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佛法不是定法,佛法里头有加减乘除,这一定要懂得,活活泼泼,它不是死呆板的。佛给我们讲得最清楚的,人要是修清净心、修福,福报大了他寿命增长。我们看袁了凡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真的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延长二十多年,他七十四岁走的,这是延长的。有很多福报很大,不知道修养,造作罪业,他的寿命缩短,原本寿命是七、八十岁的,四、五十岁就走了。这里头有加减乘除,一定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
  这是说遇到饥饿的时候、有灾难的时候,这时候人苦。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有没有这种情形?有,地区不相同。香港这个地区是很富庶的地区,没有这种灾难。像非洲、其他落后地区,确实有饥饿、有瘟疫、有战争,战争是人祸;有天灾,水灾、旱灾这些灾难。遇到饥饿、灾难的时候,菩萨要帮助他。菩萨怎么帮助?你看下面讲的,『悉与世间诸乐具』,要帮助他离苦得乐。哪些是「乐具」?要解决他饥饿的问题。实在讲,如果把这个意思引申,整个世界都有饥馑灾难。像非洲落后地区,它是物质上的饥饿灾难;我们现在沿海发达的地区,物质不缺乏,精神生活枯竭,所谓是富而不乐,没有幸福。心有忧虑,身,我们一般人讲有沈重的压力,苦!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几乎这个世间人真正要讲到快乐、饱满的没有几个人,真正幸福快乐就很难找到。
  中国从开放以来,提倡扶贫。过去著重在物质上的扶贫,帮助他们能吃得饱、穿得暖,都有房子可以能遮蔽风雨,做得是不错了。可是问题出来了,这些接受扶助的人民,没有感恩的心,没有欢喜心,起了反作用,他不需要工作,每天靠救济生活,救济不来就骂;来了,少了,就怨恨。所以扶贫的机构就思考,怎么会出这个现象?有人曾经来问我,我告诉他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他听了很奇怪,怎么是正常的?我说他连父母的恩都不会报,都没有想到报父母之恩,你给他这一点恩惠,他怎么会记得你的恩德?他这一想,好像有点觉悟了。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教育!你把他喂饱了,你没有教他。你没有教他,那就是尧王、舜王所讲的,人民能够丰衣足食,如果没有教育,他跟禽兽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
  人跟禽兽不一样地方是人接受教育,然后才知道教育重要。教育在扶贫里面是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比物质扶贫还要重要。果然精神、文化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他物质生活再苦,他有乐趣。诸位想想,孔老夫子在世、孟夫子在世,他们的物质生活不富有,过的什么生活?叫清贫,勉勉强强能维持,说小康他说不上,真的是清贫。在中国历代的读书人,大家常常听到口头语所说的「穷秀才」。秀才是读书人,读书人没有去经营生产,所以他的生活当然是所谓清高,清高下头是贫苦。物质生活贫苦,可是精神生活他高人一等,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知书达礼。
  从前读书人出路实在讲很窄小,只有两条,一个是去做官,第二个就是教书,三家村里面开个私塾,开馆教书。教书又不能收学费,私塾,他不是开学店,不像现在,现在定上学费,从前没有这个制度。如果说是这个教书先生定下学费的话,没有人到你那里去了,大家不尊敬你,你是开店,你是做买卖。所以开馆教学完全是培养底下一代,是在尽义务。老师的生活,学生家长来供养。学生家长是富有的,就会过年过节多送一点礼,家里面清寒的少送一点。孔老夫子讲,最少的、最薄的礼,叫束修,束修是什么?大概香港也很多,腌的腊肉,像火腿、腊肉一条,大概像是一斤重的这么样礼物,这就是他的儿子跟老师学了一年,供养老师就这么多。你才晓得做老师不容易。
  所以做老师是救人慧命,做医生是救人身命,医生跟老师都不可以要缴费用的。病人有病到你家来,一定要拿多少医药费,不可以,那个医生社会上没人瞧得起他,医生是救人,绝对不讲求报酬。医生把你病治好,你自己衡量你自己的环境,给医生送一点报酬,跟教书先生一样。所以,一个教书的、一个医生在社会上受一般人的尊重,有道理,他是真正做出牺牲奉献,他没有名闻利养,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医生开的是医店,老师开的是学店,特别像现在的补习班,私塾跟补习班性质差不多,私人开的,收费都很贵,在从前没有。
