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攝多義於少文之略論乎?要知一切法原來無真無妄、無迷無悟、無染無淨。以無悟故
妄動,以妄動故發生困難苦惱結果,轉至末世濁劫以困苦極重切故,反省迷源改向真
際之力亦深猛;非宏富玄勝之法義,不足以饜其心。然以迫切之故,復不能探眾經、
尋廣論以求信解,乃唯有攝多義於少文之略論,為最適當之需要耳。鳴乎!此馬鳴大
士之大悲勝義,正所以嘉惠今此末世濁劫之吾人者也!
四  摩訶衍一者法二者義說
論曰:『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唐譯則作
『摩訶衍略有二種:有法及法』。此同因明論比量三支上之第一宗支,所謂前陳名『
有法』,後陳名『法』之式。有法者、但能任持自性,不能軌生物解;必能任持自性

及能軌生物解,始得謂之為法。故言之前陳者,皆未得謂之為法。然後陳能軌生他解
之法,固已為前陳中之所含有;且其所以能軌生他解者,還依此前陳而有;故此前陳
者雖未得謂之法,而卻得謂之有法。有法者,謂能有於法也。此論之立義分。原但立
『宗』,未出因喻。故唐譯蕅益裂網疏所立:眾生心即大乘體宗,真如相故因;眾生
心能示大乘體相用宗,生滅因緣相故因之二量,皆屬非是。此宗既但立宗,則唐譯有
法及法,似較梁譯一法二義為當。然細覈之,前陳有法與後陳法,二皆『宗體』之所
依事,未是所立『宗體』;故前陳為『自相』,後陳為『共相』。自相有於共相,共
相別於自相,連合發生之定義即謂之差別相。真能為軌範以發生他人之決定智解者,
唯在乎差別相,而自相共相則為此差別相之宗體之所依者耳。然則此中既在出宗體之
所依以建立宗體,不單是別出宗體之所依,而所重者尤在乎差別相之定義,故說為一
法二義。以法指宗之所依──前陳、後陳,以義指差別相之宗體,意尤較圓。
此立義分中但立宗未出因喻之式,圖如下:

心性不生不滅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因
性不生滅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一無二者即大乘體喻體
如不隨人心迷悟轉變之方位喻依
如來藏藏識心意意識有覺不覺有淨不淨能轉不覺令覺轉不淨令淨故因
有覺不覺有淨不淨能轉不覺令覺轉不淨令淨者能示大乘自體相用喻體
如人依方故迷悟方不迷喻依
雖為此說,今按論文意猶不然。原論主之意,大乘之大乃彰表詞,大乘之乘乃比
況詞。所彰表者、所比況者,究為何法乎?為指出所彰表所比況之法,故指出『眾生
心真如相及眾生心生滅因緣相』之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所謂『一者法』者此也。雖
知大之所彰表者、乘之所比況者即為『眾生心真如相及眾生心生滅因緣相』之世間出
世間一切諸法,然猶未知何義故彰表為大,何義故比況為乘;由是乃依眾生心釋出三
種大義及二種乘義,所謂『二者義』者此也。故此中雖有立三支比量之第一『宗』支

之理,在論主則初未嘗以立比量之式而出之者。故比較二譯,自以梁譯一法一義之言
為尤善。
五  依一心有真如門生滅門各總攝一切法二不相離說
一、何謂一心  佛為眾生說法,就眾生以指心,故即謂之眾生之心。直從心以言
心,故又謂之一心:非二故謂之一,而其實非一非非一。故一心有『一切一心』及『
一一一心』之二義:一切一心、是一法界心即心真如體,所謂一真法界藏心是也。一
一一心、是遍在如來眾、菩薩眾、獨覺眾、聲聞眾之四眾,及遍在胎生、卵生、濕生
、化生之四生,乃即十法界眾生心是也。明此一心之義,則二門及二門不相離義亦可
知矣。
二、真如門生滅門何故依一心有?一心何故有真如門生滅門乎  門者義門,即依
法性所顯義相,能軌範生心、發解起行、從因致果者是也。一切法義皆不離心而有,
舉心即舉一切法義。真如即一切法義之平等本體;生滅即一切法義之差別現象;是故

真如、生滅皆依一心而有,是故一心有此真如、生滅二門。
三、真如生滅二門何故皆各總攝一切法乎  以此二門不相離故。真如即一切法之
實性故;生滅即一切法之共相故。一切法者,即是雜染法、清淨法,世間法、出世間
法等也。
四、真如生滅二門何故不相離乎  二皆依一心分別開示故,不離心故,故不相離
。譬如無變異之濕體,與有起滅之波浪相,皆依一水存現,不離水故,故不相離。依
唐譯曰『展轉不相離』者,一切生滅相皆依妄念有,妄念當體即真如性,此真如門中
二門展轉不相離也。妄境妄心從無明起,無明離真如無自體,真如離妄心無自相,此
生滅門中二門展轉不相離也。復以不相離故,二門皆各總攝乎一切法:謂生滅門不但
攝一切生滅法,且總攝一切真如法;真如門亦不但攝一切真如法,且總攝一切生滅法
。以真如即一心之全,如一心攝一切法盡故;生滅亦即一心之全,如一心攝一切法盡
故。

