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礼轻仁义重,没办法忘记,家庭关系就和睦。百年好合靠什么?就靠这四桩事情,释迦佛教的,彼此双方能修布施、修爱语、修利行、修同事,百年好合,家和万事兴。
  爱语不是甜言蜜语,可不能看错,爱语是什么?关心,我们讲关怀、照顾。利行就是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对他决定是有利益,决定没有害处。同事可以说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工作要互助合作。譬如太太在家里做家事做得很辛苦,先生看到应当去帮助,不能够袖手旁观,太太会很感激。不要认为是小事,抹个桌子、扫个地,在家庭里面同事;在公司行号机关里面上班,跟同事们同事,跟你的长官、部属同事,你懂得这些道理,哪有处不好的道理!纵然是长官跟部下,爱语比命令好,爱语,你的下属对你感恩,心服;命令,口服心不服,不一样。你的权势让人家畏惧你,如果你爱语,人家内心里头佩服你,不一样。同样一桩事情,爱语会做得更圆满,命令不见得做得圆满,他可以敷衍你,他不认真,但是关爱不一样,他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佛法里头学问大、学问多,连你的家庭私生活要能用得上,没有一样不圆满。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我这些年来也是做外交工作。新加坡有位部长,我们也很熟,他有次跟我说:法师,你做的是一种特殊外交。什么特殊外交?宗教跟宗教之间团结合作。我怎样把宗教都能团结起来?部长就问我,你用什么方法?新加坡的宗教,他们有个宗教理事会,成立五十年了,每年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饭,其他都不往来,我去了之后把他们连起来,所有哪一家的活动,宗教有活动我们都去参加,佛教的活动他们也来参加,变成兄弟姐妹,变成一家人。他说你用什么方法?我说我用四摄法,这释迦牟尼佛教的。佛教你的?我说是,四摄法。我讲给他听,同样这个方法可以用在政治上、可以用在军事上,用在哪个行业上都管用,都灵得很。你学会了,用现在的话说,你很会做人,你走到哪里都能得人心,都能讨人欢喜。
  所以人不能够吝啬,见人一鞠躬,你不肯就是吝啬。对人要谦虚、要恭敬,自己再有德行、再有学问,对人都要谦虚恭敬。你看释迦牟尼佛、你看孔子,大圣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任何人都是那么谦虚、都是那么恭敬,这是我们要学的。所以你看这个四摄法,释迦牟尼佛做到家了,你看孔孟做到家了。这么好的东西,说起来学佛的同修都能讲得出来,没做到,佛是叫我们做的,不是叫我们讲的。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人与人接触的时候你用这四个方法,无往而不利,可是那个心要真诚清净,三昧,这个很重要。如果是虚伪的,人家一看你,假的不是真的,装模作样的,不相信你;出自於真诚,就能感动。一次、二次是这样的,看到你多少年,看到你几十年,还是这个样子,这真的,这不是假的,永恒不变。
  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记住前面的第一条,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一个法性变现的。真正认识清楚了,实实在在是共同一法身,所以这是应该的。中国人讲道德、讲道,印度佛教讲性,道跟性是一个意思。一般我们解释道,大自然的法则,不是人为的,自然而然的,这是道;随顺大自然的法则就是德。四摄是自然法则,我们能随顺,这是四种德。所以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五伦是道,父子这是天然的。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自然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哪个人创造的,不是的,那就是道,能随顺就是德。
  父子的亲爱,父慈子孝是德;君臣有义,君仁臣忠这就是德。夫妇有别,男女结合组成一个家庭,家庭里面两桩大事,一个是家庭的生活,这是经济,所以古时候男主外,就是负责家庭经济,他要去工作、要去赚钱来养家,太太主内,内是什么?教育子女,责任很大。你将来家里有没有下一代,要靠太太教。所以太太这两个字就是大德的称号。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叫太太?周家的三个圣人,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这是他们家的三个妇女,三个圣人;教出来的儿女都是圣人,你看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她们教出来的。所以后来称妻子为太太,就是周家这个三太。太太什么意思?圣人的母亲,把她的子女都教成圣贤,夫妇有别。所以妇女所负担的任务比先生重,先生只维持家庭生计,后代能不能成圣贤是妇女的责任。这些道理事实现在知道的人不多。长幼有序,这好懂,朋友有信。所以伦理里头有道、有德。太太是大德。
  落实在八个条目,这就是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种讲法,最早的一种讲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稍后又有一种讲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种都好。两种合起来,里面有四个字重复,所以合起来总共就十二个字,这是在中国家庭、学校教学都必须要遵守,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老祖宗五千年的教诲。中国能够长治久安,为什么?靠教育。这是个和平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所以这个民族爱好和平,这个民族能爱人,所以宾至如归,客人来访的时候接待非常周到,不会亏待人。
  我们这么好的传统,现在丢掉三代了,愈是靠沿海都市,为什么?接受西洋文化愈早,对我们中国传统伤害就愈大。沿海的都市至少丢掉五代、六代,香港这个地方差不多丢掉七代,也就是一百五十年。现在赶紧要把它找回来,这个社会才有救,如果不找回来可不得了,可麻烦。所以一定要晓得,在哲学里面所讲的模仿,人从小模仿性就特别强,愈小愈强。所以你不要瞧不起小孩,小孩从生下来,张开眼睛,竖起耳朵,他已经在模仿、在学习。他要学好了,一辈子是好人,要学坏了,一辈子都回不了头,你说这事情麻不麻烦?
