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白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鼎白宫-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见机会降临,克林顿迅速采取行动。他首先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竞选班子,任命同样在牛津大学留过学、30刚出头的乔治•;斯迪法诺波罗斯为竞选办公室主任。他们招募到部下的都是博学多才、头脑灵活、熟悉民情、公关能力超群的年富力强者,一群怀着战后一代美国人所特有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小字辈。他们有着共同的人生理念和治国方略,立志要将他们心中的偶像比尔•;克林顿推上总统宝座。    
    1991年10月4日,也就是宣布总统竞选之后的第二天,克林顿接受了全国电视台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他在回答关于为什么不在前一天的演讲中谈他当初的“诺言”问题时回答说:这“完全是我同本州人民之间的一次谈话。我在经过同数百人交谈之后确实认为,本州多数人现在会理解、接受并支持我最终做出的决定”。为了减轻人们对他参加总统竞选而不能很好地履行州长职责的担心,他大力赞扬了副州长塔克和其他州府工作人员的能力,表示相信他们会成为一个妥善管理州事务的“好班子”。电视卫星联播使克林顿当天就频频出现在各州有关总统候选人提名报导的专题节目中,大大提高了他在全国选民中的知名度。    
    10月5日,星期六,克林顿开始了在全国范围的竞选活动。他在10月底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乔治敦大学,发表了三篇有关重要政策声明的系列演说,向选民全面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克林顿将这三篇演说称为“新誓约”。    
    克林顿在10月23日的第一篇政策声明——《职责与重建美国社会的新誓约》中,提出了他所一贯倡导的“改革”措施。针对卡特下台后共和党总统里根和布什执政12年中出现的贪婪成风、“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负担过重等社会弊端,克林顿主张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思想和方法去唤醒美国人的良知,不惜一切代价让所有希望接受教育的人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解决没完没了的“福利循环”和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自由贸易等。克林顿在讲话中对民主党传统的陈腐观念也提出了批评,并且希望他的“新誓约”能在1992年大选中得到人民的批准。    
    一个月后,克林顿再次来到乔治敦大学,于11月23日发表了他的第二篇政策声明——《变革经济的新誓约》,具体描绘了他对发展美国经济的宏伟蓝图。他在讲话中宣称,“我们必须摆脱乔治•;布什和罗纳德•;里根已经失败了的滴入式经济学实验和政治上的玩忽职守,……我们也必须撇开老一套的民主党人理论,不要以为我们只能增加税收,花钱买一条出路来应付我们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克林顿认为,美国的经济革新应该朝“高工资、高速经济增长、多就业机会的经济模式”努力。为此,他提出了结束经济衰退的五点计划和五项长期战略。    
    12月12日,克林顿第三次专程去乔治敦大学发表他的第三篇政策声明——《保证美国安全的新誓约》。这一次,他谈的是美国的优势及其军事支配地位。他再次谈到要摒弃瓦解中的“旧模式”,构建一种“新模式”,开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时代,同时“必须拆除我们观念中将外交同内政分隔的那堵墙”。克林顿还对当时世界局势作了一番比较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一些令选民兴奋的观点:“美国必须恢复经济实力,以保持其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此外,克林顿还对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的形势,中东欧、中东的和平进程,犹太人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三篇政策声明系统地陈述了克林顿的主要政治主张。尽管讲演引起了共和党,乃至民主党内其他一些候选人的指责和攻击,如怀尔特就批评克林顿搞工作福利制度的改革是“要撤掉人们的福利”,并将他与曾经是纳粹分子的共和党人戴维•;杜克相提并论,但总体说来,克林顿的政策声明投选民所好,令他们感到振奋,同时也为他日后获得党内提名打下了舆论基础。随着这三篇声明的发表,克林顿同他的竞选班子踌躇满志地开始了预选角逐。    
    然而,克林顿的争取提名的道路决不像他预期的那么平坦。


比尔·克林顿:“重铸美国”展宏图“打不倒的小子”回天有术(2)

    还在他发表第一篇政策声明后,对新罕布什尔选民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在民主党候选人中排名第六。这里固然有他在全国知名度不高的老问题,更有困扰他的种种现实问题。    
