疫传播的盛季,这些难民都来自疫区,我们如何防范?如果在路途中出现瘟疫扩散的现象,谁又能承担这个责任?”萧唐不愠不火的提出质疑。
  萧唐提出的问题立即让无锋和凌天放都哑了火,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如果放任这些难民过境导致瘟疫扩散流传,一旦造成大的瘟疫流行,那必然会激起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甚至有可能危及到无锋在整个大西北建立起来的稳固统治,毕竟瘟疫是无法控制的,是要死人的,在死亡面前没有人能够保持理智。
  “萧唐,难道我们的卫生部门无法做到保证瘟疫不扩散么?”无锋沉声问道。
  “大人,现在恐怕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到这一点。如果只是按照普通流量过境的旅客,我们加强检疫,自然可以做到,但这么大的人流,而且又是在暑期,我想我们没有任何把所握。”萧唐断然回答。
  客厅里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凌天放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毕竟瘟疫是谁也无法抵御的,真的要因为移民而在沿途府郡出现瘟疫流行,那这个责任不是谁能够承担得了的。
  长长的吧了一口气,无锋也不敢遽下决断,这甚至比一场重大战役更令人难以作出决断,瘟疫不是敌人,它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且有着一定时间的潜伏期,真的到了爆发出来的时候,只怕已经晚矣。可是这些难民堵是堵不住的,将他们暂时搁置在天水也不是长久之计,涌来的难民将会越来越多,一旦出现失控,那后果不堪设想,而那些难民也不可能老老实实一直呆在难民营中,如果有人悄悄潜入西北境内其他毫地无准备的府郡,那带来的危险将更大。
  “萧唐,你有更好的建议么?”无锋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在了自己政务署长身上,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始终要得到一个解决,这样拖延回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第二篇气吞万里第三章 乱局 第一百零六节 人才荟萃(1)
 
  “大人,属下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过属下以为先行在天水府城以东修建大规模的难民营,而且不能集中修建,最好每一处难民营相隔一定距离,防止瘟疫蔓延扩散,提供必要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同时派遣士兵严加把守通往西北的各条通道,防止难民偷潜入境,在通令全境各府立即进入紧急状态,清理外乡流民,卫生部门加大防疫力度。至于这些难民去向问题,我们最好与卫生部门的官员和一些有名望的大夫和郎中商量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防治办法。”萧唐言语艰难的提出一个临时性办法。
  “现在只怕也只能只此了,看看我们卫生部门有没有更佳的对策。”无锋并不抱多大希望,这样大规模的防疫行动需要足够多的大夫郎中以及药材,药材也许不是问题,在萧唐的提醒下已经囤积了相当数量,但大夫郎中紧缺却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
  关西郡守府迎来了一批重要的客人,大会客厅里被破例重新安置了一遍,原来分列两行的椅几排序都被打乱,按照无锋的要求围成一个奇怪的椭圆形圈子,除了在正中三座可以稍稍显露出是主人的位置外,其余十来账椅凳却是看不出主次轻重,这原本就是无锋希望达到的目的。
  包括一干近卫们都很少见到节度使大人会与政务署长以及外务署长两人一道出席这种接待会,从来客们的行头服饰看来似乎这些人大多都地一些没有官职在身的普通庶民,但即便是咨议院的各方代表召开咨议会事也只是政务署长萧唐一人出面报告工作,从未有过无锋、萧唐和苏秦三人同时列席的场合。而今天看这架势,不但萧苏两位政府首脑要出席,似乎是才天水锦城返回的节度使大人也要参加这个场合。
  茶几上摆满扫了各式精美的点心和水果,洞庭银毫、苍山普洱、太湖青针本色茶罐摆放在茶几一旁,按照各人的喜欢自由冲饮。也许是第一次进入这种场合。许多客人入座后或多或少有些些拘束,尤其是周围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认识地人,好在这些人大多都是些见过世面之人,很快就适应了里边的气氛。一些健谈者甚至立即就与邻座的客人熟络攀谈起来,大厅里的气氛也很快热烈起来。
