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見三次翻譯之概況。
1。『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
。西晉是簡別枺鼤x。西晉惠帝永康年間,正出初次翻譯之年代。長安是西晉之都城,
青門是城之一門,是出譯經之地點。燉煌菩薩竺法護者:燉煌是西域地名,竺法護是
燉煌人,時人尊稱燉煌菩薩。竺法護、梵音竺曇摩羅剎,亦作曇摩羅察,中國譯竺法
護,姓竺、名法護也;此出譯經之人名。其所翻者,名正法華,是出此經最初譯出之

名字。
2。『枺鼤x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
』。初次翻譯,是西晉之末年,此第二翻譯,是枺鼤x末年。枺鼤x安帝隆安年中,正是
枺鼤x之末;後秦弘始,是三秦中之姚秦;此皆出第二次翻經時代。龜茲沙門者,龜茲
、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今新疆。沙門是梵語,此云勸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
癡。鳩摩羅什是梵音,此言童壽,以其童年具耆德故名,此出翻譯之人名。其所翻經
名,則為妙法蓮華,即今所講者是。
3。『隋代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後所翻者,同名妙法』。此第三
次翻譯,是在晉秦之後,經宋、齊、梁、陳數代,至隋朝仁壽年間,始翻此經。大興
善寺,在今陝西西安,為當時翻經之地。天竺、今譯印度,皆譯音之異;義譯月邦,
以其地形半島如月也。印度有五印度,此所指者是北印度。闍那笈多、此言德志,顧
名思義,可知其人。其所翻經名,亦名妙法,與什翻相同。

此三譯中,初名正法華,後二同名妙法蓮華;故蓮華皆同,而正妙稍別。但三譯
義理,亦互有出入,其所弘盛,首推什翻,故道師云:『三經重沓,文旨互陳,時所
宗尚,皆弘秦本』。道師唐時人,自秦至唐,皆弘秦本;直至今日,仍以秦本最極弘
盛。蓋羅什為七佛以來譯經第一人,其所譯經,文義舒暢,善達佛意,故不但此法華
經以什譯為最弘盛,即如金剛經等,流布於世者,亦皆以什譯為最弘盛也。綜上明法
華自印度入中國有三譯,三譯中又以什譯弘傳最盛,則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之理亦彰矣。
戊  本經品次
本經之增減與品次之次第,三經頗有出入,有言:秦譯與隋譯妙法蓮華,皆祇二
十七品,以秦譯無提婆達多品,而隋譯將提婆達多品附於寶塔品後,未曾獨立標出。
但隋譯較晉譯,又於光世音品下添入偈頌,故亦名添品法華。而秦譯之提婆達多品,
則係後賢加入。若依智者大師說,則什譯原有二十八品,不過提婆達多品是當時譯留

宮中,未編入流行而已。此為三經品文之增減不同。又囑累品,什譯在二十二品,其
他二譯皆在最後二十七、八品,此為前後次序不同。此等增減次序,古來記載,亦難
盡考。道宣弘傳序言:『自餘支品別偈,不無其流,具如序曆,故非所述』。然添品
法華序──失作者名──述頗詳晰,茲摘錄於此:『昔燉煌沙門竺法護,於晉武之世
譯正法華。後秦姚興更請羅什譯妙法蓮華。考檢二譯,定非一本;護似多羅之葉,什
似龜茲之文。余檢經藏,備檢二本,多羅則與正法符會,龜茲則共妙法允同;護葉尚
有所遺,什文寧無其漏?而護所闕者,普門品也;什所闕者,藥草喻品之半,富樓那
及法師品等二品之初,提婆達多品,普門品偈也。什又移囑累於藥王之前;二本陀羅
尼並置普門之後;其間異同,言不能極。浮娞崞胚_多品及普門品偈,先賢續出補闕
流行。余景仰遺風,憲章成範。大隋仁壽元年辛酉之歲,因普曜寺沙門上行所請,遂
共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師,於大興善寺,重勘天竺多羅葉本,富樓那及法師品之初,
勘本猶闕;藥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達多通入塔品;陀羅尼次神力之後;囑累還結其