    首先困扰克林顿的是任满第五个州长任期的“诺言”,虽然他在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第二天就通过记者电视采访对这个问题加以解释,并以副州长塔克等的工作能力为担保,保证他参加总统竞选所造成的州长职位空缺决不会对州府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依然有人对他最初“将任满州长任期”的诺言耿耿于怀。好在他在阿肯色五次出任州长,虽不敢说深得民心,但也颇有口碑,更何况许多人看好他的才干和政治前途,对此并不加深究。    
    婚外恋问题是另外一个差点将克林顿打回阿肯色的大问题。“桃色事件”历来是政客们用来攻击对方的有力武器,对于克林顿这样一个风度翩翩、风华正茂的“英俊青年”,尤其如此。1991年底,来自克林顿大本营小石城的一个名叫康妮•;汉芝的妇女在爱登花边新闻的《屋檐》杂志发表文章称她和克林顿州长在1984年8月31日有过一段交情,并在文章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她同克林顿邂逅的全过程。这件事对于声望日益提高、即将进入预选关键时刻的克林顿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使得他不得不暂时放弃谈论“未来美国的蓝图”而全力以赴为自己辩解。所幸康妮的故事太过离奇,难以令人信服,同时又有文章中所涉及的当时在场的克林顿两名助手和一位州议员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因此虽然这段艳闻一时引起街谈巷议,很快就不了了之,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后来又出现过类似的几段绯闻,引得电视台的深夜谈话节目主持人频频拿克林顿的生活轶事开玩笑,让他足足尴尬了近四个月之久。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也给了他最有力的支持。希拉里不仅向媒体揭露“我们知道她是拿到了钱的”,而且同丈夫手挽手一起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谈论他们的婚姻,坦率地承认在她同克林顿16年的夫妻生活中“确实出现过不和,但这不应成为他们进入白宫的障碍”。克林顿总算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一难关。    
    让克林顿感到难堪的还有关于他在越战期间逃避兵役的问题。1992年2月6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揭露”克林顿在1969年越南战争期间有“逃避兵役”的行为。文章称克林顿曾经对当年负责征兵工作的官员奥佩尔•;埃丽斯女士说,他的学习成绩太好不应该去当兵,他还说他将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服兵役。后来他果然报名参加后备军官训练队以争取延期服役。而在尼克松政府改变征兵办法后,他又退出了训练队,希望通过新采用的“抽签”方法免除服兵役。这条新闻报道给克林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更糟的是,他没能对这件事做出很好的解释,居然说自己已经记不起1969年那几个星期所发生的事情,只是坚称自己当时一直在等待征召,但没有接到服兵役的通知书。    
    除此之外,给克林顿带来麻烦的还有吸食毒品的问题。有人指控他在英国进修期间吸过大麻。面对舆论指控,克林顿不得不承认:“我感到好奇。别人都在吸,我也尝试了一下。”但他进而辩解道,“我并不喜欢它。我没有吸进去,以后再也没有吸过。”吸毒问题固然在竞选关键时刻给克林顿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他那句“我没有吸进去”的话,遭到很多人嘲笑。但克林顿在回答记者采访时坚称自己“在阿肯色州作为成人从未违反过州的毒品法”。鉴于70年代美国社会的客观情况,很多选民对此没有太在意,总算让克林顿松了一口气。    
    1992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预选依然从新罕布什尔州首府康科德开始。1991年11月,没等提名大会开幕,克林顿就和其他两个对手,道格拉斯•;怀尔德和保罗•;桑格斯,在晚间电视节目中展开了第一场辩论。在这场辩论中,克林顿同怀尔德唇枪舌剑,但由于战术不当初战失利,却让桑格斯在一旁轻松地既看了笑话又坐收渔翁之利。    
    第二天,民主党6位候选人一同出席全国代表大会向大会陈述各自的竞选纲领。克林顿排在最后一名发言。这本是一支下下签。果不其然,前五位候选人喋喋不休的演讲将大部分与会代表弄得心不在焉,更有人已经昏昏欲睡。终于轮到克林顿登台了。好在他前一天晚上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和竞选班子研究同怀尔德辩论失利的原因,以及第二天演讲出奇制胜的策略。他不再在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上同其他人纠缠不休,而是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主要政见。紧接着,克林顿将自己带来的一对失业夫妻扶上讲台,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在社会底层煎熬的贫困生活。这种出其不意的做法在会场上引起了阵阵骚动和震撼。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克林顿进一步表述了自己的政见。    
