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宰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京宰相-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辛斓既税⒅臁⒘酢⒅堋⑷卧谀冢砦朗恐环⒏怪Γ慌涓8底饕褰鬃蕴粞〉娜迕砦朗恳膊荒芾狻!

※※※※※※※※※

第十二章 中南海楹联
中共书记处最初的北平定都计划,香山和中南海均是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机关的临时办公场所,长远的设想是在香山以东、颐和园以南的开阔农地上,营建一座新北京,而将北平老城完整地保存下来。中央所属机关当然要在新北京,不要去老城沾染上帝王宫阙的陈腐气息。

相信该项甚具创意的设想,因为第二年即陷入耗资巨大、死伤兵员百余万的韩战而被搁置了。

香山位于北平郊外西北角,属西山山脉,离城四十余华里。

中南海则位于北平市心脏地带,东面紧靠着明、清皇宫——故宫博物院,整座园林占地一千五百亩,其中水面七百余亩。打开北平市地图,你可以在城区中央地带见到一串自北而南的绿色翡翠般的湖泊:积水潭、什刹后海、什刹前海、北海、中南和南海。积水潭、什刹后海、什刹前海、北海均早已辟为公园。中南海亦于民国初年一度辟为公园,供市民游览。

环中海、南海的大片宫殿群落,始建于宋辽时代。宋辽以前,这里还是一片风光秀丽的天然湖泊,燕京古城则在现今的通县一带。与汉人的大宋王朝相对抗的辽国君主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傍湖营造起瑶屿行宫。辽国盛极而衰,金朝取而代之。公元一一五三年,金王朝正式迁都燕京,中南海成为皇宫,随之大兴土木,开挖湖泊,广植花木,重新营建起金碧辉煌的宫殿群。之后蒙古铁骑南下,建立大元王朝,定部燕京,改名大都,继续营造环北海、中海、南海的宫殿群落。到了明代,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夺得皇位,把国都从南京搬到燕京,改名北京。朱棣在中南海的东面营建起崭新的宫室——紫禁城,并为北京城设下一条从北至南的中轴线:安定门、钟楼、古楼、地安门、景山万春亭、神武门、干清宫、泰和殿、午门、天安门、前门、水定门。清兵入关建立起大清王朝,袭用了明王朝的这一建制,继续扩建明代宫室,而把中南海改称西苑,作为皇室的避暑园林。中海和南海亦称作太液池,喻意可与西天瑶池相媲美。

四面宫墙两座海,五朝帝都一园林。

下面,让作者领着读者诸君,从南至北,神游一次中南海罢。中南海南门今名新华门,为仪门,位于南海最南端,临西长安街。黄琉璃筒瓦覆顶,重楼重檐,面阔七间,原为大清干隆皇帝为取悦西域来的宠妃香妃所建,名宝月楼。当年楼外建有回子营,说是香妃登楼望月回子营,就像望到了家乡一样,可解乡愁。有联云:烟云舒卷揽胜赏,松石古澹怡远情。

佳兴四时同,图呈苑里。

清光千里共,鉴彻池心。

玉宇近高寒,栏凭十二。

庆霄增朗彻,界俯三千。

民国初年,袁世凯坐镇中南海时,为贯通东、西长安大道,命工匠将宝月楼北栘十余丈,原样重建,更名为新华门。

进了新华门,绕过一面大理石影壁,迎面而来的便是碧波滢滢的南海了。越过南海水面,正北端便是著名的瀛台。瀛台又名南台,东、南、西三面临水,北面有一汉白玉桥连接堤岸,为南海中的人工岛屿,四周碧水如画,岛上以太湖石垒作假山,奇峰峭壁,古木参天,绿荫蔽日,黄瓦朱墙,宫院幽深,风光迷人,一如海上蓬莱,故名瀛台。这里不仅是清皇室游幸避暑胜地,也是康熙、干隆等皇帝居园理朝听政之所。由北岸过汉白玉桥上四十级台阶,是翔鸾阁,位于瀛台岛之最北端,为正门,有联云:商鼎周彝自典重,槛葩苑树相芬芳。