六  心真如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說
一、心真如是一法界法門體  舉要言之,諸法本來唯是一心,是一法界體義。言
真如亦無真如相,無說無念,隨順得入,是一法界法門體義。今舉論文以分證之:從
『所謂心性不生不滅』起,至『但隨妄念不可得故』止,正明一法界體。法界者,是
諸法本元義。從『言真如者』起,至『名為得入』止,明一法界之法門體。法門者,
是可由之生解起行義。『心性不生不滅』,示圓成實性以直指一法界體也。『一切諸
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就遍計執性所執境,本來畢竟
空寂以顯一法界體也。從『是故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至『但隨妄念不可得故
』,就依他起性一切法,離遍計執、即圓成實,以明一法界體也。『言真如者』至『
故名為真如』,持性生解之法也。『問曰』以至『名為得入』,從行致果之門也。
二、真如相是大總相法門體  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二者、如實不空
,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即是大總相體。皆絕待無外謂之大,皆統攝無遺謂之

總,依言說分別其義謂之相;究竟顯實有自體故,謂之大總相體。『所言空者』至『
唯證相應故』,此即顯大總相法門體之義者。於一依他起性心上,用遮門以空遍計執
之妄,用表門以示圓成實之真。又復即遮而表,即表而遮,遮表俱彰,表遮同絕,可
見立言之巧!
三、心真如相  舉要言之,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耳!
七  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說
一、何故不云依真如故有生滅心而云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耶  名無取實之功,實
無守名之德,固矣。然而隨義立名,亦復各有攸當;名各有當,義乃可解。故真如,
所以名一切法一相無相、一性無性、離相離性之平等本體者。如來藏,所以名一切法
耄Ш陔s染依他起相中之清淨自體相者。生滅心,所以名一切法生滅及生滅因緣與生
滅相者。一切法中舉水言之,水自體具有清明融通等德相,在顯現位曰法身;在為波
浪等依他起相所耄Р囟贿z失位,曰如來藏;依此水之自體相所變起之波浪等相,曰

生滅心;水與波浪或冰或湯等等直下不二真實常如之濕體,曰真如。此真如不唯無生
滅之起盡,亦復無耄э@之轉變,故不得言依真如有生滅心。如來藏雖亦無生滅之起盡
,而可有耄э@之轉變,故得言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譬如不應曰依濕故有波浪,但應
曰依水故有波浪也。然今亦不曰依法身故有生滅心而但曰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者,尤
有深意:蓋如來藏本以名耄Ц苍谝浪鹣嘀兄泽w相者,故言如來藏雖但指耄Ф达@
之自體相,而彼能耄Ц泊巳鐏聿刈泽w相之生滅心依他起相亦即與之同時而著;不同言
法身則與能顯此法身自體相之一切波羅密功德同時而著也。言如來藏,雖但指不生滅
之自體相,而生滅之依他起相亦即與之同時而著,故可見但是同時分別出性淨之自體
相與業染之依他起相,而指業染之依他起相為依性淨之自體相而起耳。知此、則本覺
本不覺之義明甚,斷不致翹心妄執如來藏為未有無明前之另一時期,而生『後時何故
忽起無明』之疑也。觀此、又可見此說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者,其立言之善,無以復
加!

二、生滅心何故要依如來藏而有乎  生滅心是依他起相,本無自存之體。所云依
他起者,謂依如來藏及無明所起,譬如波浪依水、依風而起。無明亦為助緣,而親依
之轉變而起之本因端在如來藏而已;猶波浪所親依之自體端在乎水。故生滅心必要依
如來藏而有。
八  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黎耶識說
一、不生不滅何指耶  不耄Р伙@與耄э@和合,非一非異,名為如來藏。不耄Р伙@
何指?指真如體。耄э@何指?指自體德相,故非一;然自體德相由之耄Ф皇е
,體即真如,真如所本來具有不可離滅之法即自體德相,故非異。此不耄Р伙@之真如
,及不耄Р伙@與耄э@和合非一非異之如來藏,二皆此中所云之不生不滅。
二、生滅何指耶  前七轉識心心所、所變、所緣諸法,與第八識所受熏、所持種
、所感報、所變現之諸法,皆此中所指之生滅也。
三、如何和合耶  本是一法,據義分之乃成真如、如來藏之不生不滅與八識生滅

