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白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问鼎白宫-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月16日,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堪萨斯城举行。    
    福特在第一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击败里根,艰难地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福特选择堪萨斯州参议员罗伯特•;多尔为自己的竞选伙伴。多尔也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与里根的关系很好,也很受里根的赏识。福特的这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安抚里根,使他能不计前嫌,加入自己的助选行列。    
    福特在大会上发表的接受提名演说中,着重强调他在总统任期内的政绩,向选民展示了一个能力卓越而富有经验的总统形象:    
    “1974年8月至1976年8月之间,有记载表明我们正在稳步向前发展,走向繁荣、和平,并深孚众望。我的经历是一种发展进步的经历,而不是碌碌无为;我的经历是具体的记载,而不是阿谀奉承;我的经历是一种业绩而不是空头许诺。我向你们保证,在以后的4年里,我们将沿着已经开创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共和党推出的竞选纲领并没有什么新意。他们主张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以期进一步遏制通货膨胀;通过增加军费开支来保持美国的军事实力;通过禁止用公交车接送儿童来平衡种族利益。


吉米·卡特:力压群雄尝胜果再接再厉终尝胜果

    随着两党全国代表大会的落幕,吉米•;卡特和杰拉尔德•;R•;福特开始了正面交锋。这时的民意测验显示,卡特领先福特30多个百分点。面对落后的局面,福特希望能凭借自己作为在任总统的执政经验,重新树立起成功者的形象。于是,他放下架子,主动向卡特发出了进行公开电视辩论的邀请。    
    9月23日,福特与卡特在费城举行了第一次辩论,中心辩题围绕国内问题。在辩论中,福特凭借心理优势胜过了明显缺乏经验的卡特。辩论后进行的民意测验显示,卡特的支持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两周后,他们在旧金山举行了第二次辩论,中心辩题是外交政策。这一回,卡特的表现大有起色。他就外交政策中的许多问题发表了清晰而独到的见解,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福特却在这场辩论中犯了一个引起轩然大波的低级错误。在讨论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时,福特居然信口指出:“苏联并没有操纵东欧国家,在福特政府执政期间,苏联决不会染指这些国家的内政。”    
    一时间,舆论哗然。各大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指责福特这一不负责任的说法。各地民众,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选民,强烈要求福特对此作出解释。面对压力,福特不得不发表声明,承认东欧存在着苏联的军事力量。为尽可能减少这一事件对竞选的影响,福特还把东欧族裔集团的领导人请到白宫,当面解释说:“我承认,我没有把我的意思解释清楚。”    
    在第三场关于一般问题的辩论中,卡特乘胜追击,势头再次压倒了福特。    
    然而,就在卡特逐渐确立自己领先地位的时候,他也遇到了麻烦。11月份的《花花公子》杂志因为刊登了一段卡特关于性问题的谈话而格外畅销。“真实的吉米•;卡特在向我们谈论政治、宗教、新闻和性……”这段颇具迷惑性的文字一下子吸引了2500万读者——这一数字是该杂志平时发行量的4倍。竞选开始前,卡特曾接受《花花公子》杂志记者的采访。当谈到“凡是带着淫欲盯着女人的人都已经在心里犯了通奸罪”这一话题时,卡特为显示自己的诚实,随口承认说:“我这样盯过许多女人,我承认我在内心里多次犯过通奸罪。”然而,人们很难将这番大胆的告白同忠实于信仰、忠实于家庭乃至忠实于选民的卡特联系起来。    
    随着投票时间的临近,卡特与福特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人们已经难以通过民意测验对最后的胜利者做出准确预测了。    
    11月2日,近8200万的选民在各地投票站参加了投票。11月3日凌晨,卡特在亚特兰大住所迎来了胜利的消息。结果显示,卡特赢得了4082余万张选票,占总数的49。9%,以及297张选举人票;福特获得了3914余万张选票和240张选举人票。卡特以微弱的优势当选第39任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结束一百多年以来,继林登•;约翰逊后,又一个当选总统的南方人。    
    1977年1月20日,华盛顿笼罩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国家大草坪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白宫附近的街道上行进着色彩缤纷的游行队伍,国会大厦东门外的广场上更是云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达官显贵和自发而来的普通民众。在这里,又一位新总统手按圣经,庄严宣誓:“我,吉米•;卡特,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所能坚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人们注意到,新总统在誓词里仍然使用了“吉米•;卡特”这个昵称,而不是他的正式名字“小詹姆斯•;厄尔•;卡特”。一般而言,昵称只用于家人和朋友之间,不用于正式场合和官方文件中。而卡特打破了这个传统,他不仅在就职誓词中用了“吉米”,还在以后的各种场合和官方文件中继续沿用了这个昵称。    
