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天仙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牛郎织女天仙配-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二年(前205年)八月,魏王豹踞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反汉归楚,威胁汉军侧翼。刘邦先派郦食其游说未成,即命韩信率军进攻。九月,韩信突袭安邑,生擒魏豹,灭魏国。安邑之战,汉魏两军使用的兵力不大,是个规模比较小的战役,但是对当时战局则起了极大影响。汉军凭着占领魏属的河东、太原等郡,可以经略赵代,进攻燕齐,形成从北面包围楚国的优越战略态势。汉军统帅韩信于安邑之战中,采用了与对三秦作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同样的诡诈手段,又一次成功地获得了全战役的彻底胜利。韩信用一部兵力阳渡临晋,主力暗渡夏阳的手法,引诱轻举妄动的魏豹,把主力调集到蒲坂以西地区,造成了魏王豹的错觉,巧妙地掩护了自己渡河的真实意图,使数万大军顺利渡河成功。汉军渡河急进,奇袭安邑要地,一战全歼敌人,突出地展示了韩信军事指挥的卓越才能。汉二年九月(前205年),魏王豹率军迎击,但遭到大败,魏王被俘虏,刘邦令其为将助守荥阳。
安邑之战后,刘邦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给韩信增兵3万,开辟北方战场,以消灭楚的羽翼,实现对楚的战略包围。
同年闰九月,韩信首先破代国,生擒相国夏说,代亡。汉三年(前205年。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十月,韩信、张耳率领汉军越过太行山,与楚的羽翼赵国战于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南)。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20万赵军,斩杀赵军主帅成安君陈余,生擒赵王歇,一举灭亡赵国。随之采纳赵国降将李左车建议,乘势不战而迫降燕王臧荼,平定燕国。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与此同时,刘邦亦亲攻赵。汉将靳歙兵出河内,击赵将贲郝于朝歌,破之。又随刘邦进击安阳以东,下七县;别将攻赵军。虏两司马,得赵军二千四百余人。接着刘邦对赵之邯郸发起进攻,破赵军,攻下邯郸。汉将靳歙破赵军于平阳,攻下邺。这样赵国悉平。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张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汉王立张耳为赵王,拜韩信为相国。三年六月。刘邦再败荥阳。入赵,收韩信军。令韩信收赵兵未发者准备击齐。韩信灭赵后,陈兵燕境,燕王臧荼迫于汉军兵威。加入汉方对楚作战。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刘邦为摆脱被动局面,争取张良“联络英布,重用韩信、彭越”的方针,派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以达到分散并牵制了楚军的目的,减轻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汉三年(前205年)十一月,刘邦在正面对楚作战的同时,遣谋士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英布据有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二郡,具有相当实力。英布归汉,项羽侧翼危急,忙遣龙且进攻九江军。英布战不力,九江国悉为楚有,且家属亦尽为项声所杀。英布从隐蔽小道逃归汉国。英布逃汉后,见刘邦,刘邦接见时非常无礼,以致英布十分后悔为汉,几欲自杀。但至刘邦为其安排的住处后,见与汉王宫室规格一样,十分高兴。之后汉王益兵英布,令其行收九江。
汉二年(前205年)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向西溃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丢掉,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汉三年(前204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在梁地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汉三年九月,刘邦采用郎中郑忠之策,派将军刘贾、卢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由渡白马津,进入楚地佐助彭越。汉军与彭越联军烧掉楚军积聚的粮草,楚军乏食。楚军回击刘贾,刘贾坚守不出不与楚军交战,与彭越互相呼应。汉四年(前203年)冬,楚军和汉军在荥阳相持,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项羽知悉后,就派曹咎驻守成皋,亲自向东收复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归复楚国所有。彭越于是率军北上谷城。汉五年(前202年)秋,楚军向南撤退到夏阳,彭越又攻克昌邑等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韩信自立为齐王,并拒绝项羽的拉拢,自己坐镇齐地,命灌婴直接击楚。灌婴率汉军首先进攻楚的鲁地,大破楚将薛公杲于鲁北。南下再破薛郡长,攻博阳,进军至下相,夺取取虑、僮、徐等县。接着渡过淮河,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尽降楚之城邑。项羽很快派项声、薛公、郯公夺回淮北。灌婴回师复渡淮,在下邳大破项声、郯公军,斩薛公,夺取下邳。接着追击楚军,破楚军于平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城市),回师还攻并占领彭城,虏楚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攻苦、谯,再次俘获亚将周兰。灌婴平淮北后,与刘邦军会师于颐乡(位于今河南鹿邑县)。
汉四年(前203年)八月,楚军粮尽,项羽被迫议和,刘邦亦未能调来韩信、彭越援军,于是双方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划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休兵罢战。和约定立后,刘邦派使者至楚营请求放还刘邦家属。先是陆贾等人,但都一一遭到拒绝。后来侯生往使,成功说服项羽放还刘邦家人。刘邦拜侯生为“平国君”,但侯生受封之后即隐退。
汉四年(前203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亦欲西返。张良、陈平认为“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刘邦追楚军至陈下,大破利几、钟离昧的楚军。陈下之战后,汉五年(前202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早击,大败,被迫坚壁自守。但是楚虽有固陵之胜,但已是强弩之末。十一月,楚镇守东南的大司马周殷背楚为汉,以舒屠六。随刘贾至寿春,进围项羽于垓下。刘邦退守固陵后,采纳张良建议,分别给齐王韩信、魏相彭越承诺“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许以割地封王。汉五年(前203年)十二月,果然调集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淮南王英布、刘贾等各路大军40万人,以韩信为最高统帅,以并本部20万人共计60万大军,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四面楚歌,军心瓦解。项羽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虞姬)和之(参见霸王别姬)。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是夜项羽率800余骑兵趁夜突围南逃,天明后刘邦方才发觉,遂派灌婴率数千骑兵追击。楚军渡过淮河后只剩下百余骑,逃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时因迷路,问路一田父,田父诓骗而左行,结果陷于沼泽,致使汉军追上。至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境内)时,仅剩下28骑,项羽自度难以脱身,却依然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逃至乌江(今长江,位于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时,乌江亭长力劝项羽过江,以图东山再起,项羽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接着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
垓下一战,刘邦全歼楚军,获得最后胜利。项羽败亡后,楚地陆续平定,最后唯原项羽封地鲁不下,汉军乃以项羽头示鲁,鲁遂降,楚国至此全部平定。楚汉战争末期,属楚国阵营的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先后归附汉王刘邦,唯临江王仍不听命。汉五年(前203年)十二月,汉军又攻破临江国都江陵(今湖北荆州),俘虏项羽所立的临江王共尉。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定陶正式称帝(即汉高祖),建立了西汉王朝。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赵佗上表称臣。至此,天下归于一统。

