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名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是名二種覺相。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二覺相,人法無我
相究竟善知,方便無所有覺,觀察行地得初地,入百三昧,得差別三昧,見百佛及百

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照百剎土;知上上地相,大願殊勝神力自在,法雲灌頂
,當得如來自覺地,善繫心十無盡句,成熟眾生,種種變化,光明莊嚴,得自覺拢龢
三昧正受』。
第一觀察覺,即觀察智,選擇者亦觀察義,此為菩薩所修,與前所明觀察義禪
、攀緣如禪、及遠離四句門,同一功行。謂觀察一切法離四句相而不可得。平常所
謂離一切法,即是離四句見,故此亦可曰遠離四句所修觀智。第二取者分別相建立
智,通於二乘及外道。蓋小乘法執智與外道取心外法同。取四大種實有,於其上立
一宗,立一因,又立一喻,妄想計著之不足,又以言說而建立,皆心外取法相之過
,如小乘一切有部等。菩薩觀此二種覺,澈了二乘過患,乃能通達二乘所斷之人我
及不能斷之法我,於是究竟成就人法二無我相智,入於初地,得種種百法門,法利
無盡;漸登十地而得佛覺,不捨離華嚴十無盡大願,乃至菩薩果後亦不離此,自覺  
覺他,安住三昧。

庚三 四大造色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薩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薩摩
訶薩作是覺:彼真諦者,四大不生。於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已,覺名相妄
想分齊,自心現分齊,外性非性,是名心現妄想分齊,謂三界。觀彼四大造色性離,
四句通淨,離我我所,如實相,自相分段住,無生自相成。大慧!彼四大種云何生造
色?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飄動妄想大種,生
內外風界;斷截色妄想大種,生內外地界。色及虛空俱,計著邪諦,五陰集聚,四大
造色生。大慧!識者、因樂種種跡境界故,餘趣相續。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
四大緣,非彼四大緣。所以者何?謂性、形相、處所、作、方便無性,大種不生。大
慧!性、形相、處所、作、方便和合生,非無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四大造色者,謂能造四大、所造根塵也。佛說原為假設,并非先有四大極微造
出根身器界,以皆唯識所變,即前在諸識生滅門所假設之大種自性;離言說第一義

,即為二見境界。所以外道及二乘雖計著各有不同,皆執有四大之實法,墮於斷常
、有無之見,故眨兴_應了知彼等妄想而作是四大皆空之觀。觀察妄想所取相如空
華,華本無生,四大依於妄想而計,四大亦實不生,畢竟覺知三界一切名相,皆是
自心妄想所現分際,所計心外之法,皆諸識自變之相分,焉有能造色之四大?四大
不能造色,亦無有能造四大者。四大之自體相,畢竟虛幻,離於四句,乃安住於本
無生滅如實相處,成無生相。佛說四大,因破二乘、凡夫執身心為實有,彼等反執
四大為實,故此為說皆是妄想。謂有妄想之津潤種而生內根身水、外器界水,妄想
之堪能──熾盛義──種而生內根身火、外器界火,飄動生風,斷截──隔斷割截
義──生地,亦復如是。又、計離四大色法外有虛空,種種計實有之邪見,不了知
自心現,計五陰能集聚,色法四大所造。故佛告大慧以第六識因樂種種言說境界故
,造業感招天人等趣,相續受生。二乘、外道計四大能造色等塵根,但四大則無能
為緣以造之者。謂有形處四大作方便因,四大初無形體,故四大不從他造生。此小

乘外道之妄執,實非佛說,此在成唯識論上廣破之。最初佛意原為小乘不了無我,
為之說析空觀,令由分析觀空,假說身器為四大之微塵所集;若昧於設教之意而妄
想分別,計著實有,則鄰於外道矣。
庚四 五陰性相
『復次、大慧!當說諸陰自性相。云何諸陰自性相?相謂五陰。云何五?謂色、
受、想、行、識。彼四陰非色,謂受、想、行、識。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異
相。大慧!非無色有四數,如虛空。譬如虛空過數相,離於數,而妄想言一虛空。大
慧!如是陰過數相,離於數,離性非性,離四句。數相者,愚夫言說,非拢t也。大
慧!拢呷缁梅N種色像,離異不異施設。又如夢影士夫身,離異不異故。大慧!拢
趣同陰妄想現,是名諸陰自性相,汝當除滅。滅已,說寂靜法,斷一切佛剎諸外道見
。大慧!說寂靜時,法無我見淨,及入不動地。入不動地已。無量三昧自在,及得意
生身,得如幻三昧,通達究竟力、明、自在,救攝饒益一切眾生,猶如大地載育眾生