  “苏大人,看您身边还有两个位置,不知道还有谁要来此啊?”一个青衫白面男子见气氛逐渐热烈,抱拳一礼,借着兴头问道。
  “呵呵,解先生,一会儿李大人和萧大人都将来参加这个见面会。李大人和萧大人对诸位地到来一直喜不自胜,早就说要找一个机会与诸位聚一聚。交流一下,可是大伙儿也知道这段时间西疆周边也不大太平,卡曼人在北原和我们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天水也才击退了太平乱党的进攻。南边三江郡虽不是李大人辖地,但唇亡齿寒,面临外族的侵略,李大人也不可能坐视不管。所以李大人也一直没有抽出空来见大家,好容易等到今天这个机会,请诸位先稍候,李大人和萧大人马上就会到。”苏秦微笑着揖手回礼。
  “哦?李大人也要来吗?”青衫男子白面无须。一双眼睛甚是灵动,略高的颧骨,面颊上几颗白麻子有些刺眼,薄薄的嘴唇微微下撇,一看就是一个工于口才之人。大概是也没有估料到李无锋也会亲自出席这个接风茶会,青衫男子难免有些惊喜。都道李无锋礼贤下士,但那却也是几年前了,现在李无锋可与以前身份大不相同,已经成为帝国事实上的半个主人,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公爵,但从实际管辖范围和权力以及其巨大的影响力来看,远远超过那些虽然被封为王的诸位皇子甚至帝国皇帝陛下,只怕堪与他一比的也只有大皇子司徒泰了,而且此人的威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帝国,在整个东大陆也是声名远播,能得到对方地亲自接见,那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嗯,李大人曾亲自交待了我,他一定会亲自来参加这个接风茶会,以欢迎来自帝国各地的客人们。李大人好客帝国皆知,相信诸位能够就此充分感受到我家李大人的诚意和热情。”苏秦微微颌首解释道:“只是因为李大人在萧大人陪同下正在视察关西储备粮仓所储存地粮食,准备近期运往帝都,以保证帝都民众的粮食供应,所以会稍微晚一会儿。”
  苏秦不动声色的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在座的众人,立即在席间引起一阵唏嘘赞叹和讨论声。要知道现在粮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整个帝国乃至东大陆诸国地最大问题,遍及整个东大陆的旱灾让整个东大陆的秋粮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除了倭地以外,甚至连像米兰、马哈德、安达科这一类因为降水极为丰沛的国家也都不同程度遭遇了旱灾地影响,像帝国以及北方利伯亚诸国更是赤地千里,寻求粮食来源已成了头等大事,只是在这种时候,谁又愿意将救命的粮食出让或者出卖呢?
  “苏大人,听您的意思,好像是李大人是要向帝都输送粮食?”还是青衫男子乖觉,立即顺竿而爬,引导着众人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问题上来。
  “是啊,皇帝陛下已经来函,要求西北和关西以低于帝都市价一半的价格卖给帝国战略储备局三百万石粮食,可是现在关西储备的粮食只有一百万石粮食,其中还有五十万石是用于防止关西地区粮食紧缺的备用米,实在是无法满足皇帝陛下的需求。而要备足三百万石粮食,我们还得从西北调集,从北吕宋和印德安购买,加上现在中大陆已经知道了东大陆出现了大灾,粮食价格猛涨,加上路途运费,真要运到京都,还不知道这超过了的成本该由谁来承担呢。”苏秦假作叹气,一脸苦色。
  “苏大人不必担心,帝都现在粮价高挺,但却有价无市,帝都城内缺粮现象已经相当严重,除了一些投机倒把的粮食商人还囤积有部分粮食外,帝都城内储备粮只怕难以熬到明年夏收。所以只要李大人能够将这三万石粮食运进帝都,我想皇帝陛下应该不会让李大人蒙受经济上的损失的,如果皇帝陛下那样做,那帝都内外的民众恐怕都会有怨言的。”一名中年文士插言道。
  苏秦定睛一看,却是河朔地区颇为有名的水利学者楚风青,此人毕生研究水利建设与河道河渠治理,提出“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疏引并兴,泻积相济”的治河方略颇得西北农政水利署一帮人的赞同,认为他的治河理论如果能够在整个帝国内实施,将可以使困扰帝国农业的水患与旱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河朔落入太平教人手中后,此人就避居帝都,此次也是应萧唐之邀来关西一游。
  “楚先生说得是,倒是苏秦多虑了。”苏秦笑吟吟的回答道。
  未等苏秦话音落定,已经又有一个声音扬起:“听说西北早在年初已经囤积储备粮食,现在帝国各地都已经出现粮荒,不知道李大人是否准备将这批粮食出售牟利呢?”