过了翔鸾阁,便是一平台庭院,迎面为涵元门,门内正南是涵元殿,为瀛台正殿,坐南朝北,气势雄伟,有联云: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壶洲。

涵元殿中有一木炕,戊戌变法事败后,光绪皇帝被母后慈禧幽囚于此。那时岛北无桥,太监每日替光绪帝送膳食,须小舟以渡。直到幽囚十年之后,光绪皇帝死在了这里。民国初年,副总统黎元洪亦曾在此居住,后来还接待过西藏来的班禅喇嘛。

涵元殿的东配殿为庆云殿,西配殿为景星殿,景星殿东有藻韵楼,庆云殿西有绮思楼。楼殿相接,花木扶疏,变化层出。

穿过涵元殿,正南面又有一华美宫院,曰蓬莱阁,又名香扆殿,有联云:亭台涵月镜,花木畅天机。

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荆蓬莱阁前立有一「木化石」,为稀世之宝,高约二点八米。两旁各有小亭一座,高数丈,曲廊相接,迂回其间,美景天然。在此登高远眺,碧波秀色,琼楼玉宇,尽收眼底。有联云:亭台涵月镜,花木畅天机。

蓬莱阁之南即为明代南台旧址,东为春明楼,西为湛虚楼,再往下走,便到了瀛台的最南端,水中立有一亭,名迎熏亭,有小桥与南台旧址相连。迎熏亭隔海与新华门相望,亭中有联云:相于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间。

以涵元殿为中心,瀛台岛东面还有补桐书屋,待月轩、镜光亭、及其立于水中的忉鱼亭,补桐书屋为清代帝王读书处,有联云:摩空野鹤养真性,绕壑风泉清道心。

忉鱼亭与南海东岸隔水相望,可遥望到东岸上的千尺雪、交芦馆、蕉雨轩、日知阁等宫院。

涵元殿西面还有长春书屋,八音克谐、怀抱爽等亭廊庭落,以及立于水岸上的人字柳碑。长春书屋内楹联达数十幅之多,均为历代帝王或书家翰墨。

返回南海北岸,回首瀛台,水色山光,殿宇嵯峨,古树参天,真正的蓬莱仙境了。

南海北岸上,正对着瀛台岛的是勤政殿。勤政殿为中南海正殿,五开间,坐南朝北,康熙皇帝题殿额「勤政」。殿前有门名德昌、朝向中海。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此垂帘听政。光绪皇帝在此主持过百日维新。民国初年袁世凯亦在殿内办公、居祝袁世凯并将它改建成西式礼堂,会议大厅达三层楼高,气派非凡。四周为大、中、小会议室、演讲厅、宴会厅等。傅作义任华北剿总司令时,亦住在这里办公,并在这里与中共代表叶剑英将军举行了北平和平移交仪式。

勤政殿以东,有流水音、俯清沘、日知阁等名胜。

勤政殿以西,则是著名的丰泽园了。丰泽园建造于康熙年间,为清代帝王每岁仲春亥日演耕之所。正门匾额「丰泽园」为干隆手书。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颐年堂,亦名惇叙殿,为园内正殿,有联云:榴花照耀菖蒲岸,竹影扶疏翡翠亭。

