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言:『世尊!若聽我等於佛滅後,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
養是經典者,當於此土而廣說之』。
此謂從他國土來之諸菩薩,請在娑婆世界護持是經也。
丁二 如來不許
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
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
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此謂不須由他方菩薩住於本土護持是經也。以他土菩薩於他土有緣,而此土自
有菩薩與本土有緣,故未之許。更就深密相言之,一切佛法皆從自性而得,六識心
雖具足煩惱,若悟本心盡為妙智,故須自修自證,不待他求,不假他助。若向外馳
求,及希他教化,皆如來之所不許也。
丁三 此方涌出

戊一 從地涌出
佛說是時,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地皆振裂,而於其中有無量千萬儯兴_摩訶
薩同時涌出。是諸菩薩身皆金色,三十二相,無量光明,先盡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
虛空中住。是諸菩薩,聞釋迦牟尼佛所說音聲,從下發來。一一菩薩,皆是大眾唱導
之首,各將六萬恆河沙眷屬,況將五萬、四萬、三萬、二萬、一萬恆河沙等眷屬者,
況復乃至一恆河沙、半恆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萬儯怯伤种唬瑳r復千萬儯
由他眷屬,況復儯f眷屬,況復千萬、百萬乃至一萬,況復一千、一百乃至一十,況
復將五、四、三、二、一弟子者,況復單己樂遠離行。如是等比,無量無邊,算數譬
喻所不能知。
大千界地皆振裂,以將有諸大菩薩從地涌出,故現是相。佛身三十二相,而諸 
菩薩亦皆如是相好者,以初地以上菩薩,已由相似位而進於分證位,皆於十方世界
分現應化,相好等同於佛也。虛空輪、周遍十方,本無上下可言;惟此就所依之地

涌出以升住於空,故顯為來從地下。又、諸法實相之地,本離一切分別相,故此地
即為第一義空,亦即前說所安住無量、無邊、無障、無礙之空。惟因當下開發顯現
之故,斯分別名其事相為涌出、為住空耳。眷屬、即弟子眾多之稱。由六萬恆河沙
眷屬,至千萬儯怯伤謵a河沙眷屬之一,此為以恆河沙為單位而遞減之諸數。那
由他、即此土數量之'女+亥'。千萬儯怯伤鞂佟⒅廖逅娜坏茏樱艘嗑鞂龠f減之
數,但不帶分數耳。單己樂遠離行,謂樂自獨行并無弟子者,然亦不可以數計,總
言涌出菩薩之多。
戊二 昇空讚禮
是諸菩薩從地出已,各詣虛空七寶妙塔,多寶如來、釋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
世尊頭面禮足,及至諸寶樹下師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禮。右繞三匝,合掌恭敬,以諸
菩薩種種讚法而以讚歎,住在一面,欣樂瞻仰於二世尊。
既禮多寶、釋迦,復向各分身佛繞行禮讚,顯佛眾禮繁,以啟下文時分之久。

戊三 神力促時
是諸菩薩摩訶薩從初涌出,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讚於佛,如是時間經五十小劫。
是時、釋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諸四眾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
半日。
五十小劫之久,佛以神力促之,令大眾謂如半日也。蓋眾生感覺此時分,如眾
生心量中之半日,實則佛心量中之五十小劫如故,此所謂由佛神力也。蓋一類有一
類之時劫,而每類時劫中即各自有其心量中之單位,與其極短極長之概量。如人類
心量中之壽量,為時、日、月、年、世紀等;四王天之壽量,以人間五十年為一天
等;至佛之壽量,則短劫攝長劫,長劫攝短劫,劫至無量佛亦與為無量,劫只半日
佛亦與為半日,此即不可思議佛境界之時劫數量矣。非若眾生心量中之壽量,有智
慧、根器等為之囿限也。
戊四 眾人共見

爾時、四眾亦以佛神力故,見諸菩薩遍滿無量百千萬儯鼑撂摽铡
戊五 導師省問
是菩薩眾中有四導師:一名上行,二名無邊行,三名淨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
薩於其眾中,最為上首唱導之師。在大眾前,各共合掌,觀釋迦牟尼佛而問訊言:『
世尊!少病、少惱,安樂行不?所應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勞耶』?爾時、四
大菩薩而說偈言:『世尊安樂、少病、少惱!教化眾生得無疲倦?又諸眾生受化易不
?不令世尊生疲勞耶』?
上行者,十住位中初發心住最難,故稱為上。無邊行,謂修廣大菩薩之行。淨
行,謂修一切迴向行而不生住著。安立行,謂隨順一切功德而能安住。眾生煩惱病
輕,則易化度,不生疲勞。省問如來,即省問其度生之事業也。
戊六 世尊答慰
爾時、世尊於菩薩大眾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諸善男子!如來安樂,少病

