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一  乾慧地
                          子二  十信
                          子三  十住
                          子四  十行
                          子五  十迴向
                          子六  四加行
                          子七  十地
                          子八  等覺金剛心妙覺
                        癸二  結成
            丁二  結一經立五名
          丙二  保綏菩薩初心
            丁一  明七趣生報以匡扶第二漸次
              戊一  請說業報令信
                己一  敘益躡請
                己二  嘉許詳說
                  庚一  嘉許
                  庚二  詳說
                    辛一  略以情想明
                    辛二  廣以業報明
                      壬一  就人間惡業而明招地獄報
                        癸一  躡起
                        癸二  徵解
                          子一  十習因
                          子二  六交報
                        癸三  結判
                      壬二  就地獄餘業而明招餓鬼報
                      壬三  就餓鬼業盡須償宿債而明招畜生報
                      壬四  就畜生業盡轉生人間而猶帶餘習
                      壬五  就世人妄念別修而明十種仙趣
                      壬六  就人世淫戒漸淨而明六欲天趣
                      壬七  就世禪增進而明色空天趣
                      壬八  就欲界雜報而明阿修羅趣
              戊二  結明虛妄勸除
            丁二  辨五陰魔境以匡扶第三漸次
              戊一  哀無聞深眨马氉R勿迷主人而隳寶覺
                己一  佛慈緣起
                己二  魔妄根由
              戊二  歷陰境總明妄想為本毋欺自心而入邪歧
                己一  色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庚三  結眨
                己二  受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庚三  結眨
                己三  想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庚三  結眨
                己四  行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辛一  二無因論
                    辛二  四遍常論
                    辛三  一分常論
                    辛四  四有邊論
                    辛五  遍計虛論
                    辛六  死後有相
                    辛七  死後無相
                    辛八  死後俱非
                    辛九  七斷滅論
                    辛十  五涅槃論
                  庚三  結眨
                己五  識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庚三  結成
                    辛一  結眨
                    辛二  成功
              戊三  歎法門直至菩提無乏垂憐末世而勸持咒
        乙三  重請重告結歸理事唯心
      甲三  經益分
    餘說



前 言
一  明本經在佛藏中之相對位置
案曰:往常講經之式,都以懸論一經綱要、廣解經睿^之科釋文義,編為次
第。茲以綱要,經文自明,先事空述,轉厭繁仍。本經五睿嘁娊浳模唤Y集者撮
錄之略睿酂o於文前先釋之必要。故今直從經文為研究之起點。然與同人研究本
經,於本經取為何種研究之對象,不可不先事討究之。佛應時機說法,法法皆為第
一。後時說經者依遵之,往往持講一經,即崇其持講之經為獨尊無侶。夫隆重之以
專其信,洵亦法王殊勝方便;無如揚於此者、不免有抑於彼,學者執之,差摺S起
。大藏經論、多束之高閣者,講師之抱一擯餘,蓋未始非一種原因也。雖一一法皆
為法界,亦一一法各住法位,故茲不將本經為佛法或一切法中絕對最高之法;但取
為佛藏種種經論中占有一相對位置者以研究之。本斯意可提出與同人研究者,有六

端焉。
甲  宗義上之本經相對位置──真言宗者
論曰:(裕б唬┍窘浭冀K唯是持頂咒……陀羅尼灌頂章句也。
案曰:觀之論文,已足見本經於各宗派中當屬於真言宗矣。不第是也,真言宗
專主事事無礙,以六大、四曼、三密為體相用。本經觀世音所說之四不思議。及七
卷初佛說建壇儀軌、持咒行法,既完具四曼、三密之義相;且三卷中之說七大,皆
曰清淨本然周遍法界,與說五蘊等異;四卷中說意根之根元,亦目為清淨四大,並
有浮根四塵;不尤合真言宗六大為體之義,而特殊乎餘宗經論之唯以心性為體乎!
又長水疏列別睿唬阂幻杏《饶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中印度那
爛陀大道場經』者,猶云『中印度那爛陀寺(那爛陀、乃寺旁池中龍名,譯施無厭
)所編定之藏經』也。其編定之大藏,以意揣之,於經藏中殆分有顯密之二教。於
密教中,又分為灌頂部等之五部(五部見真言宗真實三昧耶經:枺饎偛俊⒛蠈毶