彝训念贻谋,本支百世。

仙源长笃庆,华萼一堂。

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有联云:心田喜色先良玉,鼻观真香不数兰。

澄怀堂之后为遐瞩楼,有联云:千迭云峰空外回,三农雨露望中深。

颐年堂东侧,有过厅通往南北两座四合院,名「菊香书屋」。

院内有数株百年青松,碧绿海棠。康熙帝题联云: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净香。

出丰泽园南门往西,有一亭名「荷风蕙露」。再向西,有一座汉白玉雕砌而成的园门,门额曰「静谷」,有门联云:胜赏寄云岩,万象总翰奇秀。

青荫留竹柏,四时不改青葱。

月地云阶,别向华林开静境。

屏山镜水,时从芳径探幽踪。

静谷素有「园中之园」的称誉,园内正殿为崇雅殿。殿后华林芳径,山石奇秀,游廊曲回。有联云:翠合三山连阆苑,波涵一镜俨蓬瀛。

水中楼阁浮青岛,天上笙歌绕碧城。

静谷的名胜景观还有纯一斋、听鸿楼、含和堂、植秀轩、虚白石、万字廊、春藕斋等等,匾额楹联甚多,难以一一记述。其中不能不提到的是春藕斋,前有戏台,斋内有各类堂舍,为历代君王秘戏处,性娱乐场地。

民国初年,袁世凯、段祺瑞在这里召开过财经会议,民国八、九年,这里还做过徐东海、曹锟两位短命总统的办公室。

以上是南海的主要景观。中海的景观主要有西岸上的怀仁堂、海宴堂、游泳池、紫光阁,西花厅,以及中海东岸上的蕉园、万善殿、千圣殿、水云榭等等。

怀仁堂的前身名仪銮殿,系慈禧太后的寝宫。仪銮殿于一九00年被八国联军放火烧毁。慈禧太后挈光绪皇帝西逃返京后,在仪銮殿的废墟上建造起一座西式佛照楼。民国初年,袁世凯执政,改名为怀仁堂。

海宴堂位于怀仁堂东南,为清末所建一组西式楼院,系慈禧接待女宾之所。堂中陈设皆模仿路易十五所用家具样式,由巴黎生产。民国以后,改名居仁堂,曾为袁世凯的会客之处。民国十六年,东北军阀张作霖入主中南海,曾以它为「大元帅府」。

从海宴堂沿中海西岸北行不远,与东岸的水云榭隔海相望者,是游泳池。游泳池建造于民国初年,设备较为简陋,曾向公众开放。

中海西北岸上,有一重要古建筑——紫光阁,原名平台,是明代武宗皇帝观看骑射演武的地方,阁高数丈,殿宇威严。清代曾予整修,沿袭旧用,并在殿内悬挂历代功臣画像,每岁正月十九日,皇帝在此设功臣宴,大宴群臣,不忘先杰。有联云:干羽两阶崇礼乐,车书万里集冠裳。

天衢翊运风云会,策府铭勋日月光。

紫光阁后有武成殿。

在中南海园林的西北角上,有一座占地颇大的花房,名西花厅,亦名西华厅,为明、清两朝宫室所用鲜花的培育场地。当年这儿盛产牡丹、芍药、丹季、菊花等教百种时蔬花卉,皇帝后妃亦于这里吟诗赏花,国色天香,风光无限。

从紫光阁东朝中海方向走去,水边有迎春堂。从迎春堂登舟,可渡至中海东北岸上的蕉园。蕉园又名淑园,林木茂盛,殿宇重迭,为明代崇智殿旧址,是明、清两朝教习小太监之所。每岁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夜,后宫嫔妃在此举行「盂兰盆会**时,小太监们点起千百盏宫灯,浮漂水中,与天上闪烁的群星上下争辉,一直飘流到南海瀛台沿岸去,蔚为舒观。

蕉园内还有著名的万善殿和千圣殿。万善殿为明代遗构,大清干隆时重修,殿内供有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塑像,栩栩如生。殿后有南海慈航观世音像。联云:万象证圆通,金轮妙转。

三乘皈定慧,华海长涵。

了悟彻声闻,花拈妙谛。

净因空色相,月印明心。

万善殿后院连接着千圣殿,千圣殿内,有一座八面七级檀香塔,名千佛塔,为稀世珍宝。殿东有迎祥馆、朗心楼,又东有大悲坛;殿西有悦性楼、集瑞馆。朗心楼有联云:楼出轻烟横翡翠,池生新水彻琉璃。

