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_白落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_白落梅-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宽窄巷子

  浅淡的阳光下

  悠长的宽窄巷子

  落满了一地的光阴

  往事拂过行人的衣袖

  这个叫成都的地方

  许多闲适的幸福

  触手可及

  烟火弥漫的巷陌

  散发着老成都的味道

  青灰的木门

  为来者开启昨天的记忆

  老旧的茶馆

  讲述着蓉城市井的生活

  还有苍绿的院墙

  年复一年

  守着寻常人家

  不让韶光改变城市的容颜

  一条百年小巷

  经历凡尘荣枯

  也阅尽众生无数

  有人将青春

  挂在了雕花的窗檐

  有人将闲情

  抛洒在洁净的石板路上

  还有人将故事

  匆匆地装进自己行囊里

  人生真的太缓慢

  看遍了巷内的风景

  老成都的生活还是初时的模样

  人生又真的太仓促

  像是一杯闲茶

  由暖转凉  由浓到淡

  片刻而已

  打开记忆深锁的重门

  成都的宽窄巷子

  每天以同一种风情将过客等待

  永远没有最早

  永远不会太迟

  天府锦里

  说起四川,总会让人想起川西的民俗风情,想起三国的历史烟云,想起巴蜀的深厚文化。这里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便是一座被称为“天府之城”的都市,它的闲逸、它的风韵,以及它的温柔,令来过的人都不想再离开。被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的锦里,是这座老城的精魂所在。走进这里的人,只有掀开这幅传统的民俗画卷,才能真正地领略到成都风光,品味蜀地风流。

  锦里,即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沿袭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这条街道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四川名点小吃区,川西传统的工艺品展销区,府第客栈区,时尚娱乐区等,号称“西蜀第一街”。

  走进锦里,才知道这是个烟火繁密的地方。可这里的时光不会迎风乱舞,嘈杂之中,又带着一种古旧的宁静。街市里一家家店铺,唤醒成都所有的记忆,无论你是归人,还是过客,都不能让自己置身度外。而是甘愿彻底地融入在这样的交织的人流中,与他们一起俯看人间烟火,品尝世情百味。锦里就像一幅意态纷繁的老画,汇聚了市井百姓的淳朴生活,又像是一幅用故事浸泡的清茶,等待有缘人用心来品尝。

  来到锦里的时候,是背着空空的行囊,因为我知道,这里有太多的惊奇和故事,会将它填满。漫步在锦里的街巷,悠悠的川西民风扑面而来,只是刹那,我便被这里熟悉的热闹给熏醉。仿佛拥有了成都人的性格,拥有了成都人的闲情,并且可以和他们一起,享受着这座城市所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一条古街,牵引出原味的市井生活,穿行在其间,无须任何的思考,只管尽心地沉浸在这场蜀中的梦里,让青春做一次快乐的放逐。此刻的我,可以从今天的风物中,找寻到昨天的故事,又可以在昨天的底蕴里,演绎今天的传奇。

  店铺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饰品不停地召唤我驻足,仿佛用无声的语言为我讲述着川西的民俗文化,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蜀中的文明,就是成都的往事。使我甘愿预支珍贵的时光,交付自己的年华为之停留。就这样丢掉行囊,忘记自己是一个过客,走进某个茶馆酒坊,泡一壶茶,吃一碗张飞牛肉面,一坐便离不开了。离不开这种古今更替的美丽时光,离不开这份醒醉交织的闲逸人生。这里的每一种工艺品,都令我流连,每一道美食,都令我回味,每一张脸孔,都令我感动。

  锦里是一条适合怀旧的古街,也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地方。许多人在这里可以找寻到美好的回忆,也可以在快节奏的都市里享受着悠闲的生活。阳光总是知人心意,将锦里的热闹一览无余。站在街上看挑担子的手艺人捏个泥人,在色彩缤纷的店铺里买匹蜀锦,在戏台下看一段精彩的变脸。仿佛借一匹蜀绣、蜀锦便可以织出壮丽山河,听一段川剧便可以演尽离合悲欢,饮一碗烈酒便可以加入桃园结义。锦里就是这样一条充满传奇的古街,分明在繁华的红尘之内,又有着红尘之外的悠然。

  有人说徜徉在成都的锦里会恍如行走在云南的丽江,而我却能感受到不同的民俗风韵。在锦里,最令我惊奇的是皮影戏。生动明快的皮影造型,精致细腻的图案,巧妙灵活的动作,圆润婉转的唱腔,所渲染出的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可以让戏剧里湮没的风云再起,让流逝的过往重来。更可以让人重温川西淳朴的民俗,找回童年简单的快乐。我看到成都人,在锦里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将美好的心愿,晾晒在温暖的阳光下,将寻常的故事,放映在一场皮影戏里。

  戏还不曾结束,灯火已阑珊。站在锦里充满商业气息的古街,遥望只有一篱之隔的武侯祠,此刻是那样的静默无声。它的沉默,是否在等待另一段三顾茅庐的千秋故事?当年的刘备和诸葛亮,是否还在这块三国圣地,相对而坐,抚琴共饮?