。菩薩摩訶薩普濟眾生,亦復如是』。
色、即能造四大及所造色。四陰非色,說為四者,以虛空喻,虛空離於數也。
在妄想分別上可說為一虛空,四陰亦然,在分別上假說為四,非如色法有各各異相
也。說數隨愚夫所分別,非拢蔷场2坏年幦缡牵^色如幻,亦離異不異之四句
施設。譬之夢中人境,非一非異,拢俏驂艟碂o所有,凡夫不能了知此拢侨ぃ
色陰等妄想。能觀察皆自心分別所見,但離分別,別無色等生滅,則於一切剎中破
除外道見,清淨二無我智現前。入菩薩不動地,得無量三昧門,究竟通達十力、三
明、八大自在,為一切眾生所依止,又長養一切眾生善根,猶地載萬類也。
庚五 辨涅槃相
辛一 長行
『復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云何為四?謂性自性非性涅槃,種種相性非
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

非我所說法。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
識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離意識,非七識』?佛告
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
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
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外道所計四種涅槃:一、謂諸法自性無性,計先本無後滅無為涅槃。二、謂諸
法實有種種法體而絕滅之,計無色界涅槃。三、謂覺心心所悉皆斷滅,計無想定涅
槃。四、謂五陰自共滅,三界滅,此小乘之所計。此經專明大乘法門,小乘計亦例
同於外道也。小乘及外道,不了唯心,非如來涅槃。佛說涅槃,乃虛妄分別之識滅
,此指第六識虛妄境界分別滅,說斷有漏六識曰涅槃也。然遍計所執,通於六、七
識,佛立八識,應遍計執之六、七識皆斷,所以大慧問何不言亦斷第七。佛答大慧
意謂:染第六滅,染第七亦自滅。蓋第七識只執第八異熟為我,第八之異熟識依第

六所造善惡業招感,故第八為第七之所緣,而第六又為第八之因;六不造業,第八
無所受報,第七亦失所緣,不得生虛妄我執矣。所以第六之妄想分別斷,第七亦斷
。因第六種種計著熏習長養藏識中之我執種子,第七我執由此相續不斷,執有不壞   
我相,故第七識又以藏識中我執種為因,而藏識現行又為第七之所緣。八識心聚展
轉相生,重要關係,仍在第六。初地後,六、七同轉,藏識內習氣漸漸除滅,入於
如來智境。下以喻顯,海流喻染第八,浪喻染前七識;言諸境皆由自心現,不了知
即是無明,喻為境界風吹起種種識浪。無明者,即第六不明一切境界皆自心現,第
六如悟境唯心現,所以浪滅海平。故染第六識滅,染識盡滅。然則妄想識滅即涅槃
,可明矣!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不涅槃性,所作及與相,妄想爾燄識,
此滅我涅槃。彼因、彼攀緣,意趣等成身,與因者是心,為識之所依。如水大流盡,

波浪則不起,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
佛說不以能作及所作法之自體相而說涅槃,執取心外有法,但由分別境界識滅
,即無明所知二障滅,名得涅槃。彼第六識為第八識因,第八又為第七所緣,所以
諸識依止而展轉聚生。若意識分別、習氣斷,諸識種種虛妄不生,譬之大流水止,
波浪不興。
庚六 辨妄想相
辛一 長行
壬一 佛許說
『復次、大慧!今當說妄想自性分別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別通相善分別,汝及餘  
菩薩摩訶薩離妄想,到自覺拢獾劳ㄈど埔姡X攝所攝妄想斷,緣起種種相、妄想
自性行不復妄想』。
以前所說種種妄想,尚未專明,故此告以許說種種妄想差別之相。通者,此差

別相貫通諸妄想也。妄想能離,自覺可證,由此善觀察凡外所通之妄想,能取所取
之心皆息,則於緣起諸法不再有妄想矣。
壬二 總標
『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別通相?謂言說妄想,所說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
自性妄想,因妄想,見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續妄想,俊豢‘妄想
,是名妄想自性分別通相』。
此總標十二種差別妄想,菩薩皆應通達。
壬三 別釋
『大慧!云何言說妄想?謂種種妙音歌詠之聲、美樂計著,是名言說妄想。大慧
!云何所說事妄想?謂有所說事自性,拢撬辣硕哉f妄想,是名所說事妄
想。大慧!云何相妄想?謂即彼所說事,如鹿渴想,種種計著而計著,謂堅、濕、煖
、動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云何利妄想?謂樂種種金銀珍寶,是名利