    就职典礼结束后,卡特一家乘坐的汽车缓缓驶上了由国会山通往白宫的宾夕法尼亚大街。街道两旁挤满了热情的支持者。于是,卡特总统下令停车,带着夫人罗莎琳和女儿艾米下车来到了欢呼着的人群中。他们面带微笑,不停地向两旁的人群挥手致意,一直步行到了座落在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白宫。这温馨的场景在以往历届总统的就职仪式中还是不多见的。    
    发生在1月20日的这两个小插曲,通过电视传入了千家万户,再次加深了卡特总统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平民形象。    
    然而,随同卡特一起入主白宫的还有不少三边委员会的成员。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国务卿塞勒斯•;万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滋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财政部长迈克尔•;布卢门撒尔、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等都是三边委员会成员。三边委员会不仅搀扶卡特这位平民总统走进了白宫,还带领他走上了“贵族政治”的道路,使曾在选举中投票支持卡特的普通选民感到十分失望。    
    在国内政策方面,卡特在他的任期内对税收制度、社会福利计划进行了改革,并推出了“自愿”反通货膨胀计划和解除能源价格管制计划。然而,卡特的税收改革计划并没有带来公平,而是在增加年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每一个美国人的税收总额的同时,减少了大公司和富翁的税收。同样,“工作福利”作为福利计划改革的产物,在对社会福利受益群体作出了苛刻限制的同时,却导致大量廉价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至于“自愿”反通货膨胀计划和解除能源价格管制计划不仅没能有效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反而使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美国人充当了大企业的替罪羊,承担了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绝大部分损失。    
    在外交方面,卡特的政绩令人刮目相看。他开创性地提出“人权外交”的方针,即以对人权承担义务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在远东,美国同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与苏联签订了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在拉美,美国结束了长达13年的艰苦谈判,就巴拿马运河的归属问题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在中东,卡特促成埃及和以色列签订了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戴维营协定。这一协定结束了埃以之间长久以来的敌对状态,成为中东和平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卡特任期内在外交上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然而,卡特任期内在外交政策上的最大耻辱也发生在中东。1979年11月4日,3000多名伊朗激进分子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将90余名美国人扣为人质,要求美国将被废黜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引渡回国。在以后的444天中,卡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外交措施,包括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冻结伊朗在美国的财产以及驱逐在美国全部83名伊朗外交官。1980年4月24日,卡特政府不得不动用军事手段,派出一支营救部队前往伊朗。然而,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8名美国军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任期内的最后两年里,卡特逐渐失去对局势的控制。伴随着人质危机纷至沓来的还有国内的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经济衰退。1979年和1980年的通货膨胀率都超过了13%;原油价格一路飞涨,从原先的每加仑0。3美元涨到了1美元。与这些数字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卡特的支持率一路下滑。1979年夏天的民意测验显示,卡特的支持率仅有26%。1980年总统竞选开始时,选民们普遍对现政府,对卡特失去了信心。他们将在投票站作出新的选择。    
    (钱奕榕)


罗纳德·里根:锲而不舍创辉煌告别银幕涉足政坛

    20世纪70年代卡特执政时期,美国内政外交陷入了严重危机之中。演员出身的罗纳德•;里根以共和党保守派的身份参加总统竞选,几经风波,几经拼搏,最终赢得了胜利,从而开辟了美国社会的政治新气象。    