  锦里,你看这空空的行囊,已被你用真实的生活和历史文化装满。带着这些饱满生动的记忆,足以滋养一生的情怀,并且传递给每一个人。让他们知道,在锦里有一幅意趣盎然的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蓉城光阴

  总以为,成都这个被称作“天府之城”的都市,有着遥远的距离。当我走进,才知道,其实不过隔了一程青翠的山水。这里也叫蓉城,它不是美人如花,隔在缥缈的云端;也不是皎洁明月,落入澄澈的水中。而是一片柔软的烟火,飘散在风情的街巷,流淌在古韵的琴台,弥漫在筑梦的廊桥。成都的时光不会迎风乱舞,它静静地栖在枝叶上,泡在茶盏中。我是那个素朴的女子,闲云碎步地走在成都,与它共度一段芳菲的流年。

  第一阕  琴台古韵

  乘一辆汉时的马车,随一个灵动的音符,或携一缕明净的清风,就这样来到蜀中的琴台。伫立在琴台路,才发觉,我像是一个现代的旅梦者,忘记穿一袭飘逸的汉服。而琴台故径,也并非是汉代的街巷,只是大汉落在这儿的一道风景、挂在这儿的一幅古画。

  我想着,两千多年的烟雨流淌,留存的该是怎样的人文精粹?两千多年的光阴消磨,封藏的又该是怎样的翰墨珍宝?没有黄尘古道,没有剑影刀光,却可以在汉画像砖的长卷上,重现一场礼乐宴饮、轻歌曼舞的大汉风华。
。t!xt…小说天堂



第18章 蓉城光阴 (2)


  策马扬尘,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风起云涌的朝代,辗转到如今的太平盛世。琴台路这一派瑰丽大气的景观,难道不更胜前朝?若论风骨,这吹彻在天空的古韵汉风,足够令人醒透。若说浪漫,那十指相扣在青石路漫步的情侣,俨然就是当年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

  是大汉的琴台,是卓文君的琴台,也是司马相如的琴台。当年一曲《凤求凰》拨开情感的心弦,从此与之相关的人、与之无关的人听了,便再也不能相忘。这样醉人的风情,摇曳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令一条悠长的琴台路,萦绕着雅致的弦韵。

  音律流淌的时候,街边屋檐下的宫灯也会闻声起舞,它们在感动,感动于一份心如皓月的坚贞,感动于一份相看白头的约定。时光是有情的,它洗彻过往的烟尘,留下明净的故事,在人生舞台上精彩纷呈。时光也是有义的,它填补曾经的遗憾,留存至真的完美,在历史的河流里涛声依旧。

  千年已过,文君楼为何依旧宾客如云?是人们忘不了那位当垆沽酒的绝代红颜,还是忘不了汉朝那段凤求凰的风流佳话?往事是这样的风姿绰约,让那些在光阴中老去的人,可以青春如昨。都说人生如弹指,而刹那可以幻化为永恒。大汉的风情演绎到今朝,那么今日的繁华又怎么不会延续到明天?

  当我站在琴台故径,看一片锦绣明丽的风光,看阳光底下滋润生活的人们。恍然间明白,两千年的烟云流转,我们并没有虚度时光,而是时光虚度了自己。

  第二阕  文殊寻真

  或许,蜀地的山水,真的会滋长闲情。不然为何在成都,无论多么急促纷乱的日子,也能过得清闲自在?比如此刻在文殊坊,我采一片白云,可以悠闲做梦,摘一枚绿叶,可以静心参禅。

  伫立在成都文殊坊的街头,乍看上去,是一片人间纷繁的烟火,待沉下心来,又分明是一片禅林澄净的清凉。人生有百味,走进文殊坊,就看你我如何将闲逸的民俗气息,和悠然的禅佛古韵交融在一起,浸泡成一壶清茶,啜饮得有滋有味。

  这里的阳光像丝绸一样柔软,又交织着微雨的诗意,轻轻地贴在我年轻易感的心里。这个过程,如同花开到花合、月缺到月圆,那样的撩人情意,那样的隽永绵长。

  衣襟在风中飘拂,沿街的宫灯、葱郁的树木、如织的人流,都感受到风的暖—— 一种沁凉的暖,一种沉醉的暖。这含蓄丰盈的仿古建筑、古玩珍宝、餐饮文化、民间工艺,尽现老成都的风情。文殊坊就是这样巧妙地让现代与传统、世俗与禅境和谐地碰撞着,让每一个过客都跌进这温柔的旋涡里,再清澈地醒来。这里的时光洋溢着甜蜜的羡慕,当我羡慕别人的时刻,或许已经有别人在羡慕我了。