妄想。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謂自性持此如是不異惡見妄想,是名自性妄想。大慧!   
云何因妄想?謂若因、若緣,有無分別因相生,是名因妄想。大慧!云何見妄想?謂
有無、一異、俱不俱惡見,外道妄想計著妄想,是名見妄想。大慧!云何成妄想?謂
我我所想,成決定論,是名成妄想。大慧!云何生妄想?謂緣有無性生計著,是名生
妄想。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謂一切性本無生無種,因緣生無因身,是名不生妄想。
大慧!云何相續妄想?謂彼俱相續,如金浚敲嗬m妄想。大慧!云何俊豢‘妄想
?謂俊豢‘因緣計著,如士夫方便若俊⑷艚猓敲‘不俊搿l洞送胱孕苑謩e
通相,一切愚夫計著有無。大慧!計著緣起而計著者,種種妄想計著自性。如幻示現
種種之身,凡夫妄想見種種異幻。大慧!幻與種種非異非不異:若異者,幻非種種因
;若不異者,幻與種種無差別,而見差別;是故非異非不異。是故大慧!汝及餘菩薩
摩訶薩,如幻緣起、妄想自性,異不異、有無,莫計著!』
先別釋十二妄想相,後眨兴_莫計著。十二相者:第一妄想,謂在音樂歌誦言

說上起計著。第二、謂在拢撬x言說諸法實際上,依佛方便假立言說,在所說
之事上計著。第三、謂在諸佛菩薩所證離言實際,不了唯心,起五陰、四大等一切
法自共相計著。第四、謂貪利計著。第五、謂此一法自性如此,決定不同於別法,
於法之自性計著。第六、謂在因緣上分別有無,因中有果無果,而起因緣有無計著
。第七、謂計著四句見,唯自己之見為獨一無二。第八、謂計著我我所與心相應而
起──成、即相應義。第九、謂諸法由何因緣,或無因而生,於生計著。第十、謂
一切法之本有一無種無因無生而自有者,本無生故,計著不生。第十一、計著諸法
為我之所有,如針穿線,線為針之所有。相續者、相屬義。第十二、計著有能俊
俊澳芙馑庹摺S纱耸顒e妄想,凡愚不達唯心,計有計無,如依緣起而生妄
想,如見種種幻物幻身,妄計分別。然幻無差別,故非異;由種種計而有差別,故
非不異。是故菩薩於幻不應計著。
辛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心俊毒辰纾X想智隨轉,無所有及勝,平
等智慧生。妄想自性有,於緣起則無,妄想或攝受,緣起非妄想。種種支分生,如幻
則不成,彼相有種種,妄想則不成。彼相則是過,皆從心俊霟o所知,於緣起
妄想。此諸妄想性,即是彼緣起,妄想有種種,於緣起妄想。世諦、第一義,第三無
因生,妄想說世諦,斷則拢辰纭F┤缧扌惺拢兑环N種現,於彼無種種,妄想相如
是。譬如種種翳,妄想眾色現,翳無色非色,緣起不覺然。譬如鍊真金,遠離諸垢穢
,虛空無雲翳,妄想淨亦然。無有妄想性,及有彼緣起,建立及誹謗,悉由妄想壞。
妄想若無性而有緣起性,無性而有性,有性無性生。依因於妄想,而得彼緣起,相、
名常相隨,而生諸妄想。究竟不成就,則度諸妄想,然後智清淨,是名第一義。妄想
有十二,緣起有六種,自覺知爾燄,彼無有差別。五法為真實,自性有三種,修行分
別比,不越於如如。眾相及緣起,彼名起妄想,彼諸妄想相,從彼緣起生。覺慧善觀
察,無緣、無妄想,成已無有性,云何妄想覺?彼妄想自性,建立二自性,妄想種種

現,清淨拢辰纭M肴绠嬌壠鹩嬐耄舢愅胝撸瑒t依外道論。妄想說所想
,因見和合生,離二妄想者,如是則為成』。
心為境界所俊畡t為妄想,了知無所有相,即是佛之平等智慧。次明種種取執皆
妄想有,非緣起有,故緣起非妄想。次以幻喻,種種支體雖有幻相,而實不成,奚
為分別?次言起種種妄想相之過,皆由心為妄境所俊氩荒芰酥熟毒壠鹜
為分別,實則妄想處即緣起,種種妄想皆不於緣起中起。次明二諦之外更無第三,
計之即是外道無因生論。世諦之妄想斷,即第一義諦拢蔷场F┤缧抻^行者,於一
境中觀水、觀火皆可觀見,喻妄想種種相心現無實。又如翳目視眾幻色,喻妄想於
緣起中生諸相。譬如鍊真金四句,喻妄想、緣起二性清淨,顯圓成自性也。次言但
離妄想,非無緣起,計有計無,皆由妄想之壞。進明緣起亦不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