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設身有苦,念趣眾生起大悲心,我既眨喈斦{伏一切眾生,但除其病而不除
法,為斷病本而教導之。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
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
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文殊師利!是為有疾菩薩眨湫摹閿嗬稀⒉ 
死苦,是菩薩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為無慧利。譬如勝怨乃可為勇,如是兼除老
、病、死者,菩薩之謂也。

彼有疾菩薩應復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眾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觀時,於
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捨離。所以者何?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愛見悲者
則於生死有疲厭心,若能離此無有疲厭,在在所生不為愛見之所覆也。所生無俊
為眾生說法解俊H绶鹚f:若自有俊芙獗丝‘,無有是處。若自無俊芙獗丝‘,斯
有是處。是故菩薩不應起俊:沃^俊亢沃^解?貪著禪味是菩薩俊苑奖闵瞧兴_
解。又、無方便慧俊蟹奖慊劢猓粺o慧方便俊谢鄯奖憬狻:沃^無方便慧俊恐^
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眨侵^無方便慧
俊:沃^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
自眨黄挘敲蟹奖慊劢狻:沃^無慧方便俊恐^菩薩住貪欲、瞋恚、邪見等
諸煩惱而殖眾德本,是名無慧方便俊:沃^有慧方便解?謂離諸貪欲、瞋恚、邪見等
諸煩惱而殖眾德本,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文殊師利!彼有疾
菩薩應如是觀諸法。又復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為慧。雖身有疾,常在生死

饒益一切而不厭倦,是名方便。又復觀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
,是名為慧。設身有疾而不永滅,是名方便。
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眨湫模蛔∑渲校鄰筒蛔〔徽{伏心。所以者何
?若住不眨氖怯奕朔ǎ糇≌{伏心,是聲聞法,是故菩薩不當住於眨⒉徽{伏
心,離此二法是菩薩行。在於生死不為汙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是菩薩行。非凡夫
行,非賢拢校瞧兴_行。非垢行,非淨行,是菩薩行。雖過魔行而現降伏眾魔,是
菩薩行。求一切智,無非時求,是菩薩行。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薩行。雖
觀十二緣起而入諸邪見,是菩薩行。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雖樂遠離而
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雖行於空而殖眾德本,是
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
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雖行六波羅密而遍知眾生心數法,是菩薩行。雖行六通而不
盡漏,是菩薩行。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于梵世,是菩薩行。雖行禪定、解脫、

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雖行四念處,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
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雖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雖
行五根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是菩薩行。雖行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雖行七
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雖行八正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雖行止觀
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
菩薩行。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雖隨諸法究竟淨相而隨所應
為現其身,是菩薩行。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雖得
佛道、轉於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釋  此文當分為四:一者、眨孕陌V愛病,用三空觀:一、我空觀,從今我
此病至滅時不言我滅是也。二、法空觀,從為滅法想至無決定性是也。三、空空觀
,從得是平等至空病亦空是也。二者、眨娚V愛病,即上求佛法下度眾生也。
未具如來智慧福德,不證寂滅,是上求佛法也。以身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勇

猛救度眾生生、老、病、死之苦,是下度眾生也。三者、眨运V愛病:一、離
愛見覆,二、解偏著俊牧x可知。四者、從眨徽{伏之中道,起菩薩行而淨佛
國土,起種種菩薩行而結歸現佛身、現佛土、現成佛、轉法輪、涅槃而不捨菩薩道
。故此品亦為說淨佛國依正之因。
此明處自己疾之道,亦明於此身心度此世間之法,依此應當先悟自疾性空。然
既未能修習成滿一切佛功德,不可即證性空涅槃,此若取證,還同小乘自了,故當
觀眾生苦,發大悲心。然復應知世間眾生苦亦性空,勿起愛著、見取;雖復性空,
眾生在癡、愛中實有種種苦惱,故應等咧腔邸⒎奖悖谱越饷摚苡蚂毒热恕
由是乃能不墮六凡,不墮二乘,遍修諸菩薩行,莊嚴佛土,成就眾生,具修佛果無
量功德。自癡愛病愈故治眾生癡愛病,眾生癡愛病愈故自大悲病愈。淨名示疾之意
,胥見乎是。
紀 此段、講義順文略分為眨孕陌V愛病,眾生癡愛病,自他癡愛病,及眨