第三百四十二章 薄姬

当朝天子汉文帝当然不是想着楚汉之争的那些事情,当朝天子汉文帝心里面想的是他母亲薄姬的一些事情。
薄姬(?―前15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刘恒即位,尊薄姬为太后,史称薄皇太后。
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说:“我们三人之中谁先富贵起来,可别忘记大家啊!”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后受到汉王宠幸。前203年,两个美人侍候刘邦时,相见笑说与薄姬初时的约定。刘邦问起当中因由,两人俱以事实相告。刘邦心凄然而怜惜薄姬,当晚召见宠幸了薄姬。之后,薄姬即有身孕。前202年中生下刘恒。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自有子后,刘邦鲜有和薄姬相见。刘邦驾崩后,因为薄姬少见高祖,地位也不高,所以准许她出宫,从其子到代就国,是为代太后。太后弟薄昭亦可相从。吕后去世后。大臣议立后,认为外家吕氏不善,皆称薄氏仁善,故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尊薄氏为太后,封薄昭为轵侯。其间,薄太后将娘家的一位女性薄氏嫁给皇太子刘启为太子妃。汉文帝死后,皇太子刘启即位,为汉景帝,尊生母窦皇后为皇太后、祖母薄太后为太皇太后。
薄姬是吴郡人,她的父亲薄氏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下薄姬,薄姬的父亲死在山阴,因而就埋葬在那里。时值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秦,魏豹自立为魏王,魏媪就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进魏王宫中。魏媪到许负那里看相,卜算女儿薄姬的命运,许负说薄姬将生下天子。当时西楚霸王项羽正与汉高祖刘邦在荥阳相抗衡,天下大势尚未分明。魏豹开始时跟随汉高祖一起攻打项羽,当听到许负的话后,心中独自高兴,因而背叛汉高祖,持中立的态度,接着与项羽联合讲和。汉高祖派曹参等人攻打并俘虏了魏豹,把魏国改置为郡,将薄姬送进宫中织布的工房。魏豹已死,汉高祖有一次到织布工房中,看见薄姬很有姿色,诏令纳入后宫。
薄姬入宫一年多,也没有得到汉高祖的御幸。当初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亲爱,约定说:“先显贵的人不要忘记同伴好友。”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受到刘邦的宠幸。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汉高祖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一作成皋灵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她们在一起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相约。汉高祖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汉高祖。汉高祖内心感到伤感,怜悯薄姬,当天就把薄姬召来并与她同房。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汉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恒年八岁被立为代王。自此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汉高祖。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高祖去世,那些受到汉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吕后都恼恨她们,都被幽禁起来,不能出宫。而薄姬因为极少被汉高祖见爱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
刘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大臣们商议拥立继位皇帝,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薄氏仁慈善良,所以迎回代王刘恒,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她弟弟薄昭被封为轵侯。同年三月,大臣们请求封立皇后,薄姬说诸侯王都是同母所生,就立太子刘启的母亲窦漪房为皇后。于是汉文帝立窦漪房为皇后,即后来的窦太后。
薄姬的母亲魏媪也早就去世了,葬在栎阳北部。于是朝廷便追尊薄姬的父亲为灵文侯,在会稽郡划出三百户土地设置园邑,长丞以下官吏奉守坟墓,灵庙供奉食享祭祀都按侯位规格礼制行事。又在栎阳北部也设置灵文侯夫人园,一切礼法比照灵文侯园。薄姬认为她的母亲是魏王的后代,自己早年失去了父母,那些奉养照顾薄姬出力最多的魏姓人,下诏令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又根据亲疏各自给予赏赐。薄家封为侯爵的计有一人。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去世,其孙汉景帝刘启即位,尊薄姬为太皇太后。两年后的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因吕后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姬特地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

第三百四十三章 命运

当朝天子汉文帝想起来自己的母亲薄姬的传奇经历。
当朝天子汉文帝想起来自己的母亲薄姬明明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但入宫一年多,却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本来以为没有什么希望了。谁知道自己(也就是当朝天子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却是命中注定会成为皇太后的。自己(也就是当朝天子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约定说:“我们三人之中谁先富贵起来,可别忘记大家啊!”这个本来只是小儿的话语罢了。谁知道呢。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居然先后受到汉王宠幸。前203年,两个美人侍候刘邦时,相见笑说与自己(也就是当朝天子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初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