部、西蓮花部、北羯磨部、中灌頂部,毗盧遮那如來主之。觀世音屬蓮花部)。而
本經則屬於密教灌頂部中之一種經,故曰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然則本經之必為真言
宗經典,豈不尤可見乎!故昔者虞淳熙序憨山師本經懸鏡,亦云空中之鏡懸而照壇
中之鏡,蓋持心咒之儀軌也。乃至舍咒心而談真心,是增益多聞,非世尊意,亦非
憨師之意矣。亦足相與發明。然真言宗又大別為胎藏界、金剛界。胎藏界重在理,
純詮果德。金剛界重在智,兼詮因行。浮副窘洖閷凫墩嫜宰诮饎偨纭⒂缮徎ú坑^
世音因門證入灌頂部毗盧遮那果海者,願同人研究之者一。
乙  教乘上之本經相對位置──大乘普為出世乘者
案曰:佛之言教,咸能使人信解行證,載以咭蛑凉还史步探猿艘病H灰詸C
感不同,教施非一,因是咻d之用亦多差異。約言其概,略標如左:

    ┌小──阿含等
    │                    ┌三乘
教乘┤            ┌普為─┤
    │    ┌通共─┤      └五乘
    └大─┤      └會歸──法華等
          └不共────圓覺楞伽等


阿含等經為小乘教、易知。分之亦應有共、不共。共者,通攝人乘、天乘善法及緣
覺法。不共,專指聲聞乘法。圓覺、楞伽等經,為不共大乘教,易知。華嚴、法華
,頗有異論。雖古來皆以華嚴為不共大乘,但華嚴入法界品亦通攝二乘乃至人天善
行。而法華既會三歸一,三廢一存,唯一無三,應是不共或非共非不共。然據其勝
者屬當之,則華嚴不共,法華共為便。大乘教中普為乘教,則大乘經大都皆是。蓋
以人天戒定、聲緣諦慧,既皆大乘階嶝,自應含攝靡遺。彼人、天、聲、緣乘機受
之,固不妨自成其人、天、聲、緣乘法益也。然主行者實大乘教,特旁化及於人、
天、聲、緣耳。按其旁化所及論之,可更析為出世三乘之普為乘,與世出世五乘之
普為乘。本經於解脫門通收大小乘之拢C,戒禪又皆專注重出生死,終結之曰『知

有涅槃不戀三界』,當是普為出世三乘之大乘教。獨說七趣業果,兼助增人天之善
行,故蒙鈔有第八人天行位者,乃至尚思救將來之急,諦審之哉一文。今判本經正
屬於普為出世三乘大乘教,兼通於普為世出世五乘之大乘教,願同人研究之者二。
丙  化法上之本經相對位置──先出世而後濟世者
案曰:嘗觀夫大乘之化法,可分三類:一、為先出世自度而后度人濟世之化法
,此類大乘經典較多,智增上菩薩適用之。二、為唯度人濟世即成出世自度之化法
,此類若維摩詰經等較少,悲增上菩薩適用之。三、為在同時自度度人出世濟世之
化法,此為大乘經典通義,悲智均等菩薩為宜。本經以阿難墮婬室、承佛救為發起
因緣,阿難因之欲從有力能救人之大乘,求一方便門先速自超脫:一、證於說戒不
先戒殺而戒婬;二、證於圓通門不單取菩薩而兼收二乘無學。餘若『汝雖歷劫憶持
如來祕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持咒利根先得須陀洹果
,性比丘尼成阿羅漢,阿難自知修證無學道成,皆可證知本經為先出世自度而后度

人濟世之化法。然阿難既發『願令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之宏誓,後有『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之請。則謂本經
兼有同時自度度人、出世濟世之化可也,願同人研究之者三。
丁  行人上之本經相對位置──苾芻者 
案曰:佛法中修行人,有男女緇素諸部類。所修行法,往往因人之部類而異宜
。按之本經,則當以出家男子之苾芻為獨宜。第一、以發起及當機者之阿難尊者,
是苾芻故,且是好心出家具戒多聞之苾芻故,佛自然多就苾芻所宜行者開示之。第
二、無論修耳門之圓通,持頂光之神咒,皆須嚴淨律儀;否則不能現生成就,但可
遠資勝緣,或且不免墮魔邪故。因此、本經行法雖不限人修證,而除苾芻外,餘一
切人勢較難,願同人研究之者四。
戊  觀境上之本經相對位置──耳根者
案曰:出世定慧皆成於觀。能觀之智,初必屬於意識相應之慧心所為主。但於