    然而,首战告捷的克林顿仍因缺乏知名度和频频发生的绯闻而处于劣势。他的“新誓约”遭到其他候选人嘲讽。他们还指责他眼高手低,说他的竞选纲领大而不切实际。但是,克林顿并不气馁。他不断地同自己的竞选班子寻找新的突破点制订新战略。好在新闻媒介对他的兴趣和关注依然很高,各种媒体竞相追踪报道他的活动和他的言论。终于,在12月23日公布的一次新罕布什尔的民意测验中,克林顿得票25%,仅次于得票27%的桑格斯位居第二。圣诞节后进行的另外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克林顿依然保持仅落后桑格斯两个百分点的排名。舆论界更看好克林顿,认为他最后会赢得新罕布什尔预选的胜利。果然,临近1月底,克林顿在该州民意测验中获得37%,远远领先于得票24%的桑格斯。但是绯闻缠身的克林顿最终没能创造奇迹,在2月18日新罕布什尔的预选中位居第二。战胜他的是8年前身患绝症,但顽强与病魔抗争并奇迹般活过来的桑格斯。正当媒体和专家们对桑格斯的竞选前程做各种猜测时,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进入1992年,民主党候选人相互胶着状态开始打破。首先是怀尔德由于经费不足于1月8日率先宣布退出竞选。这对一向得到黑人选民支持的克林顿来说是一个意外收获——这年4月29日发生的洛杉矶骚乱更使克林顿获得了近几十年来一直被称为民主党“选民库”的大量黑人选票。两个月后,另外三个实力相对较弱的对手也由于“汽油用完”先后退出了竞选。最后,随着克林顿在伊利诺伊和密歇根两州分别获得51%和46%的选票,得票数领先于桑格斯。一直被人看好的桑格斯不得不在3月19日宣布“弹尽粮绝”,缺少“在纽约打一场宣传战争所必需的资金”而中止竞选。桑格斯尽管在选票上同克林顿争夺十分激烈,但在竞选广告费早已日渐不支、捉襟见肘了,后来更是到了面对筹资有方的克林顿在电视广告中将他攻击得一无是处却无力反击的地步。相反,克林顿随着竞选的节节胜利,募集的资金突飞猛进地增加。他参加竞选不到三个月就已募集到了330万美元资金,尚且不算联邦政府该提供的相应数额。他的资金募集机器还在继续通过举办各种集会、聚餐会,配备专人通过电话向全国募捐等活动,使更多的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他的账户。    
    峰回路转,民主党的7名竞争者事实上只剩下克林顿和另外一个得票数远远落后于他的杰里•;布朗了。竞选形势变得对克林顿极为有利。尽管如此,克林顿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期待着剩下一些州的预选结果。    
    6月2日,传来了加利福尼亚、亚拉巴马、新泽西、蒙大拿、新墨西哥、俄亥俄等6个州的预选消息。至此,克林顿在进行预选的36个州中的28个州获得了胜利。7月9日,克林顿回到阿肯色州,在州府大楼前的草坪上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来自田纳西州的小阿尔伯特•;阿诺德•;戈尔为他的竞选伙伴。戈尔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议员世家,他本人也在国会供职16年,正好弥补克林顿本人的种种不足。更重要的是,戈尔和克林顿同样年轻,有着相同的治国方略,并熟悉外交、军备控制和国家安全政策,并在环保方面有一定的建树。戈尔的加入大大增加了克林顿本人的竞选实力。    
    7月16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纽约市召开,正式进行表决。克林顿和戈尔双双当选民主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在会议闭幕式上即席发表了《新的誓约》演说。他在演说中志在必得地宣布:“现在该是美国进行变革的时候了。”


比尔·克林顿:“重铸美国”展宏图三强争雄“新人”胜出

    几乎就在克林顿脱颖而出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同时,在任总统乔治•;布什也击败了另外两名竞选对手——专栏作家帕特里克•;布坎南和前三K党头目杜克,当选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不过,1992年总统竞选不像以往那样在民主、共和两党之间进行。来自得克萨斯州的亿万富翁罗斯•;佩罗,作为独立候选人也加入了这一年的驴象之争。    
    无党派人士参加总统竞选并非先例。但是像佩罗那样“来势汹汹”实属罕见。佩罗不仅资金雄厚,而且利用选民对国家经济现状不满、对两党政治厌恶的“信任危机”,再加上他本人从1000美元起家一跃而成为拥有30亿美元资产的工业巨子的近乎神话故事,使不少选民对他寄予很高的希望,企盼他能给美国社会带来富裕和繁荣。财大气粗的佩罗不负民众厚望,斥资1亿美元同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分庭抗礼。人说“金钱是政治的母乳”,佩罗有的是源源不断的“母乳”。他巨资装备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