伏不眨械馈⑵鹌兴_行而淨佛國土四類,其義自已賅括無遺。我、我所三字:
如以自身為我,則凡自身以外對待幻現者,皆為我所矣。更如以自心為我,則自身
又為我所矣。得是平等句:謂人法二空為平等空。亦不滅受而取證句:是上求佛智
處。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句:是下度眾生處。謂有攀緣句:謂以心取境也。以無所
得句:謂三界無有也。在在所生句:指六道、三途言。不為愛見所覆句:指明了常
知言。成就眾生句:即方便也。而自眨洌杭粗腔垡病G笠磺兄蔷洌簽閿z證入真
如。無非時求句:為隨順因緣。諸法不生四字:為無生法性。不依身心盡句:為不
樂生死滅盡。起一切善行句:謂由精進力。遍知眾生心心數法句:謂由智慧觀。而
不漏盡句:謂由聲聞、辟支位而現身度生。不隨禪生句:謂由修初、二、三、四禪
,而不受彼天報也。止觀助道之法,即總結前三十七道品是也。究竟淨相,為最淨
法身。隨所應為現其身句:如觀音現三十二應身,無身不現矣。
辛三 會眾聞法發心

說是語時,文殊師利所將大眾,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庚二 不思議品
不思議品第六
釋  此品正顯佛國依土資用不可思議之果。雖所明因果皆不可思議,而果上之
事用較顯;雖主伴不二諸果事皆顯,依土資用之化共之眾人事尤彰明較著。故於此
品,獨標為不思議。譬之六種皆是神通,而往往以神境通獨當神通之名也。
辛一 引不思議理
壬一 舍利弗念座
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床座,作是念:斯諸菩薩大弟子眾,當於何坐?
釋  夫室空乃佛國之體,室中眾人乃佛國之因行,因未成果是謂無有床座。發
心小者,欲圖一旦之利,速求證果,故舍利弗推己及人,乃曰斯諸菩薩大弟子眾當
於何坐。此所謂著相以求者,故招來淨名之訶也。雖然、不因漁父引,爭得入桃源

!見維摩詰不思議事,不知實出舍利弗之引發,是忘卻漁父也。
紀 大乘菩薩,乃實報莊嚴法身,惟是樂相而無苦相。若小乘,因雖淨而業果
猶繫,尚難解脫,既此報緣未謝,勢不得不求床座也。但舍利弗乍入淨名之室,便
念無有床座,少得修因,急求證果。淨名之責,無怪其然。
壬二 維摩詰究責
長者維摩詰知其意,語舍利弗言:『云何?仁者為法來耶?求床座耶』?舍利弗
言:『我為法來,非為床座』。維摩詰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貪埽螞r
床座?
釋  夫迴事而向理,則修行者為證法性,行尚應捨,何況求其果報?
壬三 示理遣情
『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識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無
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夫求法者,無見

苦求,無斷集求,無造盡證、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無戲論。若言我當見苦、斷集
、證滅、修道,是則戲論非求法也。唯!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
求法也。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法無行處,若行於法,
是則行處非求法也。法無取捨,若取捨法,是則取捨非求法也。法無處所,若著處所
,是則著處非求法也。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於
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
、覺、知,非求法也。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
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
釋  此文分為三段:一、不著世間法求,二、不著出世法求,三、不著一切法
求。此義云何?謂若求世間法、出世間法乃至一切諸法,皆分別念令心起滅,不契
法性故也。
紀 首言求法,不著五陰、十八界、十二入、三界求(此屬世間法),三寶、