終,字句差殊,頗亦改正』。又近人日本境野黃洋氏所著之支那佛教史講話──上卷
第二編第一章鳩摩羅什之學統──中,對三譯品文之增減,品序之前後,品名之不同
,製有一表,今錄出以見其詳:──

『正法華』              『妙法華』                『添品法華』
光    瑞    品第  一──序            品第  一    至法師品,皆同妙法華。
善    權    品第  二──方     便     品第  二
應    時    品第  三──譬     喻     品第  三
信    樂    品第  四──信     解     品第  四
藥    草    品第  五──藥   草   喻  品第  五
授 聲 聞 決 品第  六──授     記     品第  六
往    古    品第  七──化   城   喻  品第  七
授五百弟子決品第  八──五 百 弟子授記品第  八

授阿難羅云決品第  九──授 學 無學人記品第  九
藥  王  如來品第  十──法     師     品第  十
七  寶  塔  品第十一──見   寶   塔  品第十一─┬見   寶   塔  品第十一
梵    志    品第十二──提  婆  達 多 品第十二─┘
勸    說    品第十三──持            品第十三──勸     持     品第十二
安    行    品第十四──安   樂   行  品第十四──安   樂   行  品第十三
菩薩從地涌出品第十五──從  地  涌 出 品第十五──從  地  涌 出 品第十四
如 來 現 壽 品第十六──如  來  壽 量 品第十六──如  來  壽 量 品第十五
御  福  事  品第十七──分  別  功 德 品第十七──分  別  功 德 品第十六
勸    助    品第十八──隨  喜  功 德 品第十八──隨  喜  功 德 品第十七
嘆  法  師  品第十九──法  師  功 德 品第十九──法  師  功 德 品第十八
常 被 輕 慢 品第二十──常 不 輕 菩 薩品第二十──常 不 輕 菩 薩品第十九
如 來 神 足 品第二一──如  來  神 力 品第二一──神     力     品第二十

藥 王 菩 薩 品第二二    囑     累     品第二二    陀   羅   尼  品第二一
妙 吼 菩 薩 品第二三    藥 王 菩薩本事品第二三──藥 王 菩薩本事品第二二
光 世 音普門品第二四    妙  音  菩 薩 品第二四──妙  音  菩 薩 品第二三
總    持    品第二五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四
淨 復 淨 土 品第二六    陀   羅   尼  品第二六    妙 莊 王 本事品第二五
樂  普  賢  品第二七    妙 莊 嚴王本事品第二七    普 賢 菩薩勸發品第二六
囑    累    品第二八    普 賢 菩薩勸發品第二八    囑     累     品第二七

原表正法華無梵志品,僅二十七品,今依清藏本加入,故亦二十八品。又原表並
列卷次,而以秦譯為八卷,與今本不符,故將其卷次刪去。
己  本經講誦
道宣律師弘傳序云:『自漢至唐,六百餘載,總歷群籍,四千餘軸,受持盛者,
無出此經』。則此經在中國講說與誦持之弘盛,實打破諸經之紀錄。不特自漢至唐六

百餘載間弘盛如此,即迄今一千五六百年間,其弘傳誦持亦何嘗不如此耶?故古今誦
持是經之比丘等,其感應道交開示悟入者,亦復無量:如智者大師讀藥王本事品:『
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朗然大悟;如寧波天童開山義興祖師,在太白山讀
誦此經,感太白星化為天童送供;如慈谿普濟寺之法華肉身菩薩,肉身不壞,亦因誦
持法華功德所致;如湖州白雀寺總持比丘尼葬後,其墳上出青蓮華,考蓮華乃自其舌
根中生,是非生前口誦法華所致乎?如梁光宅寺法雲法師,因梁武求雨,講法華經,
即得感應。諸如此類,誦講是經而得感應者一不可勝計。又古來大德講經,於諸經每
有抑揚,唯對此法華,無不信重。故諸經之弘盛,及其注疏之多,亦以此經為最。依
此所起之功德,讚莫能窮!故現前聽經大眾,宜於此妙法蓮華,起敬重心,生難遭想
,頂戴奉持!(守志記)(見海刊十五卷六期)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十一年九月在北京己未講經會講