  “呵呵,先生说笑了,西北年初储备粮食也只不过一种防范于未然的手段,大家都知道西北不是产粮之地,粮食素来依靠进口,而现在间接受李大人控制的西域诸国、腾格里地区都不产粮,一旦出现灾荒,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年初西北政府就定下了储备足够三年之用粮食的计划,因此购进了大量储备粮,没想到误打误撞,正好遇上了这旱灾,所以也算是吉人天相吧。”苏秦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对方咄咄逼人的架势,不过他并不认识对方,只是见对方一身褐色麻衣,脚下确蹬着一双士人中少见的多耳麻鞋,语气狂放不羁,看那模样倒有些狂士的风采。
  “苏大人大概还不认识祁先生,这位就是安原府的祁夜寒祁大名士,北原有名祁氏医馆的当家人。”一直关注着苏秦举动的青衫男子看出苏秦并不认识对方,连忙介绍道。
  “哦?可是活人无数号称‘阎王愁’的祁大先生?”苏秦脸色一肃,站起身来躬身行礼:“久闻祁大先生在北原治病救人,遇贫者不收分毫,这等义举实乃我辈之楷模,苏秦今日能得一见,实乃幸事。”
  见对方如此推崇自己,那麻衣文士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在安原就得知西北坐视西北以外各地粮食短缺引发各种动乱不管,官方反而禁止西北民间粮食外流,他对此十分不满,此次应邀来关西,本来说打算好生与西北当权者理论一番,所以说起话来也不甚客气。 
 
 
 
  
第二篇气吞万里第三章 乱局 第一百零七节 人才荟萃(2)
 
  “既然苏大人称西北囤粮并非为利,那为何不将这粮食平价推出,以抑粮价,更可救千万人性命于水火?要知道这河朔、北原和燕云天时大旱,难民流离失所,瘟疫横行,而瘟疫之所有流行,其主要原因一是气候暑热,二则是因粮食短缺,饥民饿死甚多,加之民间不懂防治之法,导致瘟疫四处蔓延。若是能从根本上消除粮食紧缺之根源,帝国北方安矣。”麻衣文虽然语意仍然直指西北囤粮目的,但语气间却是缓和不少。
  “祁先生所言甚是,只是西北年初虽然囤粮不少,但如果要供应整个帝国缺粮之地,只怕远远不足。李大人只是两郡节度使,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李大人首先需要保障的是自己领地内民众不受饥挨饿,至于其他地区,只能说在这个前提得到保障之后方能考虑。当然帝国皇帝陛下已经提出要求,李大人当然也会竭尽所能的满足帝都民众的需要,纵然经济上蒙受些损失,李大人也心甘情愿。至于像祁先生所说的诸如北原、河朔和燕云之地,大殿下现在已经攻占东海,现在有消息称大殿下有兵发江南,已经占领了余杭,有东海和江南这等富庶之地,何须西北接济?至于河朔北原,只要是在李大人控制范围之内,自然无需担心粮食问题,但若是卡曼人控制区,只怕西北就爱莫能助了,大家大概也清楚卡曼人在黑山和龙泉采取的强盗手段,总不能将粮食白白送给卡曼人,让他们的士兵填饱了肚子,再来屠杀我们唐河百姓吧?”苏秦微微一笑,将道理徐徐道来,却是有理有据,说得包括祁夜寒在内的一干士人无不点头称是。
  “只是苦了北原河朔民众,该死卡曼屠夫在河朔北原荼毒。百姓民不聊生,唯有外出逃亡,现在瘟疫已成扩其之势,一旦波及帝都以及河朔周边地区。只怕将酿成天下大祸。”祁夜寒在听得苏秦的一番解释后倒也接受了对方的意见,但一想到河朔难民四处流离,瘟疫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原大地,作为医者,祁夜寒却又是忧心忡忡。
  “祁先生忧国忧民之心,李某深感钦佩,李某也是为此茶饭不思,若是让那瘟疫蔓延到关西和西北。李某真不知道有何面目见两郡父老乡亲,不知道祁先生可有良策以教我?”一阵清朗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