悦性楼有联云:耆崛鸟吟都送喜,香林花色总无尘。

偌大一座蕉园内,殿、堂、楼、馆历代楹联甚多,无法一一记述。万善殿西门外,有一立于水中的凉亭,与中海西岸上的迎春堂隔水相望,曰水云榭。亭中立有一块高约三米的石碣,上刻干隆御笔「太液秋风」,为燕京八景之一。

中南海北宫墙东段,有一座鳌角玉岽汉白玉桥,桥下碧水与北海相通,桥的北面,自然就是北海公园了。原桥为明世宗时建造,桥两端各有一座汉白玉牌坊,桥西牌坊名「金鞴,桥东牌坊名「玉岽」,因此得名。

民国初年改名北海大桥,全桥九孔,长数百步,白石为栏,饰以雕镂,美轮美奂。有桥联云: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圆桥水中央。

绣榖纹开环月珥,锦澜绮皱焕霞标。

好了,我们神游过中南海旧貌,且看中共政权如何在这里展新颜,行新政,演出新式大剧。

一九四九年二月初,周恩来派遣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率领一个精悍小组前来接收中南海时,四面红墙上的五座大门全敞开着。整座皇家林园共有两千多间房间,只在南海与中海之间的勤政殿里住着傅作义的一个留守连队,幽暗空旷的殿堂中闪烁着几盏孤灯,景象甚为凄凉。中共的一个加强连开了进来,让傅作义的留守连队放下武器,拉出城外接受改编去了。

此时的中南海一派破败萧条,满目疮痍:太液池结着紫黑色的冰甲,即便是开春冰化,也是满湖紫黑色的臭水,散发出难闻的气息。堤岸四处坍塌,树木东倒西歪,胡乱伸出各自光秃秃的枝丫,显然是长久乏人修剪培护。大小宫殿、亭台、楼院、堂馆,油漆剥落,门窗破烂,廊柱腐朽,四处是废弃的桌椅家具,成捆的报纸、杂志,落叶、纸屑随风飘舞,还有一堆堆不堪入目的腐臭垃圾,蝇蚊群集。

无数的甬道路面,不是地砖被挖走,坑洞密布,就是地砖一排排上拱,成为障碍物似的,令人想起「穷途末路」一词。尤其在东北角的「蕉园」一带,由于花木茂密,荒草没膝,已经鼠兔成群,仿佛几十年没有人烟了。

北门一位曾经给傅作义将军烧过茶水的守门老人说:这样大一座西苑再不来整修、维护,可真要狐狸成精,闹神闹鬼了。

齐燕铭手下的人马,入驻中南海后的头件事,是清扫垃圾,洗刷庭院,平整路面,培护花木。他们请来工匠,对宫殿建筑物进行修整、油漆。

第一期工程集中于怀仁堂、勤政殿、紫光阁、丰泽园四处。怀仁堂已被定为新政协会议的会场,勤政殿为筹组中的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会议会堂,紫光阁为未来的政务院总理办公地,丰泽园的二十几座大小庭院预备给中共主要领导人物作会议期间的休憩处。其余古建筑原样保存,一匾一联均不予动。

令中共官兵吃惊的是,中南海园林内苍蝇、老鼠、麻雀、蚊虫之乡,到了除之不尽,挥之不去的地步。以致毛泽东入住中南海七年之后的一九五六年,还要以中南海的苍蝇,蚊虫为出发点,号召全国开展「除四害」

运动。毛泽东并身体力行,经常挥动巨掌,将苍蝇、蚊虫拍毙于他菊香书屋的粉墙上。苍蝇、蚊虫粉身碎骨,尸迹血污沾涂墙上,很是过瘾似的,不许卫士、服务人员当了他的面擦洗了去。毛泽东打苍蝇,从来不用苍蝇拍,而习惯直接挥起手掌追逐扑击,成为他的一项室内运动。有时为追扑一只苍蝇,而健步奔走于丰泽园内外,自有大群服务人员为他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