四諦求(此屬出世間法),知因為見,終不離我,故曰戲論。明以我見修一切善法
者,終為有漏,不能得其究竟解脫耳。後言不著一切法求也。
壬四 聞法獲益
說是語時,五百天子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釋  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此斷大乘之分別法執也。
紀 得法眼淨句:即見道。意謂會中大乘初地菩薩,證斷分別法執,正見菩薩
法空真如。小乘初果弟子,證斷分別我執,正見聲聞生空真如耳。
辛二 顯不思議事
壬一 借座直示
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仁者撸ъ稛o量千萬儯⑸o國,何等佛土有好
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文殊師利言:『居士!枺蕉热鶒a河沙國,有世界名
須彌相,其佛號須彌燈王、今現在。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

旬,嚴飾第一』。於是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之座,高廣嚴
淨,來入維摩詰室。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其室廣博,悉
皆包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於毗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追迮,悉見如
故。爾時、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就師子座!與諸菩薩上人俱座,當自立身如彼座像
』。其得神通菩薩,即自變形為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座。諸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
皆不能升。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就師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廣,
吾不能升』。維摩詰言:『唯!舍利弗!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於是新發
意菩薩及大弟子,即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便得坐師子座。
釋  此文有二:一者、借座入室,二者、就座得坐。
文殊是萬行之智導,故獨就問。此經須彌燈王佛、阿■佛皆居枺剑嗍拘奕
佛國非求生西方也。世界名須彌相,佛名須彌燈王。夫須彌是依土,燈是光照,王
是主權。光照者、群人之心理行業,合之即是國義。座乃行行之別依報。迴因心之

不思議力,向果佛之不思議德,感應道交,心佛緣會,於體空之一念心中,一一正
行皆現別別依果。得念佛三昧人,在三昧中即現極樂世界主伴依正。有同入三昧者
,亦可同時互見,而在色身居處了無妨礙。在大不小,在小不大,不小不大,大宛
在小,不思議事,此其由致。
法身菩薩見一切法唯一心故,心無高下、大小、長短、闊狹、多少、通礙相故
,高大之座不變低小,低小之身不變高大,即身就座,恰恰合式。功行未泯,業報
猶俊灰陨钣^法性,藉勝解作意之力故,則能變身與座一般高大,就座而坐。若
其未登初住、得無生法忍之菩薩,及小乘拢q滯化城,非仗佛方便力化城亦無,
故須禮佛乃能就座。
紀 顯示事實,由理事無礙見得事事無礙。阿僧祇,此言無數。佛心量中,有
十種大數,以阿僧祇為第一。今現在:顯非過去、未來。師子座,有二釋:一、謂
如來說法,威音震懾十方,如雍穑佾F驚懼。一、謂座上本來雕飾又巍

今取前義。由旬,本為梵語,有大中小三種,即中土驛站之義,乃計路之長數者。
須彌燈王之座,惟維摩詰現神通力,乃能借來;如此高廣之座,亦惟須彌燈王現神
通力,乃能遣來。其室廣博三句:內相不增。於毗耶離三句:外相不滅,故曰悉見
如故也。但前述座高八萬四千由旬,與後得神通菩薩變形為四萬二千由旬,兩兩相
較,仍應莫能升。經文許是結集時互為倒置,然無實據,未能輕斷。淨名勸新發意
菩薩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下數句:即是以諔┬那蠓鸺颖灰病l妒切掳l
意菩薩及大弟子及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便得坐師子座數句:即是承佛哀愍,攝受證
知也。有感斯應,推之淨名。此品之能向須彌燈王如來借座,與後香積佛品之能向
香積佛如來請飯,雖曰神通無礙,又豈有他巧妙哉!
壬二 標名廣說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於毗耶離城無所妨
礙,又於閻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迮』。維摩詰言:

『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
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
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鱉
、黿、鼉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諸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己之所入,
於此眾生亦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
,著右掌中,擲過恆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
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而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