初心所觀之境,則可種種擇取不一。大乘經論擇取初心觀境之顯而易見者:若起信
論之取一心二門為所觀境;成唯識論之取一切法唯識為所觀境;中論之取一切法畢
竟空為所觀境;摩訶止觀之取意識心王為所觀境;皆擇定所觀境體之有異,非能觀
智體之有異。或者混能所智境之不辨,爭執本經破識取根等義,皆失之矣。今謂若
論本經之擇觀境,雖直可謂之『唯六根論』,所謂十八界攝一切法盡。六塵是六根
之影,六識是六塵之影,識發乎塵,塵出乎根,故六根攝一切法盡。攝論嘗論正茫
疏最得此一門之意。
論曰:戊、本經始終唯令選入耳根……此亦方便之方便歟!
案曰:依是、可見本經所擇取觀境,先擇諸法中之六根,次擇六根中之耳門,
較諸經論擇之獨審,願同人研究之者五。
己  修門上之本經相對位置──奢摩它者
論曰:乙、本經始終唯令修證如來禪……迴為己解,疑铡釋W耳!

論曰:癸、本經始終唯令必入解行相應地……蓋有非言辭可論量者矣!
案曰:觀此可知若論本經修進門路,不唯如來藏心、圓通法門,皆是修禪之門
,所懸示之菩提拢唬治鲋幫Ь常嘁蓝U那之增進相為說,故直可謂之禪
那波羅密經也。禪那、華言靜懀В思澎o心中微密觀察義。蒙鈔諮決疑義第四剋示
方便一章,所云寂靜觀照,只一奢摩他可了之。憨山大師通議,謂本經始終皆不外
乎破五蘊之妄,顯一心之真。咸可參證。本經為修大乘上上禪之方便門也,憨山大
師答武昌段幻然給諫書,尤為透露;願同人研究之者六。
案曰:出此六義,亦有次第。首知此經屬於密教,密教為大乘教。進論此經為
何種大乘教,於是次知屬大乘教之普為乘。然普為乘應機施設,化法不一,乃進論
此經為智增上之化法。因之更審定乎行人之宜苾芻,觀境之為六根中之耳根,修門
之為如來奢摩它禪(觀境、修門有異,若此經之選擇耳根是擇觀境,而於此觀境上
宜專用止、或專用觀、或用兼修,則為修門)。而本經於佛法中之位置,乃庶能較

得其真;從之研究,亦較有可範也。昔嘗著論,頗有不同,錄之以供比對研究。
論曰:問曰:本經自度震旦……觀之不妨互異,六也。

二  釋古近人對於本經四種之疑
案曰:然上來是對於主張者太過之審裁。一方雖則如是,一方則更有懷疑者不
及之患;若不同此提出加以審裁,仍無研究本經之正道可由也。稽古近人對於本經
疑點之待析者,凡有四焉:
甲  釋古近人對於本經翻譯之疑
案曰:詳古近人對於本經翻譯致疑之由:一、因本經係般剌密諦(極量)、彌
伽釋迦、能降伏僧、懷迪、房融、各私人於廣州翻譯,不同餘經之由國主設譯經場
詔譯。復有『此經五天寶重,禁不出境。般剌三藏欲流枺穑瑢腋‘被獲。書以微妙
細氈,破膊藏之,潛達廣州』。又、『極量破膊藏經,漬血堅紙,房相夫人以水漬
之,方得開展。或云:融女以水乳和而浸之』。又、『極量翻傳事畢,會本國怒其

擅出經本,遣人追攝,泛舶西歸。又、傳經事畢,朝廷責以私譯,密諦遂泛舶攜梵
夾以歸』等說。翻譯之緣,益成奇祕。二、因本經譯人、譯本亦傳說異詞:一說:
密諦齎楞嚴梵夾至,刺史請就制止道場宣譯。一說:大唐神龍元年乙巳歲五月二十
三日,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於廣州制止道場譯。先是三歲將梵本汎海達廣州制止寺
,遇宰相房融宰南銓,遂請對譯,房融筆授,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一說:大
佛頂首楞嚴經十卷,大唐沙門於廣州譯。迪、循州人,住羅浮山南樓寺,久習經論
,備諳五梵。因撸V府,遂遇梵僧,未詳其名,對文共譯,勒成十卷。譯人譯本亦
似有異。以是二因,遂有疑及本經之翻譯為不可懀摺=裰^佛教經、律、論之翻譯
,本無必奉時王詔制之義。若真諦三藏所譯諸經論,亦有不經奉詔而與人共譯者,
則亦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