懸論
 一 說經來意
 二 解釋經睿
  甲 定名
  乙 明義
   1 能說人──維摩詰
   2 所說法──不可思議解脫
    (一)  不可思議
    (二) 解脫
    (三) 不可思議解脫
    (四)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
釋經
 甲一 經序分
  乙一 通序
   乙二 別序
 甲二 經宗分
  乙一 如實說受得佛國淨不可思議解脫
   丙一 敘請
   丙二 說示
    丁一 稱理直說
     戊一 隨緣定宗建宗攝緣緣成佛國土成
     戊二 從心起行融行歸心心淨佛國土淨
    丁二 斷疑生益
     戊一 為眾斷疑
     戊二 隨機獲益
    乙二 如實修證不可思議解脫得佛國淨
   丙一 出維摩詰本行而廣稱歎
    丁一 出名
    丁二 歎德
     戊一 歎根本德
     戊二 歎方便德
   丙二 因維摩詰示疾而興教化
    丁一 觀身發心
    丁二 從心起行
     戊一 直心正念真如
      己一  弟子品
              庚一 淨名弑写
        庚二 弟子述緣辭往
         辛一 舍利弗
         辛二 大目犍連
         辛三 大迦葉
         辛四 須菩提
         辛五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辛六  摩訶迦旃延
                辛七  阿那律
                辛八 優波離
                辛九  羅侯羅
         辛十 阿難
              庚三 總結弟子不任
       己二 菩薩品
              庚一 述緣辭赴
        辛一 彌勒
        辛二 光嚴
        辛三 持世
        辛四 善德
       庚二 總結不任
     戊二 深心樂集善法
      己一 觀佛國依正因果
       庚一 文殊師利問疾品
        辛一 受命率眾問疾
        辛二 示相入室問答
         壬一 示相
         壬二 入室
         壬三 問答
           癸一 主問賓答
                    癸二 賓問主答
             子一 問答疾因
            子二 問答室空
                      子三  問答疾相
            子四 問答如何慰喻有疾菩薩
            子五 問答有疾菩薩如何眨湫男
        辛三 會眾聞法發心
       庚二 不思議品
        辛一 引不思議理
         壬一 舍利弗念座
         壬二 維摩詰究責
         壬三 示理遣情
         壬四 聞法獲益
        辛二 顯不思議事
         壬一 借座直示
         壬二 標名廣說
        辛三 讚不思議德
         壬一 大迦葉反讚
         壬二 維摩詰正讚
      己二 觀佛國主伴因果
       庚一 觀眾生品
        辛一 理觀
          壬一 如幻非有觀
          壬二 慈悲喜捨觀
          壬三 依住根本觀
         辛二 事證
       庚二 觀佛道品
                辛一 求菩提於煩惱
         壬一 通達佛道
          壬二 明如來種
           癸一 正明塵凡是如來種
            癸二 反明真拢侨鐏矸N
        辛二 攝塵緣為佛事
      己三  觀佛國不二因果 
              庚一 入不二法門品
                辛一 淨名總問
                辛二 各入不二
                  壬一 就言入不二法門
                  壬一 遣言入不二法門
                  壬三  無言入不二法門
                辛三 時眾獲益
              庚二 香積佛品
                辛一 舍利弗引起
                辛二 維摩詰顯現
                  壬一  現香積佛國
                  壬二 請香積佛飯
                  壬三 來眾香國眾
                  壬四 來本佛國眾
                  壬五 食香積佛飯
                  壬六  明彼土說法
                  壬七 明此土說法
                  壬八 明此土德行
                辛三 法會眾獲益
          戊三 大悲普度眾生
            己一  現瑞見佛
            己二  聞法興供
              庚一  廣顯佛事
              庚二 讚揚大乘
              庚三 說菩薩行
              庚四 供養佛法
        丁三 得佛國淨
          戊一 重觀佛身以證初心
          戊二 取淨佛國以攝有緣
            己一 舍利弗問答開端
            己二  維摩訶現取佛國
          戊三 結成經宗以歎人法
  甲三 經益分
    乙一  法供養品
      丙一 天帝稱揚給護
      丙二 世尊比校加德
      丙三 自說護法本事
      丙四 結成法供養義
    乙二 囑累品
      丙一 釋尊囑言
      丙二 慈氏承旨
      丙三 菩薩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