  所以我们感谢父母、感谢老师,从小扎这一点根。十岁以前扎一点根,居然能够保持在这样的社会七十年不改变,根扎得深。我们那时候扎的根就是伦理、道德、因果。所以我说中国这个教学了不起,祠堂是教伦理,孔庙教道德,城隍庙教因果,这三样东西对中国社会产生很大的贡献,我们不能不知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五卷)  2006/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8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无方大用,清凉大师的开示,十门三昧业用第七门,「俯同世间三昧门」。前面第五讲现诸法门,第六四摄摄生,接著讲俯同世间,这是说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就得要恒顺众生,随缘化导。也许有人要问,佛陀、菩萨大慈大悲,为什么不用一乘法来普度众生,而要随著众生的业报,这不是不慈悲吗?殊不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跟我们世间的教学很类似,世间再好的老师,在中国诸位都知道孔老夫子,他的学生有三千人,夫子怎么教法?他教学的原则,因材施教,这就正如同诸佛菩萨俯同世间是一个意思。学生的根性不相同,换句话说,用一个方法教一切众生是不可能的,一定要观察学生的根性,叫观机,这就是一门大学问,观察众生的根机。
  众生迷悟有浅深不同,烦恼习气无量劫来那是薰习成就的,自然是各各不相同,善根福德也不一样。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在六道里面造业受报,有些曾经遇到过佛法,接受过圣贤、善友的教诲,有些业障深重,生生世世遇不到佛法,这种情形我们如果稍微细心去观察,在我们的周边就能看到。你看有些人见到、听到圣贤的教诲,即使是初学,不论年龄大小,初次见到就受感动,甚至於流泪,我们一看这种情形就晓得过去生中善根发现;还有些人跟这种态度恰恰相反,接触到之后,听了几句或者听了几分钟,听了十几二十分钟,离席而去,对这个没兴趣,听不下去,这类我们就知道他烦恼习气很重;接触这个法门,或者是法门不契机,或者是善友、老师跟他没有缘分,这个差别很多。
  释迦牟尼佛在世,确实有些众生佛度不了,跟佛没有缘,见到释迦牟尼佛他掉头就走,佛叫舍利弗去度他,去接引他,他就很听话。有些人就问佛陀这怎么回事情?佛说过去生中他跟舍利弗有缘,所以说佛不度无缘之众。正因为是这么个关系,所以诸佛、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这很重要。你就是成了佛,没有缘,你也度不了他。所以佛陀住世的时候,应化在世间,一定要与众生同事,四摄法里面的同事,这才能结缘。认识各个众生不同的根性、不同的缘分,应该用什么方法接引他、教化他就要用什么方法。
  中国与这些大圣大贤缘分很深,特别是儒释道,跟这三位圣人的缘可以说特别的深。信佛的,对儒道尊重,信道的,对儒佛也尊重,学儒的,对佛道还是很尊重,所以儒释道三家在中国这个社会和睦共处,这就是现在人所谓的多元文化的教学。多元文化在近代是个新名词,在中国已经奉行至少二千五百年,真正是道并行而不相悖,相辅相成,这个根基非常之厚。
  中国人很容易教化。可是在今天的社会情形跟过去不一样了,清朝亡国之后,中国的社会一直处於动乱、战乱之中,到现在一个世纪了。一个世纪一般讲五代,所以在农村的地方、偏僻的地方,疏忽了古圣先贤的教诲有三代到四代,沿海的这些大城市确实达到五、六代,还有更严重的,现在再想用儒释道三家过去那个方法来教学就困难了。从前有根,像植物一样它有根,已经是棵大树,你要常常照顾灌溉就行了,年年开花结果。现在这棵老树枯死了,枝叶花果都没有了,好在埋在地下的深根还有一线的生机,你决定不能要求这棵枯树再开花,不容易,现在必须从根本救起。这是我们常说的,儒的根在伦常八德,中国这五千年来教学的理念方式,五千年没有改变过,改朝换代没有改变,蒙古人统治中国、满清人统治中国也没有改变。这些道理、事实我们要多想想,你把它想通了,然后你才会想到在今天我们如何能够延续传统教育,能够光大传统教育。