  一路上,浓郁的民俗和淡淡的禅意与我擦肩,却又完全地融入心里。是机缘让地北天南的佳客相遇在蜀中,交付彼此自然亲切的笑容,抖落各自生动新奇的故事。置身在这样温软的地方,我以为,人生,只拥有一缕阳光,足矣。

  一阕真实的风景,任是谁都想留住这温情的一刻。假如我是画者,一定传神地将之描入丹青里;我是诗人,一定优雅地将之写在素纸上;我是乐者,一定深情地将之弹入弦音中,纵是个常人,也要执著地将之摄进镜框里。待到年华流走,再来回味,这曾经相逢的景致,依旧青春,一点也不会老去。

  真的难舍,所幸的是,心可以不必相离。如果还有错过的瞬间,就让我的心深沉地留在这里,永远年轻,永远诗情画意。

  既是寻真,自是忘不了与这只有一墙之隔的千年古寺文殊院。此时的它,坐落在人间繁华的水岸,似一块刻着菩提的温润老玉,照见众生澄澈的性灵,也照见一片天地人和的清明画卷。

  第三阕  廊桥旧梦

  是否有这样的人,为了怀旧,将还不曾发生的故事,写成了过往。就像来到成都的安顺廊桥,我与它不曾相遇,却想要在此寻找一段遗落的旧梦。不知道,我这样轻轻地走进,到底是一种初见还是重逢?

  安顺廊桥,一座古典的桥梁,青墙红柱,黛瓦飞檐,悠然地与合江亭相映。府南河在桥下经久不息地流淌,静静地穿过成都的历史风云,人情烟雨。廊桥来过的人很多,记得的人却很少。这里收藏了无数华丽的转身,还有一些清澈的回眸。

  桥身若虹,看似遥远,却又很近,它俯视悠悠的碧水,又丈量高远的云天。廊桥,尽管已经在后人精心装帧下,换上了亮丽的容颜,却依旧藏不住那许多的沧桑往事。不知道李白是否在这里打捞过明月,杜甫是否在这里凭栏望远,李商隐是否在这里吟咏过巴山夜雨,而这条河流是否与薛涛的浣花溪灵魂相通?

  廊桥是筑梦的地方,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梦寄存在这里,转过春秋数载,再来寻梦。而梦里,已然酝酿着一种经年如水的芳香。来过廊桥的人,在这里寻到了自己的梦,到最后,还是会选择微笑地别离,因为离去,是为了下一次热泪盈眶的相聚。就如同在桥下流淌的船只,它们或许有过停留,却依旧要划向浩淼的云水,去面对朝飞暮卷。

  是命运,在廊桥上雕琢了深浅的烙印,又将冷暖,传递给每一个路人。他们在这里深刻地爱过,铭记着曾经的拥有。那时,他们偎依在桥头,看燕语明如剪,看春光似旧年,看人世风光渐行渐远。

  韶光真的太匆匆,就在我沉思的片会儿,转眼已是灯火眩目。夜幕中的廊桥此刻已退去天然淡妆,成了一座流光溢彩的水上宫阙。而我却在璀璨的星辰下,感受到一份淡远的宁静。

  也许有一天,廊桥会老去,可流淌在桥下的府南河,却会在老去的记忆里,静静地等一场廊桥的旧梦归来。

  看过了万千风景,此时的成都,还是那么的云淡风轻。薄暮下,它没有丝毫倦意,依旧飘散着淡淡的烟火。请不要为一份热烈而执著地等待,因为,成都的时光永远是闲淡安逸的。今天的离别,只是为了明日的重来,又何须留下一份难舍的徘徊?当我转身的刹那,一朵端雅的芙蓉已在心间徐徐地绽开。

  草堂烟云

  原以为只有生在唐朝,还要满腹诗文,并且有一段机缘,才可以来到杜甫草堂。可就在千年之后,我没有敲叩厚重的门扉,草堂的门是敞开的。带着虔诚的心,便可以豁然迈过门槛,与草堂共度一日时光,共有一种情怀。

  在一片幽静的风景里踱步,这古朴的草堂,仿佛蕴藏着历史深邃的记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只是苍茫如水的光阴。此时,我看见一朵白云在微笑,草丛里,还有一只蟋蟀在低吟。

  浮云流转千年,那一段蜀中往事,已是风烟俱净。翠竹掩映的青石径,我走过去,只看到韶光的影子。这里宁静淡远,虽处世内,却清雅隔尘,俨然就是失意者灵魂的故乡。当年杜工部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草堂。他在一场破碎的梦中醒来,尽管睡榻上的余温犹在,可是梦里的故事已经微凉。你带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