  你就懂得,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大概多半从事这样的工作。也有示现为商贾,就是做生意的人,发大财。他发大财不是自己受用,他散财,救济贫苦,这是菩萨。现在也有亿万富翁,他也能舍财,但是他不像从前那个菩萨。菩萨到这个世间他就是散财的,他是真正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帮助苦难众生。而帮助苦难众生里面,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你细心观察,他绝对不会少了教育,这是菩萨,这是真实智慧。也就是说,你现在贫穷饥饿,菩萨要救济你,不是说我每个月送多少救济金给你、送多少米给你,不是的。菩萨肯定在今天办什么?办职业训练班,可以开很多科目,你到这个地方来学习,学习之后你有一技之长,你到社会上可以独立谋生,这叫真正救济。一方面提升你的文化水平,一方面提升你技术能力,同时在学校里提升你伦理道德的教育,这是菩萨干的,这是菩萨扶贫。
  所以扶贫机构如果能够想到这些地方,扶贫最重要的就是职业培训班。这个培训班是活活泼泼的,三个人、二个人都能来开班,我这里有老师。你喜欢烧菜的,你在这里学几个星期,就可以介绍你到餐馆去工作。你喜欢缝衣服的,在这里学几个星期,可以介绍你到成衣工厂去工作,所以这种培训班跟各个行业都有联系。在这里培养的,有能力、有技术、有道德,这不一样。
  基本的道德,就是我们常讲的《弟子规》、《十善业道》跟《感应篇》,必修的科目,他知道怎么做人,他知道怎样服务。公司行号,就像我们这个道场,我们要很多义工,都经过这样培训班培训过的,他来工作就不一样。你看现在社会上没有这个班,可见得扶贫出了问题,虽然很用心,也花了不少人力、财力、物力,收不到效果。菩萨真的是不一样,「悉与世间诸乐具」,我用总的一句话来讲,职业培训班,技能的培训班。到这里面来不需要什么学历,也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性别的限制,你只要没有工作你就到这儿来学,这才是真正解决扶贫的办法。这两句就是讲扶贫,经济上的扶贫,物质上的扶贫,精神上的扶贫,文化上的扶贫,技术能力上的扶贫,可多了!职业教育。
  出家人现在也是「饥馑灾难」。出家人的工作是什么?最主要的工作,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的榜样,讲经教学。我现在不会讲经,不懂教学,怎么办?开班,也要开讲经教学的补习班,不必开佛学院。我就是这个班里面出身的,我不是佛学院出身的。我是台中莲社李老师开了一个经学班,他开很多班,那时候我们一起学的有十几个班,都是这一批年轻人。想学讲经的参加经学班,经学班有二十多个学生;有古文班,老师教古文;有诗词班、有书法班,很多;还有法器,专门学唱念的,有音乐的,他开了很多班。这些,用现代话来讲,都可以做扶贫工作,我们缺乏这个。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专长、爱好,你去学习,他来教你,你将来从事哪个行业,你能把事情做得好。
  道场,道场的护法也是,那个时候是大班子,护法是道场里面的行政工作,里头也分得很细。你能做哪一项工作的,你进入这个班里去学习,确实可以替社会解决问题。这样的人他要有智慧,要有福报。我这个人懂得的是很多,为什么不做?没有福报,要知道没有福报,干什么都干不成。所以那个命就是穷秀才的命,一生老实讲经教学,当教员,没有当校长的资格。当校长要有福报,当校长就是寺院的住持,那是校长。我们李老师在台中还有创业,他建立台中佛教莲社、慈光图书馆、菩提医院,还有菩提安老院,还有两个托儿所,他还做了不少事情。
  我这一生真的是到处云游,除讲经教学之外,我是什么都没有。我常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最重要的,知道自己的命运,命里没有不要强求,命里有可以舍。释迦牟尼佛命里有王位,他能舍。命里有的时候可以舍,命里没有不要求,你一生心安理得,真的是幸福美满。这种幸福、喜乐不是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世尊,不仅是他一个人,他那个团体,我们今天在经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么多学生跟著他,跟他过同样的生活。什么生活?托钵,每天吃饭,托著钵到外面去要饭,中国人讲乞丐,过这样的生活。所以,出家人叫比丘,比丘翻成中文叫乞士,他是吃饭的时候是乞讨,但是他是读书人,他是有德行、有学问,不是一个普通的乞丐。树下一宿,三衣一钵,过的是最简单的物质生活,人家快乐无比,常生欢喜心。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我们常讲没有对立,人与人之间相处只有喜乐,没有冲突,只有信任,没有怀疑,他怎么会不快乐?确确实实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们处在今天这个社会,读到这样的经文,我们有无限的感慨。