    第40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是美国历史上又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总统。这位演员出身、离过婚,并做过播音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好莱坞二流影星,靠其坚持不懈的奋斗和善于表现的才能,击败在任总统吉米•;卡特而入主白宫,创造了美利坚政治文化史上的又一个神话。同时,作为著名的共和党保守派人物,里根三次参加总统竞选,最终在1980年以近70岁的高龄成功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一位总统。四年后,因为任内政绩显赫,里根又取得了连任竞选的胜利,实现了其之前连续五任总统都未能实现的连任愿望。    
    告别银幕涉足政坛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出身贫寒的总统最能体现出珍视自我奋斗、辛勤劳动的美国精神,也最有传奇色彩。里根正是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总统。    
    罗纳德•;里根1911年2月6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坦皮科镇的一个普通鞋商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童年时里根就经常跟随母亲到各处叫卖玉米花,以补贴家用。读中学时,里根又与哥哥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到建筑公司打工,利用暑假到公园做水上救生员。靠着这些收入,里根不仅读完了中学,而且为进大学课堂积攒下部分学费。    
    受母亲影响,里根在幼时就对戏剧表演产生了兴趣。他经常跟随母亲参加教堂小型演出活动。里根一直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时的情景:“那天晚上,我鼓足勇气走上舞台……我已记不清当时我说了些什么,但我永远忘不了观众的反应,人们笑了并大声鼓掌。……这些掌声简直就是音乐。当时我并未意识到,就某种意义而言,当我在那晚走下舞台时,我的整个生活改变了。”在读书期间,里根加入了学校戏剧社团,频频参加各类演出。尤其是就读尤里卡学院时,里根担任了校戏剧社社长,几乎没有错过一次舞台演出的机会,并且因其在戏剧《阿利亚•;达•;卡波》中出色扮演一个牧羊人,荣获了当年西北大学举行的独幕剧竞赛个人演出奖。    
    人生总是环环相扣的。如果说对于戏剧表演的热爱使里根后来成功进军好莱坞,成为一名电影演员,那么作为播音员的成功则源自他对体育运动的痴迷。里根喜爱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尤其是橄榄球。橄榄球比赛中激烈的争夺总是能够激发里根的斗志,也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从中学到大学,他一直是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同一时期,里根的演说天赋也得以初步展示。大学一年级里根担任学校罢课罢教委员会中的新生代表。那年秋天,校董事会通过校长提出的取消某些课程的计划,并且准备在新学期中付诸实施。得知这一消息后,罢课罢教委员会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并推选里根为发言人。里根在会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严厉指责校董事会的此番行为,在听众中引起巨大反响。最终,校长被迫辞职,被取消的课程得以恢复,里根也由此成为学校里最有号召力的学生领袖。    
    1932年,里根完成大学学业。时值美国经济大萧条,凭着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雄辩口才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所积累的经验,里根来到衣阿华州,在得美因WOC广播电台从事体育播音员的工作。从此,里根和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很快成为中西部小有名气的播音员。同时,里根还接受正规播音员的训练,不断提高播音技巧。    
    但里根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播音员。当时正值好莱坞黄金时代,从小就对戏剧表演有着浓厚兴趣的里根渴望成为一名电影演员。1937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签约演员。在其第一部电影《广播姻缘》中,里根扮演一个播音员。得益于以往播音员的经历,这个角色里根演起来可谓得心应手。1941年他担纲主演电影《金石盟》,更是大获成功。里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来自贫民区的浪子麦克,爱上了医生的女儿,而医生却极力反对这桩婚姻。为了阻止女儿嫁给这样一个浪子,医生在麦克车祸受伤昏迷抢救时残忍地锯掉了他的双腿。麦克醒来发现自己失去了双腿,绝望地喊道:“我的其余部分在哪里?”里根的表演十分逼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的巨大成功使里根名噪一时,极有可能跻身好莱坞一流演员的行列。但随着珍珠港战争爆发和美国参战,里根也应召入伍,在其电影生涯即将走向巅峰的时候中断了演艺事业。战后里根回到好莱坞又拍了不少电影,但没有一部具有《金石盟》这样的影响力。尽管里根始终未能成为一流电影明星,他在荧幕表演中所积累的经验,却为他日后成为一流的政治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在以后的州长竞选还是总统竞选中,无论是在电视上发表公众演讲,还是与对手进行辩论,里根的荧屏形象总是胜对手一筹。    
    确切地说,里根的从政生涯开始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