、少惱,諸眾生等易可化度,無有疲勞。所以者何?是諸眾生世世已來常受我化,亦
於過去諸佛恭敬尊重種諸善根,此諸眾生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
除先修習學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於佛慧』。
是諸眾生世世已來常受我化,就已開顯後言之,則為下文如來壽量品中所述;
此處應指受世尊前劫十六沙彌之教化而言。亦曾敬事過去諸佛,明已宿植德本。眾
生始見、始聞即能信受入於佛慧,此為頓悟菩薩,本具佛智,開顯即悟,不獨華嚴
,而阿含、方等、般若等會均有之。習小乘者為漸悟菩薩,久受佛教,特尚未聞會
三歸一之義。一聞是經,即入佛慧,顯是經最為勝妙而有力也。
戊七 諸人隨喜
爾時、諸大菩薩而說偈言:『善哉!善哉!大雄世尊!諸眾生等易可化度,能問
諸佛甚深智慧,聞已信行,我等隨喜』。
能問於佛之甚深智慧,故能有聞;聞復信行,均顯眾生易度。隨喜、謂隨順歡

喜也。
戊八 如來讚許
於時、世尊讚歎上首諸大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於如來,發隨喜
心』。
丁四 菩薩疑生
戊一 疑問
己一 總由疑請
爾時、彌勒菩薩及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眾,皆作是念:我等從昔已來,不見、不聞
如是大菩薩摩訶薩眾,從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養,問訊如來。時彌勒菩薩摩訶
薩,知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等心之所念,并欲自決所疑,合掌向佛以偈問曰:『無量千
萬儯蟊娭T菩薩,昔所未曾見,怨兩足尊說。
此疑問諸菩薩涌地住空,從未見聞是事,今果從何而至也。

彌勒為等覺地菩薩,為十地以上果地菩薩之上首,法華開會之始,釋尊放光照
境,即由彌勒領眾興疑;而今者佛涌虛空,亦由彌勒動念申問。顯一乘妙法,為佛
自證究竟利他之智,悉由佛之果地覺海中流出,彼等覺菩薩猶有一問之隔也。如來
自證利他之大乘法門有三,釋之如下:一、以眾生心為本,開相顯性,使轉為佛智
慧,此為唯心法門,恆假彌勒開示之。一、以發生一切佛法之智,為萬行之先導,
因以成就佛果之功德,此為般若法門,恆假文殊師利開示之。一、直從佛之圓滿妙
覺果海發心為因,使最初一念即直入於佛之果海,從佛權實二智之法以發心起行,
即密宗之大日如來法,亦即毗盧遮那法,此為佛果法門,惟佛能證之說之。以上、
為三種大乘教門,而此經之妙法,正合佛果教門,是以召彌勒等之疑也。
己二 眾所疑事
『是從何所來?以何因緣集?巨身,大神通,智慧叵思議,其志念堅固,友阿忍
辱力,眾生所樂見,為從何所來?

此頌菩薩來處。謂從何處來及以何因緣來也。巨身、神通、智慧、志堅固、忍
辱力,以此五德故為眾所樂見。
『一一諸菩薩,所將諸眷屬,其數無有量,如恆河沙等。或有大菩薩,將六萬恆
沙,如是諸大眾,一心求佛道。是諸大師等,六萬恆河沙,俱來供養佛,及護持是經
。將五萬恆沙,其數過於是。四萬及三萬,二萬至一萬,一千、一百等,乃至一恆沙
半及三四分,儯f分之一;千萬那由他,萬儯T弟子,乃至於半儯鋽祻瓦^上。百
萬至一萬,一千及一百,五十與一十,乃至三、二、一,單己無眷屬,樂於獨處者,
俱來至佛所,其數轉過上。如是諸大眾,若人行籌數,過於恆沙劫,猶不能盡知。
此頌菩薩來數。茲以經頌互證。釋其數量之義如下。初一頌、總歎其數無量。
以下各頌、乃次第舉其數目。六萬恆河沙菩薩摩訶薩,一一各將六萬恆河沙眷屬,
如是三十六萬恆河沙之大師,既皆一心求道,俱來供佛,俱來持經。然仍有將五萬
恆河沙眷屬之諸菩薩,此諸菩薩之數,更多於將六萬恆河沙眷屬之菩薩摩訶薩之數

,即不止為六萬恆河沙之數是也。然更有將四萬恆河沙眷屬之諸菩薩,此諸菩薩之
數,又多於將五萬恆河沙眷屬之菩薩之數,即更不止為六萬恆河沙之數是也。況猶
有將三萬、將二萬、乃至一恆河沙、二分恆河沙之一、三分恆河沙之一,乃至千萬
儯怯伤謵a河沙之一,此諸眷屬之數之大,姑不具論。而此一一大眾導首菩薩之
數,實已不可思議,況仍當加入將千萬儯怯伤鞂僬撸瑢|萬眷屬者,將千萬、
百萬眷屬者,乃至將一千、一百、一十眷屬者,乃至將五、四、三、二、一弟子者
,乃至一無所將者。如是等諸菩薩眾之數,故為籌人計算,歷恆沙劫所不能盡。
『是諸大威德精進菩薩眾,誰為其說法?教化而成就?從誰初發心?稱揚何佛法
?受持行誰經?修習何佛道?
此頌如何教化。
『如是諸菩薩,神通大智力,四方地振裂,皆從中涌出。世尊!我昔來未曾見是
事,願說其所從國土之名號。我常撸еT國,未曾見是眾,我於此眾中,乃不識一人。