  后头这句经文要注意到,「悉」是完全给他,他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世间诸乐具」,诸是多,多方面的。以我们现在一般人来说,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有工作能力,需要有工作机会,需要生活安定,需要一个美满的家庭,需要一个祥和的社会,都在这一句里头。佛菩萨用什么方法给他?佛菩萨用教学,能做得到吗?能。可惜就是现在我们佛门教学的人太少,好在现在科学技术进步,我们可以用网路,可以用电视。如果没有这样的工具,那真的是太苦了,要多少人出来教!有这么一个好的工具就方便了。像中国幅员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我们刚才讲到,就这两句里面所含的,真的是扶贫,经济上扶贫,物质上扶贫,技术上的扶贫,能力上的扶贫,精神文明上的扶贫,那就太多太多了,展开来至少有几百种。
  有没有一个大福报、大智慧的菩萨出现,办这样一个扶贫培训班?在这里面训练老师,来帮助这个社会。同时,上课统统可以用录相。这个大的摄影棚我参加过,我在北京,凤凰电视台做访问的时候,摄影棚里面,我那天去看差不多四百人。实际上他只有两百个座位,坐满、站满、挤满了,但秩序很好,同时播出去。我们的教室当然不需要这么大,能够容纳五十人到一百人的教室就可以。你有多少科目就有多少个教室,这当然需要财力。你请专业好老师在这边教,录相,在电视台播出去,全国到处都能够从电视上来学习,远程教学。学校虽然设立在一个地方,教化的影响遍布全国、全世界。
  有钱的人是有,但是他没有福报,他为什么没有福报?他没有想到,他去做一些善事要花不少钱,那些钱不产生效果。他要懂得这个道理,他就是现前的救世主。所以,学佛的同学要努力,要尽量去传播。因为我知道,我们晓得,大富大贵的人通常不看我们的节目,我们的光碟送给他,他也不会看的,不愿意接触,这就是什么?没有机会。他要是接触到之后,真的帮助他成就他这一生的事业。
  下面这两句,『随其所欲皆令满,普为众生作饶益』。实际上这一首是完整的一段。「随其所欲」,欲是他的欲望,这里面包括很多,要随顺他的程度。你开这个培训班,任何一个班级,一个班、一个科目,都要分初级、中级、高级,为什么?程度不一样。有兴趣,没有学过,进初级;有学习过,有一点基础,可以进中级,一步一步把你向上提升。所以,他的年龄有关系,聪明才智不相同,兴趣嗜好不相同,你都要能随顺。你能随顺,没有一个不欢喜,而且他学得欢喜,他学得也会认真,也能在很短期间学会他所需要的。学校如果再跟社会各个行业有联系的话,可以给他推荐、介绍,那他的出路没有问题,这个是好事情。「满」是圆满。
  最近我也跟诸位报告过,台湾有个同修写个剧本,《唐人传奇》里面一段故事,叫杜子春遇到太上老君。这个人命里确实是富贵,生在富贵家庭,不知道钱来得不容易。他父母都过世了,留一笔大遗产,成天花天酒地,交结一些巴结奉承的朋友,不到几年,财产花尽,这时候才晓得贫困的味道。那些朋友呢?不再往来了,不要说是求他帮点忙,布施一顿饭给他吃,他说连个笑脸都没有,人情之薄。
  在最困难的时候遇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说:你命里有财富,命里有的不会丢掉。他说:我现在钱花光了,我也不会赚钱,我命里面钱从哪里来?老君就告诉他,他说:你在这儿站著,你不要动,你看到太阳下山,下山看到你的影子,你头的影子在哪个地方,你记住,到那里去挖,那个地方有黄金。他真的就记住,太阳下山的时候,看到他头的影子落在地上那个地方,果然,大概挖出来有六、七十万两的黄金。这一下又发财了,那些狐朋狗友又来了。就像这样情形搞了三次,最后他觉悟了,最后怎么样?最后挖的钱不要了,一点欢喜心都没有。老君说:你怎么了?他说我现在懂得了,这财有什么用?我看到这个恶心。太上老君赞叹他:不错,你回头了。这就是「随其所欲皆令满」,但是他真有这个命。
  到最后他想学道,看到这老人仙风道骨,有这样的神通,指点他那个地方真的就有,他去挖真挖到,他说你不是神仙,谁是神仙?所以一定要跟著神仙学道。神仙说,可以,你要跟我学道,就叫他三年之后在什么地方约会。他真的去找到了,三年到那里去了,去了之后没有遇到,没有遇到这个人。但是他很有信心,他就在那里住下,住了三年,老人出现了。他就叫他:老人家,我到这儿来找你,找了三年。他说:我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