。此一法者,有時謂之眾生心,有時謂之一心,今在此處則謂之阿黎耶識。據彼二義
,在此一法在義不相即,而在法又不相離,是故謂之和合。
四、如何非一非異耶  此為生滅,彼為不生不滅,故非一。全水在波浪時,滅去
波浪不但無水亦復無濕,非濕則無水,非水則無波,義尤可知,故非異。依他起法皆
和合相,和合相義,法爾如是,不即不離、非一非異故。
五、何義名為阿黎耶識耶  阿黎耶此云藏,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之三義。成
唯識論等多就我愛執藏以名此識,故其義稍狹。此論多就能藏以名此識,能藏通於異
生、如來,故其義最寬;與成唯識論等所云根本識、阿陀那識同義。此中真如、如來
藏、阿黎耶三位,雖不離不異而皆能盡收一切法,然其內容之深溑c外延之廣狹,亦
殊不即不一。茲作圖以表之如下:


何義名為阿黎耶識耶

外延以真如為最廣,內容以阿黎耶識為最深。就大乘以辨之:則真如、為大乘非
大乘之通體,如來藏、為大乘之自體相,阿黎耶識、則為大乘自體相用。從另一式觀
之,又可為圖如下:


何義名為阿黎耶識耶另一式

於此三位相為比對,就其各各特勝之一點以觀之:則真如者、大乘之體大,如來
藏者、大乘之相大,阿黎耶識者、大乘之用大,又大乘之乘也。

六、阿黎耶識有始終乎  阿黎耶識無始無終而可有一分有終。此義如何?以本來
唯是此阿黎耶識,就此阿黎耶識內究之,而知有在耄Ф娠@之不生不滅自體相,則謂
之如來藏。就此阿黎耶識外發之而為三細、六麤以及前七心心所法所變所緣諸法,則
謂之心生滅。不問為心生滅、為阿黎耶識、為如來藏之一切法,一一直下無耄o顯、
無生無滅之真實常如體性,則謂之真如。此阿黎耶識之所以無始無終也。以悟真如故
究竟得顯如來藏自體實相,而阿黎耶識一分和合染相永滅不有。此阿黎耶識之所以可
有一分有終也。然此中真如、如來藏、阿黎耶識之分別,皆就原來位──凡夫位──
以言之耳。若就究竟位──佛位──以言之,則常寂光真如、圓明自在如來藏、無垢
清淨藏識、皆以名『如來法身』而無二無二分者也。如來法界藏身之量,正同凡夫阿
黎耶識之量,具足自體相用。不過藏識是生滅牽轉晦昧雜染之相,而法身是常寂自在
圓明清淨之相而已。
九  阿黎耶識有覺義不覺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說

阿黎耶識即眾生心,故雖說生滅門,而仍具真如、生滅之二門。展轉遞降言之,
一根、一塵、一聲、一色、無不即眾生心全個,亦無不具真如、生滅二門。蓋動起即
生滅,而靜止即真如。一切法一法,一法一切法,無乎不當無乎不然者也。而阿黎耶
識者,即一切法之根本依也。其具有真如、生滅之二門,自不待辨。今剋就此識自身
於真如及生滅之特著者以言之,即覺與不覺是也。覺義、不覺義,論自分釋。於此今
有疑者二:
一、有覺不覺義能攝能生一切法  為此識有覺不覺二義故,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
耶?為此識所有之覺與不覺,各各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耶?此有二說:一、謂論中但
言此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不言二種義各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故直以此
識有二種義故,故曰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耳。二、謂剋就義相言之,此識有覺義故,
能攝一切生一切出世間常樂真淨之法;此識有不覺義故,能攝一切生一切世間無常苦
空無實不淨之法;是以此識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若就展轉言之,依始覺故說有本覺

,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而起始覺,依始覺故而同本覺;此則不覺待覺,覺待
不覺,二義相有,亦復相無。以相無故,各能展轉攝一切法無欠無餘;以相有故,各
能展轉生一切法無欠無餘。後文顯示染淨互相熏習起一切染淨法,義尤可證。故此二
說,後說為優。
二、能攝能生之別  何故雙言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不單言能攝、亦不單言能生
?若能攝與能生義各有殊,則其所殊者又安在耶?答曰:不生不滅自體相法,離生滅
相,離因果相,故在真如如來藏雖復為一切法所不能外,而但應言能攝而不得言能生
。於一切法不能外於真如如來藏者,一一無不離生滅相、離因果相故。獨在依他所起
一切功能業用之法,乃得有果生因滅、因滅果生之事,可言其能生所生之相。此識為
一切法種子識,能生一切法,乃是其唯一無二之功能,故於此處特表出之。真如但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