忽然從地出,願說其因緣。
此頌向未聞見。
己三 申眾疑意
『今此之大會,無量百千儯侵T菩薩等,皆欲知此事。是諸菩薩眾本末之因緣
,無量德世尊,惟願決眾疑』!
戊二 分身諸佛答慰群疑
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儯絿羴碚撸陟栋朔街T寶樹下師子
座上結跏趺坐。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住於
虛空,各白其佛言:『世尊!此諸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從何所來』?爾時、諸
佛各告侍者:『諸善男子!且待須臾。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彌勒,釋迦牟尼佛之所授記
,次後作佛,已問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當因是得聞。
戊三 如來讚許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問佛如是大事。汝
等當共一心,被精進鎧,發堅固意;如來今欲顯發宣示諸佛智慧,諸佛自在神通之力
,諸佛師子奮迅之力,諸佛威猛大勢之力』。
此讚其能問,許以宣說也。阿逸多、彌勒菩薩之名,義言無能勝。彌勒此問,
並非問菩薩之因行,乃問佛果覺地之德,故曰佛之大事。下文如來壽量品,即伏於
此。精進、堅固,此為告眨姡钇鹕钚拧R孕牟痪M,意不堅固,則易滋惑亂
,將不能信於佛道。佛之法身即智慧性,佛之報身即智慧相,佛之化身即神通力。
順眾生之機,說決定了義之教,為師子奮迅力。正行所作,制服摧破,為威猛力。
言今因彌勒之問,將以如來之祕密一一顯示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當精進一心,我欲說此事,勿得有疑悔,佛
智叵思議。汝今出信力,住於忍善中,昔所未聞法,今皆當得聞。我今安慰汝,勿得
懷疑懼!佛無不實語,智慧不可量,所得第一法,甚深叵分別。如是今當說,汝等一

心聽』!
信而有力,斯為深信,仍須住於忍善之中,則此信力更為不可搖動。能以此信
聞受昔所未聞之如來智慧,方免疑悔與懼耳。
戊四 正答所疑
己一 長行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彌勒菩薩:『我今於此大眾宣告如等:阿逸多!是諸大
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阿僧祇從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見者,我於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導是諸菩薩,眨湫模畎l道意。
此釋正告我化。謂是諸菩薩,為我於此世界成道以後所自教化之菩薩也。
『此諸菩薩,皆於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於諸經典讀誦通利,思惟分
別正憶念。阿逸多!是諸善男子等,不樂在眾多有所說,常樂靜處,勤行精進,未曾
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樂深智,無有障礙,亦常樂於諸佛之法,一心精進求無

上慧』。
此釋菩薩住行。虛空中住、為住,於諸經典讀誦通利句以下、為行。大千世界
,固為三界、二十五有眾生有漏十業之所幻現,亦即釋尊大悲願力之所攝持,究其
體性,本來空寂。菩薩心已眨漓斗鹬蔷烤构兀l菩提心,修安樂行,其心
清淨,所居穢土無復垢相,即為已安住於本師常寂光土之中,即為住最上品之淨土
,亦即為住於第一義空,此為虛空中住之義。經典、指大乘經典。不依止人天而住
,謂不依人天乘而住,依佛乘而住也。
己二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阿逸汝當知!是諸大菩薩,從無數劫來,修
習佛智慧,悉是我所化,令發大道心。
此一頌半、頌佛所教化。
『此等是我子,依止是世界,常行頭陀事,志樂於靜處,捨大眾懀',不樂多所

說。如是諸子等,學習我道法,晝夜常精進,為求佛道故。
此二頌半、頌樂靜精進。發精進行者,名為頭陀。
『在娑婆世界下方空中住,志念力堅固,常勤求智慧,說種種妙法,其心無所畏
。我於伽耶城、菩提樹下坐,得成最正覺,轉無上法輪,爾乃教化之,令初發道心。
今皆住不退,悉當得成佛。
此三頌半、頌住及行。伽耶城、與佛菩提場相近之城。
『我今說實語,汝等一心信,我從久遠來,教化是等眾』。
此頌結勸生信。佛前言諸菩薩眾為成道後所化,而於此忽言久遠教化。雖欲以
佛之果德微示其機,正恐非眾生思議所及,故佛先再三勸信其為實語也。
戊五 眾生疑念
爾時、彌勒菩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