  父子有亲,这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的根本,你说要不要提倡?父子之间是亲爱的好还是对立的好?要非常认真去反省。我常常讲,讲的次数太多了,中国教育的兴起,为什么有教育?教育的兴起就在这一句。教育的目的,使父子的亲爱如何能在这一生当中永恒保持而不失去,这靠教育。教育第二个目的,是这种亲爱如何把它发扬光大,扩大到爱家庭、爱家族,然后扩大爱邻里乡党,我们讲的爱家、爱国,最后扩展到「凡是人,皆须爱」,泛爱众。
  泛爱众这个意思很广,众里面第一个是人,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只要是人我们都要敬爱;众再延伸,也包括一些畜生,天地万物,那个众字都可以包括。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有所谓「仁民爱物」,仁是仁慈、仁爱,民是人民百姓,你的爱,爱一切人民,延伸到万物,爱一切动物,爱一切植物,爱山河大地,跟佛法里面讲的就没有两样。所以佛法到中国来,跟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水乳交融,就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不是没有道理,基本上的理念是一样的。
  中国的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父子亲爱的教育,简单的说,就是爱的教育。日本江本博士这十几年来做水实验,他的结论就是爱是宇宙的核心。从水结晶里面讲,他告诉我,爱的观念,不管是哪国的言语,也不论哪种文字,「爱」这个字你给水看、你给水听,结晶都是最美的。除了「爱」之外,就是「感恩」。所以他告诉我,爱跟感恩是宇宙的核心,没有比这个美的。中国教育的根源就在此地。这个延伸到社会,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五伦是道,天然的,不是哪个人的发明,不是哪个人的创制,不是的,自然的。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规律,这是道,随顺大自然是德。父子是道,亲爱是德;君臣是道,仁义是德,君仁臣义;夫妇是道,有别是德;长幼是道,有序是德;朋友是道,信是德。具体落实,中国古人教给我们十二个字,这就是所谓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在中国不论是儒、是佛、是道,对这十二个德目没有一个不赞同,没有一家不重视,这就是俯同世间。这十二个字怎么落实?如何能够融会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融会在工作、融会在处事待人接物,换句话说,融会在泛爱众?在儒家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的集大成;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在佛家,十善业道、三皈五戒。十善业道是平等对广泛的群众提出的,三皈五戒这是佛门弟子。这就是根。
  你懂得这是根,在今天什么最重要?根最重要,没有根这棵千年神树不能再存活下去,势必它要变成化石。如果我们希望这棵古老的神树依旧能够活下去,就在这三个根上下功夫。功夫从哪里下?要落实在自己心中就活了,我自己心里面真正有弟子规、有感应篇、有十善业,古德说「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内心开始,你不能指望别人,这都是五千年祖宗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才能够收到效果,从自己本身做起。然后遇到志同道合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看到你这样做心里生欢喜,你把你自己的修学心得向别人介绍,向别人做报告,别人听了很感动,想跟你学习,这就是有缘。所以我们自己要不能做到,为往圣继绝学那你就没有分。说老实话,这个工作只要发心,没有一个人做不到。
  什么人继承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文化教育?谁发心认真去学习,这个人继承了,把五千年绝学的根养活了,根活了。根活了要本,本怎么办?本就是树的主干,本还是要靠自己,这就是你具足了这三门,或者是四门。佛弟子是四门,我讲三皈五戒,在家佛弟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